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勳攜辮子軍復闢,京城守軍勝過他兵力數倍,為何不阻攔?高層都在幹嘛

2020-12-27 騰訊網

袁世凱去世之後北京城由大總統黎元洪代為管理,然而黎元洪執政不到一年時間,就遇到軍閥張勳攜兵馬入京。京城這會駐紮整整4個師,兵力過萬且軍備充足,而將領還有段祺瑞這些能徵善戰的。可張勳僅僅使用5000辮子軍,就成功將北京城拿下,並扶持溥儀重新上位,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1916年,袁世凱去世。黎元洪暫時接管大總統職務,然而黎元洪手中無權,真正的權力掌握在擁有兵馬的段祺瑞、倪嗣衝、徐樹錚、胡嗣瑗等人手中。做為國務院總理的段祺瑞主張對德宣戰,但黎元洪與國會不同意。段祺瑞雖然掌握兵馬大權,但想要調動更多實力,還需要黎元洪點頭,雙方僵持不下時卻出現了一個變數——張勳。

清末大臣張勳共有一妻十妾,有過9子5女,兒女們大多與其他軍閥、貴族聯姻。其中一家便是大軍閥張作霖,張作霖的女兒嫁給了張勳兒子張夢潮。不過張夢潮是個二世主,一夜輸掉一棟大洋房因此「聲名大振」,等到張勳倒臺,張勳一家沒落,張學良曾親自為妹妹與張夢潮解除婚約。

不管後續如何,張勳在世時,關係網極大,實力也是極強。黎元洪、段祺瑞等人因而意圖力爭張勳加入自己陣營,然而這些人沒想到的是,張勳早就得到德國支持,暗中有扶持溥儀復闢的意圖。張勳先是假意做黎元洪、段祺瑞的調解人,而後將京城的政府要員請到府邸中,假意協商此事,可實際上早已埋下伏兵。而後在宴會上,挑明自己將要迎回皇帝。

眼見張勳如此,江朝宗、王士珍本意趁機逃脫去告知黎元洪小心。然而沒等兩人跑掉,就被張勳手下抓住並帶著一同去黎元洪公府。張勳帶著幾個大臣找到毫無準備的黎元洪,逼他籤下「奉還大政」的奏摺。黎元洪雖然有心反抗,卻徒呼奈何。

奏摺籤訂之後,張勳又在最短的時間內發布多道消息,宣布溥儀重新登基。從宴請群臣到復闢在京城流傳,這一系列的事情僅僅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內完成,絲毫不給其他人準備的機會。而後張勳控制住電報局、電話局,封禁車站以及通向京城的道路,企圖拖延時間坐實這件事。

可令張勳萬萬沒想到的是,黎元洪居然和段祺瑞聯手了!

京城擁有數萬兵馬,張勳雖然暫時拿下京城,卻調動不了這些兵力,只有段祺瑞等人可以。然而段祺瑞在張勳復闢期間被罷免,因此也是有心無力。黎元洪眼見京城將重回封建,氣急之下趁張勳不備,下令讓段祺瑞重掌總理職務。段祺瑞回歸之後成立討逆兵馬,得一眾將領支持。而原本支持張勳的一些人,也迫於壓力轉投段祺瑞,這就導致張勳無力抵抗。

從發電報宣布復闢,到段祺瑞重新掌權,實際上也僅僅只過了2天時間而已。

要說這場鬧劇之中最慘的還是溥儀,從復闢被扶持到段祺瑞出手短短3天,先是重新看到登基稱帝的希望,而後又被恐懼籠罩。最慘的是在復闢後第12天,溥儀暈乎乎的再次被迫籤下退位詔書,這一次,是溥儀自己籤下這份詔書。據傳溥儀當時悲憤大哭,根據上面事情來看,應該是真的。

相關焦點

  • 張勳復闢失敗之後,他和他的三萬辮子軍去了哪裡?
    武昌革命之後,張勳因為表態宣布效忠清廷,所以官也是一升再升的,被清政府授為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南洋大臣。許多人人評價張勳是一個大傻子,大妄人,他在民國成立後對清朝皇朝仍一心一意,為了表明自己依舊忠一不改,他和他所帶領的部隊,仍然留著守舊的辮子。所以他的軍隊,也被稱為「辮子軍」。
  • 張勳復闢失敗後,他的3萬辮子軍去了哪裡?最後他的結局如何?
    張勳早年父母雙亡,飯都要吃不起了,於是在1884年時加入了軍隊。在晚清政府屢被西方列強侵犯的時候去參軍,誰都知道基本就是去當個"炮灰",用一條命換幾天飯吃,但張勳偏偏活了下來。
  • 民國6年張勳復闢老照片:圖6是辮子軍激戰場景,圖9皇帝重登龍位
    本以為共和天下可以人人平等,社會可以穩步發展,可令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國家相比以前更加動蕩了,因為當時的人們認為沒了皇帝,天下就沒了王法,所以在民國時期,土匪在白天都敢出來搶劫。圖:孫中山宣布民國成立的場景。民國建立初期,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爾後讓位給擁有兵權,且勸說了溥儀退位的袁世凱當總統。
  • 張勳復闢為何沒被追究,原來他身邊有個人,一直在為他積德
    1917年,張勳以「調停府院之爭」為名,率5千辮子軍進京。隨即發動清皇室復闢運動,宣布溥儀復位,並恢復宣統年號。然而,共和是人心所向。張勳的倒行逆施,很快遭到了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各路軍閥更是紛紛出兵徵討。在這種情況下,辮子軍一觸即潰。
  • 張勳只有4300人,為何能在軍閥林立的民國擁立溥儀復闢?
    而此時的紫禁城金鑾殿上,此次復闢的主角張勳,正三拜九叩的跪拜12歲的溥儀,恭迎他重登帝位。為了表彰張勳的擁立之功,溥儀加封他為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並被封為忠勇親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張勳復闢」。那這位張勳到底是何來歷,只帶4300人的「辮子軍」,就敢入京公然踐踏共和,擁立封建皇帝復闢,並一舉成功。
  • 張勳復闢時康有為想當「宰相」,因沒有鬍子被拒
    張勳復闢是一場鬧劇,同時也是一場笑劇,時人天懺生便在《復闢之黑幕》中將其間的種種笑料醜聞錄下,姑擷取數則,以饗讀者。在復闢的季節裡,最寶貴的莫過於腦後的那條辮子。眾所皆知,張勳不但自己留辮子,他的軍隊也全留辮子,「辮子軍」實乃名至實歸。據說,張勳在去見清帝的時候,太保世續說辮子與時世不合,勸他將辮子剪去。
  • 張勳復闢鬧劇:康有為想當官,在下巴上塗生髮藥水,盼鬍子快快長
    張勳復闢的當天下午,手下興衝衝地前來匯報:如今街上到處都是留著辮子的人。張勳聽後樂不可支,拍著大腿笑道:「我就說百姓不會輕易忘了舊主,果然應驗!這就是民心所向啊!」
  • 張勳復闢失敗後怎麼樣了?其實混得也並不差
    1854年張勳出生於江西省奉新縣赤田村,當時還是鹹豐皇帝當政時的太平天國(1851年起)搞得如火如荼,第二次鴉片戰爭即將爆發(1856年),剛剛出世的張勳家,還有一塊20畝水田。七歲的太平軍將領李秀成奔村而來,張勳的祖父極不合作被砍頭,隨後不斷發生變故,父母相繼去世,張勳兄弟幾個都由家人出面撫養。
  • 清亡6年,張勳為何還想復闢?原來他當過一官,世代只有滿人能當
    革命黨人推翻清政府後,新誕生的國民政府並沒有將滿清皇室趕盡殺絕,而是籤署了一份《清室優待條件》,保證了溥儀等一堆皇親國戚的優渥特權,可以說,在小小的紫禁城裡,溥儀還當著他的皇帝。 當然,這可以看作是新誕生的國民政府和清朝的妥協,是革命不徹底的結果。而之後發生的張勳復闢,則更加體現了封建餘孽在小部分人思想裡的根深蒂固。
  • 北洋史話:張勳復闢失敗後為什麼選擇逃到荷蘭使館?
    張勳也就沒有逼迫黎元洪,只是加派人手監視,不過黎元洪後來還是跑去了日租界中避難(有熟人在租界中)。這是荷蘭公使在張勳復闢期間第一次被推到各國的前面。7月6日,第一次討逆戰爭,辮子軍在城外遭遇討逆軍,不敵,敗回北京城,張勳瞬間沒有了前幾日的囂張氣焰,也感受到了復闢將會失敗,請求各地督軍發兵支持復闢,兌現之前的諾言。
  • 張勳:六千人復闢清朝,用100列車皮換小妾,被京劇名家視為知己
    1922年,復闢失敗已五年的「辮帥」張勳在家開堂會,慶自己的七十虛壽,這場堂會辦的可謂是熱鬧至極,為了彰顯自己的身份,張勳請來了京城屈指可數的名角如楊小樓,梅蘭芳等人。緊接著,就是清帝退位,袁世凱成了總統,雖說大清朝沒了,但張勳卻並不認可民國,而是繼續保留前清的所有禮儀及傳統,他自己不剪辮子 ,也不讓部下剪辮子,於是在當時人人剪辮子的中國大地上,還留著這樣一支「辮子軍」。
  • 張勳一生忠孝節義、道德水準極高,卻因「復闢」遭世人口誅筆伐
    這個人就是我們中學歷史學過的張勳,由於「張勳復闢」這個事兒太著名,以至於很多人都在研究張勳復闢的原因以及他復闢的過程,失敗後張勳以及「辮子軍」的結局,卻經常忽略了張勳這個人。張勳這個人如果以儒家文化的標準定義的話,可以說道德水準極高,忠孝節義,熱愛家鄉,為人坦率直白、敢作敢當,雖然是草莽出身,文化水平不高,但恪守自己的忠孝禮義廉觀。孫中山先生對他的評價是:清室遜位,本因時勢。張勳強求復闢,亦屬愚忠,叛國之罪當誅,戀主之情自可憫。文對於真復闢者,雖以為敵,未嘗不敬之也。
  • 「辮帥」張勳復闢,欲迎娶平劇名角劉喜奎,劉喜奎一句話成功脫身
    也是因此,才有了這麼一首詩:身穿民國將軍服,留著兩撇八字鬍;掛勳披肩紅腰帶,腦後辮子左右甩。當時,隨著清政府的倒臺,所有人的辮子早就已經剪去,可偏偏就張勳還留著。不僅如此,張勳手下的2萬多名定武軍官兵,也都一個個腦後拖著一條大辮子。
  • 張勳復闢派飛機轟炸紫禁城,溥儀:嚇得我渾身發抖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帝制社會中,皇帝是國家最高的統治者,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利,無論面對多大的場面,他始終應該面不改色心不跳,保持著真龍天子該有的威嚴。但是,段祺瑞究竟做了什麼,曾讓溥儀渾身發抖,皇帝的面子都不要了呢?
  • 「辮帥」張勳墓:生前有一妻十妾,70多家企業,到死都留著辮子
    張勳墓,張勳在1923年病逝天津,按其遺囑,靈柩由其家屬運回老家江西奉新縣馮川鎮不遠的陶仙嶺上安葬。張勳墓本來很宏大,後來四次被盜。此墓是張勳後人重新對張勳墓進行修葺後的墓。
  • 辮帥張勳復闢失敗後,其晚年生活緣何十分奢華且過得有滋有味?
    1917年夏天,張勳導演了一場短暫的復闢鬧劇,他也隨之成為一個近百年來家喻戶曉的人物。復闢失敗後,張勳躲入荷蘭使館。 1918年3月,北洋政府以"時事多艱,人才難得"為由,對洪憲衲首和辮帥復闢案犯均一律實行特赦。獲自由後的張勳寓居天津,先住德租界,再徙英租界,直到1923年病故。
  • 張勳執迷不悟復闢失敗,小三跑得飛快,妻子卻為他打點好一切!
    大家應該知道當初清朝復闢時候的一個辮子將軍吧?他就是張勳,這是一個執迷不悟的男人,歷史書上對這個人的評價也不是什麼好話,在那一場持續了整整十二天的清朝復闢活動中,他是小編印象最深刻的人,只是因為他的辮子。張勳復闢清朝是必然的結局,只是後來他跑到了荷蘭的使館內,之後又被民國政府的人通緝,最後直接去了德租界藏了起來,只是一直都沒有出來了。
  • 張勳想復闢被口誅筆伐,去世之後,為何各地人士卻紛紛弔唁?
    這個人就是張勳。那麼為什麼張勳拒絕順應時代大勢,必須戴辮子宣誓表示自己的一片忠心呢?要知道當時的清政府管不了他了,這與他所處的時代以及他的經歷有關。張勳這個人小時候父母雙亡,生活無依無靠,更別說上私立學校了。
  • 張勳復闢老照片:五千辮子兵控制北京城,圖2溥儀登基坐在龍椅上
    正在生火做飯的辮子兵。 復闢期間坐在乾清宮龍椅上的溥儀。 北京一夜之間又回到了清朝時候的景象,大街上到處是龍旗,沒有辮子的人也找個假辮子帶上。
  • 有李鴻章的侄兒,也有復闢的張勳
    因為他的地盤在紫禁城周圍,不過直隸總督也是最憋屈的一位封疆大吏,因為朝廷不一定管得到其他總督,可第一時間能管得到你直隸總督。為什麼?靠得近唄。作為九大總督之首,張鎮芳和袁世凱的關係非同一般。首先他們倆是老鄉,都是河南項城人,大家常叫袁世凱為袁項城。其次張鎮芳,還是袁世凱兄嫂的弟弟,那就是親戚關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