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敏感、脾氣差?媽媽快試試這些觸覺訓練小遊戲

2020-12-16 母嬰放大鏡

膽小、愛哭、黏人,害怕人多的地方聽,情緒不穩定,不會交朋友,性格孤僻,挑食偏食,吃手咬指甲,玩弄生殖器......

打針不知道痛,反應慢,動作不靈活,大腦分辨能力差,缺乏自我意識,不會保護自己......

這些都是觸覺失調的表現。不管是觸覺敏感的孩子,還是觸覺遲鈍的孩子,在生活和成長過程中,似乎總是會比其他孩子經歷更多的挫折和困難。

再加上,觸覺系統的發展是其他感覺系統發展的前提,觸覺發展不好,孩子的其他感覺系統也很容易出現障礙,也就會出現更多的感統失調問題。

所以千萬別忽視了觸覺訓練的重要性,觸覺練習可以讓孩子在「觸摸」中不斷完善自己,不僅可以提高辨別各種相似卻略有不同的觸覺的能力,而且還可以提高孩子控制自己動作的能力。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幾個在家就可以做的觸覺訓練:

1、洗澡遊戲

通過洗澡也可以對孩子進行觸覺刺激的訓練。用水的刺激力和水溫來強化孩子的皮膚神經,可以促進觸覺信息的調適。戲水適用範圍廣,方式多,在感覺統合訓練中的效果最好。

具體方法:可用蓮蓬頭噴射孩子身體的各個部位,也可以讓孩子浸泡在浴池中,或在池子裡學習遊泳。可用冷、溫、熱三種不同的水溫,讓孩子分別去試。

溫馨提示:大人要陪同孩子一起訓練,水溫要合適。根據孩子的反映情況蓮蓬頭噴射的強度不要太大,要循序漸進哦。

2、玩沙遊戲

小朋友都愛玩沙玩泥土,在他們用手接觸這些沙土的過程中也可以對孩子進行觸覺刺激的訓練。

具體方法:把沙土放到大盆裡,讓孩子全身都能接觸到,盡情玩耍,可以用泥捏一些小動物,也可以利用紙、樹葉、米、豆等物品,強化孩子的觸覺識別力,促進其感覺的發展。

溫馨提示:最好的辦法是帶孩子到戶外,讓孩子在沙地、泥漿、草地、碎石子地上做遊戲,這對孩子的觸覺發展會有很大的幫助。不要怕弄髒孩子,注意安全即可。

沙土遊戲對觸覺過於敏感或遲鈍的孩子的情緒穩定,會有很大的幫助。

3、梳頭遊戲

用梳子梳頭皮也是對孩子的感覺很好的刺激,還可以讓孩子自己做,這對手指的精細動作和了解自身形象都有幫助。梳頭遊戲適合於觸覺敏感的孩子,這種方法還可以增進親子關係。

具體方法:用梳子刺激孩子的頭皮,首先從右至左往後梳25下;再從左至右往後梳25下;再用同樣的方法從前往後、從後向前各梳25下,一次總共梳100下。

溫馨提示:在梳頭遊戲中,家長要注意孩子的敏感部位,對其敏感部位進行摩擦訓練。梳子應選用木梳,這樣可以避免靜電反應對孩子的損害。遊戲中用力不要過大,以免損傷孩子的頭皮。

4、刷身遊戲

用觸覺訓練專用的小刷子(也可用毛巾、海綿、媽媽化妝用的軟刷子等替代)刷孩子的手臂、雙腿、前胸、後背、手心、足部等部位皮膚,來進行觸覺的刺激。

具體方法:在刷的同時,對反應敏感的孩子不要太用力,讓TA慢慢適應;對反應遲鈍的孩子用力可稍大些,以活化接收神經。為了讓孩子放鬆,可以邊唱歌或者講故事,保持輕鬆的氛圍,以免孩子過度緊張。

溫馨提示:手法要輕,用力要均勻,還可以在孩子身上塗少量爽身粉,避免弄疼孩子。

5、毛巾卷一卷

用一條稍微有一些粗糙的大毛巾把孩子裹起來,再輕輕滾動或者下壓,可以讓孩子自己在毛巾上爬一爬,滾一滾,還能鍛鍊大動作的能力,強化各個部位的觸覺感受。

觸覺關乎著孩子的情緒、膽量、專注力、語言、自信心、學習力等多項能力的發展,觸覺訓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快帶孩子一起來玩吧!

相關焦點

  • 孤獨症孩子觸覺敏感怎麼辦?
    孤獨症孩子觸覺敏感怎麼辦?觸覺是體表皮膚受到壓力時所產生的感覺,向大腦傳遞觸感、溫度、疼痛等信息,它幫助我們感受外部環境的變化,也是兒童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當觸覺的閾值較低時,即便接觸一般強度的刺激也會引發不適或過度反應。這個就是「觸覺敏感」了。觸覺敏感的孩子往往不喜歡別人的觸摸,不喜歡洗澡,害怕剪頭髮,不願意刷牙,有的還表現為挑食、愛哭、好動、坐立不安等。
  • 判斷孩子觸覺敏感的10個表現,超過2個就得重視,爸媽可自查
    為什麼孩子總粘著媽媽,不肯接觸新朋友?為什麼周圍一切的變動,都會讓孩子緊張不安?為什麼孩子膽小、害羞,不願意跟周圍人打招呼?為什麼一丁點的小事,都能讓孩子沒完沒了的哭鬧?……膽小、愛哭、粘人還害羞,孩子到底怎麼了?難道真的是「玻璃心」作祟?遇到這種類型的孩子,估計多數父母都會非常頭疼吧?前段時間劇荒,又重溫了一遍《不可思議的媽媽》,小貝拉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因為她就是一個膽小愛哭、粘人還害羞的孩子。
  • 孩子在家霸道出門膽小?這4個遊戲幫你改善!(內附測試表)
    孩子「窩裡橫」這個問題,我們之前也說過很多次了,但是最近有家長朋友又跟我說:天氣冷後很少帶孩子出去玩兒,女兒變得脾氣很大;可偶爾出門後,她又變得特別膽小,不敢跟別的孩子玩,甚至連招呼都不敢打,還特別粘人…其實,我們不能輕易把寶寶定義為
  • 訓練孩子記憶力的幾個小遊戲,家有孩子的看看,開發大腦
    根據比利時大學最近的一項研究表示,一年中大腦的功能往往會發生變化,春及記憶力最差。不過,也有專家指出,季節對人的影響存在個體差異。有些人比較敏感,受影響可能更大,而另一些人則相對較小。無論影響大小,家長都要注意孩子的記憶發展,多與他們互動訓練記憶,不能讓孩子的記憶發育減弱。
  • 請救救這些孩子!
    、鬥毆時,媽媽們知道該怎麼辦嗎?這些亞臨床的孩子,雖然生理上沒有明顯的疾病,但是也存在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根源還不被很多的父母所認識,但是就是這些不被認識和宣傳的知識嚴重的影響著一個孩子的生活質量還有社會的安定另外還存在這樣一個群體
  • 看看你家孩子做感統訓練了嗎?
    大家聽說過感統訓練嗎?對於學齡前兒童,很多家長都在給孩子進行感統訓練,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刺激其大腦功能,鍛鍊孩子的觸覺和本體感,從而提高對孩子感覺統合能力的訓練。從日常活動來說,感統訓練就是一種在平時遊戲和玩樂中的訓練。關於感統訓練很多父母不知道究竟對於孩子有多大的必要,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一看為什麼讓孩子進行感統訓練!
  • 10個感覺統合訓練方法,家庭必備!
    小宇在學校和同學打架,原因則是觸覺感統失調,過於敏感。他從小不喜歡洗臉,不愛洗頭,3歲之後幾乎拒絕媽媽以外任何人的擁抱。所以當同學觸碰到他時,他覺得受到了攻擊,於是大怒進行反擊。除了接觸過激反應以外,觸覺失調的孩子挑食、厭食,啃指甲;缺乏自信、溝通不善,孤僻不合群,愛發脾氣、愛動手打人;在家很霸道,出門很膽小。
  • 孩子學寫字前,爸爸媽媽們一定要給孩子做這些訓練
    雖然我們不要求孩子寫出書法家般的文字,但是清晰可辨是相對基礎的要求。小濤今年8歲了,因為患有孤獨症,學校一直不肯接受小濤去學校上課,爸爸媽媽就只能在家裡一直給小濤做家庭幹預訓練。小濤在學習寫字的過程中出現這麼多的問題,也跟爸爸媽媽在做家庭訓練的時候,沒有關注小濤的手部協調能力、精細動作以及手部力量有關。而且,寫字是多感官公共作用的結果,如觸覺、視覺、聽覺、空間感知等等。
  • 孩子不愛洗臉刷牙,可能是觸覺出了問題,這位寶媽這樣解決
    在洗臉的時候,由於我們會自覺地閉眼,視覺在洗臉時就開始了暫時停止工作的狀態,而刷牙時又只有接觸動作,因此,一些敏感的孩子就會因此而感到恐懼。現在,找到這個「病」因,我們就可以開始糾正了。 1、過渡訓練
  • 3個專注力訓練小遊戲,提高孩子注意力
    隨機打亂三張牌的順序,讓孩子指出梅花2經過隨機打亂後在哪個位置。猜對了就獲得勝利,家長和孩子可以輪流玩這個遊戲。撲克牌遊戲可以使注意力高度集中,鍛鍊孩子的快速反應能力。隨著孩子能力的提升,家長可以增大遊戲的難度,提高撲克牌的數量、加快變換牌的速度。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孩子感統失調?如何進行感統訓練?
    做事協調能力差、暈車,沒方向感,即使在遊戲中,他們也很難控制方向。有的孩子還會出現口吃、語言發育遲緩、表達能力差,肢體動作不協調,精細動作難以完成等等。孩子也會因為這些情況,常常處於精神緊張、焦慮的狀態,嚴重影響孩子的成長發展。
  • 孩子高度敏感,父母要這樣引導才對,高敏感度孩子也能成就大器
    我知道,為了能通過這項體育測試,女兒這一個多月以來,每天晚上都要求媽媽按住她的腳腕進行刻苦訓練。沒成想,因為同學沒有好好配合,導致發揮失常,沒有達標。由於媽媽在教育孩子上比較心急,恨不得孩子成為同齡人中最耀眼的那顆星,先是送孩子上各種興趣班,學了一段時間後,媽媽覺得孩子學得不錯,又希望孩子能夠上臺表演表演,但孩子在內心深處是不願意這麼早上臺的,可媽媽並沒有注意到孩子身上的敏感特質,發現孩子不願去,就硬逼著上臺表演。被「趕鴨子上架」的孩子在臺上頓時感到緊張無助,出盡了洋相。這件事徹底擊碎了他的自信,從此有了心理上的陰影,還影響到了後續的學習。
  • ,孩子要有這幾個表現,父母要注意了
    本體覺失調的孩子方向感不強,容易迷路,大運動和精細運動相對較弱,性格孤僻不合群,做事拖拉沒有效率等。觸覺失調,觸覺系統是人體最大的感官系統,一般分觸覺遲緩和觸覺敏感。觸覺遲緩的孩子容易弄傷自己,動作不靈活,自我意識弱,辨別能力較弱;觸覺敏感的孩子對於陌生環境的反應較大,不喜歡別人觸摸,防禦心強,膽小怕事,缺乏安全感等。
  • 孩子到了聽覺敏感期,父母如何訓練孩子
    聽覺是孩子認識世界、探索世界、從外界獲取信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它與視覺、觸覺、味覺、感知覺等系統緊密配合,為孩子的大腦——人體的「司令部」提供外界的一切信息。可以說,培養孩子的聽覺能力對其語言能力、認知外部世界的能力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不給孩子做感統訓練不是合格媽媽,0-6歲家庭實用感統遊戲建議收藏
    5本體統合失調平衡能力差,動作協調性差,步跳躍動作不協調,閉眼愛摔跤。有些孩子語言發展遲緩,表達能力差。容易駝背,近視,過分怕黑。精細動作做不好,比如繫鞋帶、扣扣子、用筷子,心情經常處於緊張焦慮狀態。長此以往孩子越發感到被孤立,變本加厲的搞破壞引起注意。在家可以玩的感統小遊戲科普完畢!現在上乾貨啦 !C媽整理出來的適合0-6歲小朋友在家玩的感統小遊戲。
  • 促進孩子手眼協調的小遊戲
    今天同大家分享一些在家也能玩的手眼協調小遊戲,可以帶孩子試試看奧!一、神投手(投擲遊戲)給孩子準備一個球(或者其他玩具)和一個盆(或桶、筐),引導孩子將球扔進盆中,隨著孩子投擲水平的提高,父母可以將盆等容器放置在遠近、高低不同的地方,增加遊戲難度。 二、撕開     給孩子不同材質的紙,讓孩子撕。
  • 陪伴,我們在一起丨孩子膽小,3種方法培養強大內心!
    ● 【問題徵集】我家的陪伴困惑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是否有很多困惑?關於高質量陪伴,是否也感覺到無從下手?……歡迎您通過文末留言或公眾號回覆說出您的困擾,我們將不定期整理這些問題,邀請專家為各位家長解疑答惑。
  • 孩子感統失調不要怕,試試這5種訓練,0到6歲的寶媽必看
    課外活動時間,卡卡總愛跑來跑去,一點也不聽老師話,還經常摔跤,身上磕的青一塊紫一塊的,不僅如此,卡卡脾氣越來越暴躁,總是推搡別的小朋友。老師覺得事情有些嚴重,就建議帶卡卡去醫院檢查一下,結果查出是感統失調。很多家長可能會問,什麼是感統失調?感統失調包括前庭功能失調、本體覺失調、觸覺功能失調、視覺功能失調、聽覺功能失調。
  • 視覺、聽覺和觸覺,你的孩子是哪種學習類型?別總嫌孩子坐不住了
    文丨福林媽咪很多媽媽經常說,我家孩子學習的時候總是坐不住,不是個學習的材料。也有的媽媽會說,我家孩子看不進去書,恐怕也不適合學習……實際上,學習有不同類型,活潑好動的孩子可能是利用觸覺來學習的孩子,看不下去書的孩子可能非常善於聽講。
  • 前庭、觸覺、本體、學習能力失調的常見表現
    沿脊髓下傳的訊息與其他感覺交互作用,幫助保持姿勢的平衡和運動;至於往上傳至大腦較高層次的訊息,則與觸覺、視覺、聽覺、本體感覺信息交互作用,使我們知道空間、方向和我們所處的位置。如果前庭平衡統合失調,表現為多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走路易跌倒,原地打圈易眩暈,有些兒童還可能出現語言發展遲緩,說話詞不達意,語言表達困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