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神奇之「繩」,既能清雷又能炸碉堡,破壞美國鐵絲網輕而易舉

2021-01-12 網易

2020-12-28 12:10:14 來源: 谷火平觀察

舉報


  老一輩人對《英雄兒女》往往都有著很深的印象,這當中有一個鏡頭,只見王成手握長棍跳入敵群,和敵人展開殊死搏鬥。很多人都好奇那根長棍是什麼東西,其實它就是爆破筒,這是一段金屬筒,裡面裝著炸藥,其中還設置了導火索。


  爆破筒的粗細與可口可樂玻璃瓶差不多,內裡裝著TNT與黑索金的混合炸藥。一般在破障、排雷、炸碉堡、反戰車等情況下需要使用到爆破筒,據悉爆破筒在雷區或是蝮蛇型鐵絲網的面前表現的也十分勇猛。


  顧名思義,爆破筒對障礙物進行破壞主要是靠爆轟方式,不過它的威力並不算大,因為要考慮到破障手的人身安全,破障手需要近距離才能完成作業。不過在一些特殊情況下,為了攻下敵人的火力點,也會採用威力巨大的爆破筒。


  在抗日戰爭中,因為成功繳獲了98式爆破筒,我軍獲得技術參數,成功仿製了98式爆破筒裝備部隊。在後解放戰爭中,我軍繳獲了美制M1A1型爆破筒,同樣成功完成了仿製。雖然是繳獲品與仿製品,但一點都不妨礙它們在戰爭中屢立奇功。


  我軍也有自主研發過爆破筒,即68式,其研製基礎為59式。以往爆破筒為金屬材質,68式調整為塑料結構,在減輕重量的同時又保證了威力。爆破筒的引爆裝置是分解的,只有使用的過程中才會結合。據悉68式有兩種引信,不過原理卻是一樣的,區別在於和爆破筒連接的方式,至於使用方式則和手榴彈差不多,拉環就會爆炸,延時大概在6-8秒。


  68式既能夠單獨使用,也可以多筒,用後面的螺紋連接起來就可以。若是想用爆破筒來炸碉堡等工事,要將一節或是兩節接好,然後塞到射擊孔裡,或是乾脆放置在目標薄弱的地方進行引爆。若是想用爆破筒來清理雷場開闢出安全的道路,可以將爆破筒一截截地連起來,在遠處將其引爆。


  19世紀後期,美國人發明了鐵絲網,讓進攻者難以逾越。1912年,在印度駐軍的英國軍隊發明出班加羅爾魚雷,在它傳入中國以後,我們便將其稱之為爆破筒。


  隨著戰爭的推進與對爆破筒的頻繁使用,爆破筒的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比如在像山地、叢林這樣的複雜環境中很難攜帶。再者,因為它的外殼材料問題,爆破筒很難組裝的長一點,用它來對付縱深雷場或是鐵絲網,力度有點不夠,所以後來我軍又有研製出GBP112型柔性爆破筒,解決了這些困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淮安鐵絲網護欄生產廠家材質及能特點
    淮安鐵絲網護欄生產廠家材質及能特點 ,「g9e2cn6up」淮安鐵絲網護欄生產廠家材質及能特點工藝流程:機械工、化學處理(除油、除灰、磷化、鈍化)-靜電噴塗(-220°);高溫仿瓷漆固化)經多道工藝處理後,可達到20年無鏽蝕。
  • 東北解放的故事之七:捨身炸碉堡的英雄,除了董存瑞,還有一個人
    董存瑞捨身炸碉堡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1948年6月,董存瑞作為東北野戰軍十一縱隊32師某團六連的一名戰士,在解放承德以北的隆化城時,捨身炸毀敵人的碉堡,為解放事業獻出自己年輕而寶貴的生命。而在解放東北的戰爭中,捨身炸碉堡的英雄除了董存瑞,還有一個人,他叫梁士英,吉林省扶餘縣人,他是東北野戰軍二縱五師十五團三營八連的一名戰士。我們今天分享關於梁士英捨身炸碉堡的英雄故事。
  • 狙擊手不能通過射擊孔擊中碉堡裡面的士兵是何原因?沒有意義
    雖然狙擊手也想壓制住碉堡的火力,但是在戰場上守方不可能沒考慮過這些問題,在修建碉堡時周邊任何有利於攻方的地點都會預先破壞掉,或者說都處於守方的火力控制之下。這樣一來,狙擊手沒有合適的射擊地點就不可能壓制住碉堡,也沒這個膽量跑到敵方的槍口下打冷槍了。
  • 腰纏80斤炸藥炸碉堡,功成後回家種田,如今106歲,身體還很硬朗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中華民族的男兒們總是滿腔熱血,擁有著一番豪情壯志,渴望報效國家,為建設祖國的大好河山而為之奮鬥。在抗日戰爭時期,便有一名名為孫廷江的老人,他在戰場上毫不猶豫地將80斤炸藥緊緊纏在腰上,用其破壞敵人的碉堡。
  • 村長帶領村民參軍抗日,冒死炸毀敵軍碉堡,102歲獲抗戰紀念章
    當時他所在的地區和臨縣都有日軍駐紮,對我軍的進攻十分不利。1945年3月,31歲的孫庭江選擇了參軍。在此之前,他作為一村之長,日子過得還算比較安穩。聽說他要去參軍抗日,孫庭江的媳婦堅決反對。她認為他們當前的生活並不困難,如果丈夫去前線打仗,萬一有個三長兩短,留下孤兒寡母無人照看,日子將會過不下去。
  • 炸碉堡拼刺刀 老兵含淚憶崢嶸
    已經是小夥子的莊子勝,也有著深深的愛國之情,看到家附近的八路軍115師司令部內來往的戰士,他很是羨慕。1941年八路軍徵兵時,他就和村裡的夥伴們一起光榮入伍,開始了保衛祖國的戰鬥。 莊子勝向記者回憶,在他參加的4年抗戰中,經常枕戈待旦,與死亡為伍,打過多少仗已經數不清了。他只記得最艱苦、也是最危險的一場戰役——攻打贛榆城之戰,回憶起來至今能夠令他半夜驚醒。
  • 百團大戰之東團堡戰鬥:我軍投入一個團,殲敵過百,自損多少人?
    卻說第九連很快砍開了鬼子的鐵絲網,並且殺到了鬼子的碉堡前。令人遺憾的是,第二營走錯了路,所以未能第一時間趕到第一線戰場。最終,第三營只能孤軍奮戰,並和部分守軍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
  • <中國面孔>捨身炸碉堡 董存瑞戰友講述英雄故事
    董存瑞  搜狐娛樂訊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縣的戰鬥中,當時未滿19歲的董存瑞捨身炸碉堡,以自己的英雄壯舉「喊」出了「為了新中國,前進」的時代最強音。昨晚董存瑞生前的戰友88歲的程摶九老人在山東衛視《中國面孔》為大家解讀了這位捨身炸碉堡的英雄戰士。  董存瑞犧牲前最後的一句話是什麼?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拍攝的電影《董存瑞》中,英雄拉響炸藥包後高呼「為了新中國,前進!」的情景,激勵了幾代人。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中,董存瑞在最後時刻是否真的留下了震撼人心的語句?
  • 百勝之師也有失利,解放戰爭我軍10大敗仗
    1946年7月20日開始,我軍先後調集12萬人,發動戰役。 1946年7月20日開始,我軍圍攻應縣,大同,兩個戰鬥都沒有進展,1個多月未能奏效。 在我軍參戰部隊已經成為疲憊之師時,傅作義集中暫三軍2個師,35軍3個師及4個騎兵師共3.2萬人左右,偷襲我軍腹地集寧。集寧失守,我軍潰敗,放棄了晉察冀解放區首府張家口。
  • 3天摧毀日偽軍碉堡40多座?攻堅時我軍戰將張雲龍比李雲龍更猛
    粟裕定下了攻打車橋鎮的作戰計劃,是有多種準備的,以他所率領的1師中的所有主力團,分別在各個方向擔任作戰任務,既要進攻車橋鎮,還要對前來增援的日軍進行打援,消滅日軍在蘇中地區的有生力量。 粟裕的愛將第7團團長張雲龍接到的命令是,以1個團3000人的精兵,作為主力必須拿下車橋鎮所有據點的任務。
  • 抗美援朝我軍武器簡陋,為何能「完勝」侵略軍?離不開這6個謀略
    1950年11月6日,敵人向我方進行了試探性的進攻,而我軍則利用敵人輕視的心理,有意拿出弱勢的態度,主動從飛虎山等地撤離到了龜城等地,採用了小部兵力進行節節抵抗的方式,給敵人以節節敗退之感,以打消敵人的疑慮,使得敵人向我方地區大膽地冒進。
  • 青島交通發起攻山頭炸碉堡集中攻勢
    目前,市交通運輸局已謀劃並全面展開「精兵強將攻山頭、典型引路穩陣地、改革創新求突破」三條線作戰,統一指揮、頂格推進,組建了14個專班和36個攻堅隊,瞄準44個山頭和142個碉堡發起了總攻。在作戰過程中,全年將圍繞攻山頭、炸碉堡開展「三述」主題活動:第一季度突出目標導向,圍繞「瞄準碉堡、作戰展開」述;第二季度突出問題導向,圍繞「破解制約、戰役推進」述;第三季度突出結果導向,圍繞「決戰決勝、捷報頻傳」述;第四季度突出總結評估,圍繞「收官展望、來年再戰」述。通過「三述」活動,深入各條戰線,策劃不同專題,組織不同層級廣泛述,集智慧開拓思路,提素質決戰決勝。
  • 密支那叢林戰,中國遠徵軍上校發明一神奇戰術,打的日軍哭爹喊娘
    古史新談/文1944年中國遠徵軍新編第三十師和美國支隊,穿越野人山,渡過伊洛瓦底江,神兵天降,實現了對緬日軍的大迂迴。日軍開始集中兵力死守密支那。密支那俯瞰伊洛瓦底江下遊,是八莫和騰衝的屏障,同時也是日軍在在緬北的最後據點,意義重大,不容有失。
  • 將缺席首輪對決,他能成為東契奇爭冠助手嗎?
    宿縣的城內街道,大多都築有路障、地堡等工事,與各駐守要點配套,構成若干能獨立作戰並能以火力相互支援的支撐點。國民黨軍裝備了10多輛裝甲車,配置在各要點和主要通道上,既可掩護步兵衝擊,也可固守要點,阻止我軍前進。宿縣的守備之敵有25軍148師,交警第16總隊、第2總隊之3大隊,陸軍第6支隊,裝甲第7營等部共1.3萬餘人。
  • 碉堡之國——不足300萬人口的阿爾巴尼亞,為何建有36萬個碉堡?
    這種碉堡一般直徑3~4米,主要建築都修築在地下,在地面之上,只露出一個如倒扣的鍋一般的圓頂。這樣的碉堡即便是毫無軍事經驗的普通人,也一眼可以看得出,它存在的目的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軍事目的。阿爾巴尼亞為什麼會在全國修築如此之多的碉堡呢?
  • 幾千發炮彈落到敵陣地,工事卻沒摧毀,幾經偵查我軍才得知原因
    碾莊戰役是淮海戰役的第一階段,同時也是我軍傷亡最大的一次戰役,和同樣是殲滅黃維兵團做一個對比就能看出來,黃百韜兵團連通調撥其下轄的兩個軍共計10萬多人,我軍付出6萬傷亡代價,而打黃維兵團12萬精銳大軍,我軍卻只傷亡了3萬,從二者傷亡數字對比,也能看得出來,也難怪華野老兵都自稱以打過碾莊戰役為榮
  • 二戰日本「名將之花」、山地戰專家阿部規秀,是如何被我軍擊斃的
    1939年11月7日,日軍被我軍伏擊之後,日軍方的中將阿部規秀,親自帶領著日本陸軍精英旅團向河北淶源進發,打算繼續進行掃蕩計劃,並且要對我軍展開報復。 一路上阿部規秀率領的日軍燒毀了諸多的村莊,掠奪了許多的物資,但是始終都沒能和我軍正面交手,最後一步步進入了伏擊圈,被迫擊炮擊斃。
  • 電影《奇襲》中偵察部隊炸橋阻敵,是38軍入朝作戰中的真實故事!
    1960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上映的一部抗美援朝影片《奇襲》,是根據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第二戰役中,38軍派一支偵察部隊炸橋阻敵的真實故事拍攝的!影片中偵察連長方勇(張勇手扮演)率領一支偵察隊,按照上級交給的任務,深入敵後,炸毀康平橋,切斷敵軍退路。
  • 真能炸死一片敵人?真實威力有些意外
    真能炸死一片敵人?真實威力有些意外大家都知道,手榴彈是一種非常方便攜帶的武器,而且威力也是比較的可觀,是一種在戰場上面非常重要的單兵作戰武器之一,當然時至今日,手榴彈也發生很大的改進,在二戰當中,手榴彈使用的是比較的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