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市面上的牙膏越來越多,每次去超市裡的牙膏區都能夠挑到眼花。曾經有一個品牌,他在眾多的牙膏品牌裡脫穎而出,最輝煌的時候曾佔據市場的40%份額,這個品牌就是中華牙膏,相信有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個牌子。
我們很多人都知道中華牙膏,但卻很少人知道,中華牙膏早在1994年就已經不是國牌了,當年的它以租賃的形式,將經營權賣給了歐洲零售業巨頭聯合利華。所以這20多年來,名字裡帶著「中華」二字的中華牙膏其實一直都是外國企業的產品,只是用的我們名字。
將自己的經營權賣給聯合利華之後的中華牙膏,也並沒有發展得很好,而是開始走下坡路,曾經的王者已然沒落,其在牙膏市場的地位已經大不如以前,市場份額已經不足10%。
中華牙膏成立,名噪一時
1954年,上海福新行牙膏廠推出了「中華」品牌,但是一開始,這個牌子在市場上引起的反響並沒有很大。直至推出這個品牌的2年後,上海福新行牙膏廠併入了中國化學工業社,中華牙膏才迎來了屬於他的轉折點。
中國化學工業社將中華牙膏的膏體配方和香型進行了改進,使其更符合市場的需求,中華牙膏的銷量才逐漸好轉起來。
然而在生產初期時,中華牙膏的生產條件非常簡陋,生產的過程還是基本靠手工操作,沒有辦法把產量給提上去。
到了20世紀60、70年代,中華牙膏迎來了自他誕生以來的第一個黃金時代。當時出于振興民族工業,提高牙膏質量的目的,上海牙膏廠在全廠開展技術革新,中華牙膏在質量和產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與此同時,中華牙膏還推出了多種新品,奠定了他在牙膏市場的龍頭地位。
80年代的中華牙膏風光無限。它在1986年在全國首屆日用消費品評選活動中被評為「信得過產品」。可以說當時的中華牙膏佔據了全國牙膏產量的半壁江山,牢牢坐穩中國牙膏市場第一品牌的位置。當時中華牙膏的市場佔有率,最高能達到40%。
外資入侵,國貨易主
然而好景不長,到了20世紀90年代時,外資企業將目光轉向了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高露潔等國際日化品牌進入中國,這些國際日化品牌攜帶著他們先進的技術進入中國市場,給中國本土的品牌帶來了威脅。
而且當時正值國有企業改制,合資併購的浪潮席捲全國的輕工製造業。
中華牙膏當時面臨著缺乏先進技術的問題,抱著「以市場換技術」的想法,讓上海牙膏廠和聯合利華合資成立了上海聯合利華有限公司。聯合利華入股1800萬美元,不僅順利取得了這家合資公司的控制權,而且還獲得了中華牙膏品牌的永久租賃經營權,條件是每年須向上海牙膏廠繳納銷售額2%的品牌使用費。
按照中華牙膏和聯合利華的合同協議規定,上海牙膏廠的「中華牙膏」與聯合利華的「潔諾牙膏」,應當以6比4的比例進行推廣。
但是抱著「以資本換市場」的聯合利華並沒有遵守其諾言,而是直接雪藏了中華牙膏,著重推廣其旗下的潔諾。但出乎聯合利華意料的是,即使沒有推廣的中華牙膏,還是有著巨大的市場影響力,在聯合利華刻意打壓下,中華牙膏的銷售額還是遙遙領先花了大力氣推廣的潔諾。
於是聯合利華也緊急調整了策略,將潔諾退出市場,更新了中華牙膏的包裝進行大力推廣,將「中華」商標傳承了下去。
雖然現在在聯合利華的經營下,中華牙膏還是能夠繼續存活在我們能看見的貨柜上,但是現在的中華牙膏,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已經不足10%,與其鼎盛時期的狀況相去甚遠。
而且在去年4月,聯合利華又收購了在日化領域一直做得很好的寶潔旗下的歐洲牙膏品牌Fluocaril和倍樂喜,如果將這些成熟品牌再引進中國市場,中華牙膏的命運就會更加坎坷。
不過儘管有著永久租賃協議,中華牙膏的也有可能從聯合利華手裡再收回。像是有著相似命運的上海家化「美加淨」,在被美國莊臣公司以合資的方式租賃後,現在也重新贖回。如果中華牙膏能夠被國人重新收購回來,說不定也能夠再現上個世紀的輝煌。
(本文由財料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