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拳勇到國術——中華武士會的前世今生與歷史貢獻

2021-02-23 武當雜誌

一、從拳勇到國術

    談論任何一個歷史現象,都不能脫離相關的歷史環境和背景。武術也是一樣。由於受到義和團運動的負面影響,清末武術的文化地位十分低下,社會上普通人群將習武者視為幾與匪同。直到民初,所有有關中國文化史的著作以及論述中都沒有武術的地位,查看當時各類中國文化史,其中有的包括青樓、算命等,作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但皆無有關武術的任何內容。然而僅僅過了十多年,1928年武術一躍成為國術,所謂國術意指與國學具有同等地位。同時從中央到各省、市、縣由政府出面紛紛建立國術館,從體制上確立了武術的社會地位,成為與國學並重的一大文化門類,這其中由譚延闓、李烈鈞、張之江、鈕永建和李景林等人策劃並成立的中央國術館無疑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內武術的文化地位發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絕對不是僅僅靠著政府的行政手段就能取得的成效,更不是改個名字就能取得的效應,武術的文化與社會地位在這時的躥升,一定有其深刻的社會需求以及與此需求相應的文化內涵與實際效能作為其支撐。

    一種文化形態的高速發展與快速提升,與社會對這種文化形態需求的迫切性和構建了能夠滿足社會這種需求的功能密切相關。

    作為當時社會對武術這一文化形態需求的迫切性,主要體現在清末民初之際,中國固有文化被外來文化全面衝擊與淹沒之時,一批國人仍寄希望在中國固有文化中尋求一塊能夠固守的領地,提振民族精神,故具有迫切的社會心理訴求。他們中的一些人把這種訴求寄託到武術中。於是在清末民初之際先後在上海成立了精武會,在天津成立了中華武士會。

    上海精武會起源於霍元甲嚇走了西洋雜耍藝人奧皮音這一事件,由此促生了精武會的成立。中華武士會則起源於同盟會燕支部組建的一個武術組織,當時同盟會的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作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基礎之一就是要振興中華昔日的勇武精神。因此以同盟會會員為骨幹籌備組建了中華武士會這個武術組織,如會長葉雲表、副會長馬鳳圖、秘書楊明漪等都是同盟會會員。他們聘請形意拳名家李存義為教務主任,劉殿琛為總教習。無論上海的精武會,還是天津的中華武士會,他們一南一北成為推動武術開展的兩個中心,都為日後把武術提升為國術構建了堅實的社會基礎,在這方面貢獻尤大。

    為了滿足社會寄希望武術這一文化形態來提振民族自信這一需求,只有武術文化的普及和開展是不夠的。必須對武術文化進行提升,構建相應的功能支撐。換言之,武術文化必須有能力提供出這種文化自信。這項工作則是由孫祿堂這位卓絕的武學宗師在這一時期做出的一系列武學成就所完成。孫祿堂一方面通過著書立說,揭示和提升武術的文化內涵,使之與儒釋道三家學說一理貫通,互為表裡,以彰顯武術本身具有崇高的文化價值。另一方面,武術文化的核心表徵是技擊能力,因此,孫祿堂又通過對武術技擊效能的極大提升,並以自身曠世的技擊造詣、不敗的戰績、崇高的德行、修養使之傲立於世界,證明了中國武術文化並非空談,而是經得起實證。由此,孫祿堂通過全面提升武術的文化內涵與人文價值、極大地升華其技擊效能和修身功能,揭示其與道同符,為把武術提升為國術建立了堅實的理論、技能和文化支撐。相關史料證據請參考《近今北方健者傳》,有關論證參見《中國武學之道》第1章及第6章和《孫氏武學研究》第16章。

    以上簡述了在民國初期最初不到20年的時間裡,武術的社會和文化地位之所以發生翻天覆地式提升的原因。

二、中華武士會對民初國術發展的影響

    成立於天津的中華武士會在構建武術的社會基礎和滿足社會對武術的需求方面,相比上海精武會和這一時期其他一些武術組織而言有其自身的特點,這個特點用兩個詞表達就是高端和職業,一個顯著的表徵就是以中華武士會的骨幹會員為主體,逐漸形成了民初時期武術文化的精英階層。

    這個高端和職業,體現在四個方面:

    影響人群的層次高端。

    師資水平高端。

    培養了一批高端的武術人才。

    形成高端的武術成果。

    所以中華武士會在建構把武術提升為國術的社會基礎方面起到了更為直接、更為有力的支撐作用。下面簡述之。

    1、影響社會人群的層次高端

    一方面中華武士會與精武會一樣,在成立之初就引起軍政高端人士的關注和支持。如上海精武會得到孫中山的關注和支持,而中華武士會也得到民國代總統馮國璋的關注和支持。另一方面,中華武士會與精武會不同的是,該會的教學對象和部分教學內容(主要是形意拳)正式進入到軍官學校和一些大學的課程中,如北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北洋大學、北洋法政專門學校、南開大學、清華大學等都開設了武術課程,教師多是中華武士會的會員,如劉文華、孫祿堂、李子揚、郝恩光、李玉琳、李劍秋等。這在全國各類武術社團中首屈一指。此外從學者中也有不少政界、文化界和教育界的高端人士,政界如民國時期的幾任國會議長張繼、吳景濂等,文化界如陳微明、劉春霖等,教育界如嚴修、陳寶泉等。因此中華武士會影響的社會人群層次高,社會影響力大,這對推動武術活動在全社會的開展的力度是不言而喻的。

    2、師資的水平高端

    中華武士會匯聚了當時中國一批最優秀的武術人才成為其會員和教官,如老一輩的李存義、劉文華、李瑞東、程殿華、劉鳳春、張佔魁等皆為當時的武術名師,晚一輩的有集形意、八卦、太極三家拳藝之大成者孫祿堂,以及著名拳師尚雲祥、周玉祥、程海庭、郝恩光、李書文、李文彪、李彩亭、李星階、李子揚等。尤其李存義在當時武林中具有很大的號召力,時人稱「大河以北宗之」。其會員以及師資的水平是同一時期其他武術社團不能比的。

    3、匯聚、影響並產生了一批高端的武術人才

     中華武士會對於武術人才有兩方面的作用,其一是聚攏作用,聚攏了一批當時中國最傑出的武術家。其二是影響和造就,影響和造就了一批優秀的武術人才。對於前者,如上面已經提到的這些人物大家耳熟能詳,在此無須贅述。對於後者,如楊明漪、閻道生、黃柏年、傅劍秋、朱國福、李玉琳、陳泮嶺、李劍秋、郭漢芝、靳雲亭、姚馥春、姜容樵、褚桂亭、李春芳、李敦素等,都是因中華武士會得以成長為武術人才。他們各有擅場,各自在武術的不同方面和不同時期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武術發展高峰的國術館時期,以上這兩類精英人才在中央國術館和各省市國術館的教學方面都起著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如孫祿堂先後擔任中央國術館首任教務主任兼武當門門長、江蘇省國術館副館長兼教務長,朱國福先後擔任中央國術館教務處長、重慶市國術館副館長,朱國禎擔任中央國術館首期教授班主任,姜容樵擔任中央國術館編寫處處長,黃柏年擔任中央國術館形意拳教授,陳泮嶺擔任河南省國術館館長,李玉琳擔任山東省國術館教務長,李星階擔任河北省國術館教育科長,郭漢芝擔任天津市國術館教務長,尚雲祥擔任北平市國術館國術史教授,靳雲亭擔任上海市國術館形意拳教授等。此外如浙江省國術館副館長鄭佐平、湖南省國術館總教官、鐵砂掌名家顧汝章,他們雖非武士會會員,但他們都是中華武士會會員孫祿堂的弟子。以上這些國術館涵蓋了當時全國所有最具影響力的國術館。由此可知,當年中華武士會的這些會員對國術館時期的國術發展起著直接的支撐作用。

    4、形成一批影響深遠的高水平的武術著作和武學成果

     在把武術提升為國術的過程中,理論建設是其最重要的一個基礎。中華武士會的一些會員在這方面取得的成果最為突出,孫祿堂、劉文華、李劍秋、楊明漪、閻道生、姜容樵、黃柏年、董秀升等武士會會員先後留下一批影響深遠的武學著作,這其中以孫祿堂的成就最高。中華武士會秘書楊明漪記載道:「三家拳學,為內外交修之極則,然向無圖解,涵齋精心結撰,拍照附圖又全書出自一手所編錄,形理俱臻完善,掬身心性命之學,示人人可由之途,直指本心,無逾此者。涵齋之於拳勇,闡明哲理、存養性命、守先開後、功與禹侔。然從此衣缽不傳,而三家拳術遍於宇內,有必然者。」由此知,孫祿堂通過自身崇高的道德修養和曠世的技擊功夫,建構了卓絕的武學理論與武學體系,由此開創了武學發展新紀元。所以中央國術館成立之初,該館首選孫祿堂為教務主任,中央國術館是1928年3月24日成立,為了等孫祿堂的到來,其開課典禮一直延遲到5月7日。

    這裡有必要簡要說明一下孫祿堂與中華武士會的關係,因為在中華武士會早期活動中,幾乎看不到有關孫祿堂參與其事的記載。這是因為孫祿堂雖是中華武士會早期的會員,但是由於有自身的職業,在1922年之前很少有空閒參加中華武士會的活動。孫祿堂是1910年從東北回到北京的,從1910年到1918年,孫祿堂先後在郵傳部和國務院衛隊擔任武術總教習,在法政學校擔任武術教員,1918年入總統府擔任武承宣官。所以據中華武士會秘書楊明漪記載,他是在1922年冬才在天津中華武士會中見到孫祿堂。因為這一年孫祿堂由總統府退休。雖然如此,由於孫祿堂是中華武士會會員的緣故,他取得的武學成就無形中具有提升、擴大中華武士會影響力的作用。

    此外楊明漪的《近今北方健者傳》是一部具有很高史料價值的不可多得的有關武術人物的史料專著,對於今人研究那個時期的武術特點以及武術人物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當然,當年在中華武士會會員中留有著作並產生一定社會影響的人物,不限於前面提到的這幾位。

    總之,由中華武士會聚攏以及培養的一批武術家及其他們的成果、成就,在把武術提升為國術的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關鍵和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這個特殊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武士會無疑是一個重要的聚焦點。

三、對中華武士會研究會未來發展的幾點芻議

    我們在這裡回顧歷史,不僅是要向前輩們致敬,還要從前人的足跡中發現規律,得以啟發,以利今天的發展。通過前面我們對那段歷史的回顧,常常有三個關鍵詞不時浮現出來,需求,交流、研究。

    我想對於今天的武術發展,這三個詞同樣重要,先說需求,今天中華武士會研究會在承載歷史榮耀的同時,是否也可以在分析當今社會對武術種種需求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特點搭建一個平臺,提供相應的服務,並引領不同人群對武術的需求方向。我認為世界太極拳網這幾年的實踐就很有借鑑意義。那麼當今社會對武術的需求主要有哪些呢?從大的方面講有5個方面:

    1.結合時代特徵,拓展、開掘傳統武術的修身功能,形成教育的武術。現在要求武術進入學校,修身是其最主要的功能,但是如何通過武術達到修身的效果,從理論上到方式方法上以及師資上還存在許多空白點,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一批傑出人物參與進來。

    2.接軌現代競技體育的發展模式,是當代武術獲得發展的新動力。開發武術文化的產業亮點,尤其是多種形式的搏擊競技,構築市場,形成產業的武術。

    3.發展武術的休閒、健身功能是武術得以流行和普及的方向。一些個性化的休閒、健身的武術形式將是21世紀武術文化傳播的特點之一。作為當代武術文化的推廣者,不應將任何對武術文化的不同需求排除在視野之外。武術文化與任何一種文化載體一樣都存在一個從建構到解構必然過程。我們只有適應並主動利用好這一過程。

    4.正視傳統武術對現代科學的挑戰,同時堅持運用現代科學的方法研究傳統武術,即科學化是武術發展的基礎。科學的武術是武術走向未來的基石。深入挖掘傳統武術的拳理拳法、尊重史料與經典與堅持科學發展,這兩隻手要一樣硬。

    5.繼續挖掘傳統武術的某些技擊實戰功能,並與現代器械相結合,形成針對不同克制對象的以實戰效率為特徵的實戰的武術。開發傳統武術的實戰技藝與現代設備、設施相結合,使傳統武術的技擊技能在軍事、防暴、保安等領域裡繼續發揮其特有的效力,也是當今社會的一大需求。。

    教育的武術、產業的武術、休閒與健身的武術、科學的武術、實戰的武術是當今社會對武術文化需求的5個方面。這將成為21世紀傳統武術發展的五個重要領域。

    本來傳統武術就是無限制實戰格鬥的技藝,但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所帶來的社會需求的分化,必然導致傳統武術從單純的無限制實戰格鬥這種技藝解構為更為多元的表現形式,以適應不同的需求。所以,作為今天武術文化的推廣者,我們不能成為唐吉歌德,不能跟時代較勁,而是要順應時代潮流,多元化的發展中國武術。所以在今天推廣傳統武術,一定要建立起新的文化視角。

    關於交流,首先要打破門戶之見,聯合各派,尊重前輩,尊重經典。這是中華武士會的傳統。其次,要以實踐為依據,以理為宗,開展拳理、拳法的交流,避免抱殘守缺,以利相互提高。為此是否可以確定一個目標,與作為當今國家戰略的京津冀一體化相契合,把武士會再次打造為推動京津冀地區武術開展的一個中心。傳統武術中的影響大的流派幾乎都集中在京津冀地區,除形意、八卦、太極外,通背、通臂、八極、劈掛、戳腳翻子、迷蹤、燕青、地躺、二郎、猿功等著名拳派都在這一地區,因此天津中華武士會研究會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更有著中華武士會這塊金字招牌,這個優勢要用好。把各拳派間功理功法的交流與資本介入、市場運行相結合,使交流得以深入和持續。

    關於研究,民初時期武術所以能得到快速發展和提升,就是因為當時武術的發展迎合了當時的社會需求。今天也是一樣,如何滿足上面提到的五大需求,正是我們今天研究武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作為研究會這是應該下功夫的重點。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僅就與傳統武術關係最直接的挖整工作來說就不容易。我從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開始接觸各派武術,至今已經四十多年,因工作關係,全國各地走過一些地方,以我這四十多年的見聞,客觀地講,遇見過的真正且相對全面了解傳統武術技擊的人,不超過一巴掌。由於當時社會環境的緣故,這些人不在武術界走動,因此武術界知道他們的人很少,他們大都處於一種隱修狀態,但是他們呈現出來的造詣與技擊效能匪夷所思,現在這些人都不在了。我本人也接觸過現代搏擊,以我的體會,傳統武術技擊中有很多極為高效的技能和訓練方法,是現代搏擊不能比的。由於多種歷史原因,對於這些技能和訓練方法了解的人極少,包括很多著名的傳統武術拳師大多也不了解,因此很值得今人去深入挖掘和潛心研究。這是一種長期的付出,需要一批人甘心奉獻。

相關焦點

  • 中華武士會歷史尋繹
    他在確立了形意、八卦、太極三大內家拳格局的同時,開拓了中國武術本土化的教育傳播模式,把國粹武術普及到學校、軍隊,繼之上升為「國術」,促進了中國武術的空前繁榮,在當代和後世影響巨大。社會各界士紳、名流,經常到中華武士會觀摩,遴選人才或結交朋友,中華武士會成為我國北方武術教育活動的中心。1922年,天津東馬路青年會組織武術會,聘請張佔魁任教。這一時期的天津基督教青年會國術委員中,張佔魁為第一委員,郝銘為第二委員,其餘委員中李子揚、吳盡臣、馬其昌、張世廣、魏美如、邱樹林、蔣馨三、張耀東,都是中華武士會成員。
  • 中華武士會首任會長—大城人葉雲表
    兩者都因其為中國武術的大普及、大發展做出的突出貢獻而在武術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新中國成立(尤其是改革開放)後,精武體育會活動不斷,其影響進一步擴大,其作用更加凸顯。與之相比,中華武士會的活動則黯然失色的多,這顯然與其歷史地位及目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育與文化強國建設以及天津的文化強市建設等是極不相稱的。
  • 關於中華武士會1918年萬國賽武大會的獎牌
    據民國七年(1918年)九月二十日《益世報》報導:「所有大小金牌十一座,由該會裁判員評判均應送歸中華武士會。當由該會執事李稚蓀君將大金牌送至華興旅館,獻於總教習李存義君收存,至小金牌十面,因趕製不及,由李稚蓀、盧夢顏兩君擔保到津制辦補送。」此報導中確實稱為「大金牌」。
  • 紀錄片《藏著的武林》——讓真正的中華武術回歸大眾的視野
    源遠流長的中華武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粹和精神感召。但時至今日,許多人卻對中國武術的理解有所偏頗。所以亟需對其建立冷靜、客觀的理性認知。為了讓真正的中華武術回歸大眾視野,亟需從根本上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自信和家國情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紀錄頻道攝製並推出了 6 集紀錄片《藏著的武林》。該片直面社會關注的中國武術焦點話題。
  • 五本精彩的國術流小說,打鬥拳拳到肉,展現國術風採
    今天我給大家推薦五本精彩的國術流小說,打鬥拳拳到肉,展現國術風採!一《國術宗師》【格鬥家】【簡介】: 武術者,強身健體,國術者,保家衛國。二十一世紀的武術愛好者王若道穿越到一八九八年,成為形意拳大師李存義的養子。
  • 2018海峽兩岸中華武術(國術)交流大會在南京體育學院舉行
    2018海峽兩岸中華武術(國術)交流大會12月1日上午在南京體育學院體育館舉行。
  • 足球的前世今生
    足球的前世今生作為一名骨灰級球迷,倘若不了解足球的前世今生,那無異於自打耳光。眾所周知,足球是一項有著深厚歷史淵源的體育運動,源遠流長而歷久彌新,而現代足球起源於今天的英國。話說在12世紀前後,北歐海盜橫行西歐,丹麥和英國發生了衝突,兩國的關係不斷惡化。
  • 《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講述前世今生輪迴
    最近,泰國鬼才導演阿彼察邦.韋拉斯花古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的作品《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Uncle Boonmee who can Recall his Past Lives),更榮獲康城影展最高榮譽金棕櫚大獎,並同獲香港亞洲電影節別注電影,十分「威水」。
  • 今生的夫妻是前世情人,今生的情人是前世夫妻:善待每一份相遇!
    作者:胡楊映月情人之所以對你柔情似水,之所以是浪漫溫柔的代名詞,之所以讓你感覺愛得百轉柔腸,之所以讓你刻骨銘心,是因為你們是前世的夫妻。今生之所以尋你而來,只因為前世的一份緣還沒有盡,所以今生來續前緣,是來還債的。
  • 震撼:前世今生的照片比對 輪迴不可思議
    遺憾的是,當天去的幾個人大多沒找到自己的照片,也包括我,略微有些失落。不過後來想想,上輩子那麼胖,還是個女的肯定不願意照相,能躲就躲了。  回到家,把照片整理了下,大家一起來看看人轉世後的相貌對比。右邊是前世照片,曾經是女校的教務主任;左邊是今生照片,某部門副總編,現自行創業,兩世與我都是很好的同事與朋友。
  • 妖怪名單之前世今生:從掌上明珠到龍族末裔,看龍三元的前世今生
    在漫畫《妖怪名單》中,龍族是一個種族強大而且成員繁多的族群,但經過歷史和時間的遷移,終究消逝在了過去,只留下龍三元一個人沉睡。那麼小夥伴們想不想知道幼年的小三元和成年後的龍三元有什麼差別嗎?想要知道的話就接著往下看吧!
  • 白俄羅斯足球的前世今生:曾經不如國足,赫萊布歷史最佳
    白俄羅斯足球的前世今生:曾經不如國足,赫萊布歷史最佳 作為世界足壇的中心舞臺,歐羅巴大陸正慘遭COVID
  • 從豐田杯到世俱杯的前世今生
    從豐田杯到世俱杯的前世今生 2020-12-10 18:28  雪緣園gooooal
  • 《俠隱閣》前世今生MOD怎麼用 前世今生MOD及使用方法教學
    下面請看由「mzm1111」帶來的《俠隱閣》前世今生MOD及使用方法教學,希望大家能夠... 《俠隱閣》可以通過打MOD來增強遊戲的趣味性,前世今生MOD就可以讓玩家初始就擁有很強的勢力,還增加了往外的玩法。
  • 《瀋陽北大營》 梳理北大營的前世今生
    《瀋陽北大營》 梳理北大營的前世今生 瀋陽晚報
  • 了解鹽的前世今生!
    縱觀歷史,中國各大菜系的形成,全都在歷史悠久的重要鹽產地。中國味道,始終與鹽文化的發展息息相關、一脈相承。簡單的鹽,看似簡單,卻是一日三餐的基本味源。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食鹽消費國和生產國。中國鹽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耀強表示,隨著食鹽加工技術的發展,中鹽集團也越來越重視食用鹽的健康問題,原本單純用來調味的食鹽也增加了營養、健康的元素。
  • 梳妝檯的前世今生
    梳妝檯前世今生「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早自南北朝就已是日常。女子靜坐在典雅的梳妝檯旁,輕輕地梳理頭髮,看著鏡子中的容顏,一種欲語還休的惆悵漂浮在空氣中,嫣然一笑更是傾國傾城。因此我國古代婦女非常注重梳妝打扮,也對化妝用具十分講究。梳妝檯上總少不了各式各樣雕刻精美的鏡子和梳妝匣。
  • 看光影裡的前世今生 「濱江故事」主題圖片展開幕
    12月4日上午,「濱江故事——光影裡的前世今生」圖片展在杭州永禾藝術館開幕。該展覽由杭州市濱江區委宣傳部、浙江省攝影家協會聯合、浙江社會文化研究院主辦。據悉,永禾藝術館位於偉業路650號。歷史的濱江波瀾壯闊,現代濱江則是一座創新發展的高科技新城。自1990年和1997年分別設立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濱江區,到2002年兩區合併,「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再到如今,不過短短三十年。
  • 說說歷史上雮塵珠的前世今生
    今兒我們就來講講雮塵珠 的前世今生!關於這雮塵珠的由來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傳說這雮塵珠是地母所化的鳳凰.地母像自商周時代起,就被認為可以通過這件神器,修煉成仙,有脫胎換骨之效,但是需要在特殊的地點,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周文王曾經把這些內容,詳細地記錄在了天書之中。
  • 醬香酒|前世今生
    你了解醬香酒的歷史嗎?今天小編為大家聊聊醬香酒的前世今生........描醬酒源於秦漢,成熟於當代,盛行於今世,歷經幾千年的風霜,終於在歷史的舞臺上贏得一席之位,長久不衰。漢代「唐蒙飲枸醬而使西域」讓醬酒第一次進入人們的視線,但醬酒卻曇花一現。唐宋,醬酒再一次被有知名學士接觸到,但那時候茅臺鎮附近只有優質大麯酒。元明,蒸餾技術的引進,讓醬香酒的釀製工藝和酒體風格都有革命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