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街頭抬眼一望:逛街的年輕群體,挎著當季的包包,手裡要麼拿著網紅奶茶,要麼拿著咖啡;在輕軌裡,刷抖音的人也是數不勝數……
離不開的奶茶,戒不掉的咖啡,刷不完的抖音,囤不完的包包……這些讓人依賴、迷戀的東西,近年來正在迅速擴張,成了當下一種流行的「癮品」,讓人們在繁忙的生活中不自覺的就已經「上癮」了。
01
據有關數據顯示:近5年來,中國的咖啡消耗量年均增長27%。2019年上半年,短視頻月人均使用時長同比上漲了8.6%,超過22小時。
由此可見,「上癮」似乎已經成了現代人的一個標誌。
心理學上說:對於個體而言,成癮不是真需要,只是「超想要」。外界連續不斷的刺激大腦中多巴胺的分泌,致使多巴胺製造的匱乏感綁架了人們的大腦,從而出現強迫行為。
同時購買「上癮」的物質和這種行為,能給人帶來滿足感和減少痛苦。或許這就是「成癮者」無法控制自己行為的原因,也許這是我們為什麼會忍不住的買買買。
02
雖然無論是哪種"上癮",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但究其原因,大環境也是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主要因素。
現在的大多數軟體正是掌握了大腦的這種運行規律,所以才會投其所好,不斷地打造出讓人容易沉迷的產品。他們通過數據分析用戶的行為,推送用戶感興趣的內容,吸引用戶的注意,使用戶一旦使用就根本停不下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當你和別人聊天,說你想買一個什麼東西的時候,即使你從來沒有在某軟體上面搜索過,軟體也會自動將你想要的東西的推送給你。當你打開軟體發現推送的是你想要的東西的時候,你就忍不住的想點開看看。這一點開,可能一個上午的時間就沒了。
有報導稱:目前有不少網際網路科技公司正在展開神經科學測試,以尋找讓人們上癮的最佳手段。
這似乎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只有顧客沉迷於自家品牌,不斷的購買,才能給自家品牌帶來大的經濟效益。再加上品牌不斷地研發新產品,刺激顧客消費,以此走上良性循環。
03
也許當我們的眼袋越來越重,睡眠質量越來越差時,我們已經意識到了「癮性產品」帶給我們的危害,但往往就是用休息一下的藉口或是不知道閒下來幹什麼的理由,持續的讓這些產品催眠自己甚至萎靡自己。甚至有時候會果斷的卸載,可惜,沒過多久又會重新安裝。
尋回一份理性,找回獨立思考的能力,找到讓你「上癮」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如果你是因為自制力差,同時軟體裡面的內容確實很吸引你,那你就需要做一個時間規劃。當看見自己規劃的事情全部都沒有完成時,你還能心安理得的在軟體裡面「哈哈哈」嗎?
真正的幸福感不是來源於對欲望的滿足,而是對擁有的知足。延遲滿足,保持理性,更加自律。讓我們一起原理「上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