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寶寶也需要聲音?孩子到了聽覺敏感期,父母如何訓練孩子

2020-12-12 琦想媽媽

芊芊3個月大了,芊芊媽發現寶寶醒著的時候總是喜歡哭鬧,一會兒都不安靜。芊芊媽第一次當媽沒什麼經驗。總以為寶寶是餓了,便不停地給她餵奶。

但芊芊喝了不到幾口就又開始哭鬧個不停。芊芊媽只好抱著她在客廳裡走來走去,可是這個看似有效的方法沒過一會兒就失效了,芊芊又開始繼續哭鬧。

婆婆看到這一幕不禁心痛起兒媳婦,拿出一個小搖鈴,在孩子面前輕輕地搖晃了幾下,剛才還哭鬧不停的芊芊立刻就止住了哭聲,小眼睛盯著小搖鈴。

芊芊媽發現這個方法有效,當芊芊一哭鬧,芊芊媽立刻就變著法地搖晃著手裡的手搖鈴,真的好神奇,每次芊芊都會聚精會神地聽著、看著,沒過一會兒就睡著了。

芊芊媽同時又發現寶寶有時候就是聽到手機鈴聲或者是電視裡的聲音,小傢伙也會停止哭鬧。她就覺得奇怪了。不是安靜的環境孩子才容易入睡嗎?是不是孩子有問題?

為什麼小寶寶需要聲音?

原來小寶寶們在剛出生的時候,視覺和聽覺就存在,但是功能器官卻都不夠完善,視覺只能夠分別黑與白、明與暗,而聽覺也只能夠分辨出安靜與吵鬧。

在幾個月之後,小寶寶們的聽覺器官就發育到一定程度,這個時候他們就能夠比較清晰地聽到一些聲音了,這個時候他們也開始進入聽覺敏感期

他們渴望有聲音的環境,不喜歡安靜,尤其是悅耳的從來沒有聽過的聲音就更加能夠吸引他們的興趣,即使是像芊芊一樣喜歡哭鬧的小寶寶,優美的音樂和好聽的鈴聲也能夠立刻吸引住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停止哭鬧。

聽覺是孩子認識世界、探索世界、從外界獲取信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它與視覺、觸覺、味覺、感知覺等系統緊密配合,為孩子的大腦——人體的「司令部」提供外界的一切信息。

可以說,培養孩子的聽覺能力對其語言能力、認知外部世界的能力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孩子的「聽覺敏感期」,也是能力開掛的」黃金期「,媽媽們有意識地去訓練孩子的聽覺。

父母如何引導訓練孩子呢?

(1)給寶寶聽優美的音樂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音樂不但能夠使寶寶聽力提高,還能使寶寶心情愉快,還可促進大腦發育。

在寶寶欣賞音樂時,會對節奏、音高、力度、音色等方面有一定的辨別能力,這就使寶寶在聽覺方面有很好的提高和加強。

為了促進寶寶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媽媽可以經常唱歌給寶寶聽,晚上,也可以給寶寶唱催眠曲或播放樂器音樂,選中外古典樂曲或輕音樂。

美國有專家研究認為,莫扎特的樂曲對智力發展有益。但注意播放樂曲要注意音量不宜過大,時間每次在10~30分鐘為宜。

6~7個月後,在聽音樂時,媽媽可按節奏擺動寶寶的手臂或輕輕搖晃寶寶的身體。

1歲左右的嬰兒當聽到音樂時,已會自動隨音樂節拍扭動身體,2~3歲時,會隨歡快音樂翩翩起舞了。

研究發現,兒童經8~9個月的音樂訓練後,能明顯提高他的時空推理能力。這種能力能幫助孩子認識模型、拼圖及迷宮遊戲。

音樂訓練還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數學和解決問題能力,提高右腦創造力和直覺思維,改善注意力和記憶力。

有科學家認為,通過音樂不僅鍛鍊了大腦,還能提高認知能力,如同鍛鍊跑步一樣,跑步不僅能提高跑步能力,也能提高踢足球或打籃球的能力。

所以無論寶寶是睡著還是醒著,都可以讓寶寶聽有節奏的輕柔樂曲,讓他對各種不同的音樂、語調、節奏有所認識。

(2)不要刻意將寶寶封閉在一個幽靜的環境裡

豐富的居家聲音環境是刺激寶寶聽力的天然資源。家人的正常活動會產生各種聲音,如走路聲、開關門聲、水龍頭的流水聲、刷洗聲、掃地聲、說話聲等等,所有來自環境的聲音對寶寶都是十分有益的刺激。

因此,媽媽要讓寶寶有機會常常聽到這些聲音,接受來自外界的刺激,而不是將寶寶封閉在一個幽靜的環境裡。寶寶聽到的聲音越豐富,神經纖維聯結越豐富,就更聰明

(3)利用各種能發出聲音的漂亮玩具

在寶寶剛出生時,他們的視覺和聽覺常常是「各司其職」的,對外界的刺激還不能做出一致的反應。

所以,此時媽媽們最科學的做法就是,對他們的聽覺刺激和視覺刺激同時進行,這樣做不僅可以提高寶寶的反應敏感度,而且還可以促進孩子的聽覺和視覺協調發展。

在聽覺的敏感期,寶寶對悅耳的聲音是非常感興趣的。當他們哭鬧時,悅耳的鈴聲和音樂是吸引他們注意力的最好工具。

媽媽們可以利用各種能發聲的漂亮玩具,如音樂盒、手搖鈴、撥浪鼓以及各種形狀的能捏響的玩具等,來刺激孩子的聽覺和視覺。

在我女兒到了口覺敏感期時,我入手了一款嬰兒手搖鈴,很不錯。它不但是手搖鈴,還是可啃咬的牙膠。在我女兒出牙時,我就給她啃咬,這玩意它有很獨特的色彩搭配。為寶寶營造不樣的視覺效果,可以激發寶寶對色彩的認識,它還是多種花式造型。很多寶寶都喜歡,關鍵是它可以高溫消毒,讓寶寶放心啃咬。我們當媽媽的。放心多了,一個快餐錢都不用就可以買到了,有興趣的親們,可以打開下面橫條了解一下。

(4)經常帶寶寶走近大自然,聆聽外面的世界

大自然的美無可比擬,它賜予寶寶學習和探索的空間。通過聆聽大自然的感知,可以鍛鍊寶寶對聲音的知覺,提高寶寶對不同聲音的分辨能力,為分辨不同的語音做好準備。

媽媽可以這麼做:選擇一個清幽、美麗的地方,讓寶寶仔細聆聽風吹動花草、輕掃地面的聲音,小溪流過山澗刷洗砂石的聲音,鳥兒展翅欲飛的聲音,落葉在地面輕輕滾動的聲音……

(5)媽媽多同寶寶講話

什麼樣的聲音能讓寶寶聽得開心?我想很多人都是這樣的答案:媽媽的聲音。

因為寶寶是在媽媽肚子裡聽著媽媽的心跳聲長大,而且在懷孕過程中,很多媽媽也會通過與寶寶交談進行胎教,所以寶寶最喜歡也最能安心的當然是媽媽的聲音。

因此,當媽媽在進行餵奶、換尿布、洗澡時,別忘了加上語言,這樣寶寶也較能配合。在這種交流中,寶寶與媽媽會產生相互依戀的感情,寶寶只要聽到媽媽的聲音,就會感到安全、滿足與高興。

媽媽和寶寶講話時,聲音最好能清晰、優美,語調也要有抑揚頓挫,這樣才能引起寶寶的興趣和注意力,寶寶也才會聽得開心!不過,時間要適度,不宜過長。

除了媽媽以外,其他所有的家人,也應該多和寶寶說話、唱歌、逗笑,讓他心情愉快,這不但可促進寶寶心理正常發育,同時還能促進寶寶語言理解能力的發展。

相關焦點

  • 孩子語言啟蒙,沉默期到詞語爆發期,卡爾威特:抓住孩子2個階段
    小寶寶對人的聲音和一些聲響會相當的敏感。02 第二個階段,聽力啟蒙:6周左右6周大的孩子們,對人的聲音很敏感,如果這個階段的孩子們不愛說話,父母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神經元,如果孩子的大腦神經元得不到刺激的話,他們的語言系統發育的就會比較緩慢了。
  • 0-6歲孩子 26個敏感期之二:聽覺敏感期(內有音樂、玩具推薦)
    各位家長大家好,這裡是熊貓家長會,上一篇滾滾為各位粑粑麻麻講到了寶寶出生以來的第一個敏感期:視覺敏感期,在這個敏感期裡,寶寶對明暗相交的地方感興趣,家長們要注意對寶寶光感的訓練,從出生後就要給寶寶充分的光線刺激,讓寶寶感受光線差異,晝夜區別。
  • 孩子高度敏感,父母要這樣引導才對,高敏感度孩子也能成就大器
    這種情況如果換作一般同學,可能就這樣過去了,但我女兒卻需要經歷一段的心理不適應期,這多多少少表明她有較敏感的性格特質。由於媽媽在教育孩子上比較心急,恨不得孩子成為同齡人中最耀眼的那顆星,先是送孩子上各種興趣班,學了一段時間後,媽媽覺得孩子學得不錯,又希望孩子能夠上臺表演表演,但孩子在內心深處是不願意這麼早上臺的,可媽媽並沒有注意到孩子身上的敏感特質,發現孩子不願去,就硬逼著上臺表演。被「趕鴨子上架」的孩子在臺上頓時感到緊張無助,出盡了洋相。這件事徹底擊碎了他的自信,從此有了心理上的陰影,還影響到了後續的學習。
  • 衡量聽覺能力的3個維度及訓練方法,關係到孩子的注意力能否集中
    有專家做過統計,孩子在上課時50%的時間都在聽老師講課,因此父母要想讓孩子能夠集中注意力,聽覺系統的正常就是孩子的必要保障。聽覺系統訓練我們在《什麼是注意力》那一章,已經說過,注意力的4大品質:注意力的廣度、注意力的穩定性、注意力的分配、注意力的轉移。而聽覺系統的正常發揮是對注意力四大品質的有效支撐,所以,聽覺系統的訓練跟這四大品質息息相關。
  • 兩個聽覺訓練小遊戲 幫助孩子提高專注力【無方心理】
    專注力聽覺訓練 上篇文章我們分享了視覺專注力訓練的方法,在無方的青少年專注力訓練課程中,除了視覺,聽覺也是我們關注的重點。 從聽覺專注力訓練的出發,無方青少年專注力訓練課程主要針對的是聽覺與動作的整合訓練、聽覺記憶力、辨別力以及反應力訓練。訓練均以遊戲的形式進行,訓練材料可以取自生活中或者網絡上可搜索到的資料,也可以根據孩子和家庭的習慣和孩子一起創造屬於自己家庭的訓練材料,簡便且有趣即可。
  • 有效提高孩子聽覺注意力的家庭訓練方法!(內附聽覺注意力測試)
    聽覺注意能力是指對有意義的聲音刺激的選擇與集中的能力,也叫聽覺專注力,實際上就是傾聽的技能。如何測試孩子的聽覺注意力,給大家一個簡單的小方法:可以通過「漏數」的方法來判斷孩子的聽覺注意能力發展水平,以1秒說1個數字的速度,從1數到30,中間隨意漏數十個數,孩子聽到漏數的數,就拍手一次。
  • 錢志亮:小學前,如何訓練孩子的聽覺理解能力?
    有的孩子坐在教室裡一副認真聽課的樣子,你提問時他卻答不上來,因為他根本沒有聽懂老師的問題,有時需要老師再重複一遍內容或再講解一下問題的含義,他才能明白。 這可能與孩子的聽覺理解能力發展不強有關。
  • 3歲孩子學化妝愛臭美,審美敏感期,聰明父母這樣培養孩子審美觀
    心裡卻想:這孩子怎麼一下子就變得這麼臭美了?以前衣服破了不肯換,臉蛋髒了不讓洗。現在呢,衣服要穿漂亮,臉蛋也要化得漂漂亮亮的。3~4歲是孩子的審美敏感期,隨著孩子的成長和視覺發育的漸漸成熟,孩子的審美觀也在逐漸建立。愛美,是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特性。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和示範,幫助孩子順利度過敏感期,和建立良好的審美觀。
  • 孩子動不動就罵人?「詛咒敏感期」到了,這3招幫助家長做好引導
    後來我和身邊的寶媽們聊天才了解到,很多孩子都有這樣的壞習慣,並且都出現在3-6歲, 孩子們在這個時期非常喜歡說髒話,其實他們並沒有攻擊的意思,只是沒有學會如何正確表達自己,家長一定要提前了解什麼才是「詛咒敏感期」。
  • 孩子到了「詛咒敏感期」愛罵人,父母掌握四個方法,順利解決問題
    不少父母會發現,當孩子成長到一定的階段,突然由原來乖巧懂事的樣子變成滿口髒話、盡說一些詛咒性的語言,而且對孩子此行為,父母是屢禁不止,這讓父母感到困惑不已。其實孩子「出口成髒」是因為到了詛咒敏感期,3、4歲的孩子處於語言爆發期,感受到了語言的新奇與力量,而說髒話是孩子學習語言的一種方式。
  • 孩子語言啟蒙,如何從沉默期到詞語爆炸期?家長要抓住2個時間點
    科學家研究發現每個寶寶會在22-24個月會出現一段詞語爆炸期。這個時候寶寶新單詞的掌握速度很快,平均算下來每個月可以達到25萬個新詞左右,同時他們也可以理解並且回答問題。但父母細心觀察,會發現男孩似乎比女孩開口要晚些,這是怎麼回事呢?
  • 音樂啟蒙,讓孩子從小享受聽覺盛宴
    給孩子唱歌無論是肚子的娃,還是剛出生的嬰兒,對媽媽的聲音尤為敏感。即使五音不全的我,哼著《世上只有媽媽好》,孩子依然一臉崇拜的眼神看著我。所以,儘管大膽兒的唱吧(不擾民的提前下),你的五音不全不會把孩子帶跑偏的。音樂存在的目的是為了陶冶情操,心情愉悅哼出的歌曲不會太難聽。
  • 在家則可以訓練孩子聽覺專注力
    有的孩子可以長時間坐在一個地方專心致志地看書,可是到了課堂上卻容易走神做小動作;有的孩子根本記不全老師說的話, 一邊聽一邊想別的事情。這些表現就是由於孩子的聽覺專注力不足引起的。聽覺專注力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聽覺注意力,指人在精神集中的狀態下用聽覺獲取信息的能力。
  • 如何在家中給孩子做感統訓練?
    3-6是最佳的感覺統合訓練糾正時間,自己在家裡也可以給孩子做一些感統訓練來鍛鍊寶寶身體的協調能力、認知能力。怎樣在家裡做感統訓練呢?需要什麼道具呢?主要從寶寶的聽覺、視覺、觸覺、本體覺、平衡覺方面進行訓練。訓練的道具可以購買一些,也可以不用購買利用家裡的一些常用物品就可以進行感統訓練。
  • 怎麼鍛鍊孩子的聽覺定向能力?
    但可以肯定的是,寶寶對聲音是有反應的,但是,他不願意轉頭去尋找聲音的方向。 把東西拿在他眼前的時候,他倒是會轉頭去追尋。但有時候跟我們對話,他總是望著桌上的一樣東西,嘴裡發出對話的聲音,總擔心他的聽力有問題,擔心他以後聽到媽媽的聲音沒反應,聽力定向不好該怎麼辦,能康復嗎?
  • 孩子喜歡罵人怎麼辦?家長謹慎引導,幫孩子度過「詛咒敏感期」
    文丨小熊娃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家長們可能會發現孩子到了某個階段,忽然變得和以前不一樣,像有的孩子到了4歲左右,會經常說出一些罵人的詞語,父母們可能會好奇,孩子怎麼會變得這麼愛罵人。
  • 很多孩子感統失調,父母卻後知後覺,錯過運動學習的好時期太可惜
    搖晃聽筒就會發出不同的聲音,孩子需要按照聲音進行配對。老師會引導觀察瓶子顏色,先拿哪一個顏色,並且搖晃聽聲音,再配對,這就是視覺和聽覺的統合。吃香蕉時,會先觀察顏色、摸形狀、聞味道,用刀切香蕉時聽聽聲音,吃到嘴巴裡感受味道,當五大感官統合在一起,就全方位地了解了香蕉。
  • 5歲孩子動不動就罵人?多半是「詛咒敏感期」到了,家長謹慎引導
    文 | 小微爸爸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孩子到了「詛咒敏感期」就會有一些罵人的不良行為,家長一定要謹慎引導,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時期,變得更加文明。前幾天我帶孩子到小區散步,很多小朋友都聚在一塊玩,有一個小朋友非常「蠻橫」,搶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嘴裡還不停說著粗鄙的詞彙。這個小孩只有5歲,平時都是奶奶在帶,進入了「詛咒敏感期」時,完全忽略了孩子語言表達上的教育。
  • 面對感官飢餓期,父母要如何把握?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一些很機靈的寶寶,他們的機靈表現在感官上,比如,能夠很快的看到遠處或者是近處的物品,能夠很快的聞到離他一段距離的味道,能夠很敏銳的聽到一些細小的聲音等等,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夠變得像這樣機靈,這就需要正確引導的感官發育。
  • 視覺、聽覺和觸覺,你的孩子是哪種學習類型?別總嫌孩子坐不住了
    在《如何讓你的孩子獲得最大的學習能力》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了不同孩子的學習類型的分類方式,是目前美國最流行的學習類型分類解析法。為什麼有的孩子覺得學習很輕鬆,有的孩子覺得學習很苦難?不同感知覺類型的學習者,在學習上有不同的表現,所應採用的學習策略也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