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孩子觸覺敏感的10個表現,超過2個就得重視,爸媽可自查

2020-12-16 叮麻育兒

為什麼孩子總粘著媽媽,不肯接觸新朋友?

為什麼周圍一切的變動,都會讓孩子緊張不安?

為什麼孩子膽小、害羞,不願意跟周圍人打招呼?

為什麼一丁點的小事,都能讓孩子沒完沒了的哭鬧?

……

膽小、愛哭、粘人還害羞,孩子到底怎麼了?難道真的是「玻璃心」作祟?

遇到這種類型的孩子,估計多數父母都會非常頭疼吧?

前段時間劇荒,又重溫了一遍《不可思議的媽媽》,小貝拉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因為她就是一個膽小愛哭、粘人還害羞的孩子。

節目組安排孩子們T臺走秀,小貝拉粘在媽媽身邊,哭鬧著不肯配合,不敢像別的小朋友一樣獨立表演。

看著媽媽的表情,也是非常頭疼吧?

可是孩子膽小懦弱、粘人還害羞,並不是他們的本意,很可能是觸覺敏感惹的禍,爸媽別大意!

什麼是觸覺敏感?

敏感,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從小得到的觸覺訊息不夠,後來面臨一些外來新刺激的時候,無法快速適應,進而產生一些比較負面的情緒,比如逃避、煩躁、甚至哭鬧。

如何判斷一個孩子是否觸覺敏感呢? 

判斷孩子觸覺敏感的10個表現,超過2個就得重視,父母可自查:

1.孩子是否抗拒踩草地或沙灘?2.孩子不給父母以外的人抱3.不喜歡洗頭、洗臉、刷牙4.睡覺時需要專屬的枕頭、被被或玩偶5.孩子不喜歡穿新衣服6.不喜歡跟別人互動7.碰到或摸到他,會大發脾氣8.不敢撫摸新的玩具9.大熱天也要穿長袖長褲10.對洗澡水溫很挑剔

為什麼有的孩子會觸覺敏感?

觸覺敏感,聽起來比較陌生,但是在育兒界已經很熟悉了,根據家長帶娃就醫的數據統計,觸覺敏感孩子的比例已經有了逐年升高的趨勢

同樣是孩子,為什麼有的觸覺敏感,有的卻沒有呢?一般來說,這幾種孩子更容易出現觸覺敏感的問題。

1.早產/剖腹產的孩子

如果孩子早產,通常要在保溫箱裡住一段時間,保溫箱裡氣流穩定,不能像媽媽肚子裡一樣感受羊水的波動,也不能像足月兒一樣,直接面對外界的刺激。

如果孩子是剖腹產,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沒有得到特殊的觸覺刺激,觸覺學習就會緩慢遲鈍一些。

2度保護的孩子

有些父母過度擔心孩子,保護孩子,限制孩子的活動,比如:嬰兒時期,把孩子捆綁起來,讓孩子的皮膚感覺不到氣流的波動;長大一點,可以爬行走路了,又擔心孩子磕碰受傷,不讓爬不讓走,抱在懷裡不撒手;再大一些,孩子喜歡挖沙子玩泥巴,又以髒亂為由拒絕了,總把孩子當成溫室裡的花朵,不經歷一點風雨,不僅得不到有效的刺激,觸覺敏感期也完全錯過了,自然更容易變成觸覺敏感的孩子。

3.缺乏關愛的孩子

有些父母忙著賺錢忽視孩子,有的父母信奉「哭了才抱、不哭不抱」的育兒理念,很少擁抱孩子,陪伴孩子,孩子缺乏來自父母皮膚、衣服或其他物品碰觸的刺激,觸覺刺激不足,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

可以說,除了剖腹產和早產,都是父母錯誤的育兒方式、不當的帶娃理念,讓孩子的觸覺敏感越發嚴重,變成了膽小愛哭、粘人還害羞的孩子。

如何改善孩子的觸覺敏感?

既然有原因,自然有解決的方式,如何才能改善孩子觸覺敏感,讓他們放下防備,成為一個充滿安全感、樂觀、自信的孩子呢?

1、陪伴和撫觸

父母的耐心陪伴,能夠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愛,讓孩子充滿安全感,不再懼怕陌生的環境和事物。

適度的撫觸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觸覺系統,穩定他們的情緒,同時還能讓孩子身心放鬆,樂觀面對周圍的世界。

2.給孩子自由的空間

給孩子創造一個自由的空間,讓孩子在自己的空間裡感知、接觸周圍的環境。

其實不管是喜歡爬行的嬰幼兒,還是能跑能跳的大寶寶,他們都需要自由的空間,需要探索和發現的空間。如果父母能夠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滿足孩子的探索欲,他們的發育將會更上一籌,觸覺系統也能得到不錯的建立。

3.通過遊戲訓練觸覺

父母可以通過一些親子遊戲,對孩子進行觸覺訓練。

①觸覺球按摩:讓孩子躺在床上,爸媽把觸覺球從孩子的頭部輕輕滾動按摩到孩子的腳部,速度慢點,力度輕點,以孩子舒適為宜(也可以讓孩子趴在床上,從後背到屁股滾動按摩)。

②抓癢遊戲:讓孩子躺在床上,爸媽在孩子胸口或腋下撓痒痒,注意孩子的反應,如果反應太大,可以適當減小。

③梳頭遊戲:爸媽用梳子給孩子梳頭,讓梳子的尖端刺激孩子的頭皮,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梳頭,這樣不僅可以進行觸覺的訓練,還可以促進孩子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

PS:遊戲時,可以放個舒緩的音樂,或者有趣的故事,以此來緩解孩子的緊張情緒。

叮麻寄語:

孩子的類型各種各樣,有的勇敢、自信,樂於表現自己;有的膽小、愛哭、粘人還害羞,除了天生因素,還跟父母、教育和所處環境有關。如果你的孩子性格內向,不合心意,別著急埋怨孩子,先從自身找找原因,是不是育兒方式有問題?然後再多陪伴多安撫,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樂觀自信的人。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兒,經驗豐富的育兒達人,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孕育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孤獨症孩子觸覺敏感怎麼辦?
    孤獨症孩子觸覺敏感怎麼辦?觸覺是體表皮膚受到壓力時所產生的感覺,向大腦傳遞觸感、溫度、疼痛等信息,它幫助我們感受外部環境的變化,也是兒童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當觸覺的閾值較低時,即便接觸一般強度的刺激也會引發不適或過度反應。這個就是「觸覺敏感」了。觸覺敏感的孩子往往不喜歡別人的觸摸,不喜歡洗澡,害怕剪頭髮,不願意刷牙,有的還表現為挑食、愛哭、好動、坐立不安等。
  • 孩子膽小、敏感、脾氣差?媽媽快試試這些觸覺訓練小遊戲
    這些都是觸覺失調的表現。不管是觸覺敏感的孩子,還是觸覺遲鈍的孩子,在生活和成長過程中,似乎總是會比其他孩子經歷更多的挫折和困難。再加上,觸覺系統的發展是其他感覺系統發展的前提,觸覺發展不好,孩子的其他感覺系統也很容易出現障礙,也就會出現更多的感統失調問題。
  • 嬰兒出生後,若這5個能力表現「優異」,說明大腦發育很正常
    當然若沒有這樣的機會,父母們也不用著急,可以在家裡仔細的觀察,通過判斷來看看孩子的發育情況?尤其是寶寶出生後若以下5個能力表現優異,這說明孩子的大腦發育很正常。
  • 孩子長身高的3個「黃金期」,爸媽若能抓住,娃可長高10釐米
    ·計算法:一般而言,0-3歲的孩子平均能長高40釐米,但孩子的生長不是勻速的,有些孩子在0-1歲長得快,而有些孩子1-2歲時長得快,這都是正常的。 孩子在睡眠狀態下,肌肉會得到放鬆,這樣將有利於孩子骨骼、關節的生長。反之若孩子睡眠差,頻繁醒,生長激素的分泌量就會受到限制,從而也就影響身高。 02、3-7歲孩子如何發揮生長潛能 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的身高數據都不敏感,更不會分析和判斷孩子的身高數據。
  • 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感覺統合失調4大類型,有哪些具體表現
    而由於現在的生活環境變化,孩子得不到有效的刺激,感覺統合的過程發展不暢,因此孩子孩子普遍出現了相對更加嚴重的感統失調問題,這才需要我們父母對孩子進行專門感統訓練的原因。對於感覺統合的訓練,最重要的就是先要判斷孩子感覺統合失調的類型。只有當我們準確地知道孩子的存在的感統問題,我們才能針對性的設計訓練方案,事半功倍的解決孩子的感統問題。
  • 想知道孩子未來是否有出息?不用等長大,可從這幾個方面判斷
    正文字數:約1700閱讀時長:約5分鐘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智商十分重視,但是孩子的成長期是漫長的,所以只能等到孩子上學後用學習成績來判斷孩子的聰明程度。後來我把這件事告訴孩子的奶奶,老人說,這樣大的孩子很少說話,這孩子以後一定是個聰明娃。當時,我並沒有把老人的話放在心上,但現在女兒長大了,她的表現證實了奶奶的話。女兒在學校裡很聰明,口才很好,就連老師也稱讚她的聰明和勤奮。
  • 家庭觸覺按摩操作詳解,解決孩子觸覺失調導致的注意力不集中問題
    前兩章我們學習了觸覺系統的相關的基礎知識及觸覺系統失調的表現,本章我們將學習如何進行觸覺系統的訓練。對於孩子的觸覺訓練最好的方式是採用觸覺按摩,這樣觸覺鍛鍊得更全面、更充分。一、6個月之前剛出生的觸覺刺激對兒童神經、大腦發育非常重要,因為觸覺系統是發育最早的感知系統,早期大腦獲得的感知信息主要來自皮膚觸覺刺激,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視6個月之前的觸覺系統訓練。
  • 女性養生: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焦慮?這10個表現,最好一個也沒有
    女性養生: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焦慮?這10個表現,最好一個也沒有。 雖然現在提倡男女平等,但我們也應該承認男女有別。尤其在生理構造和心理承受上,女性朋友相對要脆弱一些。
  • 10個感覺統合訓練方法,家庭必備!
    而聽覺失調的表現則剛好小宇相反,聽不進去,心不在焉,抓不住別人說話的內容。小宇在學校和同學打架,原因則是觸覺感統失調,過於敏感。他從小不喜歡洗臉,不愛洗頭,3歲之後幾乎拒絕媽媽以外任何人的擁抱。所以當同學觸碰到他時,他覺得受到了攻擊,於是大怒進行反擊。
  • 寶寶1歲內有7個「猛漲期」,若新手爸媽把握住,寶寶發育更健康
    而且,「生理性體重下降」只是暫時的,體重下降一般不會超過出生體重的10%;隨著寶寶奶量增加,機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加強,體重也會逐漸提高的,在出生後的7-10天,就能恢復到出生時的體重水平。體重恢復後,寶寶開始進入各個 「猛漲期」:出生後7-10天、出生後第2-3周、出生後第4-6周、出生後第3個月、出生後第4個月、出生後第6個月、出生後第9個月;機體和智力發育,都會快速增加!
  • 【家庭教育】做個孩子眼中的好爸媽
    【家庭教育】做個孩子眼中的好爸媽 2020-12-10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0-6歲孩子 26個敏感期之二:聽覺敏感期(內有音樂、玩具推薦)
    今天滾滾繼續為粑粑麻麻講解關於寶寶成長的第二個敏感期:聽覺敏感期(0-2歲半)。聽覺對於嬰兒來說,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有的,他們可以感受到媽媽說話的頻率和語音語調,以及媽媽說話的方式。所以在寶寶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媽媽的一言一行對寶寶都是很重要的哦,他們會時刻偷聽,這也是寶寶為什麼一出生就很喜歡聽媽媽的聲音(所以媽媽也不用吃醋,為什麼孩子會說話了,第一個叫的是爸爸呢?)。新生兒的聽覺是比較靈敏的,因為寶寶在10個月的視覺神經尚未發育完全,他和外界的交流和接觸主要通過聽力來傳輸。那麼寶寶在這一敏感期有哪些表現呢?
  • 解讀自閉症:如何通過觀察感統失調判斷自閉症程度?
    如果你用手去拍桌子,花50分力應該感受到50分疼,但如果你感受到的是100分疼,那個叫做敏感,如果你感覺的是20分疼,那個叫做遲鈍。而這種感覺與真實作用的偏差,就叫做感統失調。換個話講,你的大腦撒謊了。 百度百科描述,感覺統合失調的臨床表現可分為:本體覺失調、前庭感統失調、視覺感統失調、聽覺感統失調,以及觸覺感統失調。
  • 孩子不愛洗臉刷牙,可能是觸覺出了問題,這位寶媽這樣解決
    一些小朋友在刷牙這件事情上表現得十分排斥,每次媽媽一叫他們刷牙就像要害他們一樣,一邊躲一邊喊著:「我不刷!我不刷!」。等孩子慢慢接受了這種方式,我們可以進一步讓孩子幫爸爸媽媽刷牙,最後過渡到給自己刷牙。 2、創造趣味刷牙
  • 孩子在家霸道出門膽小?這4個遊戲幫你改善!(內附測試表)
    而孩子生活中接觸的各種活動,比如玩兒土、遊泳、吃東西、光腳在地上跑等,都是促進孩子觸覺發展的行為,我們應該適當給孩子提供主動探索的、豐富的觸覺環境。觸覺敏感的原因造成觸覺敏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早產、剖腹產、家長過度保護等等。
  • 娃動不動就醒,可能是三個原因,爸媽對應自查
    背後主要有三個原因,看看你家娃是否符合。「新生兒無長覺」?娃動不動就醒,可能是三個原因方文已經幾個月沒睡過一個好覺了,自從寶寶出生以後,每個深夜都是一場硬仗,小傢伙幾乎每小時都會醒一次,方文自己都快習慣了每小時一醒的生物鐘。
  • 寶寶1歲內7個猛漲期,若抓住孩子多長几公分,錯過只能等青春期了
    眾所周知,0-1歲是寶寶發育的「猛漲期」,一年內至少長高25釐米,增重2倍多。殊不知,寶寶的發育並非勻速進行的,單單這一年,就需要經歷7個「猛漲期」。 如果新手爸媽能夠把握住這7個「猛長期」,科學餵養、細心護理,寶寶發育將會更上一籌。
  • ,孩子要有這幾個表現,父母要注意了
    我們可以用「小明吃橘子」這個過程來舉個形象的例子:小明正在玩,聽到媽媽喊「寶貝,來吃橘子了」聽覺告訴他聽到了聲音,前庭覺篩選出媽媽的聲音,然後傳到大腦做信息處理,再傳遞給各個組織,視覺搜索到目標,判斷距離,走過去拿橘子,觸覺告訴他已經拿到了,本體覺告訴他怎麼把橘子剝開,嗅覺再聞到橘子是什麼味道的,味覺可以判斷這個橘子好不好吃。
  • 洗澡能看出娃以後的性格,尤其有這種表現,將來可能是個「學霸」
    給娃洗澡並非是清潔的過程,心理學家發現:給娃洗澡的時候,寶寶出現的不同行為和表現,反映了寶寶長大後的性格。爸媽要學會觀察自家孩子的性格,看懂了才能因材施教。案例小美有一個1歲半的女兒,從孩子出生到現在,小美最頭疼的就是孩子的洗澡問題。
  • 流感季近在眼前,得的是流感還是普通感冒傻傻分不清?如何判斷?
    夜幕降臨,在浙江海寧市人民醫院的急診室裡發生了令人十分痛心的一幕,一個才2歲多點的孩子,心跳突然停止,醫生想盡了各種辦法,經歷了半個多小時的緊急搶救,卻依舊沒有挽回這個年幼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