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學校在畢業生中做過問卷調查,問題是什麼知識最有用,而畢業十六年以上的人說藝術最有用。
這個調查結果出人意料,難道藝術教育真的這麼重要嗎,答案不言而喻。
就人們對自己的成長經驗總結來看,藝術教育佔的比重越來越高。這個時代人們對藝術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對它越來越迫切。
任何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就可以趕上時代的潮流,做這個時代的弄潮兒。
藝術是生活的鏡子,是生命早期的主要動力,是提升個人能力與素質的重要途徑。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每個孩子都有一顆藝術的心。
藝術教育有助於培養一個人的創造能力;有助於培養一個人的審美能力;有助於培養一個人的社交能力,有利於培養一個人的認知能力。這些能力的總和是形成了一個人的人格。
有人說人人都應像藝術家一樣思考,古今中外許多傑出的科學家,往往也是頗具藝術修養的人士。
愛因斯坦對音樂的痴迷,成為人們口中膾炙人口的佳話。
愛因斯坦在進行科學工作之餘,他常常陶醉在美妙的旋律中。他喜歡音樂受到母親的薰陶。他的母親波林是個賢妻良母,文化修養很好,喜愛文學,更鍾情音樂。她是個音樂造詣的音樂家。
當波林在彈奏鋼琴時,優美動聽的旋律便如行雲流水般流瀉出來,小愛因斯坦恍然置身於一個美麗神奇的世界,那裡的光和影變幻無窮,令人流連忘返,浮想聯翩。
愛因斯坦學拉小提琴,也學習彈鋼琴。日復一日,愛因斯坦對音樂漸漸入迷。當他感受到音樂的快樂時,音樂成了他一生的至愛。
他幾乎每天都要拉奏小提琴,這也是她工作之餘的消遣,演奏事業儼然成了他的「第二職業」。
音樂是作為一種精神催化劑,漸漸滲透到愛因斯坦的科學思維中去的。愛因斯坦對事物很強的直覺能力,這種令人嘆為觀止的直覺能力,實則與藝術家的想像有異曲同工之妙。
藝術教育在人的發展和社會進步中起到不可替代的的作用。有人覺得藝術應該成為教育的基礎。馬雲說過,不讓孩子去體驗,不讓他們去學藝術,三十年後孩子們會找不到工作,藝術教育的重要性超乎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