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當你與一個真正知心的朋友,很久沒見了,你在發消息,或在見面時,說上一句:我好想你呀!他會是什麼反應?
如果是我的朋友,他很可能就一個字:滾!
古說:君子之交淡如水,正如李白杜甫,沒有文人相輕,只餘淡淡欣賞。這樣的感情雖好,卻欠缺些真正朋友的味道。可了解了元稹和白居易的相愛相殺,才似乎明白古今之情原是相通。
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川湓水斷相聞。
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更夢見君。
—— 唐代 · 白居易《夢微之(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
彼時白居易與元稹分隔兩地,明明是白居易夢見了元稹,卻戲謔的說是元稹想他,於是「託夢」。當他將此詩寄與元稹,元稹回詩卻更見意思。
山水萬重書斷絕,念君憐我夢相聞。
我今因病魂顛倒,唯夢閒人不夢君。
—— 唐代 · 元稹《酬樂天頻夢微之》
譯文如下:被千萬層山水阻隔使書信來往間斷,今日忽接到你寄來的詩,難得你愛憐我在夢中還打聽我。我現在有病心神錯亂,只夢見些不相干的人卻沒有夢見你。
只夢見不相干的人,卻唯獨沒夢見你。所以,他到底夢見沒有呢?我想是夢見過。可這樣的回答,再結合上題目的一個「酬」字,對比之下更見嘲弄。我雖「感謝」你,可我卻「不在意」你,倒是辜負你的好意。
看到這,如果說還只是相殺更多,那麼那首千古聞名的悼亡詩,讓我看到這愛的深沉。
夜來攜手夢同遊,晨起盈巾淚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鹹陽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阿衛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
—— 唐代 · 白居易《夢微之》
一句「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每每讀來,依舊讓人感動。元稹去世,時年,樂天已經是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在意之人都相繼離世,剩他一人遺留塵世。
此時此境也讓人思考,長生不老聽著雖好,可那些讓你對於活著堅守的理由,一個個破滅後,也許那時死才是真正的救贖吧。
野史中總描寫元稹是「唐代第一渣男」,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可對白居易,終是弱水三千,取了一瓢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