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度大庾嶺》 .
漂泊在外地人,最怕遇到同鄉人,會勾起自己的思鄉之情。落葉歸根是每個人內心的想法,我們都希望回到自己的故鄉,感受到故鄉的親切。有些人即便離開了故土,卻依舊無法忘記自己的根。有一位以色列總統就是從哈爾濱走出去的,他能聽得懂東北話,並且直言自己的根就在中國。
猶太人非常的聰明,例如人盡皆知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他就是一位猶太人。在世界上,有22%的諾貝爾獲得者大都是猶太人。猶太人雖然很少,但佔據了世界大多數的財富。在各個領域中,猶太人也都有出色的表現,但在19世紀後期,由於猶太人自身的民族特色,因此被許多國家視為異類,他們只能被驅逐出去,這使中國就接收了很多猶太人,其中哈爾濱就曾聚集了2萬多名猶太人。
土生土長的以色列人約瑟夫·奧爾默特,就因擁有猶太人的血統,於是被驅逐出境,最後幾經輾轉的一家人來到了哈爾濱。哈爾濱人民熱情友好,並且這裡交通方便,教育程度也很高,於是約瑟夫很快地愛上了這座城市,並且決定在此開始新的生活。
此後,兩人很快在哈爾濱找到了工作,融入到了這個社會。當一切步入正軌之後,他們便生下了可愛的兒子。猶太人非常注重對孩子的記憶練習,因此在兒子4歲時,他們就要求孩子有獨立的思考能力,5歲的時候就要求其背誦「舊約」。正因為這種嚴格的教育方式,才使猶太人世代都很聰明。在約瑟夫婦嚴格要求之下,兒子很快就掌握了眾多知識和能力,隨後考入了哈爾濱工業大學。
畢業之後,他就找到了一份體面的工作,並且與校友喜結連理。當然,由於約瑟夫夫婦的兒子長相俊朗,加之能說一口流利的東北普通話,所以很受學生的喜愛。不久之後,兩人生下了他們的第一個兒子歐慕然。至此一家三代都生活在這裡,他們也徹底融入到了哈爾濱這座城市。
正在此時,以色列政府卻宣布在外的猶太人可以回國。當時,約瑟夫人的兒子決定和大多數猶太人一起回到故鄉,但老約瑟夫婦卻卻拒絕了兒子的要求,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哈爾濱的生活,想留在這裡,因此兒子一家獨自回到了以色列。
此後,約瑟夫的兒子走後,二人又生下了第2個兒子,奧爾默特。奧爾默特的哥哥和父母曾經生活在哈爾濱,因此奧爾默特也對哈爾濱有獨特的印象,哥哥還經常向他描繪曾經生活在哈爾濱的快樂時光,父母也常用中國東北話進行交流,這些都潛移默化地讓奧爾默特認為,哈爾濱就是自己的第二故鄉。
在此之後,甚至老約瑟在彌留之際,還曾經囑咐孩子要把他安葬在哈爾濱,他願意留在這個快樂的地方,老兩口的孫子歐慕然,也一直牽掛自己的故鄉。
多年之後,老約瑟夫婦的二孫子,奧爾默特成為了以色列的總理,但他也同樣非常牽掛中國的哈爾濱。時至2007年,奧爾默特特意來到了中國訪問,並且來到了哈爾濱,還專程去祭拜祖父的墓地,還曾公開表示自己的根就在中國,哈爾濱是他的故鄉。奧爾默特是半個哈爾濱人,他非常感謝中國對猶太人的幫助,這份情誼讓他記憶猶新。奧爾默特即便並沒有出生在中國,但由於家庭因素使他一直感恩中國。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
無論出門在外多少年,但也難改變自己的鄉音。故土難離,思鄉之情非常濃烈。出門在外的人,都會非常思念自己的故鄉、奧爾默特雖然沒有生在中國,但受到家庭的影響,他卻早將哈爾濱作為了自己的故鄉,這種情誼感動了中國。同時,我們也具有大國風範,希望更多的外國友人能夠來到中國,我們會以非常真誠的態度,歡迎更多的外國友人來做客,希望這些外國友人在中國有「賓至如歸」之感。
參考資料:
宋之問《度大庾嶺》
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