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家蘇秦死間,是為一人還是一國?

2020-12-18 愛上文字的人

蘇秦簡介

蘇秦(前337年—前284年),己姓,蘇氏,名秦,字季子,雒陽(今河南洛陽市)人。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蘇秦配六國相印,合縱抗秦

六國抗秦

《戰國策》記載:蘇秦學縱橫之術,遊說秦王,書十上而不為用,資用匱乏,潦倒而歸。至家,妻不下紝(ren),嫂不為炊,父母不以為子。蘇秦乃嘆曰:「此皆秦之罪也!」

蘇秦刻苦攻讀《陰符》,後世出現《蘇秦刺股》的典故就是這個時期!

合縱六國以抗秦,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而後長嘆:若使我有洛陽二頃田,安能配六國相印!

子之受禪亂政

齊燕結仇

燕國爆發子之之亂:燕王噲薨後,相國子之發動叛亂!此時燕太子平與燕太子平妃姬狐,被叛軍追殺。齊宣王趁燕國內亂,借平叛之由,趁火打劫,燕國苦不堪言,燕太子平戰死!燕國土地被齊國,中山國吞併。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趙國崛起)不忍,助燕公子職(史稱燕昭王)復位!

蘇秦在燕國,遇見了燕昭王之王嫂燕太后姬狐,填補了大丈夫內心的那一面缺憾!

蘇秦與燕太后一見傾心

人事無常,人情冷暖, 奔忙一生,碌碌無為, 然無奈悲苦之一生, 若能遇見鬥沙片刻之美好, 已足矣。 ——蘇秦 大秦帝國之崛起

(史記記載兩人有感情,並非杜撰)

大丈夫衝冠一怒為紅顏,決定要滅齊以報燕國之仇!

入齊國任相,間齊之路始

公元前294年左右,齊、趙、秦三國都想奪宋地,當時齊湣王要滅宋,蘇秦極力勸說齊王攻宋。處處站在齊國的角度,但其居心一是保全燕國,一是借刀殺人,引起各國公憤滅齊。齊緡王完全相信了蘇秦。一切都在計劃之中:六國伐秦時期,齊國吞併宋國!宋國被吞併時(蘇秦大笑:「齊國將面臨滅頂之災」!!!)引起五國公憤,又在秦國極力撮合之下,組成了一支由燕國上將軍樂毅統率的五國聯軍攻齊!一路連戰連捷,佔領齊國七十多城,最終攻下齊國都城臨淄!齊緡王逃入衛國!臨淄城成了一座人間地獄(燕軍入城,燒殺淫掠像齊國攻佔燕國薊城一樣),齊國亡(後田單復國)!齊緡王恍然大悟,明白了蘇秦乃是間者--死間,於是將蘇秦處以車裂極刑!

蘇秦車裂劇照

在蘇秦用間期間,燕昭王問蘇秦:先生如此為燕國捨生,只是為了不負王嫂所託?王嫂與先生有如此大恩?

蘇秦答:人事無常,人情冷暖, 奔忙一生,碌碌無為, 然無奈悲苦之一生, 若能遇見鬥沙片刻之美好, 已足矣。

蘇秦與燕昭王對話

燕太后對於蘇秦來說,已是深入骨髓,無法分割!為一人,而滅一國,用小國弱國滅一強國,這是何等的大丈夫!!!

相關焦點

  • 蘇秦死間齊國,戰國時代的無間道
    最終齊軍撤退,趙武靈王護送在韓為質子的公子職回燕國即位,是為燕昭王。燕昭王看著傷痕累累,滿目瘡痍的燕國,更加堅定了他要報仇雪恥的決心,他要讓齊國付出慘痛的代價。最終燕昭王如願以償,公元前284年,燕國樂毅為主將,率領秦、燕、韓、趙、魏五國聯軍討伐齊國,聯軍勢如破竹,連續攻佔齊國72城,並攻破齊國都城臨淄,齊國只剩即墨和莒城沒被攻破,齊國面臨著亡國之危。
  • 中國歷史上最牛的間諜-蘇秦,為愛情?為感恩?滅一國
    蘇秦,字季子,雒陽(今河南洛陽)人,戰國時期著名縱橫家、外交家、謀略家。 蘇秦跟隨鬼谷子學習縱橫之術,攻讀《陰符》後遊說列國,被燕文公賞識,出使趙國後,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隨後偽裝逃犯到齊國,進行間諜事項,因齊國眾大夫爭寵而被刺殺,死前獻計誅殺兇手。
  • 戲說歷史,《大秦帝國》之蘇秦,上演最驚心動魄的一怒為紅顏
    因為未曾看過崛起,所以小C只能一邊追劇一邊補課,時至今日,我終於看到了那個足以比肩張儀的縱橫名士——蘇秦。我總覺得像蘇秦這樣的人都是瘋子,若沒機會,他們便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但一旦得勢,便會在彈指間決定千萬人的生死。蘇秦雖然歷經苦難,但或許也是印證了「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這句話吧,蘇秦終於還是迎來了他的蛻變。
  • 蘇秦與太后私通犯下死罪,燕王卻反而給予重賞,40年後發現真高明
    在五國伐齊之前,齊國無疑是能與秦國並駕齊驅的大國,它西破三晉,難破強楚,並一國獨吞戰國第八大國——號稱「五千乘之勁宋」的宋國。鯨吞宋國後,齊國的國力已經凌駕於列國,甚至秦國也不敢與之爭鋒。 然而盛極必衰,在樂毅、孟嘗君等人的聯合運作下,燕、秦、韓、趙、魏組成了史無前例的五國聯軍,最終一戰破齊,燕國更是連續攻破齊國70城,若非田單力挽狂瀾,齊國就要為燕國所滅。
  • 戰國著名縱橫家,靠一則鬼故事說服了孟嘗君,還是蘇秦的弟弟
    戰國時期有一位著名的縱橫家,他是大名鼎鼎的蘇秦的弟弟,靠著一篇鬼故事就說服了孟嘗君。根據秦國的戰略角度,拉攏或者是穩定住遠方的齊國是秦國實現遠交近攻的首要條件。為了說服孟嘗君,秦昭王甚至派涇陽君去齊國為質,來達到見孟嘗君的目的。當時的孟嘗君早就注意到了秦國的意圖,從他自己內心的抱負看,孟嘗君也想前往鹹陽。孟嘗君要去鹹陽,這可急壞了手下的食客們,有句俗話說得好:「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活著不能為了吃飯。」那些孟嘗君重點培養的精英門客,他們追求的是隨著孟嘗君的步步高升而實現抱負。
  • 大丈夫還是真小人?結合其特點及局限性,剖析縱橫家這一特殊群體
    這個流派史稱縱橫家,主要任務是在各國間推動合縱或連橫戰略,即鼓動各諸侯國聯合抗秦,或者替秦國分化打擊敵人、破壞合縱。他們的代表人物,有我們熟悉的蘇秦、張儀(這二位在《史記》中被分別單獨列傳),還有公孫衍、蘇代、陳軫、樓緩等人。我們先看看這波人為什麼能「一怒而諸侯懼」。
  • 與蘇秦有很大關係
    蘇秦是戰國時期的縱橫家,成為了六國的丞相,可以領兵攻秦。別看他的名頭這麼厲害,但其實他剛出道的時候,第一個遊說的國家就是秦國,那個時候他對遊說之術掌握得還不是很好,見到了秦惠王之後,就勸秦惠王稱霸天下。
  • 比蘇秦張儀更可怕的縱橫家!他一個人如何說退一國?
    後者中又以縱橫家為代表,如蘇秦張儀等人,他們四處遊說,憑一個三寸不爛之舌,就換得興兵百萬血流漂杵。 然而強如蘇秦張儀也不免為時所困,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這裡我們要介紹一位比蘇秦張儀起了更大作用的智士,他一介布衣,卻能讓兵強馬壯的秦國鎩羽而歸,他就是義不帝秦的魯仲連。 魯仲連是齊國人,平素以智計無雙而高風亮節著稱。
  • 蘇秦、張儀與合縱連橫
    原本隸屬於周禮體系下的王官,在這一時期開始轉型為多國爭霸的國際秩序下的職業外交官。隨著各國之間外交活動的日趨頻繁,各諸侯國的外交關係日漸複雜,作為外交人員所需要掌握的辭令和技巧也越來越專業化。進入戰國時期以後,一方面是大國之間政治軍事衝突的客觀需要,另一方面則是王官下移與士的階層的擴大,在這雙重因素的作用下,縱橫家應運而生,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蘇秦和張儀。他們提出了「合縱」和「連橫」的主張。
  • 《戰國策》並不是一本史書,它記載的張儀和蘇秦也多不真實
    嚴格來說,《戰國策》是一本縱橫家的著作,屬於百家書之一,不是史書,不過它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司馬遷的《史記》很多內容就是原封不動地摘抄了相關內容。在戰國時代,由於國家之間的外交關係十分複雜,戰爭和和平瞬息萬變,外交說辭也就是變得重要起來。於是就出現了張儀、公孫衍、蘇秦、範雎等說客,他們被稱為「縱橫家」。
  • 曠世奇才鬼谷子,容易被世人遺忘的縱橫家鼻祖
    鬼谷子:王氏名詡,又名禪,因隱居鬼谷,自稱鬼谷先生而;戰國時代的風雲人物,創縱橫一脈;門下弟子五百,卻有百般人生,且具是風流人物,可見其博學。孔子門生三千,基本都是儒家代表人物。鬼谷子門徒五百,傑出者有:法家的商鞅、李斯,兵家的孫臏、白起,雜家的呂不韋,縱橫家的蘇秦張儀,其餘未名列的傑出弟子還有龐涓、李牧、王翦、毛遂等人。眾多弟子都活躍在戰國群雄整霸的舞臺上,甚至鬼谷先生本人也曾擔任過楚國的丞相,所以有人說整個戰國就是鬼谷子的時代。
  • 俗語裡「二百五」的由來 卻是《夢想帝王》手遊裡的挖角神將蘇秦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二百五」的由來竟然和戰國大縱橫家蘇秦有關。本期月半叔就和大家聊一聊蘇秦和「二百五」之間有什麼故事。戰國時期大縱橫家蘇秦,四處遊說六國共同抗秦,最終身披六國相印,做到了前無古人的成就。
  • 戰國縱橫一脈再出奇才,較之張儀蘇秦更顯英雄本色!
    戰國縱橫一脈再出奇才,較之張儀蘇秦更顯英雄本色!戰國縱橫策士大興,最聞名者莫過張儀、蘇秦,其修習口舌之學,但憑一口利口走遍天下,是後世外交事業的開山鼻祖。縱橫大家張儀、蘇秦,說動六國框定天下,靠得從來不是講道理,而是靠對天下各國形勢和對方心理動機的絕對把握,繼而動之以情,曉之以勢,壓之以力,無所不能為其所用,只為達到目的。《孟子》云:時人曰「張儀、公孫衍、蘇秦,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 才能突出的蘇秦,為什麼選擇最弱的燕國?最後,他又為什麼而死?
    他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謀略家,熟讀兵法,而且還是縱橫學派的創始人。而他本人一直隱居山林,不問世事,但是他卻把自己的一身本領都傳授給了弟子們,他所教導的弟子,遍布在戰國時期的各個國家,是戰國中流砥柱一般的人物。在他的所有弟子中,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蘇秦和張儀。這二人雖然師出同門,但是在政治上卻一直都是敵人。
  • 《資治通鑑》一句話讓蘇秦形象顛覆,沒想到你是這樣效忠舊主的
    蘇秦這位縱橫戰國時期的著名謀士,人生可謂有些大起大落。早年貧困鬱郁不得志,後來發跡佩戴六國相印,光鮮的人生巔峰僅僅持續一年就倒臺了。最終,蘇秦以死效忠了燕國,但是他如此忠於燕國兩代君王僅僅是因為舊主的恩情嗎?
  • 蘇秦——我本來只想做個富家翁,為何你們非要逼我佩六國相印?
    《史記.蘇秦列傳》:蘇秦喟然嘆曰:「此一人之身,富貴則親戚畏懼之,貧賤則輕易之,況眾人乎!且使我有雒陽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但是這裡面有一派的影響力雖然不能和這幾派相比,但在當時也曾經轟動一時——這就是「縱橫家」。
  • 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鬼谷派第一人犀首和蘇秦、張儀
    前言關於鬼谷縱橫派的弟子,《史記》中所談到的第一個人便是蘇秦,並且在史記的吹捧下,蘇秦和張儀並列成為了在戰國中期最有名的兩個縱橫家,也成為了鬼谷派最具代表的兩個人。隨後趙肅候繼位,而他則是當時七國的雄主,甚至曾出兵攻打稱王的齊國和魏國,並且和秦國在政治上還是保持著相當不錯的關係,也就是對當時的呃中原諸侯來說,最有威脅的實際上是趙國,那麼六國聯合抗擊秦國也就不太有可能了。
  • 蘇秦與燕王之母私通,燕王不怒反喜:蘇秦已經被我利用了
    其實我國古代蘇秦作為縱橫家的代表之一,其才智也有過人之處,至少影響了戰國歷史30年,對一個原本就沒有權勢的人來說,能取得這樣的成就也是非常驚人的。但蘇秦也出現過被別人利用的情況,這到底又是怎麼回事呢?今齊先伐趙,次至燕,以先生之故為天下笑,先生能為燕國得侵地乎?」蘇秦大慚,曰:「請為王取之。」據《史記》記載,燕易王就去找蘇秦,並且請求蘇秦為燕國奪回10座城池。雖然從文面上來說是燕王因為蘇秦的合縱策略而被天下恥笑,但蘇秦可以一口答應,並且真的為燕國討回了10座城池,這不得不說,也有燕王母的功勞。
  • 蘇秦 身掛五國相印 一生為滅齊 被車裂 竟是為了個女人
    ,戰國著名的縱橫家,鬼谷子弟子和張義齊名!蘇秦聽說燕國太子平妃比較賢明,就在路邊等著,燕子平妃轎子從路上過時,蘇秦攔轎,高喊,素聞燕太子平妃,賢良淑德,為燕國寢室難按,蘇秦前來投靠。燕國要強盛,必用我蘇秦不可!
  • 曾帶六國相印的蘇秦,實則是燕國的臥底,原因竟是一個女人
    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各國之間的徵伐吞併更為嚴重,縱橫家因此走向歷史舞臺。他們遊走於各個大國之間,以三寸不爛之舌引導天下大勢,被孟子評價為「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在這些縱橫家中,「並相六國」的蘇秦無疑是佼佼者。蘇秦的人生經歷還是比較勵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