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總粘著媽媽,不肯接觸新朋友?
為什麼周圍一切的變動,都會讓孩子緊張不安?
為什麼孩子膽小、害羞,不願意跟周圍人打招呼?
為什麼一丁點的小事,都能讓孩子沒完沒了的哭鬧?
……
膽小、愛哭、粘人還害羞,孩子到底怎麼了?難道真的是「玻璃心」作祟?
遇到這種類型的孩子,估計多數父母都會非常頭疼吧?
前段時間劇荒,又重溫了一遍《不可思議的媽媽》,小貝拉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因為她就是一個膽小愛哭、粘人還害羞的孩子。
節目組安排孩子們T臺走秀,小貝拉粘在媽媽身邊,哭鬧著不肯配合,不敢像別的小朋友一樣獨立表演。
看著媽媽的表情,也是非常頭疼吧?
可是孩子膽小懦弱、粘人還害羞,並不是他們的本意,很可能是觸覺敏感惹的禍,爸媽別大意!
什麼是觸覺敏感?
觸覺敏感,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從小得到的觸覺訊息不夠,後來面臨一些外來新刺激的時候,無法快速適應,進而產生一些比較負面的情緒,比如逃避、煩躁、甚至哭鬧。
如何判斷一個孩子是否觸覺敏感呢?
判斷孩子觸覺敏感的10個表現,超過2個就得重視,父母可自查:
1.孩子是否抗拒踩草地或沙灘?2.孩子不給父母以外的人抱3.不喜歡洗頭、洗臉、刷牙4.睡覺時需要專屬的枕頭、被被或玩偶5.孩子不喜歡穿新衣服6.不喜歡跟別人互動7.碰到或摸到他,會大發脾氣8.不敢撫摸新的玩具9.大熱天也要穿長袖長褲10.對洗澡水溫很挑剔
為什麼有的孩子會觸覺敏感?
觸覺敏感,聽起來比較陌生,但是在育兒界已經很熟悉了,根據家長帶娃就醫的數據統計,觸覺敏感孩子的比例已經有了逐年升高的趨勢。
同樣是孩子,為什麼有的觸覺敏感,有的卻沒有呢?一般來說,這幾種孩子更容易出現觸覺敏感的問題。
1.早產/剖腹產的孩子
如果孩子早產,通常要在保溫箱裡住一段時間,保溫箱裡氣流穩定,不能像媽媽肚子裡一樣感受羊水的波動,也不能像足月兒一樣,直接面對外界的刺激。
如果孩子是剖腹產,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沒有得到特殊的觸覺刺激,觸覺學習就會緩慢遲鈍一些。
2、過度保護的孩子
有些父母過度擔心孩子,保護孩子,限制孩子的活動,比如:嬰兒時期,把孩子捆綁起來,讓孩子的皮膚感覺不到氣流的波動;長大一點,可以爬行走路了,又擔心孩子磕碰受傷,不讓爬不讓走,抱在懷裡不撒手;再大一些,孩子喜歡挖沙子玩泥巴,又以髒亂為由拒絕了,總把孩子當成溫室裡的花朵,不經歷一點風雨,不僅得不到有效的刺激,觸覺敏感期也完全錯過了,自然更容易變成觸覺敏感的孩子。
3.缺乏關愛的孩子
有些父母忙著賺錢忽視孩子,有的父母信奉「哭了才抱、不哭不抱」的育兒理念,很少擁抱孩子,陪伴孩子,孩子缺乏來自父母皮膚、衣服或其他物品碰觸的刺激,觸覺刺激不足,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
可以說,除了剖腹產和早產,都是父母錯誤的育兒方式、不當的帶娃理念,讓孩子的觸覺敏感越發嚴重,變成了膽小愛哭、粘人還害羞的孩子。
如何改善孩子的觸覺敏感?
既然有原因,自然有解決的方式,如何才能改善孩子觸覺敏感,讓他們放下防備,成為一個充滿安全感、樂觀、自信的孩子呢?
1、陪伴和撫觸
父母的耐心陪伴,能夠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愛,讓孩子充滿安全感,不再懼怕陌生的環境和事物。
適度的撫觸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觸覺系統,穩定他們的情緒,同時還能讓孩子身心放鬆,樂觀面對周圍的世界。
2.給孩子自由的空間
給孩子創造一個自由的空間,讓孩子在自己的空間裡感知、接觸周圍的環境。
其實不管是喜歡爬行的嬰幼兒,還是能跑能跳的大寶寶,他們都需要自由的空間,需要探索和發現的空間。如果父母能夠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滿足孩子的探索欲,他們的發育將會更上一籌,觸覺系統也能得到不錯的建立。
3.通過遊戲訓練觸覺
父母可以通過一些親子遊戲,對孩子進行觸覺訓練。
①觸覺球按摩:讓孩子躺在床上,爸媽把觸覺球從孩子的頭部輕輕滾動按摩到孩子的腳部,速度慢點,力度輕點,以孩子舒適為宜(也可以讓孩子趴在床上,從後背到屁股滾動按摩)。
②抓癢遊戲:讓孩子躺在床上,爸媽在孩子胸口或腋下撓痒痒,注意孩子的反應,如果反應太大,可以適當減小。
③梳頭遊戲:爸媽用梳子給孩子梳頭,讓梳子的尖端刺激孩子的頭皮,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梳頭,這樣不僅可以進行觸覺的訓練,還可以促進孩子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
PS:遊戲時,可以放個舒緩的音樂,或者有趣的故事,以此來緩解孩子的緊張情緒。
叮麻寄語:
孩子的類型各種各樣,有的勇敢、自信,樂於表現自己;有的膽小、愛哭、粘人還害羞,除了天生因素,還跟父母、教育和所處環境有關。如果你的孩子性格內向,不合心意,別著急埋怨孩子,先從自身找找原因,是不是育兒方式有問題?然後再多陪伴多安撫,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樂觀自信的人。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兒,經驗豐富的育兒達人,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孕育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