辮帥張勳復闢失敗後,其晚年生活緣何十分奢華且過得有滋有味?

2021-01-08 騰訊網

1917年夏天,張勳導演了一場短暫的復闢鬧劇,他也隨之成為一個近百年來家喻戶曉的人物。復闢失敗後,張勳躲入荷蘭使館。

1918年3月,北洋政府以"時事多艱,人才難得"為由,對洪憲衲首和辮帥復闢案犯均一律實行特赦。獲自由後的張勳寓居天津,先住德租界,再徙英租界,直到1923年病故。

張勳的最後幾年,雖說離開了呼風喚雨的軍政舞臺,日常生活卻沒有陷於落魄的境地,仍不改奢華之色。

張勳晚年賦閒在家,每天用八裁紙練習《麻姑仙壇記》顏體大字,每張寫四字。他還經常研習《資治通鑑》、《曾文正公家書》以及四書五經等典籍,除了自行圈點,也請一些老派名士來家講課,溫毅夫、陳貽重、商衍瀛、陳師曾、陳寶琛等,都常年被他待為上賓。

張勳好熱鬧。張家後樓內有個很大的戲臺,逢他或其妻過生日,都要請梅蘭芳、姜妙香等名角來家裡唱戲。

每到燈節(正月十五),張勳必命在家裡庭院中搭焰火架子,邀請親友觀賞焰火。溥儀居天津時,曾到張勳家看焰火,張勳率妻妾兒女傭人等跪在院子裡迎候。溥儀後來這樣評價張勳:「我對這位(忠臣)的相貌多少有點失望——顯得比師傅們粗魯,大概不會比得上曾國藩。」

此外,張家每天都「食客盈門」,他名下的大片房子中,不少是供食客居住的。

張勳是江西人,酷嗜家鄉風味,晚年居天津,仍每年都由其二弟從老家奉新寄來烘鰍魚、臘肉、辣椒末、豆豉及米粉之類。

張勳酒量過人,每頓飯需飲酒半斤。張還嗜吸雪茄,平時用三元現洋一根的雪茄菸待客。一次,唐紹儀來訪,張勳用此煙招待,孰料唐紹儀以十元一根的雪茄回請,讓張勳頓有小巫見大巫之感。

張勳晚年,對自己的復闢言行並無任何反思或悔改之意。

他當權時,被稱為「辮帥」,他的部隊被稱為「辮子軍」。失勢後,辮子軍已不復存在,但張勳和很多前朝遺老一樣,依然留著辮子。有人勸他剪掉辮子,張勳答:「我張勳的辮子等於我張勳的腦袋,腦袋掉了辮子才能掉!」

張勳平時在衣著上也極力模仿旗人的打扮,頭戴尖頂緞帽,上面綴有寶石或鑽石;身穿尺寸肥大的大褂或馬褂;腰纏綢帶幅下垂,掛著眼鏡盒、扇子套及檳榔荷包等。夏天則穿兩截大褂,足登官靴。

民國十來年時,他依舊是這副打扮。他曾在酒桌上說:「雖然天不假緣,然而我的心地亦莫至矣盡矣……」可見他的死心塌地、頑固不化,到了何等的地步。他還曾開玩笑說:「康廣廈(康有為)助我,梁卓如(梁啓超)討我,這不能說是青出於藍吧。」

1923年8月2日,69歲的張勳病故於天津英租界張宅。他的靈柩經水道運回老家江西奉新,無數贛籍百姓自發相送,成為當年在江西地方上最為轟動的大事之一。殯儀耗資10萬,和幾年前袁世凱的喪葬費相仿。

從以上敘述中可以看出,張勳晚年的生活的確非常奢華,而且有滋有味!這首先得益於北洋政府對洪憲衲首和辮帥復闢案犯的特赦,使得張勳的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生活奢華,則是得益於張勳雄厚的經濟基礎。

張勳在北京安定門內永康胡同有一處住宅,是其把兄弟小德張送的,當時袁世凱想買,小德張不賣,後來乾脆送給了張勳。張勳在北京南河沿、南昌高升巷等地也有豪宅。

張勳在天津松壽裡有一式的小洋房一百多棟,與黎元洪宅比鄰,外加幾處縱橫畝計的大宅子。

此外,張勳獨資或投資經營的當鋪、電影公司、銀行、錢莊、金店、工廠、商店等企業有70多家。他家的傭人不下百餘,花匠、木匠、廚子、司機、丫鬟、僕人等分門別類,一應俱全,門口還有英租界工部局派來的警察站崗。

粗略估計,張勳的動產、不動產加起來達五六千萬元之多。

一是家境殷實;

再一個原因,雖然曾力主復闢,但外部環境能夠容忍其作為清朝遺老身份存在;

最主要原因是,雖然逆歷史潮流而背負罵名,但張勳並不在乎,且以大清忠臣身份活在他自己的世界裡;

所以,張勳晚年能夠活的有滋有味也就不足為奇了!

相關焦點

  • 張勳復闢失敗後,他的3萬辮子軍去了哪裡?最後他的結局如何?
    當然這並非貶義,實際上如果單看張勳這個人來說,他稱得上是個好人,知恩圖報,仗義義氣,顧念情誼,老實憨厚,他是江西人,所以但凡有同鄉來找他幫忙,他全都應允,人人蓋了間大屋子;他喜歡聽戲,也不看輕戲子,因著這份尊重,在他去世後名角兒張菊仙甚至放聲大哭。
  • 張勳復闢失敗之後,他和他的三萬辮子軍去了哪裡?
    就連他的大靠山,北洋軍閥大領導段祺瑞,當時全國最具實力的軍閥,也是其中一個反對復闢的人,還組織討逆軍討伐張勳。所以他根本沒有那個實力搞復闢,他所掌握有軍事人力,也就是所謂的「辮子軍」,只有5千人,且都是一些無能之輩,很快就被打得落荒而逃,在逃跑的同時,為了保命就割掉自己的辮子,讓北京的大街小巷在戰後到處都是他們割掉的辮子。
  • 張勳:六千人復闢清朝,用100列車皮換小妾,被京劇名家視為知己
    1922年,復闢失敗已五年的「辮帥」張勳在家開堂會,慶自己的七十虛壽,這場堂會辦的可謂是熱鬧至極,為了彰顯自己的身份,張勳請來了京城屈指可數的名角如楊小樓,梅蘭芳等人。」然而一年之後,1923年9月12日,傳奇一生的辮帥張勳在天津公館去世,享年六十九歲,廢帝溥儀因其曾復闢清朝賜諡號「忠武」,得知張勳去世消息,最傷心的恐怕還是孫菊仙,他甚至哭倒在地,悲痛欲絕的說道「黃鐘大呂,恐自絕響。
  • 張勳復闢失敗後成了過街老鼠,他使出什麼絕招挽救了自己?
    可是一旦事情搞黃了,陷入「普天同憤」的局勢中時,這些軍閥一看風頭不對,趕緊搖身一變,站到了撻伐張勳的行列中。張勳一下子陷入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狼狽境地。那個與張勳稱兄道弟、積極支持復闢的馮國璋,7月3日就以副總統的身份,措辭激烈地通電討伐張勳「叛國」,還在萬人大會上公開表示要與民國共存亡,並趁此機會登上大總統的寶座。段祺瑞與張勳共同策劃了解散國會、推翻總統的復闢計劃。
  • 張勳復闢失敗後怎麼樣了?其實混得也並不差
    提到張勳這個人你會想到什麼?編織袋軍復興?好像這張勳就是為了扶溥儀上位做了幾天皇帝,失敗後又突然從歷史上消失了。許多人會以為,復闢失敗後,張勳是被革命政黨殺害,還是被收押?但是事實上不僅他的後半生很滋潤,他死後幾乎是「全國哀悼」差一點降半旗。
  • 「辮帥」張勳復闢,欲迎娶平劇名角劉喜奎,劉喜奎一句話成功脫身
    後來張勳知道這件事後,立即便將這幾個士兵抓回了大營,當眾開刀斬首示眾。也是因此事後,誰也不敢再提辮子的事了,以免招惹是非,引來殺身之禍。但奇巧的是,這位辮帥確曾受到過三次剃髮的告誡 , 而且最後一次的告誡,終於逼使他剪去了那條頑固的辮子。
  • 張勳執迷不悟復闢失敗,小三跑得飛快,妻子卻為他打點好一切!
    大家應該知道當初清朝復闢時候的一個辮子將軍吧?他就是張勳,這是一個執迷不悟的男人,歷史書上對這個人的評價也不是什麼好話,在那一場持續了整整十二天的清朝復闢活動中,他是小編印象最深刻的人,只是因為他的辮子。張勳復闢清朝是必然的結局,只是後來他跑到了荷蘭的使館內,之後又被民國政府的人通緝,最後直接去了德租界藏了起來,只是一直都沒有出來了。
  • 北洋史話:張勳復闢失敗後為什麼選擇逃到荷蘭使館?
    袁世凱去世後,北洋係為了爭奪北京政府的主導權,爆發了府院之爭,很多人認為其根本原因是段祺瑞和黎元洪爭權,而小佛覺得這個事情的根源在於外國勢力對中國政府的幹涉,各自為了自己的利益選擇自己的代理人,而府院之爭的爆發正是一戰時期日、美兩國的對德態度:段祺瑞親近日本,主張中國沒有必要派兵到歐洲戰場
  • 張勳復闢派飛機轟炸紫禁城,溥儀:嚇得我渾身發抖
    辛亥革命後,全國各地掀起了「剪辮子」風潮。可張勳卻不趕潮流,因為,他有一顆堅定「復闢」的心。如何才能表現出復闢的決心呢?張勳禁止他統率的士兵剪辮子,保持原有的髮型。正因如此,張勳手下的軍隊又被稱為「辮子軍」,他被稱為「辮帥」。1917年7月1日,張勳抓住時機,以調停「府院之爭」為由,率領軍隊進入北京城,成功地讓溥儀再次上位。
  • 張勳復闢時康有為想當「宰相」,因沒有鬍子被拒
    當復闢大功告成之後,康夫子希望獲得首揆(首席內閣大學士)一席,張勳向宣統請示的時候,瑾太妃以為不可,說本朝從未有過沒鬍子的宰相。康有為得知後,極為懊喪,急忙從藥店買來生須水,一小時內抹上兩三次,且時時攬鏡自照,不啻於農夫之望禾苗也。剛做了半個月內閣總理的李經羲得知復闢消息後,急忙來找張勳,質問他為何不通知自己,且未曾安排自己任何職位!
  • 張勳復闢為何沒被追究,原來他身邊有個人,一直在為他積德
    (張勳)可是為什麼,最終北洋軍閥不但沒有追究張勳的責任,他的晚年過得還極盡奢靡呢?這是因為有一個人發揮了作用。無奈,張勳執意要對清皇室效忠,所以曹琴也就也只能作罷。1915年,袁世凱復闢失敗後,氣病交加,很快就送了性命。此時的北洋政府也是亂作一團。雖然黎元洪是袁世凱指定的接班人,可是實權卻都在國務院總理段祺瑞的手中。
  • 張曉波|辮帥張勳,何以成為後袁世凱死後的軍閥領袖?
    [15] 第一次徐州會議,其主要內容,為袁世凱死後之善後。第二條即善後之方案。其餘各條,主旨不外乎固結北洋團體,以北洋之人重組政府,對南方獨立省份取強硬態勢,要求其取消獨立,否則武力解決。第一次徐州會議不涉清帝復闢事,但「尊重優待前清皇室各條件」列為十條之首,頗為怪異,應為張勳為表彰其不忘清室之恩德,在會議中以主席身份,要求列為第一條款;另一層用意,在袁氏去世後,政權即將更迭,此條為敦促新政府(段祺瑞)繼續履行優待清室條件。由於張勳一貫主張清廷復闢的立場,輿論對於第一次徐州會議頗有看法。
  • 「辮帥」張勳因復闢遭世人口誅筆伐,卻一生恪守儒家傳統忠孝節義
    這個人就是我們中學歷史學過的張勳,由於「張勳復闢」這個事兒太著名,以至於很多人都在研究張勳復闢的原因以及他復闢的過程,失敗後張勳以及「辮子軍」的結局,卻經常忽略了張勳這個人。張勳這個人如果以儒家文化的標準定義的話,可以說道德水準極高,忠孝節義,熱愛家鄉,為人坦率直白、敢作敢當,雖然是草莽出身,文化水平不高,但恪守自己的忠孝禮義廉觀。
  • 張勳一生忠孝節義、道德水準極高,卻因「復闢」遭世人口誅筆伐
    這個人就是我們中學歷史學過的張勳,由於「張勳復闢」這個事兒太著名,以至於很多人都在研究張勳復闢的原因以及他復闢的過程,失敗後張勳以及「辮子軍」的結局,卻經常忽略了張勳這個人。可見張勳雖然因為復闢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但他的為人卻得到了當時很多人的讚揚。張勳1923年9月12日,因病在天津逝世,終年69歲,溥儀賜諡"忠武"。 張勳逝世後,政界聞人和文化名流紛紛致電哀輓,祭文、哀詩和輓聯不計其數,或敵或友,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幾乎都對其孤忠大加讚美,後來他的家屬在門生故吏的幫助下,專門編輯了一本《奉新張忠武公哀輓錄》。
  • 張勳只有4300人,為何能在軍閥林立的民國擁立溥儀復闢?
    要知道,當年一代梟雄袁世凱手握北洋數十萬軍隊,想要稱帝都已失敗告終,為何張勳只用4300人就完成了復闢呢?這還要從張勳此人說起……張勳,江西奉新人,早年父母雙亡,與弟弟相依為命,長大後一直在官宦人家做僕人。直到26歲參軍之後,才逐漸發跡起來,先後擔任千總、參將等職。1894年甲午戰爭後,張勳加入跟隨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組建新軍,從此奠定了其北洋元老的地位。
  • 有李鴻章的侄兒,也有復闢的張勳
    張鎮芳曾經和張勳一起支持清朝復闢,失敗以後鋃鐺入獄。不過人家當了這麼多年官,不僅有錢還有人脈,坐了3個月牢,就被放出來了。此後他再也不摻和政治,專心搞錢,成為了鹽業銀行董事長,70歲時安然去世。他從弟弟那兒過繼來的兒子張伯駒,也成了民國四公子之一。二、兩江總督張勳。張勳這傢伙絕對是末代九大總督中,最著名的一個。
  • 清亡6年,張勳為何還想復闢?原來他當過一官,世代只有滿人能當
    革命黨人推翻清政府後,新誕生的國民政府並沒有將滿清皇室趕盡殺絕,而是籤署了一份《清室優待條件》,保證了溥儀等一堆皇親國戚的優渥特權,可以說,在小小的紫禁城裡,溥儀還當著他的皇帝。 當然,這可以看作是新誕生的國民政府和清朝的妥協,是革命不徹底的結果。而之後發生的張勳復闢,則更加體現了封建餘孽在小部分人思想裡的根深蒂固。
  • 「辮帥」張勳墓:生前有一妻十妾,70多家企業,到死都留著辮子
    張勳的經歷非常豐富,清末任雲南、甘肅、江南提督,參加過中法戰爭,鎮壓過辛亥革命,扶植過溥儀復闢。張勳擅經商,獨資或投資經營的當鋪、電影公司、銀行、錢莊、金店、工廠、商店等實業有70多家,一生有一妻十妾。
  • 歷史淺談:「府院之爭」、「張勳復闢」,民國初年的政治亂局
    中國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給人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辛亥革命後雖然名義上確立了共和制度,但封建殘餘勢力依舊很大。民國建立後人們雖然拿掉了真正的皇帝,但由此帶來的權力效忠問題,起到了很大的隱患。,曾經擔任過清兵營的,駐守徐州的辮子軍的領導人張勳進入了他們的視野。
  • 民國6年張勳復闢老照片:圖6是辮子軍激戰場景,圖9皇帝重登龍位
    民國建立初期,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爾後讓位給擁有兵權,且勸說了溥儀退位的袁世凱當總統。袁世凱在當上總統以後,覺得共和制不適合當時中國的國情,於是在1916年宣布改國號,中華民國改為中華帝國,自己由總統改為皇帝。這一舉措,立馬招來了全國人民的討伐,不久後便在國人的唾罵聲中黯然離世。圖:袁世凱進行登基當皇帝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