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在成長階段,對其他人的情感感受是很細膩的很敏感的,爸爸媽媽平日裡的情感或者身體語言的表達方式,都會直接影響到他。
一個金髮碧眼的小女孩尖叫表達情緒
有的孩子喜歡尖叫,不論在何種場合,只要是他有情緒興奮了,就會尖叫起來,不會顧及任何人和物,一直到他累了,聲嘶力竭。
有的動畫片裡會有這些情節,因為動物不會說話通過這種方式表達情感,所以孩子可能會去模仿,但是這不是根本的原因,這種模仿也不會持久,而且一般會在遊戲情境中出現。
蜥蜴小子模仿蜥蜴爬行
而當他出現這種現象時,家長的做法有的是微笑著說太吵了小點聲,有的是捂著耳朵表現出震驚的神態,這麼做恰恰給了他一個錯誤的信號----哦,原來這樣做可以引起他們的注意,好像很好玩,越來越喜歡這種方式表達。
金髮男孩驚訝的表情
孩子的每一個不正當的行為背後,都是在相信他的這種行為是能夠達到某種目的的,只有充分的了解了他信念,才能調整和引導錯誤行為。
找到了他的行為目的和根源就可以制定解決方案了。比如蒙氏教育中倡導理解尊重孩子,釋放天性,在愛的環境中成長。
父親和女兒坐在木橋上溝通
尖叫的背後可能是尋求關注,或者是不懂得情緒的表達。對於尋求過度關注的孩子,我們只需要改變一下關注的方式就可以了,比如當他再次尖叫時,不予理睬,該幹嘛還在幹嘛,就當沒聽見,他看你沒有反應沒有產生互動效果,自然就覺得沒意思了,然後就不叫了。
小女孩和小熊躺在床上睡覺專注在小熊上
情緒的解決用到心理學上有個技術叫做問題外化。就是把孩子的行為問題和他本人進行區分,他的尖叫聲不是他發出來的而是別的動物(或者其他的什麼東西)發出來的,而發出這聲音的動物是他可以管控的
男人和女孩在溝通
然後讓他跟這個動物溝通,管理好它,這樣逐漸的就能做到情緒的管理了。
關注我,分享更多的育兒知識!歡迎轉發讓更多的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