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井,湖南省東安縣白牙市鎮一小村莊,因村中有一井,常年汩汩清泉,飲之甜洌可口,灌之五穀豐登,自古至今滋潤沿途萬千村民。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井不在深,有德則靈。青井因井而名,山清水秀,文武兼修。
相傳此井乃舜帝南巡駐蹕而親嘗,可謂「德源」;清道光年間大修東山寺,上下以此為飲,又謂「佛甘」;清末天地會首領朱洪英,在此練武並深得其功,應謂「武道」。
1934年冬,紅軍長徵翻越老山界,一小支部隊在此取水並休整,故又稱之為「紅軍井」。
一方山水養一方人。青井人崇德尚武,孝老愛親,耕讀傳家,以知詩書、練武藝,修身養性;其人傑地靈,孕育出無數棟梁之才,遠近聞名。
青井之青,青山不老;青井之水,源遠流長。
這裡民風樸實,鄰裡和睦,老一輩團結互助,年青人上進求變!
207國道穿村而過,交通便利,離縣城五分鐘的車程,青山環抱的宜居環境,是縣城的後花園!
或許你正沉溺於撲克,鬍子,或許你正端坐在麻將桌邊,可是,青井的年青人卻在繕井,修路,提質改造的工地上。
青井,一個在百度地圖上無法搜索到的卻在207國道上的有著400人的村莊。沒有名人,沒有古蹟,卻有一群敢想,肯幹的年青人,就是在2016年所剩不多的時刻,也就是這麼一群年青人從此接過改變青井的重任,改變了外界對青井人的固有認識,擔起了重新譜寫青井歷史的重擔,從此以後的青井將進入良性發展的快車道!
經過幾次策劃,探討,2016年12月18日在家鄉微信群發布了繕井,修路,提質改造工程的捐款倡議書,短短幾天,捐款人數和捐款金額大大超乎想像,只要是喝青井水長大的,不論男女,老少,無論身居何處,無論收入高低,無論是遠嫁他鄉的青井女兒還是上門青井的女婿,大家無比積極,生怕落後於人。
小愛終成大愛,青井人求變的渴望令人感動,改變家鄉的願望在捐款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既入大海,必掀風浪。
年青人就要有一顆敢想,肯幹的心,不受父輩的系絆,豁達,和群,團結,協作,舍小為大。相信:在這麼一群充滿活力和思想的年青人的努力下,青井的新農村建設絕對超乎想像,在全縣發展鄉村旅遊的大潮中,青井絕對是標杆和旗幟。
青井人精神:吃得苦,和得來,協作,求變,敢想,肯幹。
真的了不起,青井的年青人!
感 謝 信
青井的父老鄉親,在外打拼的兄弟姐妹們,
大家好!
通過大家的熱心參與和愛心奉獻,離我們的預期目標只有一 步之遙,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此次募捐活動已於2017年2月26日24:00正式結束,本次我們共募集資金24200元。在此,特向關心和支持我們的所有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能力有大小,關鍵是我們參與,我們的目的就是通過辦公益來凝聚人心,美化家鄉,改變觀念。
所有人的行動讓我們倍感欣慰!
在這裡,我們感謝八旬老人的慷慨解囊,感謝童真少年的愛心,感謝遠嫁他鄉的青井女兒的反哺助力,感謝在外的長輩及兄弟姐妹們的無私大愛,總之,除了感謝就是感動!
人多力量大,心齊好辦事!
最後,代表326位青井人向有愛心的各位真誠地道一聲:謝謝!
2017年2月27日
以下是青井先鋒楷模:龍建國提供的全村為建設家鄉的照片,致敬勞動者。
作者心語:有人問,為什麼我要弄這個微信公眾號,又累又沒什麼用,而且也沒有什麼好處。
我只想對這些人回答:因為現在時代的發展,村裡每人都會玩微信,但是他們只是把他當作不要錢的電話,打微信約打牌,和閒聊。微信他其實是一個多功功能的社交軟體,可以用來傳播正能量,可以用來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歲月無情,人皆有情,我只是想給自己的家鄉做點有意義的事,不想荒廢時光而已。希望大家可以理解,可以配合一下,畢竟記錄的是我們的點點滴滴,許多年之後,大家再來看看裡面的內容,也許就是一份用金錢也無法買的精神文化財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