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友誼,叫元稹和白居易

2021-01-19 光明日報

唐代詩壇,有這麼一對極品好友,詩詞唱和三十餘年,往來詩篇千首,志同道合,惺惺相惜,那就是世稱「元白」的元稹和白居易。

公元803年,24歲的元稹與大他7歲的白居易,一起考上了公務員,被分配到秘書省當校書郎,從此命運將二人聯繫在一起,無論是遭遇貶謫的事業低谷,亦或是親人故去的脆弱關頭,二人都相互陪伴,不離不棄,成為患難見真情的模範好友。

元稹像

公元806年,元稹因觸犯權貴被貶河南,不久收到了母親病逝的消息,於是回家丁憂。元稹跟母親感情很深,八歲時他父親就去世了,是母親一個人把他拉扯長大,家庭貧困上不起學,他的知識都是母親教的。

元稹回家丁憂後又沒了俸祿,讓這個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耿直的白居易挺身而出:你沒工資,我養你呀,伯母的墓志銘,我來寫吧。

白居易像

這份深情,元稹記在心裡。5年後,白居易的母親病逝,墓志銘是由元稹寫的。當時元稹被貶江陵,無法親自弔喪,委派侄子專程前往代表自己弔祭。深知好兄弟守喪期間經濟拮据,雖然自己手頭也不寬裕,卻三次寄錢資助白居易,總計有二十萬。

關於這一段,白居易在《寄元九》一詩中這樣說的:

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

豈是貪衣食?感君心繾綣。

二十萬對元稹來說多不多?在白居易同時期創作的詩中可以找到參考:「俸錢四五萬,月可奉晨昏」。此時的白居易是京兆尹戶曹參軍,是個負責民政和財政的京官,他個人對此十分滿意,所以才寫了暴露工資的《初除戶曹,喜而言志》一詩。

而元稹呢,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在地方老老實實做人。就算二人工資相當,二十萬也相當於元稹小半年的工資。請問哪位朋友願意分你一半年薪?這樣的朋友給我來一打。

元稹和白居易都在官場混得很不容易,公元815年,這對難兄難弟都遭遇了事業不順,元稹被貶為通州司馬,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二人都為對方的遭遇打抱不平。

那年三月底,元稹啟程赴任,白居易一直送他到長安西邊的蒲池村,兩人在此借宿一晚,借酒消愁,次日才依依不捨地分別。元稹贈詩白居易:「今朝相送自同遊,酒語詩情替別愁。忽到灃西總回去,一身騎馬向通州。」白居易回復元稹:「蒲池村裡匆匆別,澧水橋邊兀兀回。行到城門殘酒醒,萬重離恨一時來。」總之一句話,我捨不得你呀!

這年秋天,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聽此消息,元稹氣到從病床上跳起來,你可以對不起我,但不能對不起我兄弟。這段著名的打抱不平,大家在語文課本裡應該聽過。

《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

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元稹和白居易,絕對不是塑料朋友。

白居易想念元稹了,就寫信給元稹,「可道眼前光景惡,其如難見故人何。」(《早春憶微之》);元稹收到信讀完,立即回復白居易,「同受新年不同賞,無由縮地欲如何?」(《和樂天早春見寄》)

白居易給元稹寫信,總有說不完的話,常常捨不得停筆,一看天都快亮了,才暫且打住:「心緒萬端書兩紙,欲封重讀意遲遲。五聲宮漏初鳴夜,一點窗燈欲滅時。」 (《禁中夜作,書與元九》)如果你見到元稹一反常態眼淚汪汪,不必感到意外,可能是收到了白居易的快遞:「遠信入門先有淚,妻驚女哭問何如。尋常不省曾如此,應是江州司馬書。」(《得樂天書》)

這對好朋友,就是這樣一唱一和三十多年,並且非常講究,在專業能力上彼此促進,不是隨便瞎聊。每每收到對方寄來的詩,都要仔細研究韻腳,對仗工整地進行回復。

仔細看看白居易寫的《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和元稹回復的《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你就知道這對好兄弟有多變態,整整一模一樣的一百個韻腳!二人把唐詩裡對格律的要求發揮到了極致,真是文學素養不夠,連聊天都不夠資格。

再好的朋友,也有面臨離別的一天,有的是走著走著走散了,從此成為陌路,有的是生命走到了盡頭,再也不能共同進退了。

公元831年,元稹病逝於武昌,消息傳來,白居易哭了。「今在豈有相逢日,未死應無暫忘時。從此三篇收淚後,終身無復更吟詩。」 始以詩交,終以詩訣,白居易為他最好的朋友元稹寫下祭文,「死生契闊者三十載,歌詩唱和者九百章,播於人間,今不復敘。」

今日再讀「元白」詩,可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有一種友誼,叫元稹和白居易。

文字:笑川

圖片:網絡

責編:王子墨

編輯:張永群 張雪瑜 邢妍妍

相關焦點

  • 祈年文潭:有一種友誼,叫元稹和白居易
    唐代詩壇,有這麼一對極品好友,詩詞唱和三十餘年,往來詩篇千首,志同道合,惺惺相惜,那就是世稱「元白」的元稹和白居易。 元稹和白居易都在官場混得很不容易,公元815年,這對難兄難弟都遭遇了事業不順,元稹被貶為通州司馬,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二人都為對方的遭遇打抱不平。 那年三月底,元稹啟程赴任,白居易一直送他到長安西邊的蒲池村,兩人在此借宿一晚,借酒消愁,次日才依依不捨地分別。元稹贈詩白居易:「今朝相送自同遊,酒語詩情替別愁。
  • 白居易和元稹的友誼,讓人羨慕,需傳頌!
    友誼和朋友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能有個知己將是一生的幸事。但是這樣的友誼是可望而不可求的,如果能夠遇上,應該珍惜!以前看過一篇關於白居易和元稹的真摯友誼的文章,看後感觸頗多,甚至是淚眼婆娑。為什麼呢?只為這樣的友誼在當今社會很難遇到。
  • 白居易和元稹:我見到過友誼最美好的樣子
    其實吧,你可以把詩人之間的友誼想的不那麼高大上,最起碼白居易和元稹不是。他們那時候還年輕,所以玩的也很開。那時候長安貴族喜歡幹的事情,他們是一件都沒落下,什麼騎馬奔馳,什麼飲酒作樂,甚至連青樓都是一起去的。其實我們本來也不知道的這麼清楚的,結果這兩個人還有一大愛好,就是寫詩。
  • 白居易與元稹:世間最好的友誼,是找到另一個自己
    這一年,31歲的白居易和24歲的元稹在吏部考試中同登科第,一起當上了秘書省校書郎,二人就此一見如故,惺惺相惜,譜寫出一段親密無間、如漆似膠的辦公室戀情,哦不,是友情。 用老白的話來說,做校書郎的三年裡,他們哥倆是:一為同心友,三及芳歲闌。花下鞍馬遊,雪中杯酒歡。有月多同賞,無杯不共持。
  • 元稹和白居易,這是什麼神仙友情!
    縱觀歷史,也很難找出這樣的堅定友誼。他們,就是元稹和白居易,世人習慣將他們倆合稱為「元白」。元稹和白居易都是唐朝著名的詩人,他們的詩作流傳千古,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們之間生死不渝的友情。公元801年,白居易與元稹同時參加科考,白居易進士及第,元稹考中明經,後來通過了吏部的「書判拔萃科」考試。
  • 三月三:白居易和元稹的曲水流觴,可跨了萬水千山
    是因為上巳節,有那種向河水投擲鮮花食品,祭祀河伯,感恩春天的禮儀。但另有快樂的是,誰拾到水邊的漂浮物,就收到了春天的禮物。這是最早的漂流瓶。但顯然晉朝貴族的舉動誕生了偉大的詩章,震蕩著人心,春天和詩人的共鳴,乃至友誼的共振都達到極美的高度,三月三,有心人格外期待志同道合的知己,被稱為人生之樂事。
  • 挑一首白居易和元稹這對超級CP深情的詩句
    自古以來,學者見面時,大多數學者把伯牙和高山流水作為最高層次的友誼。幾千年來,很多人都對這種感覺進行了解讀,最受認可的是知己之情和心心彼此珍惜。十七年來,元稹和白居易在於貞元相識了十七年,從小機智過人,他年輕時就有才華和名聲,當時,他和白居易有著相同的主題,並見面了,後來,他們還共同發起了新樂府運動,可以說是一輩子的朋友。那麼,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他們寫了什麼詩,這讓人們對他們產生了無限的遐想。元和四年,元稹被送到東川。
  • 詩壇知己:白居易與元稹·宦遊生涯
    原創 詩書畫 東方衛視詩書畫說到友情,我們首先想到的或許是俞伯牙和鍾子期的知音之遇,或許是管仲和鮑叔牙不言而信的情誼。自古以來,無數文人在往來唱和間,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這其中最繞不開的當屬白居易和元稹了。
  • 元稹與白居易共同開創新樂府運動,始終以誠相待
    ——華崗(中)文章分類|歷史奇文文章字數|2433字,閱讀約5分鐘俗話說文人相輕,但在歷史上,唐代卻有一對知音絕配,白居易和元稹。兩個才情相當的人,通過當年的友誼,討論詩詞歌賦,發現兩人的文學理念有很多相似之處。白居易和元稹不喜歡只有美麗的形式而沒有真實的生活內容的輝煌的唐代作品。於是兩人共同倡導舊樂府之學,抨擊時政回應現實世界的主流,於是以一詩一事一題、一時一文、一事一詩之名,提出了新樂府。
  • 白居易與元稹的生死之交 元稹的詩《菊花》《離思》欣賞
    稹自少與白居易倡和,當時言詩者稱「元白」,號為「元和體」。其詩辭淺意哀,仿佛孤鳳悲吟,極為扣人心扉,動人肺腑。元稹的創作,以詩成就最大。其樂府詩創作,多受張籍、王建的影響,而其「新題樂府」則直接緣於李紳。與白居易齊名,並稱元白,同為新樂府運動倡導者。作有傳奇《鶯鶯傳》,又名《會真記》,為後來《西廂記》故事所由。
  • 白居易與元稹關係有多鐵?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古代文人之間的交往最是令人感動,而且他們的友情真誠,彼此真的是真誠相待,正是這樣的一種友誼,從而成為了文壇的千古佳話,特別是中唐詩人白居易與元稹之間的友誼,那算得上是真正的鐵哥們,兩個人年齡相仿,在文學上也是惺惺相惜,正是這個原因,使得兩人的友誼成為了佳話,即使是到了今天,人們談論他們兩人之間的友誼
  • 元稹和白居易的瓜,你吃了嗎?
    元稹和白居易的瓜,你吃了嗎?同桌的你當時元稹還是翰林學士,令狐楚為宰相,不是令狐衝哦。令狐楚當時很希望能看到元稹的詩,於是元稹編纂一百卷,獻給令狐楚。在這一百卷的前言裡,元稹還念念不忘地寫下白居易的名字。
  • 白居易和元稹:去他的《長恨歌》
    《白居易和元稹:去他的<長恨歌>》作者 | 北溟魚一白居易的母親是個瘋子。時人說是「心疾」,大約是現在說的「精神分裂」。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有人說是因為「悍妒」。
  • 白居易和元稹的曠古「愛情」
    可了解了元稹和白居易的相愛相殺,才似乎明白古今之情原是相通。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川湓水斷相聞。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更夢見君。—— 唐代 · 白居易《夢微之(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彼時白居易與元稹分隔兩地,明明是白居易夢見了元稹,卻戲謔的說是元稹想他,於是「託夢」。當他將此詩寄與元稹,元稹回詩卻更見意思。山水萬重書斷絕,念君憐我夢相聞。
  • 白居易和元稹的曠世真情:相識30多年,他們給對方寫了900多首詩
    比如李白對孟浩然一腔崇拜,孟浩然把王維當作心中摯友,王維萬年和裴迪一見如故等。這當中,就有被不少人所羨慕的,具有幾乎是「曠世真情」的友誼的白居易和元稹。陳寅恪先生曾經感嘆過,樂天一生之詩友,前半期為元微之,後半期為劉夢得。可見元稹在白居易心中的地位,估計是沒有幾個人能夠撼動的。
  • 白居易和元稹:單身狗請注意前方高能
    李白和他的小迷弟杜甫就是其中之一,但是要說起這第一那肯定是得白居易和元稹啊。要說他兩什麼關係,那可真是又說不盡的緣分。白居易和元稹是那也是一起同過窗的校友,他們一起學習,一起考試,一起考中。這麼多年的友情那可是真真的呀。都說朋友好交,但是知音難求,而白居易和元稹這兩人三觀一致,是同學也是終生的詩友和知音。
  •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元稹已逝,白居易再無知己
    夢裡有多欣喜,夢外就有多悲傷。時已暮年的我幾度得病,鹹陽的宿草也悄然度過了八個春秋。你在九泉之下魂歸塵土,只剩我一個人寄居人間,白髮滿頭。可能是老天看我還不夠慘,竟然讓我這個白髮人送黑髮人,兒子和女婿相繼離世,不知道他們的靈魂可有照應?
  • 元稹聽說好友白居易被貶江州,在病床中被驚醒,寫下一首感人的詩
    元稹和白居易的友誼成為了唐朝詩壇的一段佳話,兩個人年齡相仿,並且都是才華橫溢,時常在一起詩詞唱和,為此留下了很多經典的千古名篇。公元815年,白居易由於插手了宰相武元衡遇刺事件,從而被人抓住了把柄,認為他越職言事,意思是說他還沒有那樣資格,不應該去理會這件事情,於是被人彈劾,最終被貶到了江州,也就是今天的江西九江。這件事情對於他來說打擊很大,而當元稹聽說了這件事之後,更是傷心不已,還連夜寫下《聞樂天授江州司馬》,在這首詩中,他以一種極為悲痛的口吻來描寫,可見兩人之間深厚的友誼。
  • 元稹向白居易借歌妓,一月後才歸還,元稹一首詩讓白居易轉怒為喜
    元稹想白居易時說「是夕遠思君,思君瘦如削」,白居易思念元稹則是「夢中握君手,問君意何如」;元稹收到老白的來信激動壞了,「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老白想起逝去的元稹,揮淚寫下「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要不點明作者,還以為是某對痴男怨女的閨中之詞呢!
  • 「垂死病中驚坐起」的後一句,白居易與元稹的「激情歲月」
    我們如果說詩人之間感情深厚,舉例子的話一定會舉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兩人之間也曾相互寫詩祝願大家,有那麼一點小瑕疵的是,杜甫真的很崇拜李白,而李白的偶像卻不是杜甫,而是孟浩然,李白曾給孟浩然寫下「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的詩句,可見他對孟浩然是非常崇拜了,在盛唐眾多的詩人,如果說是兩人友誼都各自深厚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