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6年張勳復闢老照片:圖6是辮子軍激戰場景,圖9皇帝重登龍位

2021-01-19 濁酒論史

1912年元旦,民國建立,它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制的國家。本以為共和天下可以人人平等,社會可以穩步發展,可令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國家相比以前更加動蕩了,因為當時的人們認為沒了皇帝,天下就沒了王法,所以在民國時期,土匪在白天都敢出來搶劫。圖:孫中山宣布民國成立的場景。

民國建立初期,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爾後讓位給擁有兵權,且勸說了溥儀退位的袁世凱當總統。袁世凱在當上總統以後,覺得共和制不適合當時中國的國情,於是在1916年宣布改國號,中華民國改為中華帝國,自己由總統改為皇帝。這一舉措,立馬招來了全國人民的討伐,不久後便在國人的唾罵聲中黯然離世。圖:袁世凱進行登基當皇帝的場景。

袁世凱死後,1917年(民國5年),黎元洪當上了民國第二任大總統。當時以黎元洪為首的總統府集團與以段祺瑞為首的國務院集團之間發生了爭權奪利現象,這一現象史稱「府院之爭」。圖為騎馬的黎元洪。

當時任長江巡閱使、安徽督軍的張勳想藉此機會,來復闢大清王朝,他率領五千辮子軍進京,名義上是以調停「府院之爭」,實際上卻是搶奪政權,然後交給末代皇帝溥儀。圖為抱著孩子的張勳。

圖為在京城裡騎著馬匹的辮子軍,他們每個人的腦袋後面都拖著一根長長的辮子。

辮子軍入城後,民國北洋政府組織了討逆軍同辮子軍作戰;圖為辮子軍和討逆軍激戰的場景,辮子軍士兵被討逆軍的炸彈炸的橫七豎八。

圖為討逆軍,他們腦袋後面沒有辮子。

張勳復闢時,辮子軍只有五千人,打不過討逆軍,大都躲在紫禁城裡進行防禦。圖為討逆軍用雲梯進攻紫禁城的場景。

張勳復闢雖然最後失敗了,但是末代皇帝又一次坐上了久違的皇帝寶座,圖為末代皇帝溥儀坐上龍位的畫面。

相關焦點

  • 張勳復闢失敗之後,他和他的三萬辮子軍去了哪裡?
    武昌革命之後,張勳因為表態宣布效忠清廷,所以官也是一升再升的,被清政府授為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南洋大臣。許多人人評價張勳是一個大傻子,大妄人,他在民國成立後對清朝皇朝仍一心一意,為了表明自己依舊忠一不改,他和他所帶領的部隊,仍然留著守舊的辮子。所以他的軍隊,也被稱為「辮子軍」。
  • 張勳只有4300人,為何能在軍閥林立的民國擁立溥儀復闢?
    月1日,天剛蒙蒙亮,北京城很多百姓就被一陣陣急促的敲門聲吵醒,打開門之後,一隊留著辮子的軍人大聲宣布:「宣統皇帝重登大位,各家各戶立刻在門外懸掛大清龍旗。」而此時的紫禁城金鑾殿上,此次復闢的主角張勳,正三拜九叩的跪拜12歲的溥儀,恭迎他重登帝位。為了表彰張勳的擁立之功,溥儀加封他為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並被封為忠勇親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張勳復闢」。那這位張勳到底是何來歷,只帶4300人的「辮子軍」,就敢入京公然踐踏共和,擁立封建皇帝復闢,並一舉成功。
  • 張勳復闢失敗後,他的3萬辮子軍去了哪裡?最後他的結局如何?
    信義雲亡人道絕,龍祣收影涕沾纓"——康有為 末代皇帝溥儀這一生總共登上過三次帝位,一次是年僅2歲就被慈禧太后強行拴在了龍椅上,白白擔了"亡國之君"的名頭,一次是被日軍忽悠,跑東北偽滿洲國做了13年的傀儡皇帝。
  • 清亡6年,張勳為何還想復闢?原來他當過一官,世代只有滿人能當
    革命黨人推翻清政府後,新誕生的國民政府並沒有將滿清皇室趕盡殺絕,而是籤署了一份《清室優待條件》,保證了溥儀等一堆皇親國戚的優渥特權,可以說,在小小的紫禁城裡,溥儀還當著他的皇帝。 當然,這可以看作是新誕生的國民政府和清朝的妥協,是革命不徹底的結果。而之後發生的張勳復闢,則更加體現了封建餘孽在小部分人思想裡的根深蒂固。
  • 張勳復闢時康有為想當「宰相」,因沒有鬍子被拒
    張勳復闢是一場鬧劇,同時也是一場笑劇,時人天懺生便在《復闢之黑幕》中將其間的種種笑料醜聞錄下,姑擷取數則,以饗讀者。在復闢的季節裡,最寶貴的莫過於腦後的那條辮子。眾所皆知,張勳不但自己留辮子,他的軍隊也全留辮子,「辮子軍」實乃名至實歸。據說,張勳在去見清帝的時候,太保世續說辮子與時世不合,勸他將辮子剪去。
  • 張勳復闢失敗後怎麼樣了?其實混得也並不差
    提到張勳這個人你會想到什麼?編織袋軍復興?好像這張勳就是為了扶溥儀上位做了幾天皇帝,失敗後又突然從歷史上消失了。許多人會以為,復闢失敗後,張勳是被革命政黨殺害,還是被收押?但是事實上不僅他的後半生很滋潤,他死後幾乎是「全國哀悼」差一點降半旗。
  • 張勳:六千人復闢清朝,用100列車皮換小妾,被京劇名家視為知己
    1922年,復闢失敗已五年的「辮帥」張勳在家開堂會,慶自己的七十虛壽,這場堂會辦的可謂是熱鬧至極,為了彰顯自己的身份,張勳請來了京城屈指可數的名角如楊小樓,梅蘭芳等人。」然而一年之後,1923年9月12日,傳奇一生的辮帥張勳在天津公館去世,享年六十九歲,廢帝溥儀因其曾復闢清朝賜諡號「忠武」,得知張勳去世消息,最傷心的恐怕還是孫菊仙,他甚至哭倒在地,悲痛欲絕的說道「黃鐘大呂,恐自絕響。
  • 張勳攜辮子軍復闢,京城守軍勝過他兵力數倍,為何不阻攔?高層都在幹嘛
    1916年,袁世凱去世。 清末大臣張勳共有一妻十妾,有過9子5女,兒女們大多與其他軍閥、貴族聯姻。其中一家便是大軍閥張作霖,張作霖的女兒嫁給了張勳兒子張夢潮。
  • 辮帥張勳復闢失敗後,其晚年生活緣何十分奢華且過得有滋有味?
    1917年夏天,張勳導演了一場短暫的復闢鬧劇,他也隨之成為一個近百年來家喻戶曉的人物。復闢失敗後,張勳躲入荷蘭使館。 1918年3月,北洋政府以"時事多艱,人才難得"為由,對洪憲衲首和辮帥復闢案犯均一律實行特赦。獲自由後的張勳寓居天津,先住德租界,再徙英租界,直到1923年病故。
  • 張勳復闢老照片:五千辮子兵控制北京城,圖2溥儀登基坐在龍椅上
    正在生火做飯的辮子兵。 復闢期間坐在乾清宮龍椅上的溥儀。 北京一夜之間又回到了清朝時候的景象,大街上到處是龍旗,沒有辮子的人也找個假辮子帶上。
  • 北洋史話:張勳復闢失敗後為什麼選擇逃到荷蘭使館?
    黎元洪以總統身份下令免去段祺瑞的職務,段祺瑞出走天津,這直接導致督軍團的不滿,張勳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黎元洪示弱,請張勳進北京調停,而這竟然引狼入室,張勳要求黎元洪解散國會,並秘密潛入皇宮,見了小皇帝溥儀,於1917年7月1日復闢。
  • 「辮帥」張勳墓:生前有一妻十妾,70多家企業,到死都留著辮子
    張勳(1854年-1923年9月11日),字少軒、紹軒,江西省奉新縣人,近代北洋軍閥之一。看此墓兩邊對聯「後人敬仰悼雄魂,陶仙青山埋忠骨」,跟大家印象裡一妻十妾、復闢、到死都留著辮子的張勳截然相反。
  • 張勳一生忠孝節義、道德水準極高,卻因「復闢」遭世人口誅筆伐
    這個人就是我們中學歷史學過的張勳,由於「張勳復闢」這個事兒太著名,以至於很多人都在研究張勳復闢的原因以及他復闢的過程,失敗後張勳以及「辮子軍」的結局,卻經常忽略了張勳這個人。可見張勳雖然因為復闢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但他的為人卻得到了當時很多人的讚揚。張勳1923年9月12日,因病在天津逝世,終年69歲,溥儀賜諡"忠武"。 張勳逝世後,政界聞人和文化名流紛紛致電哀輓,祭文、哀詩和輓聯不計其數,或敵或友,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幾乎都對其孤忠大加讚美,後來他的家屬在門生故吏的幫助下,專門編輯了一本《奉新張忠武公哀輓錄》。
  • 「辮帥」張勳復闢,欲迎娶平劇名角劉喜奎,劉喜奎一句話成功脫身
    也是因此,才有了這麼一首詩:身穿民國將軍服,留著兩撇八字鬍;掛勳披肩紅腰帶,腦後辮子左右甩。當時,隨著清政府的倒臺,所有人的辮子早就已經剪去,可偏偏就張勳還留著。不僅如此,張勳手下的2萬多名定武軍官兵,也都一個個腦後拖著一條大辮子。
  • 歷史淺談:「府院之爭」、「張勳復闢」,民國初年的政治亂局
    我們都知道辛亥革命勝利後,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從此中國歷史上盛行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就此結束,原本的皇帝也就淪為與平民相同的政治地位。然而歷史的風風雨雨,貫穿兩千多年的皇帝制度雖一時消失,但又不能徹底消失。於是,一系列復闢鬧劇開始上演,成為了民國初年獨特的歷史現象。
  • 張勳復闢派飛機轟炸紫禁城,溥儀:嚇得我渾身發抖
    可張勳卻不趕潮流,因為,他有一顆堅定「復闢」的心。如何才能表現出復闢的決心呢?張勳禁止他統率的士兵剪辮子,保持原有的髮型。正因如此,張勳手下的軍隊又被稱為「辮子軍」,他被稱為「辮帥」。1917年7月1日,張勳抓住時機,以調停「府院之爭」為由,率領軍隊進入北京城,成功地讓溥儀再次上位。
  • 張勳復闢為何沒被追究,原來他身邊有個人,一直在為他積德
    1917年,張勳以「調停府院之爭」為名,率5千辮子軍進京。隨即發動清皇室復闢運動,宣布溥儀復位,並恢復宣統年號。然而,共和是人心所向。張勳的倒行逆施,很快遭到了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各路軍閥更是紛紛出兵徵討。在這種情況下,辮子軍一觸即潰。
  • 有李鴻章的侄兒,也有復闢的張勳
    他從弟弟那兒過繼來的兒子張伯駒,也成了民國四公子之一。二、兩江總督張勳。張勳這傢伙絕對是末代九大總督中,最著名的一個。因為他在民國時期搞了一個復闢的活動,還有聲有色的。早在袁世凱建立民國的時候,其實張勳心裡就很不舒服,他好歹也是清朝的兩江總督,可是在民國時期,他什麼也不是。為此他堅持要效忠清廷,不允許手下任何人剪辮子,所以他的軍隊被稱為辮子軍。
  • 民國初年政治上的倒退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建立在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尋求出路屢屢碰壁的背景之下的,1840年以來,中國人民上下求索,歷經太平天國農民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終於建立了中華民國,可是並不令人滿意,一個重要體現就是政治制度上的倒退——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和買辦資產階級利益的北洋軍閥政權。
  • 張勳復闢鬧劇:康有為想當官,在下巴上塗生髮藥水,盼鬍子快快長
    張勳復闢的當天下午,手下興衝衝地前來匯報:如今街上到處都是留著辮子的人。張勳聽後樂不可支,拍著大腿笑道:「我就說百姓不會輕易忘了舊主,果然應驗!這就是民心所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