都聽說過日本侵略朝鮮,但你知道朝鮮也曾入侵過日本嗎

2020-12-12 騰訊網

作為與日本隔海相望的鄰國,歷史上的朝鮮可沒少受日本欺負。而作為中國的藩屬國,每次朝鮮被日本欺負時中國自然都會替朝鮮出頭。無論是唐朝幫助新羅抵抗日本、百濟聯軍的白江口之戰還是明朝萬曆年間中朝聯合對抗日本的萬曆朝鮮之役,因為背後有中國老大哥的存在,受了欺負的朝鮮總是有機會能還手打回去。也正因此,歷史上的朝鮮在我們的印象中永遠是以一個受氣包的形象出現。

但就是這麼一個我們印象中的受氣包,在歷史上面對日本時也有硬氣的時候。它不僅曾經主動進攻過日本,而且還取得了不小的勝利,使襲擾朝鮮海疆多年的倭寇銷聲匿跡數十年。

上圖_ 白江口之戰

海疆警報迭傳,太祖領兵徵討

自14世紀中葉開始,隨著朝鮮半島高麗王朝的統治日益腐朽,朝鮮海防便開始逐漸廢弛。

覺察到高麗王朝變化的日本倭寇很快便趁機舉兵大肆侵犯朝鮮沿海地區,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在倭寇的襲擾和打擊下,高麗王朝的軍隊無力守衛疆土,不斷潰逃奔散,高麗王朝的財政很快便出現了巨大的危機,在最困難的時候甚至連京都官員的薪水都支付不起。

無奈之下,高麗政府只好採取疏散官庫的辦法,把日本倭寇襲擊重點地區的官方倉庫全部轉移到內陸地區,任由倭寇襲擾朝鮮沿海地區,高麗王朝的這種行為更加助長了倭寇囂張的氣焰。

上圖_ 高麗王朝(宋遼金元)

倭寇的侵襲一直持續了很長時間,直到後來李氏朝鮮建立後情況才有所好轉。為了解決倭寇之患,朝鮮太祖李成桂率領朝鮮軍隊不斷四處徵討倭寇,最後在南原之戰中李成桂負傷指揮朝鮮軍隊英勇作戰,最後朝鮮大破倭寇,擊殺倭寇頭目阿只拔都,殺敵無數,俘虜倭寇600餘人。

此戰過後,倭寇元氣大傷,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沒有恢復過來,

朝鮮海疆得以保持短暫的安寧,但徹底清剿倭寇的目的仍然沒有達到,倭寇問題仍是朝鮮的切膚之患。

上圖_ 日本武士畫

倭寇盤踞對馬,朝鮮大患仍存

在日本和韓國之間的朝鮮海峽中部有一座島嶼,名字叫做對馬島。

從十二世紀到1868年六百多年的歷史中,對馬島一直是日本的令制國之一,被對馬國宗氏所統治。

在日本室町幕府中期,由於日本國內地方割據勢力不斷增強,日本中央政府對於全國各地的掌控能力逐漸開始減弱,地方之間混戰不斷,大量無主武士為了生存便鋌而走險做了海盜。

儘管中央權威不復以往,對馬國仍然是武家中央幕府堅定支持者,並聽命於代表中央的室町幕府的調遣。

上圖_ 標註處為 對馬島

對馬島居於連接日本與朝鮮的交通要道之中,離朝鮮半島只有大約五十公裡

,在天氣晴朗的時候在高處甚至可以望見對面的韓國釜山,具有天然的地理優勢,因此在歷史上它一直充當著日本進攻朝鮮半島甚至妄圖中國大陸的一個重要跳板,也是朝鮮半島通往日本的一個重要海上門戶,蒙古大軍兩次入侵日本都首先佔領對馬島作為重要運轉基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對馬島面積不大,且多山林,地勢險峻,因此島上農田不多,一些生活日用品很難自給自足,只能依靠自己優勢的地理位置與朝鮮開展貿易以解決一些最基本的需求。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除了經營可憐的農業外,島上大部分人整日以捕魚打獵為生,民風極為彪悍。

「所居絕島,方可四百餘裡,土地山險,多深林,道路如禽鹿徑。有千餘戶,無良田,食海物自活,乖船南北巿糴。」

《三國志·魏書》

每逢災荒之年糧食歉收,為了解決生計問題,大批島民便會成群結隊地前往朝鮮海岸進行劫掠,再加上對馬島離日本本土較遠,離朝鮮又如此之近,久而久之對馬島便成了倭寇襲擾朝鮮的聚集之地,一度成為了倭寇的大本營。

上圖_ 李成桂(1335年-1408年),李朝開國之君

倭寇海患又起,朝鮮君臣決心討伐

李氏朝鮮建立後,攝於南原之戰的影響,在李成桂當政期間倭寇基本不敢侵犯朝鮮。但是當李成桂去世後,由於朝鮮接連發生多次宮廷政變無暇顧及海疆之事,倭寇便很快瞅準機會再次捲土重來。

當國內政局逐漸穩定後,朝鮮宮廷便開始設法處理倭寇之患。除了派兵嚴守海疆以防倭寇侵略外,朝鮮還致書日本室町幕府要求他們派兵圍剿倭寇,但是由於對馬島離日本本土相隔較遠,因此鎮壓倭寇的事情便很自然的落到了對馬宗氏的手上。

好景不長,公元1418年對馬國守護大名、宗氏家主宗貞茂去世,其子宗貞盛即位,但是由於權力都被倭寇頭目出身的家臣早田左衛門大郎所掌握,因此圍剿倭寇之事也終究不了了之。

恰逢當年對馬島糧食歉收,大批農民為了生計只能下海為寇。在1419年劫掠中國明朝沿海地區後,在返航的途中倭寇順便襲擊了朝鮮忠清道和黃海道,給朝鮮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消息傳到朝鮮宮廷之後君臣一片譁然,都強烈要求朝鮮世宗派兵徵伐對馬島以徹底解決倭寇之患。朝鮮君主世宗此時並不傾向出兵,但是由於在軍中影響力極大的太上王太宗李芳遠極力主張出兵,朝鮮君臣最終決定主動對倭寇發起進攻,命長川君李從茂將軍為三軍都體察使,率1.7萬人及兩百餘艘戰艦遠徵對馬島以徹底掃平倭患。

上圖_ 倭寇船

大軍遠徵對馬,決心蕩平倭患

公元1419年6月17日,朝鮮巨濟島海域附近艦舸齊列,旌旗蔽空,在世宗發表了一陣激烈的動員報告後朝鮮艦隊正式開始起錨遠徵。

由於途中遭遇颶風,朝鮮艦隊不得已只得暫時返回,到19日清晨,朝鮮軍隊再次出發遠徵對馬島,並於翌日登陸對馬。

登陸後的朝鮮軍隊一面派人勸降宗貞盛,一面派出軍隊一路高歌猛進,接連在幾次戰鬥中大敗日本倭寇,解救了數百名被倭寇擄掠的明朝和朝鮮的百姓。

朝鮮進攻對馬島的消息很快便為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持所知,當聽有人說明朝也準備派兵進攻日本時,很快足利義持便急令九州島守護大名派兵支援對馬島,爭取在明軍到達之前將朝鮮軍隊趕出對馬島。

一路高歌猛進的朝鮮軍隊此時並不知道日本正規軍已經前來支援對馬島了,因此在幾場與倭寇的戰鬥勝利後很快便自鳴得意,不把倭寇放在眼裡。後來隨著朝鮮軍隊深入對馬腹地,

由於地形不熟又分兵冒進,很快便遭到了日本正規軍的埋伏,在糠嶽之戰中被殺的大敗而回,日軍以陣亡120餘人的代價消滅朝鮮2500餘人,無奈之下朝鮮軍隊只得退守尾崎浦,戰爭陷入了膠著狀態。

上圖_ 朱棣(1360-1424),即明成祖,永樂皇帝

對馬島雖然有日本軍隊的援助,但由於距離的差距對比朝鮮的優勢還是有限的,在戰事僵持之下,對馬島很快便支持不住了。

在朝鮮遠徵對馬島的同時,日本倭寇派出三十一戰艦1500餘人襲擊大明遼東海岸,接到朝鮮方面的密報,明成祖朱棣要求遼東總兵嚴加防範。最後在劉江的率領下,明朝軍隊在望海堝之戰中大敗倭寇入侵,殲敵742人,俘虜857人,使可以回援對馬島最後一支有生力量也被消滅殆盡。

6月29日,宗貞盛率部向李從茂投降,並且答應保證嚴厲遏制倭寇行為,不再侵擾朝鮮各地。

再加上日本方面欺騙朝鮮說七月海上會有大的風暴發生,再加上此次遠徵耗資巨大,以朝鮮的國力很難維持,因此朝鮮方面很快便接受了對馬的投降請求,於7月3日正式正式回國。

上圖_ 朝鮮畫中的己亥東徵

此戰朝鮮對日本倭寇的入侵給予了堅決的打擊和強有力的回應,在朝鮮史書中被稱為「己亥東徵」。

此戰過後朝鮮與日本之間保持了數十年的和平局面,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明朝方面接到朝鮮的密報在望海堝之戰之戰中獲得大勝,從此使中國海疆保持了一百年的安定。

「己亥東徵」是朝鮮歷史上唯一一次主動出擊日本的戰役,顯示了朝鮮捍衛國家權益的力量和決心。

但是由於種種局限性這次東徵並沒有將盤踞對馬島的倭寇勢力連根拔除,此後數百年間倭寇仍然時刻威脅著朝鮮的海疆安定。日本倭寇像一個飄散不去的幽靈一樣一直懸在朝鮮君臣的心頭,直到一百多年後一個名叫豐臣秀吉的日本人將這個幽靈變成一把真正揮向朝鮮的屠刀。

文:舍旃

參考資料:

【1】《三國志 魏書》

【2】《朝鮮實錄 世宗實錄》

【3】《大明太宗文皇帝實錄》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日本史:日本侵略朝鮮
    日本統一後,把侵略的矛頭對準了鄰國朝鮮。公元1592年—公元1597年,在歷時六年的朝鮮壬辰衛國戰爭結束時,無論在陸地上,還是海洋上,日本侵略軍都遭到徹底的失敗。壬辰戰爭的勝利,使日本統治集團數百年不敢入侵朝鮮。那一系列威武雄壯的海戰,在朝、中海軍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 日韓的千年恩怨:原來朝鮮也曾入侵日本!
    "一衣帶水",這個成語使用最頻繁的用法,大抵就是形容我國與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的關係。而對於朝鮮和日本的關係,我們最熟悉的也是日本侵略朝鮮。畢竟侵略朝鮮,在古代日本甚至算是一項長期"國策",相關事件多不勝數。但你可知,被日本當成"軟柿子"的朝鮮,也曾主動向日本發起入侵?
  • 為何古代日本總是打朝鮮,朝鮮卻總打不贏,原來都是因為中國
    歷史上日本曾多次入侵朝鮮,而朝鮮基本上沒有侵略過日本。同時,日本入侵朝鮮的時候,每次朝鮮都顯得不堪一擊,最終都是在大陸中原國家的幫助下,朝鮮才把日本打敗,把日本趕出朝鮮半島,解除危機。這樣的情況,歷史上有三個時期最典型。
  • 朝鮮曾進攻過日本,結局如何?
    日本位於太平洋西岸,是一個由東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島國,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其它小島嶼。朝鮮與韓國位於朝鮮半島,朝鮮在北部,韓國在南部。日本陸地面積約37.8萬平方公裡。朝鮮面積12.3萬平方公裡,韓國面積約10萬平方公裡。
  • 萬曆朝鮮戰爭誰贏了?明朝、朝鮮、日本都是輸家
    1588年,日本太閤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後,決定對外發兵,以獲取更多的土地。豐臣秀吉的計劃是以朝鮮為跳板,入侵並最終實現佔領明朝的目標。豐臣秀吉將這一計劃告知了朝鮮宣祖李昖,後者感到大吃一驚,他從道德和常識兩個方面進行拒絕和規勸,敦促豐臣秀吉放棄這個瘋狂的想法。
  • 韓國人為什麼恨日本:歷史上日本從沒有停止過對朝鮮半島的侵犯
    但是,我們學歷史就知道,明朝一直在抗倭,甚至產生了戚繼光這樣的抗倭名將。其實,從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看出日本在海洋上的強大。他們到中國沿海,他們到朝鮮海岸,來去自如。但是我們呢?除了元朝,沒有任何朝代的戰船到過日本。日本其實才是亞洲的海洋強國,近代他的擴張實力,也是建立在若干年的成就之上的。日本人一直有野心,在明代他們就差點佔領了朝鮮。
  • 日本裔朝鮮兵,朝鮮王朝是如何利用「降倭」資源的?
    朝鮮籍日軍倒是聽說過,這算是二戰時期日本在朝鮮半島造的孽。但日裔朝鮮兵,真的存在這種人嗎?這個群體還真存在,不過不是在二戰時期,而是在幾百年前的朝鮮王朝時期。朝鮮半島和日本的地緣關係是很緊密的,咱們中國人熟悉的「倭寇」問題在朝鮮也存在而且更加嚴重,但是,這打來打去,也會有不少「倭寇」臣服於朝鮮王朝,即「降倭」。
  • 如果明朝不幫朝鮮,讓日本佔領朝鮮,讓日本和女真互掐會怎麼樣
    女真族的再次崛起,令崇禎焦頭爛額,而朝鮮的情勢同樣危機。日本看到了大明的勢弱,上千年來始終不死的入侵大陸的小算盤開始盤算。很多人,既然如此,大明還不如讓日本佔領朝鮮,然後令努爾哈赤和日本人鷸蚌相爭,自己坐收漁利。提出這種說法的人,可以說真的不太了解當時的歷史了。
  • 萬曆朝鮮戰爭,日本第一次侵略朝鮮派了多少兵?傷亡多少?
    豐臣秀吉在統一日本戰國以後,強迫日本天皇賜名賜官,野心開始膨脹,遂萌發了要依次徵服朝鮮、明朝、印度等國,建立一個包括日本、朝鮮、明朝、印度、東南亞在內的亞洲大帝國。豐臣秀吉在一次會議上對家臣說:「在我生存之年,誓將唐之領土納入我之版圖」。
  • 歷史上中原王朝曾統治過朝鮮半島嗎
    任何國家的領土都不是一成不變的:美國一開始的國土範圍只有東部地區的十三個州,然而如今的美國卻有50個州。俄羅斯最早的領土就是如今的莫斯科一帶,然而如今俄羅斯已成為全球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日本最早的領土在今天的京都、奈良一帶,如今的北海道、關東等地都曾是蝦夷人的土地。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有960萬平方公裡的陸地國土、300萬平方公裡的領海和173萬平方公裡的專屬經濟區。
  • 朝鮮半島到底有什麼誘惑力,為何總是被日本「青睞有加」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過,拋開先前的歷史時期不談,現代社會的局部動蕩和不安定因素似乎都在幾個半島國家上,比如朝鮮半島、巴爾幹半島和索馬利亞半島。另外一個規律就是,除了印度之外,幾乎也很少有完全統一的位於半島上的國家。
  • 在古代日本經常打朝鮮,朝鮮為何不反擊,是因為弱小嗎?
    在歷史上,為何老是日本打朝鮮呢?很簡單,日本為了國家利益,就是倚強凌弱。朝鮮雖弱,但也雄起了一把,那就是「己亥東徵」,朝鮮集一國之力,把日本沿海倭寇一頓猛揍,打得還是可圈可點的。說到朝鮮孱弱的原因,就不得不提數百年前佔有這片土地的「老祖宗」高句麗。那時它的疆域面積東臨日本海;南控漢江;西跨遼水;北到輝發河,人口上千萬,帶甲之兵60萬。隋煬帝時期,高句麗王高元不在向中原帝國稱藩,這下惹惱了好大喜功的煬帝,下旨招集天下兵馬,三徵高句麗,都以慘敗告終。
  • 朝鮮王朝為什麼會覆滅?是西方資本主義侵略,還是自身問題過多?
    1910年,日本迫使大韓帝國與其籤署了《日韓合併條約》。自此,歷經27代君主,共計五百餘年的李氏朝鮮政權宣告覆滅。而它的覆滅同樣也是東北亞地區近代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那麼,作為朝鮮半島上最後一個統一封建王朝的李氏朝鮮政權究竟是如何覆滅的呢?是西方資本主義侵略,還是自身問題過多?
  • 歷史上中國與日本的五次較量:第三次萬曆朝鮮之戰(上篇)
    日本入侵朝鮮的備戰公元1590,朝鮮以黃允吉為通信正使、金誠一為副使、許筬為書狀官,派遣使團攜帶國書交給日本。公元1591年6月豐臣秀吉命令對馬群島的大名宗義智告知朝鮮國王李昖,「自己將於次年春天想借道朝鮮進攻明朝,請給以協助」。
  • 歷史上朝鮮日本恩仇錄:六次大戰勝負3:3,曾打到日本投降納貢
    當時日本原來打算要攻打熊襲(日本島上一個叫作狗奴國的地方),誰知道天皇突然崩逝,此時神功皇后為了穩定軍心,秘不發喪,指揮軍隊向西進軍,轉而攻打朝鮮。 時值朝鮮半島的三國時代,半島上同時存在著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個政權。面對日本的入侵,新羅國王親自帶兵出徵,才最終把他們驅逐出去。但日本這一趟也沒有白來,在朝鮮半島上搜颳了不少寶物和財富。
  • 朝鮮對中國有何貢獻,帶你了解朝鮮援中!
    二戰結束之後朝鮮半島從日本殖民政府的魔爪下解放,分別由美、蘇按照北緯38度分界掌控。而彼時的朝鮮局面已經相對穩定,並於1948年建國。所以在我國解放戰爭中,朝鮮對我國也進行了鼎力援助。姿勢君在前面做過一期我們為什麼要保住朝鮮半島的節目,裡面姿勢君講了朝鮮和我國東北地區是唇亡齒寒的關係。
  • 日本為什麼總是喜歡打朝鮮
    也不知道做衣服,種莊稼也不會 尤其是種大米也不會,蓋房子都不行,古代日本受制於地理環境非常落後,好多這樣的文化都是朝鮮半島傳導日本的,坐船 通過朝鮮海峽,按照道理說日本應該感謝朝鮮,朝鮮的文明又是中國傳給它的,在唐朝的時候,尤其是在盛唐之前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文明也特別的發,所以中國的文化傳到朝鮮,而且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當中朝鮮又是中國的一個藩屬國,傳給朝鮮之後又通過朝鮮傳到日本,日本人忘恩負義
  • 韓戰後,日本學者說:看來中國人真的站起來了
    為什麼金一南將軍說我們沒有退路,因為從歷史的觀點看,朝鮮半島的穩定與否直接關乎到中原的政權,隋唐時的高句麗,清朝時的朝鮮,無不說明這一點。有人說美國沒有入侵中國的計劃,說這句話的人簡直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別忘了,日本在甲午戰爭前也沒有侵略中國的具體計劃。
  • 韓戰後,日本人是怎麼看待中國人的?答案您可能想不到!
    韓戰後,日本人是怎麼看待中國人的?答案您可能想不到! 我國與我們的鄰國日本交往已久。在歷史上也有很深的淵源。國人對這個國家既愛又恨。愛的是他曾虔誠的當過我們的學習,努力學習我們所有先進的東西,然後虛心請教,恨的是他們不懂的感恩,非常的沒有良心,反而進行了大規模的侵略!
  • 豐臣秀吉剛統一日本就想佔領朝鮮,進而侵略中國後再攻佔東南亞
    日本侵華之前,有一個著名的田中奏摺,以往我們跟大家聊過這個事,還是一個愛國華人,把這個奏摺偷出來捅到報端,才讓大家看到了日本的狼子野心。田中奏摺中說,日本如果想徵服天下,就必須先徵服中國,如果想徵服中國,就必須先徵服滿蒙,這份奏摺就是日本軍國主義膨脹之後,一步一步要達成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