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牙膏擁有66年歷史,曾是中國第一牙膏品牌,卻早已被外資收購

2020-12-26 財料

現在市面上的牙膏越來越多,每次去超市裡的牙膏區都能夠挑到眼花。曾經有一個品牌,他在眾多的牙膏品牌裡脫穎而出,最輝煌的時候曾佔據市場的40%份額,這個品牌就是中華牙膏,相信有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個牌子。

我們很多人都知道中華牙膏,但卻很少人知道,中華牙膏早在1994年就已經不是國牌了,當年的它以租賃的形式,將經營權賣給了歐洲零售業巨頭聯合利華。所以這20多年來,名字裡帶著「中華」二字的中華牙膏其實一直都是外國企業的產品,只是用的我們名字。

將自己的經營權賣給聯合利華之後的中華牙膏,也並沒有發展得很好,而是開始走下坡路,曾經的王者已然沒落,其在牙膏市場的地位已經大不如以前,市場份額已經不足10%。

中華牙膏成立,名噪一時

1954年,上海福新行牙膏廠推出了「中華」品牌,但是一開始,這個牌子在市場上引起的反響並沒有很大。直至推出這個品牌的2年後,上海福新行牙膏廠併入了中國化學工業社,中華牙膏才迎來了屬於他的轉折點。

中國化學工業社將中華牙膏的膏體配方和香型進行了改進,使其更符合市場的需求,中華牙膏的銷量才逐漸好轉起來。

然而在生產初期時,中華牙膏的生產條件非常簡陋,生產的過程還是基本靠手工操作,沒有辦法把產量給提上去。

到了20世紀60、70年代,中華牙膏迎來了自他誕生以來的第一個黃金時代。當時出于振興民族工業,提高牙膏質量的目的,上海牙膏廠在全廠開展技術革新,中華牙膏在質量和產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與此同時,中華牙膏還推出了多種新品,奠定了他在牙膏市場的龍頭地位。

80年代的中華牙膏風光無限。它在1986年在全國首屆日用消費品評選活動中被評為「信得過產品」。可以說當時的中華牙膏佔據了全國牙膏產量的半壁江山,牢牢坐穩中國牙膏市場第一品牌的位置。當時中華牙膏的市場佔有率,最高能達到40%。

外資入侵,國貨易主

然而好景不長,到了20世紀90年代時,外資企業將目光轉向了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高露潔等國際日化品牌進入中國,這些國際日化品牌攜帶著他們先進的技術進入中國市場,給中國本土的品牌帶來了威脅。

而且當時正值國有企業改制,合資併購的浪潮席捲全國的輕工製造業。

中華牙膏當時面臨著缺乏先進技術的問題,抱著「以市場換技術」的想法,讓上海牙膏廠和聯合利華合資成立了上海聯合利華有限公司。聯合利華入股1800萬美元,不僅順利取得了這家合資公司的控制權,而且還獲得了中華牙膏品牌的永久租賃經營權,條件是每年須向上海牙膏廠繳納銷售額2%的品牌使用費。

按照中華牙膏和聯合利華的合同協議規定,上海牙膏廠的「中華牙膏」與聯合利華的「潔諾牙膏」,應當以6比4的比例進行推廣。

但是抱著「以資本換市場」的聯合利華並沒有遵守其諾言,而是直接雪藏了中華牙膏,著重推廣其旗下的潔諾。但出乎聯合利華意料的是,即使沒有推廣的中華牙膏,還是有著巨大的市場影響力,在聯合利華刻意打壓下,中華牙膏的銷售額還是遙遙領先花了大力氣推廣的潔諾。

於是聯合利華也緊急調整了策略,將潔諾退出市場,更新了中華牙膏的包裝進行大力推廣,將「中華」商標傳承了下去。

雖然現在在聯合利華的經營下,中華牙膏還是能夠繼續存活在我們能看見的貨柜上,但是現在的中華牙膏,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已經不足10%,與其鼎盛時期的狀況相去甚遠。

而且在去年4月,聯合利華又收購了在日化領域一直做得很好的寶潔旗下的歐洲牙膏品牌Fluocaril和倍樂喜,如果將這些成熟品牌再引進中國市場,中華牙膏的命運就會更加坎坷。

不過儘管有著永久租賃協議,中華牙膏的也有可能從聯合利華手裡再收回。像是有著相似命運的上海家化「美加淨」,在被美國莊臣公司以合資的方式租賃後,現在也重新贖回。如果中華牙膏能夠被國人重新收購回來,說不定也能夠再現上個世紀的輝煌。

(本文由財料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國產牙膏難有一口好牙,兩面針連虧12年,中華牙膏已被外資收購
    當年中國牙膏市場上大名鼎鼎的「四大天王」中華、兩面針、冷酸靈和藍天六必治,已經被新的「四大金剛」取代——高露潔、黑人、佳潔士和中華,外資品牌佔據了至少半壁江山,其中唯一得以保留品牌名稱的中華也早已不再姓「中」。1994年,正處於黃金時代的中華牙膏品牌被聯合利華集團永久租用,後者只需每年向上海牙膏廠繳納銷售額的2%作為品牌使用費。
  • 諾大的中國一支牙膏,外資佔比近六成,國產牙膏正在崛起!
    如今,建國70多年,改革開放四十多年後,中國已經今非昔比,已經擁有完備的工業基礎和完善的產業鏈。然而,在我們的日化用品行業中,國人每天都在用的小小一支牙膏,如今仍然為外資所盤踞。根據2017年中國市場排名前十的銷售品牌,有六家為外資品牌,分別是黑人、佳潔士、高露潔、中華、舒適達、竹鹽;國產品牌僅有雲南白藥、冷酸靈、納愛斯、舒客。
  • 中國人的牙膏戰爭:叫「中華」是外資,叫「黑人」卻是國產
    這是雲南白藥這一國產品牌進軍牙膏產業15年來取得的最高成就。 而論起國產牙膏發展歷程,擁有近90年歷史的黑人牙膏則是一座繞不過的高山。 1930年代,寧波的嚴柏林與嚴中立兄弟在上海英租界時期創立好來藥物(好來化工的前身),在中國化學工業社白玉牙膏配方基礎上,調出了新型牙膏,「黑人」這一國產牙膏品牌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牙膏取名「黑人」,原是非洲黑人因膚色黑,牙齒顯得格外潔白。
  • 大寶、中華牙膏、哈爾濱啤酒,這些老牌子早就不姓「中」了!
    下面天眼妹要說的這個牌子就更加具有迷惑性了,它就是那個曾在眾多牙膏品牌裡脫穎而出,最輝煌的時候曾佔據市場40%份額的中華牙膏。 到了20世紀60、70年代,當時出于振興民族工業,提高牙膏質量的目的,上海牙膏廠在全廠開展技術革新,中華牙膏在質量和產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與此同時,中華牙膏還推出了多種新品,奠定了他在牙膏市場的龍頭地位。 80年代的中華牙膏更是風光無限,還曾在1986年全國首屆日用消費品評選活動中被評為「信得過產品」。
  • 外資收購中國品牌後做了什麼?6大民族品牌,2個已被「遺棄」
    直到今天,仍然有大部分學者認為,市場的優勝劣汰固然會讓一部分品牌「無疾而終」,但輕易的因創始人套現欲望、一時經營困難就把一個在中國市場經營了數年乃至數十年的品牌出售給外資,是不負責任且愚蠢的表現。另外,單純以企業發展二輪,回望市場中大大小小被外資收購的品牌,似乎日子也並沒有變好。
  • 國產牙膏重回巔峰!打敗佳潔士、高露潔,銷量拿下第一
    但是我們在購買這些商品時,難免會誤把一些國外洋品牌當成國產貨,比如曾經風靡全國的「大寶」SOD蜜,原先確實是實打實的精品國貨,不過在2008年時被美國強生公司收購,成了外資企業旗下的品牌。而說到牙膏這個細分領域,那就被外資影響得更大了。這些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消費觀念轉變,國內牙膏市場需求也在進一步擴大。
  • 中國國產牙膏第一品牌:打敗高露潔、佳潔士,奪回數十億市場
    改革開放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消費者購物習慣和觀念都在發生巨大的轉變,在此背景下,消費者對於牙膏等的日用品需求進一步擴大,功能方面也越來越挑剔。目前在中國市場上牙膏分為兩大陣營,以洋品牌佳潔士、高露潔、黑人等,還有國產品牌雲南白藥、中華等。洋品牌可以說長期霸佔國內牙膏大部分的市場份額。
  • 新打法新產品,本土牙膏的前世今生
    外資要搞品牌的三板斧 1992年,高露潔在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與中國企業合資建廠,外資品牌首次進入中國牙膏市場。經歷數年耕耘,在2000年的中國牙膏市場十強品牌中,外資品牌已從4年前的僅佔2席,大幅躍升至佔據6席。
  • 國產牙膏終於「崛起」?打敗兩大「藏華」美企,奪回幾十億市場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牙膏品牌中,就有這兩個外國品牌,「藏華」十幾年,曾在一段時間佔據了我國牙膏市場超50%的市場份額,這兩個品牌就是高露潔和佳潔士,甚至現在還有不少人以為它們是「國貨」。值得慶幸的是,我國本土牙膏正在逐漸崛起,並威脅到了佳潔士、高露潔。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消費潛力也是非常的巨大,在很多外資企業眼中,中國市場就是「香餑餑」。
  • 國產牙膏品牌崛起,擊敗兩大「藏華」外企,重新奪回幾十億市場!
    而中國居民的消費能力也吸引了眾多洋品牌的關注,紛紛進軍中國市場。上世紀90年代以來,大量外資品牌湧入中國市場,試圖「瓜分」我們的市場份額。隨著國外品牌進入中國,中國相關行業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如牙膏行業。在我國牙膏行業,兩面針、田七等一大批品牌正日益衰落。一些洋品牌在中國市場紮根多年,很多人誤以為是國產品牌,比如中華牙膏。
  • 中國「黑人牙膏」海外遭批鬥,黑人牙膏輸在一個黑字?
    / 嚴氏牙膏 / 路透社在報導中曾準確表述了黑人牙膏的品牌所有方。「黑人牙膏是一個在中國很受歡迎的品牌,該品牌由高露潔公司及其合資夥伴好來集團(Hawley & Hazel)共同所有」。而好來化工集團,最早可以追溯到1933年的中國上海。
  • 牙膏品牌排行榜炫邁牙膏怎麼樣
    牙齒作為我們身體部位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選購牙膏的時候我們應該謹慎並且將其重視,然而炫邁牙膏怎麼樣?來看看我們的牙膏品牌排行榜。牙膏品牌排行榜牙膏作為我們的日常生活用品,每天都必定會用到,因此目前的快消品行業中,牙膏的需求量幾乎要比其他的產品大得多。
  • 因觸犯黑命貴,黑人牙膏或改名,高露潔:5000萬美元買的中國品牌
    翻開一本史書,就是打開一個世界,讀史而知天下本文由鼎鼎說歷史原創創作,歡迎轉載分享20世紀20到30年代被稱為黃金的十年,在這十年間他們成功了,黑人牙膏這款產品在世界獲得巨大成功,特別是東南亞地區對這款產品尤其青睞。高露潔進軍中國,成黑人牙膏最大股東在黑人牙膏取得重大成功的同時,高露潔牙膏也開始向世界進軍,92年的時候,高露潔公司在廣州經濟開發區創立了第一家工廠,其實在這之前高露潔就野心勃勃地想要進軍中國市場,可是該如何快速打開中國市場呢?
  • 國產牙膏品牌強勢崛起,去年淨利潤高達41億,擊敗黑人和高露潔
    牙膏是人們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日用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消費觀念轉變,國內牙膏市場需求進一步擴大。市面上大家比較熟悉的牙膏品牌有,佳潔士、高露潔、黑人、雲南白藥、中華等品牌。要知道長期以來,國內的牙膏市場被外國品牌佔據大部分的市場。
  • 藏身國內市場多年,靠名字「偽裝」成國產,26年前就已被外資收購
    當然也有些外資並不是直接在國內建廠,而是將一些國產品牌悄悄收購,然後「偽裝」成國貨,繼續在市場售賣。說起「偽國貨」的產品,很多人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金龍魚、養樂多、高露潔等。這些品牌由於在國內多年,因此很多人想當然地會認為是國產品牌。事實上還有一些品牌,偽裝得更加厲害。
  • 說一說牙刷牙膏的那些事:原來我們日常用品,大部分都是歐美產品
    有人會認為牙刷估計最早是由寶潔公司發明的,而事實上牙刷最早可能產生於中國。中國最早的牙齒潔具是楊柳枝,在晚唐時期,那時都把楊柳枝泡在水裡,要用的時候,用牙齒咬開楊柳枝,裡面的楊柳纖維就會支出來,好像細小的木梳齒,很方便的牙刷。1954年由考古發掘,從公元959年的遼代墓葬中出土的兩把骨質牙刷柄,就足以說明,中國的使用牙刷潔齒,少說也有千年以上的歷史。
  • 擊敗高露潔佳潔士,國產牙膏終於大翻身,近1/5國人都在使用它
    牙膏作為主要的口腔清潔用品,在大家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必需品。而行業經過多年發展,湧現了一批優秀的國產品牌。但因為寶潔、聯合利華、高露潔三座外資大山壓在了國產品牌頭上,導致國貨品牌不是被收購雪藏,就是淪落為二三線品牌,日漸沒落。但近些年,國產牙膏終於迎來了翻身。
  • 佳潔士是美國的,獅王是日本的,那麼中國牙膏品牌你能說出幾個?
    很多品牌我們都以為是中國的老牌,但是它可能是國外品牌或者被收購了,比如佳潔士是美國的,獅王牙膏是日本的,那麼中國牙膏品牌你能說出幾個呢?佳潔士 美國寶潔佳潔士應該說是在國內混得最風生水起的美國牙膏品牌了,在超市裡面它的銷量佔比非常之高,而且在國人的心目中,很多人以為它就是中國品牌。
  • 「黑人」和「中華」爭了這麼多年,國人卻一直把兩個品牌「看錯」
    對於牙膏品牌,目前市場上比較受歡迎的就是黑人、中華、高露潔、雲南白藥等等。其中,黑人和中華可以說是相爭了很多年,一方面是因為兩者的產品特性和價位在一個水平線,另一方面是因為這兩個品牌的名字互相「對立」,一個叫中華,一個叫黑人,這聽起來就像是中國品牌和外國品牌的競爭。
  • 成就千億市值的國產牙膏:擊敗黑人登頂第一,卻被指掛羊頭賣狗肉
    過去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牙膏品牌的廣告,無外乎是佳潔士,黑人以及高露潔等外資品牌,的確中國的日化類品牌中,外資的市場佔比較高。中華牙膏雖然也處於銷量的頭部地位,但卻已經被聯合利華收入旗下。2004年根據市場統計,中國銷量最高的牙膏是高露潔和佳潔士分別都是14%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