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有個縣,人口16萬,自古有「邑小士多、代有聞人」的美譽

2020-12-09 龍城軼事

績溪縣,安徽省宣城市轄縣,績溪縣位於安徽省南部,地處黃山山脈和西天目山山脈結合帶,長江水系與錢塘江水系分水嶺,東與杭州市臨安區交界,北與寧國市、旌德縣毗連,西與旌德縣、黃山區及歙縣接壤,南與歙縣相鄰;介於北緯29°57′~30°20′,東經118°20′~118°55′之間;縣境總面積1126平方千米。

績溪縣轄8個鎮、3個鄉:華陽鎮、長安鎮、伏嶺鎮、上莊鎮、揚溪鎮、臨溪鎮、瀛洲鎮、金沙鎮、板橋頭鄉、家朋鄉、荊州鄉;縣政府駐地華陽鎮。總面積112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6萬人。

績溪縣是古徽州六縣之一,徽州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被稱為「徽廚之鄉」,素有「無徽不成鎮,無績不成街」之美譽,徽文化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多出自績溪,胡開文墨莊所制「地球墨」;由績溪民間鄉土菜餚演變形成的徽菜,躋身於中華八大菜系;原生態的徽劇徽調和極具鄉土文化氣息的「賽瓊碗」、鞦韆臺閣等徽風民俗。是2008年北京奧運火炬傳遞接力城市。誕生了清朝一代巨賈、紅頂商人胡雪巖,徽墨製作大師胡天注,近代著名學者、新文化運動倡導者胡適,國家領導人胡錦濤等。

經濟

2019年,績溪縣實現生產總值87.9億元(按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修訂),增長6.5%,其中一產增加值13.3億元,增長3.2%,二產增加值39.9億元,增長9.9%,三產增加值34.7億元,增長3.6%,三次產業比重為15.2:45.4:39.4。

地名由來

自唐永泰二年(766)置績溪縣後,縣名績溪一直沿用。績溪,「績」有「緝麻線」的形義,「溪」為山間流水。《元和郡縣誌》記載:「縣北有乳溪,與徽溪(今翬溪河)相去一裡並流,離而複合,有如績焉,因以為名。」《方輿志》記載:「臨溪石,在縣北三裡(浣紗溪)溪岸上,其方二丈,其平如砥,溪水甚宜浣紗,數裡婦女悉來浣紗,去家既遠,遂績其旁以守之。春時多麗服,群績於此,雖不浣紗者亦會績焉。縣名亦兼此義。」

「溪」,亦作「谿」。清嘉慶《績谿縣誌》,從縣印寫作「谿」。民國縣政府印亦作「谿」。民國十六年(1927),改鑄縣印,始作「溪」。

徽商文化

從地緣政治上講,績溪是徽文化的核心地帶。從歷史源淵上看,績溪又是徽文化孕育發展的有機整體。績溪隸屬徽州千年,決定了其與徽州文化有著深刻內在的源淵關係。從某種意義上說,徽文化是一種商人文化。而績商是徽商中的一支勁旅。宋代績商已頗具實力,以經營徽墨、茶葉、菜館、國藥、土雜山貨等,足跡遍布大江南北。明清時最是鼎盛。績溪從商人口比例名列前茅。縣內「出賈既多,土地不重」,行賈四方,甚至遠涉東南亞歐美。至民國時,全縣外出經商之人佔總人口的25%,最高年份達到30%以上,最終使江南商埠有了「無績不成街」之說,足見績溪徽商之影響力。

風景名勝

中國龍川景區中國龍川位於績溪縣城東11千米處的瀛洲鎮,地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核心區,所在的龍川村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該村形如龍舟出海,堪稱風水寶地。景區內的胡氏宗祠被稱譽為「江南第一古祠」、「木雕藝術殿堂」。奕世尚書坊為盛明時期所建,是徽派石雕的典型代表。胡炳衡宅(未開放)則原汁原味地保存了徽州古民居舊貌,記錄了徽商歷史。

千年仁裡景區千年仁裡景區距績溪縣城3千米,位於登源河西畔。據考古發現,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村南留有龜山遺址。文革前村中還有石牌坊10餘座,以貞節牌坊居多,僅存2座,皇門公牌坊是現存遺蹟之一。據說,這一牌坊是為官至皇門侍郎的村人所立。村中還留有程姓一世祖的墓道坊,橫額上刻有「唐金鄉尹藥公墓道」。村中近1500年歷史的「百步欽街」,是當時皇帝御賜耿姓尚書「免徵地」一塊,在村東井地段用磚砌壘「百步欽街」一條。廊亭已毀,但百步欽街道路保存完好。

鄣山大峽谷鄣山大峽谷,又稱偉人谷,佔地面積約15平方千米。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清涼峰的南大門。景區內擁有43種國家級珍貴物種和13種國家級保護動物;有五十餘個景點,其中「偉人石像、百丈巖、葫蘆潭、冠頂生花」是其主要特色景點。「世界第一巨石」百丈巖,高460米,寬180米。

績溪博物館績溪博物館是一座地方歷史文化綜合博物館。館址坐落於老城區中心地段,原為老縣政府舊址,同時還是老縣衙遺址。建築面積達10003平方米,佔地面積952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約3500平方米。績溪博物館的展館分為:序廳、績水徽山、人文績溪、商道績溪、風土績溪、徽韻績溪和徽味績溪七個部分。內容有巍巍徽嶺、潺潺徽溪、崇文重教、新學先聲、徽商故裡在績溪、徽州駱駝績溪牛、花朝古會、鞦韆抬閣、績溪三雕、績溪名廚、徽菜名館等。

徽杭古道徽杭古道位績溪縣伏嶺鎮,始建於唐代,是中國繼「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之後的第三條著名古道, 全長20千米,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著名人物

績溪自古就有「邑小士多、代有聞人」的美譽,湧現出一批在社會歷史進程中頗具影響力的著名人物,在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領域縱橫馳騁,各領風騷。如明朝抗倭名臣、兵部尚書胡宗憲,清朝一代巨賈、紅頂商人胡雪巖,徽墨製作大師胡天注,著名茶商胡炳衡;近代著名學者、新文化運動倡導者胡適,中國第一位女農學家曹誠英;現代有國家領導人胡錦濤,兩院院士洪德元、章基嘉、鞠躬、方榮祥等。

榮譽稱號

2020年1月,入選2020中國禮儀百佳縣市;5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全生態百優榜。2020年6月,被授予「安徽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稱號;入選2020中國最具書香百佳縣市。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2020年8月,入選「2020全國縣域旅遊發展潛力百佳縣」。

相關焦點

  • 安徽績溪縣山清水秀,文化積澱厚重歷代名人輩出
    在安徽省南部、黃山東麓,有一個山區縣叫績溪縣,隸屬於宣城市。這裡風光秀麗,歷史久遠,人文璀璨,文化底蘊極為厚重,是徽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被譽為和諧之源、文化名城、名人故裡、徽菜之鄉。績溪縣因水而得名,據縣誌記載,「縣北有乳溪與徽溪相去一裡並流,離而複合,有如績焉,故名績溪。」 績溪山連皖浙、水分南北,是黃山山脈與天目山山脈的結合帶,長江水系與錢塘江水系的分水嶺,新安江、青弋江、水陽江的源頭。在漢代時績溪稱華陽鎮,唐朝永泰二年(766年)置績溪縣。
  • 陝西渭南有一個小縣城,人口75萬,自古即有「關中名邑」的美譽
    下轄2個街道、14個鎮。富平縣人民政府駐城關街道。總人口75萬。富平縣因取「富庶太平」之意而得名,是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早在人類文明尚處蒙昧的遠古時代,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黃帝就曾採首陽之銅鑄鼎於縣南荊山之巔,當大禹統理天下之後,又澆鑄象徵最高權力的九鼎於此,故富平自古即有「關中名邑」的美譽。
  • 安徽已有20個縣提出撤縣設市(區):其中包括蒙城縣
    全椒縣是崇文重教的文化之鄉,自古文風鼎盛。全椒屬典型的江淮丘陵,擁有「三山、兩河、三湖」的自然風光。潛山縣素有古皖之源、京劇之祖、禪宗之地、黃梅之鄉的美譽,是全國糧食大縣和安徽省十大藥材基地縣。(via 王喜春)定遠古有「境連八邑,衢通九省」之譽,現在仍為中國南北要衝,是皖東地區人口最多和面積最大的縣。
  • 山西大同有個縣 人口35.6萬 GDP48.8億元,是人口最多的農業縣
    東接廣靈,西毗應縣,東南部以恆山與靈丘、繁峙縣分界,北面由六稜山與雲州區、陽高縣相連,總面積為1966平方公裡,轄6鎮12鄉301個行政村,總人口35.6萬人,其中縣城人口12萬,是大同市轄區中面積較大、人口最多的農業縣。
  • 安徽宿州有個大縣,古稱下邑,戶籍人口100.4萬,GDP240.77億
    碭山縣,隸屬於安徽省宿州市,古稱下邑,位於安徽省最北部,皖蘇魯豫四省七縣(市)交界處,素有「世界梨都」「水果之鄉」的美譽。全縣轄13個鎮、3個園區,面積1193平方公裡。
  • 中國,常住人口最多的10個省份排名,有兩省人口分別超過了1億
    中國人口最多的十個省份,其中,廣東(1.152億人)和山東(1.007億人)兩省常住人口都超過了1億,合計約2.15億人。四川的成都平原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土壤肥沃,水渠縱橫,物產富饒,人口稠密。三國時期,劉備便將國都定於四川成都,這裡有著許多歷史和人文景點。
  • 十年五次調整行政區劃:安徽蕪湖做對了什麼?對湖北有什麼啟示
    安徽蕪湖十年五次調整區劃,堪稱全國行政區劃調整的永動機。蕪湖是長江下遊平原的組成部分,呈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自古享有「江東名邑」、「吳楚名區」之美譽,是華東地區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工業基地、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全國綜合交通樞紐、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 「江南四大米市」之首,安徽蕪湖市有多少所高校呢?
    自古享有「江東名邑」、「吳楚名區」之美譽,明代中後期是著名的漿染業中心,近代為「江南四大米市」之首。蕪湖位於中國華東地區,安徽省東南部,長江下遊,東西南北分別與馬鞍山和南京,銅陵、池州和安慶,宣城和湖州,合肥和滁州緊鄰。蕪湖是長江下遊平原的組成部分,散落著零星的低丘和殘丘。呈北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
  • 聞人家族簡介
    後來聽少正卯講學的人越來越多,其中包括孔子的學生也來了一部分,孔門出現了「 三盈三虛」,氣得孔子大罵少正卯是「小人之 桀雄」。少正卯在講學中很快成為了當時文人學士公認的「聞人」(名人)。後來,孔子當上了魯國的司寇,代行宰相職務,傳說他給少正卯加上了「聚眾結社,鼓吹邪說,淆亂是非」等罪名,把他捕殺了,並把他的屍體示眾三天。
  • 宣城社會經濟文化由昌盛至斷崖式衰落原因分析
    據相關史料保守統計:鹹豐元年(1851)今宣城市七個縣市區總人口約306.9萬,同治十年(1871)總人口只有20.8萬,損失286.1萬(註:人口損失包括統計時逃難尚末回歸人員)。從湘軍統帥曾國藩、兩江總督馬新貽、安徽巡撫喬松年以及當今學者研究成果來分析,清鹹同戰爭雖然遍布大半個中國,但是今宣城市境內損失最慘。
  • 臨沂市有個縣,有著「天下第一酒都」的美譽,釀酒歷史達3000多年
    蘭陵縣這裡地形多為丘陵,整個區域的海拔最高處僅為580米。蘭陵縣河流眾多,有吳坦河、燕子河、西泇河等河流;還有幾個大水庫,如會寶嶺水庫、考村水庫、長新水庫等。蘭陵縣總面積約為1724平方千米(2012年),蘭陵縣下轄鎮較多,達到15個,還有兩個街道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外加213個社區和600個行政村。蘭陵縣歷史悠久,在公元前487年屬於吳國的屬地。
  • 河南第一人口大縣,擁有人口近180萬,有超70萬人在外地務工
    眾所周知,河南是中國的人口大省,長期以來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省份,也是中國的勞務出口大省,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很多人湧向經濟發達的沿海城市,根據最近的人口統計,中國居住人口最多的省份不再是河南,而中國第一經濟大省廣州、河南僅排在第三位,但是河南仍然是人口大省,擁有人口近180萬,有超
  • 四川綿陽有個縣,人口86萬,GDP456億,竟有3個高鐵站
    今天介紹的這個縣,不但有3個高鐵站,總共竟有10個火車站。這裡歷史悠久,有1800多年的建縣史。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著名的詩人,被譽為中國詩仙的李白就是在江油出生,並且在這裡生活了24年,在這裡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詩歌,江油因此有「李白故裡」及「中國詩歌之鄉」的美譽。
  • 湖北哪個縣人口最多?超級人口大縣有多少人?
    湖北省有一個縣人口達到了156萬!真是人口超級大縣!我們在地圖上標註它的位置,位於中遊,地理條件優越。這個人口大縣就是監利縣,江漢平原南端,長江從監利縣城南邊流過,與湖南岳陽市一橋相連。從衛星圖上看,監利縣周邊平原遼闊,良田覆蓋了城市的四周,是個適合人居住的好地方。那麼,156萬人是個什麼概念呢?以孝感市的縣人口做對比,看看懸殊有多大?
  • 安徽「最有潛力」城市,總人口數百萬人,有一座機場二條高鐵!
    至於安徽,許多人可能會想到其首都合肥和著名的黃山風景區,今天,我們不是在介紹前兩個城市,而是在安湖省最有前途的城市,它們都有一個機場和兩條高速鐵路,這個城市是誰?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阜陽市一直是重要的交通道路,阜陽位於三合一的綜合交通樞紐中,吞吐量極高,據說,在春節期間,福代鐵路每年可接待10萬多人。
  • 安徽有個縣要騰飛,有兩條高鐵線與此處交匯,經濟有望將崛起!
    現在,隨著我國高速鐵路建設的不斷開展和開通,沿線的許多縣市迎來了新的發展機會,特別是一些三四線城市,甚至比較邊遠的縣市,或抓住高速鐵路的經濟效益走上了新的發展軌道,今天我們進入安徽省的一個小縣,這個縣將來將迎來兩條高鐵的過境點,這可以說是一個良好的發展契機。
  • 安徽蚌埠、宿州、宣城、亳州、六安,五年後的排位順序會怎樣
    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宿淮蚌都市圈城市,有皖北中心城市、淮畔明珠之稱。經濟在2019年,三季度GDP總量為1355億元,名義增速9.48%,人口數量370萬,總面積5952平方公裡。
  • 山東一個縣,人口40萬,有「雜技之鄉」的美譽
    東阿縣位於山東省西部,隸屬「江北水城·運河古都」—山東省聊城市,總面積729平方公裡,人口40萬,下轄10個鎮(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東阿春秋置邑,秦朝設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境內存有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倉頡墓、鄧廟石刻造像、靜覺寺等文化遺蹟。東阿名人輩出,人文始祖倉頡、戰國名相晏子、明代帝師于慎行、苫山劉家一門三進士等載入東阿史冊。才高八鬥、七步成章的建安文學代表人物曹植曾封東阿王,魚山曹植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阿阿膠製作技藝」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安徽曾經的四大商埠,三個成為了地級市,最後一個只能稱古鎮了
    安徽位於長三角洲地區,有沿海地區的強烈輻射帶動,這裡的發展資源也是相當不錯的,地跨三大水系,分別為淮河、長江、新安江,當地的歷史文化也比較多樣,擁有四大文化圈分別為徽州文化、皖江文化、淮河文化、廬州文化,所以當地的旅遊景點也是比較多的,吸引了不少來往的遊客,增加了當地的旅遊收入,同時提高了當地的知名度,下轄16個省轄市、9個縣級市、50個縣等等,
  • 江南魚米之鄉,安徽宣城特色美食
    宣城,別稱:爰陵,安徽省轄地級市。宣城地處安徽省東南部,大家應該都知道宣城還被稱為「文房四寶」之鄉,喜歡寫字或者畫畫的人都知道,宣紙和宣筆都出自這裡。這裡不僅風景優美,而且美食也是多不勝數,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嘗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