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感孩子尖叫失控!爸媽坦率表達憤怒,反而容易跟孩子和好

2020-12-14 鴿子醫生育兒

嘗試過正向教養的爸媽,更多時候會發現,『溫和』到最後反而被孩子軟土深掘,『堅定』很容易大聲起來跟小孩槓上。

面對高敏感、高堅持度孩子,『溫和而堅定』態度很快破功

一直想分享跟杜杜之間的故事的另一個理由是,我其實覺得杜杜很難纏,非常難纏。他的動作和聲音的大小範圍都非常遼闊,隨他的心情定義。

而他的心情層次又多又廣,弄得他整個人常常像演員一樣,一下在路上熱舞引吭高歌到對面兩條街的人都回頭看著他笑;一下某句話不合他的意就把玩具一扔奔進房間嚎啕大哭;一下突然又自告奮勇要洗碗,就算整個過程碗盤一直滑掉也堅持到最後。

明明白天工作、晚上照顧兩個孩子,可是每天晚上還是覺得靈魂都乾涸了,必須休息恢復元氣。我很想知道到底其他的孩子是不是也如此。如果也是,那也許我們可以交換一些心得,或者我們的經驗可以給正在走同一條路的家長當作參考;如果不是,那讓大家開開眼界見識一下我們的辛酸血淚,如果哪天在路上或學校遇到同樣類型不受控的孩子,可以對他和他的家長寬厚一點。

根據觀察,我個人覺得是他的『高敏感+高堅持度』讓教養的難度提高很多。杜杜只要一開心,行為跟音量就很容易失控,我們往往就得出聲提醒,但是他在興頭上一被澆冷水,就會立刻變成一顆頑石,強力堅持自己的處理方式是對的,而且會傾全力反擊。

孩子情緒起伏大,一失控就發出高分貝尖叫

以前的床墊舊了,我們買了一套新的床墊。送來的那天早上我跟杜杜都很興奮,從頭到尾在房間看著工人組裝,杜杜還不時會大聲尖叫拍手給工人叔叔強烈的鼓勵。等工人一離開家,我鋪好床感受一下新床墊,杜杜也跟著爬上來,頭枕在我腳背跟腳踝之間的弧線,躺在我兩條腿上,兩個小腳掌在我肚皮上搖來搖去。

『太舒服了太舒服了啦!!!』

杜杜張開嘴嘎哈哈哈放聲大笑,整個人攤開變成『大』字型手腳瘋狂亂踢,我才發現他手上捏著早餐還沒吃完的饅頭,一邊甩手一邊啪啪啪狂掉饅頭屑,要命這怎麼行!

『杜杜,你的饅頭還沒吃完,掉了很多屑下來了。先出去吃。』

這句話當然是一整盆冷水澆下來,杜杜立刻停下動作,躺在我身上拉著一張臉說:『在床上吃又不會怎麼樣!』

先生在門口幫腔:『杜杜,我們本來就說過吃飯在餐桌,不拿進房間吃的。』

『可以!可以在房間吃!!掉屑又不會怎麼樣,又沒有關係!!』

『杜杜,我們說好了。到外面去。』

杜杜大喊『不要』繼續躺著不為所動。

先生的眼神瞬間露出兇光,一個185公分的壯漢跨著大步衝過來把杜杜攔腰掂起來往外送。

『呀!!!!!!!!!!!!!!』

杜杜發出超高分貝尖叫攻擊。只聽到『碰』的一聲小孩被大力放到地上,先生大聲警告『你不要太過分了』,尖叫聲中斷。白痴小孩,根本自找的,我心想。

爸爸坦率表達自己的憤怒『怎麼樣?你是要打我嗎?』先生低吼。

杜杜沒說話,估計是放棄了。自從他上回打人被我們質問『爸媽有打過你嗎』之後,也許是自知理虧,就只剩下做做樣子虛張聲勢而已。我躡手躡腳到門口探看狀況,只見杜杜死盯著先生,一副恨不得把對方吃掉的臉,然後突然一伸手,拿饅頭往爸爸的身上摸。

果然先生立刻震怒:『你是不是找打?』一把搶下杜杜手上的饅頭,在小孩臉上亂抹一通。杜杜放聲大哭。這畫面太震撼,我縮回房間平復一下心情,以免自己不小心笑出來(?)。

哭聲像打雷一樣,我耳朵好痛。探頭出去發現先生站得直挺挺的往下怒視。我過去小聲提醒:『你坐下來吧,杜杜比較不會害怕。』先生坐下來要開口,我還想說話,被他揮手趕走,但是我還是趕緊補充一句:『我只是要說,稍等一下,他現在應該聽不到你說話。』

說完,我回到房間,坐在床上聽外面的兩人對吼。

兩人對吼從大聲到小聲,最後居然和好了!?

『沒有這種規則!你這種規則是錯誤的!根本一點道理也沒有!』

『哪裡沒有道理?我們只要求你嗎?全家人都一樣啊,每個人都在餐桌吃東西!』

『我不喜歡!!在床上吃東西沒有關係!!!』

『你會自己吸地板嗎?會自己整理房間嗎?會自己收拾嗎?如果做不到要別人幫忙的話你至少要負責維持乾淨!!』

感覺最後的溝通有到點,兩邊的聲音都開始變小,逐漸聽不到了。我放鬆下來,轉頭欣賞窗外的風景。然後我聽到先生問杜杜要不要一起出門買菜,杜杜欣然同意。

應該是和好了吧,我心想,同時下床準備著裝。換穿到一半,杜杜一張臉閃亮亮地跑進來:『媽媽!爸爸說要一起去買菜!!』一場完整的衝突落幕了。

『溫和+堅定』實際執行起來,其實難兼顧又不合理

如果要談教養原則,我想我們應該算是『不打不罵+溫和堅定』的類別吧。可是剛剛先生很兇?

哈哈,對啊,我有時候也很兇的。更精確的說,我們應該算是『絕對不出手打小孩,憤怒時不使用貶低或威脅的語言,還沒被惹毛的時候儘可能溫和,底線可以溝通但是不能消失。』

因為我自己小時候的經驗,我對於使用恐懼或者羞辱的教養方式是有很深的厭惡的,所以一開始就對所謂『溫和堅定』的正向教養非常著迷。

但是,如果有嘗試過正向教養的爸媽,應該會發現『溫和』和『堅定』時常很難兼顧。有的時候確實可以成功,但是更多時候會發現,『溫和』到最後怎麼反而被孩子軟土深掘?『堅定』的話就很容易大聲起來跟小孩槓上。結果變成我極力壓抑自己的情緒,強迫自己表現得和顏悅色的樣子,杜杜看見我一副笑眯眯的樣子覺得天下太平依然故我,我壓抑到極限就自爆了。

我後來發現,是我自己私自認定『溫和』等於『溫柔』,必須要和顏悅色輕聲細語,用這樣的說話方式來跟小孩溝通。

可是仔細想想,這樣其實非常不合理。我們人類的溝通方式本來就不只有依靠語言,還有語調,聲量,動作等等。如果我刻意在所有的情況下都用『和顏悅色輕聲細語』的方式跟杜杜溝通,他根本感覺不到『這件事很危險』、『這件事不太合適』、『你現在的說話方式會惹毛我』、『我覺得這件事情還有商量空間』這些細微的資訊。

親子雙方對撞、宣洩不滿情緒後,反而易有新共識

我們放棄過度壓抑自己性格,把『溫和』的定義調整成『不口出惡言,但是可以忠實反映當下的情緒』。這樣一改,跟杜杜的衝突次數就立刻暴增,幾乎每天都會來個兩三場。

但是說也奇怪,自從我們不刻意壓抑自己的情緒,只留意盛怒當下使用的語言的時候,衝突增多,激烈程度也提高,可是就像剛剛的例子裡說的一樣,過了一個高峰以後,兩邊都會冷靜下來,可以生出一個新的共識。而且很神奇,也許是因為我們少了強迫自己要溫柔的壓力,達成共識之後,可以立刻恢復很喜歡杜杜的心情,馬上可以笑著跟他擁抱和好。

這樣每個人都可以忠實呈現自己的方式,對於每天至少要面對兩三場激辯的我們,真的自在輕鬆很多。而且目前為止,無論衝突的程度有多高,沒有一次是無法解決的。感覺就像是雙方只是需要先對撞宣洩自己不滿的情緒,然後就可以理性對談了。

晚上,杜杜睡了以後,我跟先生照例在客廳看電視、聊天。

『我從來沒想過這輩子會被饅頭抹衣服!真是氣死我了!』

『天啊我想到他氣到拿饅頭來攻擊的心情就想笑。』

『到底哪裡來這麼煩人的小孩啊?』

『不過其實他有進步了。』

『對啊,今天其實跟他說明第二次就妥協了。』

兩個人都笑了。今天的苦水吐完,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杜杜你放馬過來吧!!

相關焦點

  • 孩子吵鬧加尖叫?怎麼樣正確引導孩子?分享我的故事給大家
    我的經歷記得我上初中的時候,跟朋友們坐公交車去恐龍園玩。在公交車上面就有一個孩子因為情緒問題大聲尖叫。孩子的聲帶本來就細,然後大叫,這使我們整個車廂裡的人都望向他。而他的母親就在旁邊面露囧色。不停地跟我們道歉。坐在我旁邊的兩個阿姨就是在相互討論。
  • 孩子總情緒失控?增強孩子情緒控制能力,從培養「加法思維」開始
    不少寶媽總會苦惱,自己家的孩子小時候懂事乖巧,像個小天使一樣,怎麼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總是容易情緒失控,動不動就發脾氣哭鬧,真是讓人頭疼。很多家長對此束手無策,他們也無法理解為什麼孩子的情緒起伏會這麼大。
  • 孩子高度敏感,父母要這樣引導才對,高敏感度孩子也能成就大器
    朋友最後也找了一個機會,把孩子的高度敏感特質跟老師做了充分的溝通,獲得老師對孩子的理解。或許,當別的家長問起孩子為什麼不上臺參加班委競選的時候,我們不妨這樣告訴他們,「他可能對自己的要求有點高,需要更多的時間準備……」3.面對新環境孩子很焦慮,父母如何幫孩子快速融入新環境?
  • 父母情緒失控,是孩子一生陰影;父母情緒平和,讓孩子一生幸運
    情緒失控對孩子的傷害,比我們的想像更甚有這樣一個公益視頻,叫《爸媽,我不想做你們的孩子了》。她的媽媽經常發脾氣,情緒失控時就會對她進行打罵,她只能躲在牆角偷偷流眼淚,再痛也得忍著,不能大聲哭,否則,只會換來更激烈的打罵。 長期面對情緒不穩定的媽媽,讓小小年紀的她變得很敏感,只要聽到媽媽喊她的聲音很急促,她便知道媽媽要發脾氣,她就要遭殃了。
  • 孩子的尖叫不止,都是你的這個行為造成的
    小孩子在成長階段,對其他人的情感感受是很細膩的很敏感的,爸爸媽媽平日裡的情感或者身體語言的表達方式,都會直接影響到他。一個金髮碧眼的小女孩尖叫表達情緒有的孩子喜歡尖叫,不論在何種場合,只要是他有情緒興奮了,就會尖叫起來,不會顧及任何人和物,一直到他累了,聲嘶力竭。
  • 孩子一言不合就尖叫,如何克制?
    二,可以成功的引起你的注意你有沒有發現,小孩乖乖一聲不響的時候,反而會失去父母的關注,一旦尖叫製造一下噪音,大人就立即圍上來了,百試百靈啊有木有!所以小娃沒事愛尖叫,很可能只是想告訴你「哎,快來看我!」
  • 判斷孩子觸覺敏感的10個表現,超過2個就得重視,爸媽可自查
    為什麼孩子總粘著媽媽,不肯接觸新朋友?為什麼周圍一切的變動,都會讓孩子緊張不安?為什麼孩子膽小、害羞,不願意跟周圍人打招呼?為什麼一丁點的小事,都能讓孩子沒完沒了的哭鬧?可是孩子膽小懦弱、粘人還害羞,並不是他們的本意,很可能是觸覺敏感惹的禍,爸媽別大意!什麼是觸覺敏感?
  • 家裡來客人,孩子總是故意大聲尖叫?背後的原因值得家長反思
    這段時間的孩子需要更多的關注,所以他們總是會做出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尤其是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常常會讓人覺得很可怕。劉女士的孩子現如今已經三歲了,不過最近劉女士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有一些奇怪。這一天親戚來到自己的家裡探訪,親戚也帶著自己的孩子。本來劉女士希望自己的孩子跟親戚的孩子在一塊玩的,沒想到剛到10分鐘,房間裡就傳來了劉女士孩子的尖叫聲。
  • 被孩子氣到爆,是孩子過分還是你修行不夠?應對失控是父母的必修
    「陪孩子寫作業」是當之無愧的冠軍。陪寫作業引發了很多讓沒有經歷的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有的家長被氣到心梗做支架,有的家長怕失控把雙手捆起來陪寫。福建泉州的一位媽媽,因為孩子不寫作業總玩手機,氣得跳了筍江大橋,還好搶救及時沒釀成嚴重後果。孩子是親生的,能把親媽氣到跳江,我們是該說孩子太能氣人,還是媽媽太容易失控呢?
  • 亂跑亂跳不睡覺,孩子過度興奮怎麼破?
    開始的時候你還會跟著孩子嬉笑,被他銀鈴般的笑聲所感染,但是漸漸的,你會發現情況不太對了,孩子的行為開始越來越失控,完全脫離理性,變得無比煩人。相比起來,由憤怒引起的情緒失控還更好對付一點,哭完了也就好了,可是由興奮而引起的情緒失控,卻是沒完沒了,無論你是呵斥還是懲罰他都聽不進去,不理他卻只會導致越來越興奮越來越瘋狂,如果在公眾場合也會讓人非常尷尬。那麼,孩子這種過度興奮的狀態,是什麼情況引起的呢?
  • 孩子遇到一點小事,就偷偷哭?敏感不是錯,妥善引導孩子更優秀
    有些父母就很糾結,明明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並沒有給孩子太多生活上的刺激,也沒有動不動就打罵的行為,更沒有把孩子當成碰不得的瓷娃娃一樣嬌養,正常養的娃,為啥孩子會這麼敏感呢?其實,孩子的敏感不僅僅是跟生活中的刺激有關係,還跟孩子的遺傳、基因有關。
  • 一部真實的影片告訴你,你情緒失控的樣子,在孩子眼裡有多恐怖
    隨後,母親加入了父親,把孩子逼到了餐廳的一角,抓狂一般的對著孩子嘶吼「你為什麼要跑?摔倒了怎麼辦?我跟你說過不要跑,你為什麼不聽?」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心理學教授Edward Tronick做過一個非常著名的「靜止臉實驗」,來研究母親的情緒和孩子情緒的關係。實驗剛開始,媽媽滿臉笑意的跟孩子說話,孩子也笑得很開心,跟媽媽一起互動。
  • 「孩子,爸媽離婚你跟誰?」大人的爛攤子,讓孩子收拾公平嗎?
    文|好孕姐前幾天,一直跟老公感情不和的閨蜜,決定離婚,然後就提前問問她兒子的意見。她問兒子:「孩子,爸媽要是離婚的話,你跟誰呢?」結果,不管怎麼問,怎麼哄,怎麼引導,她兒子就是低著頭,不吭聲。其實,爸媽離婚,問孩子跟誰這個問題,真的很殘忍。明明是大人過不下去了,大人要打亂原本一家三口的幸福模式,為什麼把問題甩給孩子呢?關於離婚,大人的爛攤子,讓孩子收拾公平嗎?孩子心裡怎麼想的,很多大人根本不知道。
  • 孩子總是經常發火?這很正常,但家長要幫孩子形成「良性憤怒」
    但是,下一次再遇到類似的情況時,孩子就又會變得崩潰,大哭大鬧,甚至是比原來發的火氣更大一些。往往在這種時候,大多數心思較為細膩的父母會思考:"欸,怎麼這麼奇怪,上次不是才和孩子說了遇到這樣的事情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嗎?而且當時孩子心情也已經平復下來了呀。怎麼再遇到類似的情況,孩子的表現反而更加糟糕了呢?"
  • 什麼樣的孩子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 敏感的孩子敏感的孩子對外界刺激呈現高反應狀態,警覺性高,容易感受到不安全感,風險意識強。這樣的小孩對父母的養育素質要求較高,否則就會哭泣、生病,過敏性疾病較常見。如果父母沒有同樣高密度的回應,孩子容易出現心身疾病(例如,溼疹、哮喘、軀體症狀障礙等)、學校恐懼、分離焦慮、焦慮障礙等。敏感的孩子對父母關係也很敏感,極易主動捲入衝突中。如果是多子女家庭,敏感的孩子常常是父母最貼心的小棉襖,父母也最容易將自己的情緒投射給他們。他們可能會分化不良,成為長不大的孩子。
  • 易哭易失控?當孩子遭遇「情緒車禍」,用「交通燈法」幫孩子疏解
    生活中這種情況其實很常見,相信很多家長都經歷過孩子愛哭愛鬧騰的時段,而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父母與孩子之間意見不一致的時候。孩子不願聽取家長的意見,又不善於表達自己的內心的想法和思考,故很容易遭遇"情緒車禍",一哭便無法自拔。
  • 男子高速飛車逆行,只為找女友吵架:千萬別跟情緒失控的人戀愛
    新聞背後,我看到的是一個情緒容易失控的男人。 不知道他當天跟女友當面理論的結果是什麼,我甚至有點好奇,如果女孩知道男友高速逆行來跟自己當面對質,會是什麼樣的心情? 感覺到後怕,還是恐怖,還是被他感動?
  • 寶寶會說話不一定會表達,有些孩子經常「大喊大叫」就是這個原因
    突然,女孩「啊……」尖叫一聲,而且拉很長的音,聲音尖銳又響亮,把我都嚇一跳,把另外一桌一個不滿1歲的小男孩給嚇地哇哇哭。女孩的媽媽可能覺得自己孩子吵到別人了,生氣對女孩說:「你喊什麼喊,你有病啊!」後來才知道,女孩是想自己用勺子盛湯,結果媽媽提前代勞了,她才會大喊大叫。
  • 可憐的孩子,因為這個不能表達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的情緒表達被抑制,將變得不擅長與他人溝通,會把所有事情埋在心裡。在生活中,容易產生誤會、生悶氣、給人一種老實可欺的感覺。種種情感與需求得不到父母的積極回應。與此同時,要讓孩子有同理心的概念,懂得考慮別人的感受。孩子如果知道把小夥伴推倒在地會使其感到憤怒或難過,那麼他就不會這麼去做了。
  • 寶寶打不還手、被欺負就會哭,爸媽如何改變「慫孩子」
    文 | 左飛孩子膽小是天生性格所致還是後天培養不夠有些孩子天生膽小,比如內向的孩子不喜歡表達(反抗是一種表達不滿的方式),自閉症或自閉傾向的孩子不擅長與小夥伴溝通。寶爸媽分別扮演自家寶寶和其他小朋友,模擬白天寶寶遇到社交問題的場景,扮演自家寶寶的寶爸/寶媽做出應對社交問題的正確示範。然後讓寶寶來扮演自己,嘗試跟扮演其他小朋友的寶爸/寶媽」抗衡」,在行為上逐漸熟悉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