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頌》高清拓本

2021-02-08 河美印社

《漢司隸校尉犍為楊君頌》



《石門頌》,全稱《漢司隸校尉犍為楊君頌》,又稱《楊孟文頌》。東漢建和二年(148年)十一月刻,摩崖隸書。《石門頌》原刻為豎立長方形,20行,行30、31字不等,縱261釐米,橫205釐米。全文共655字。藏漢中博物館。它卷鐫刻在古褒斜道的南端,即今陝西漢中市褒城鎮東北褒斜谷古石門隧道的西壁上。內容為漢中太守王升表彰楊孟文等開鑿石門通道的功績,文辭為王升撰。


《石門頌》原石








《石門頌》二玄社高清拓片








關於《石門頌》




《石門頌》鐫刻在古褒斜道的南端,即今陝西漢中市褒城鎮東北褒斜谷古石門隧道的西壁上。內容為漢中太守王升表彰楊孟文等開鑿石門通道的功績。文辭為王升撰。

《石門頌》刻字書寫較隨便,不刻意求工而流露出恣肆奔放、天真自然的情趣,為後世書家所珍愛。

《石門頌》是我國著名摩崖石刻之一,與陝西略陽《郙閣頌》、甘肅成縣《西狹頌》並稱為「東漢三頌」。《石門頌》為隸書成熟時期縱逸奔放書風的代表作品,一方面具有漢隸的典型風格,字形扁方,轉折、波磔較為明顯,反映出中國文字和書法發展史上由篆而隸的嬗變過程;另一方面,表現為符號化、抽象化、造型的浪漫性和裝飾意味及用筆上的抒情與誇張——節奏感、運動感的強化,體現了書刻者書法表現意識的進一步覺醒。

《石門頌》繼承了古隸的率意性與篆書的簡潔性用筆,以圓筆為主,並把方筆與圓筆巧妙地融合,富於變化,起筆逆鋒,含蓄蘊藉;中間運筆遒緩,肅穆敦厚;收筆回鋒,少有雁尾而具掠雁之勢。筆畫圓勁流暢、古厚含蓄而富有韌性,毫無矜持做作。其結字極為放縱舒展,體勢瘦勁開張,意態飄逸自然。通篇看來,字隨石勢,參差錯落,縱橫開闔,灑脫自如,意趣橫生。

《石門頌》為漢隸中奇縱恣肆一路的代表,被稱為草隸鼻祖和楷模。

大氣磅礴,揮灑自如,既整齊規範,又富於變化,富含感情,不拘一格,不拘繩墨,筆勢縱放,奇趣橫生,筆畫粗細雖區別不大,但每一筆畫卻變化多端,用筆揮灑自如,不作修琢,有自然豪放意趣;字畫瘦硬,結構疏朗,飄逸有致,筆隸中帶篆、帶草、帶行,素有「隸中草書」之稱。

文中「命」、「升」、『誦」等字垂筆特長,亦為漢隸刻石中所罕見。從碑文的布局來看,《石門頌》與眾不同的是,在全碑22行中,每行字數或30字或31字不等,形成縱有行,橫則不一定成列的錯落格局。《石門頌》正是以它不拘一格,隨意發揮的藝術氣質為後人所稱頌。正是由於《石門頌》這種自由的書寫方式使得大量的通假字及多音字在碑文中被廣泛使用。

《石門頌》稱為草隸,始於康有為,他認為,漢隸有「篆、楷、行三體,《郙閣》、《夏承》等為隸中之篆;《張遷》、《孔彪》等為隸中之楷;《楊孟文》(即《石門頌》)等為隸中之草。」可見漢隸又經過近百年的發展,更趨成熟。同時,也可從此碑中看出這時的書法上承篆隸,下啟行草的時代過度特點。

《石門頌》對後世影響很大。清張祖翼跋此碑云:「然三百年來習漢碑者不知凡幾,竟無人學《石門頌》者,蓋其雄厚奔放之氣,膽怯者不敢學,力弱者不能學也。」楊守敬《平碑記》云:「其行筆真如野鶴閒鷗,飄飄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從此出。」中國最大的綜合性辭典《辭海》初版封面上的「辭海」二字就源於漢代石崖摩刻《石門頌》。





相關焦點

  • 經典|《石門頌》
    △《石門頌》局部圖現存此摩崖石刻最早為明拓本,極為少見,而且多塗描。清初至乾隆拓本,第二十一行「高」字下半殘泐。至清嘉靖道光年,崖壁經剜洗,「高」字下「口」部已補刻添出。國家圖書館藏《石門頌》為清乾隆拓「高」字下半殘泐本,此本為整幅本,額失拓,拓本高207釐米,寬182釐米,乃顧廣圻、瞿鏞舊藏,丁惠康捐贈。
  • 石門頌高清賞析
  • 高清|《張猛龍碑》原石與拓本比對
    然而,由於拓本的傳拓時間早晚、工藝高下、裝裱精粗等差別的存在,不少名碑的傳世拓本呈現出了不同的面貌。如果能夠將數種早期善拓與原碑原石照片進行比對,分列左右,則可以互相彌補不足,呈現出碑刻書法更加全面的信息。2006年夏,黃先生在老師汪中教授處得見《張猛龍碑》原石照片數十張。
  • 石門頌
    《石門頌》,東漢建和二年(148年)十一月刻,摩崖隸書。《石門頌》原刻為豎立長方形,20行,行30、31字不等,縱261釐米,橫205釐米。全文共655字。藏漢中博物館。它卷鐫刻在古褒斜道的南端,即今陝西漢中市褒城鎮東北褒斜谷古石門隧道的西壁上。內容為漢中太守王升表彰楊孟文等開鑿石門通道的功績。文辭為王升撰。
  • 拓本:讓金石不朽
    這裡應該特別指出北宋出現的古物收集、整理和研究的金石學熱潮,與拓片槌拓技術這種古代金石文字採集複製的重要手段的普及有極大關聯,此後拓本收藏逐漸成為古代收藏門類中的貴族。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大幅度提升,金石文物及其拓本的收藏在民間蔚然成風。
  • 《顏勤禮碑》拓本(高清)
    現存西安碑林,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初拓本。此碑全稱《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公神道碑》。顏勤禮乃顏真 卿曾祖父,顏真卿撰並刊立此碑時,年71歲。此碑在歐陽修《集古錄》中曾有記載,但清《金石萃編》等書卻未著錄,可見此碑在北宋時尚為人知。元明時被埋入土中, 至民國年間才重新發現。
  • 《石門頌》技法解析
    下邊就《石門頌》的點劃、結構及臨習時應注意的主要問題,分別予以剖析。一、點劃的特徵及書寫要領《石門頌》雖為東漢刻石,但其用筆基本為篆法,除個別撇捺外,大多以中鋒行筆,逆入平出,無明顯提按,也無一般隸書之"蠶頭燕尾",因此,其點劃乍看起來並無顯著特徵,而此卻正是《石門頌》的特徵及妙處所在。
  • 李邕《麓山寺碑》拓本高清全圖
    現應部分讀者要求,將第一期臨寫的法帖——李邕《麓山寺碑》拓本高清全圖在微信公眾平臺上發布,供大家臨習時參考。「與古為徒——2016年度《中國書法報》主題臨寫活動」具體參與信息請點擊連結查看☞:活動丨與古為徒——2016年度《中國書法報》主題臨寫活動麓山寺碑位於長沙市嶽麓山嶽麓書院南面護碑亭內(護碑亭1962年建)。
  • 《石門頌》「惡蟲」考
    《石門頌》正是有鑑於以上眾多史料文獻的舉證,兼以筆者在鉤沉《石門頌》所在地漢中地區史上虎患過程中,發現蜀道沿途猛虎突襲攻擊行人的驚心動魄記載不勝枚舉,屢見不鮮,這自然愈發令我堅信《石門頌》文字中所謂的「惡蟲」必指老虎無疑;而且我的上述判斷,還獲得了所見略同的學術支持——中國秦漢史研究會會長王子今先生早年發表於中山大學出版社1995年8月《華學》第一期的《秦漢虎患考》,就跟我持同樣的認知
  • 《石門頌》臨習要點(絕對實用)
    下邊就《石門頌》的點劃、結構及臨習時應注意的主要問題,分別予以剖析。,而此卻正是《石門頌》的特徵及妙處所在。知道了《石門頌》點劃的基本特徵和書寫要領,就可以大膽落墨,如法炮製了,功夫到了,自可運用自如。當然,如果有時間練練篆書,當會更好。前邊已經講過,《石門頌》的筆法大體屬篆法,這是其不同於其它漢碑的一個要點。
  • 何紹基臨《石門頌》二版欣賞
    《石門頌》全稱為《漢故司隸校尉楗為楊君頌》,後世簡稱為《石門頌》。是東漢建和二年(公元148年)由當時漢中太守王升撰文、書佐王戎書丹刻於石門內壁西側的一方摩崖石刻,是隸書書法作品。現藏於漢中博物館。
  • 北魏名碑—《張猛龍碑 》拓本(高清欣賞)
    現存明初拓本稱「時字三橫本」;明代稍晚時拓本稱「蓋、魏不連本」。 該碑是北魏書體中公推第一的名作。其碑書體剛健俊美,結構精密精練,欹側險勁,頗有拙趣。用筆方圓兼備,以方為主,曲直相生,變化無常,即使同一筆畫,也幾乎無一相同。真可謂:「神龍見首不見尾」、「正體戀態之宗」。在北魏碑林中,《張猛龍碑》甚稱上乘之作,受到書壇的一致推許。
  • 高清書法大圖(40000多張)
    》《處士王基墓志銘》《大魏趙謐墓誌》《太覺造像》《好大王碑》《始平公造像記》《崔敬邕墓志銘》《崔芷繁墓志銘》《鞏賓墓志銘》《常嶽等百餘人造像記》《張猛龍碑》《張盈墓志銘》《張黑女》《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顯祖嬪侯骨氏墓誌》《曹全碑》《朝侯小子殘石》《楊舒墓誌》《梁環墓誌》《比丘惠感造像》《沙丘城造像記》《泰山經石峪》《淳于儉墓誌》《靈飛經》《王基斷碑》《王基碑》《王建之與妻劉媚子墓誌》《瘞鶴銘》《石門頌
  • 漢隸曹全碑拓本高清字帖欣賞,31幅高清大圖特寫,學隸書的好帖
    漢隸曹全碑拓本高清字帖欣賞:網友學書法的心得分享:私下裡也練習書法,但是不求上進,只挑自己喜歡的寫,主要是為了讓自己開心。別人說的很多理論雖然聽起來都挺好,但跟我沒關係啊,按著自己興趣的引導前進,邊寫邊體會,那天突然領悟到點什麼就感覺特別愉快。
  • 漢隸傳奇,壯哉摩崖:《漢三頌》(上) 《石門頌》的前世今生
    《石門頌》在漢江流域的褒斜道上,《西狹頌》與《郙閣頌》在嘉陵江流域的嘉陵道上,《漢三頌》真實地紀錄了西秦嶺蜀道的發展歷史,是千裡蜀道上三顆璀璨的明珠。《蜀道難》詩意畫       《漢三頌》依刻制的時間排序,首先是《石門頌》,其次是《西狹頌》與《郙閣頌》。今天先來說說《石門頌》的前世今生。
  • 東漢《楊淮表記》哈佛燕京圖書館藏拓本
    《楊淮、楊弼表記》 亦稱《楊淮表記》又稱《卞玉過石門頌表記》 (哈佛燕京圖書館藏拓本) 《楊淮表記》全稱為《司隸校尉楊淮從事下邳楊弼表記》,又稱《楊淮、楊弼表記摩崖》、《卞玉過石門頌表記》。
  • ​大美《西狹頌》摩崖原石圖+二玄社高清拓本欣賞
    ┣ 書法全集/點擊進入 ----原石高清圖▼二玄社拓本▼
  • 拓本與刻本的區別!
    俠客答:「這涉及到刻本與拓本的關係,任何刻本與拓本都是假的,除非你買墨跡!」古代很多書法名家,家中都養有刻工,專門研習其書法。這些刻工常年伴隨書法家左右,對書法家的書寫風格瞭然於心,因此能夠清楚地表達其主人的筆力。如顏真卿,當時可謂有權有勢,自己酷愛書法,花錢養幾個優秀刻工,那簡直就是小KISS。
  • 【高仿真複製館】 歷代碑帖整拓高清圖欣賞(一)
    崔忻井木記驗 . 原刻. 旅順 s.n., 唐開元2年[741]5月18日.熹平墓碑 . 原刻.[China s.n.], 東漢熹平元年[172]12月19日. 拓片, 摺葉, 託裱, 墨紙尺寸 48 x 27.5 cm. 民國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