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死間齊國,戰國時代的無間道

2020-12-15 慕已成雙

公元前314年,齊宣王趁燕國內亂之機,發兵入侵燕國,並且攻破燕國都城,殺了燕王噲,子之逃跑後被處以醢刑,燕國幾乎亡國。但是齊軍在燕國燒殺掠奪,無惡不作,致使燕國臣民上下同心,群情激憤,誓死抵抗齊軍。最終齊軍撤退,趙武靈王護送在韓為質子的公子職回燕國即位,是為燕昭王。燕昭王看著傷痕累累,滿目瘡痍的燕國,更加堅定了他要報仇雪恥的決心,他要讓齊國付出慘痛的代價。

最終燕昭王如願以償,公元前284年,燕國樂毅為主將,率領秦、燕、韓、趙、魏五國聯軍討伐齊國,聯軍勢如破竹,連續攻佔齊國72城,並攻破齊國都城臨淄,齊國只剩即墨和莒城沒被攻破,齊國面臨著亡國之危。

促成這一結果的幕後推手便是蘇秦。蘇秦以燕國間諜的身份來到齊國,蘇秦才華橫溢,很快便被齊宣王任命為客卿,公元前300年,齊閔王繼位後,因為蘇秦長期出謀劃策,齊閔王對他更加器重。

當時宋國的城池定陶最為繁榮,諸侯國都對宋國垂涎三尺,而宋國又處於齊、楚兩國之間,近水樓臺先得月,顯然齊國最有條件奪取定陶。蘇秦知道,定陶就是一塊肥肉,讓各國心動,但是又是一塊燙手的山芋,讓各國不敢輕舉妄動,任何一國膽敢興兵奪取定陶,其他諸侯國必定不會坐視不理,任其獨吞。

於是,蘇秦便力諫齊閔王攻滅宋國,佔取定陶。齊閔王擔心諸國發兵幹預,蘇秦說:「當今天下,齊、秦最強,而且韓、魏苦秦久矣,如果我們提議討伐秦國,韓、魏必然加盟,我們只需再拉攏趙國,屆時聯軍忙於伐秦,無暇顧及,我們趁機滅宋,定陶可得矣。」齊閔王聽完蘇秦的計劃後十分高興,便派蘇秦入趙說服趙國合縱伐秦。

蘇秦到了趙國找到奉陽君李兌,允諾齊國割讓土地作為他的食邑,讓李兌說服趙王聯齊抗秦。在趙國同意後,事情卻迎來了變化,秦昭襄王卻邀請齊閔王互相稱帝,秦稱西帝,齊稱東帝,並且準備齊、秦連橫伐趙。蘇秦見齊、秦即將聯合,趕緊唆使齊閔王廢除帝號,並以「稱帝天下共厭」為由,聯合趙、韓、魏、燕共同伐秦。

齊國派了一部分軍隊隨聯軍攻秦,主力部隊卻趁機攻打宋國,當時宋國正爆發內亂,民心離散,齊軍很快便攻滅宋國。而五國聯軍這邊,行至成皋,兩軍還未交戰,秦昭襄王便主動廢除了帝號,並割地求和。五國聯軍面和心不和,誰也不願意得罪秦國,而且作為主力的齊國都不肯出力,剩餘的國家更不想與秦國大動幹戈,於是韓、趙、魏、燕見秦國已經給了臺階,便順著臺階下了。可轉眼就聽聞齊國獨吞了宋國,各國這才知道齊國的真實意圖,對齊國嫉恨不已,於是韓、趙、魏、燕、秦五國迅速達成同盟,掉頭攻打齊國,戰爭開始後,楚國也加入了進來,六國聯軍以燕軍為主導,以燕國樂毅為主將。齊閔王聽聞消息後,這才意識到自己是被蘇秦算計了,於是下令抓住蘇秦,並處以車裂之刑。

蘇秦雖死,但是作為間諜的使命已經完成,齊國差點被滅,而燕國成了此次戰役最大的受益者,不僅是一雪前恥,而且一躍躋身於戰國七雄之列,成了疆域遼闊的大國。

相關焦點

  • 戰國諜戰:燕昭王派間諜蘇秦出使齊國,竟隱藏著震動天下的密謀
    臣這一趟去齊國,必將以尾生為榜樣,踐行誓約,繼之以死!」《孫子兵法》上說:「三軍之事,親莫親於間,賞莫厚於間,事莫密於間。微哉,微哉,無所不用間也!」而在所有的間諜中,工作風險最大,對敵威脅也最大的要數「死間」。所謂「死間」,指的是這個間諜要憑藉著自己的巧舌如簧,說誑欺騙,取得敵國的信任,謀得敵國的高位,並趁機施展陰謀,將這個國家拖入覆亡的死地。
  • 縱橫家蘇秦死間,是為一人還是一國?
    蘇秦簡介蘇秦(前337年—前284年),己姓,蘇氏,名秦,字季子,雒陽(今河南洛陽市)人。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燕國土地被齊國,中山國吞併。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趙國崛起)不忍,助燕公子職(史稱燕昭王)復位!蘇秦在燕國,遇見了燕昭王之王嫂燕太后姬狐,填補了大丈夫內心的那一面缺憾!
  • 蘇秦是如何一步步毀掉齊國的?
    公元前288年,齊、秦並稱東、西帝,此時的齊國可以說是空前的強大。那麼蘇秦是如何在短短的4年時間裡,讓齊國就被攻佔的僅剩下莒和即墨兩座小城的呢?下面來分析一下蘇秦的滅齊步驟。
  • 血統最純正的戰國七雄,曾上演2樁冠絕古今奇聞:無間道和共和制
    燕噲,在群雄並起的戰國時代,並不是一個顯眼的名字。同樣,作為戰國七雄的燕國,也並非是最強的國家。然而,正是這個名聲不顯的北方燕國,卻是承自周朝數百年,血統最純正的戰國七雄。由於地處北方,燕國一直不被其他國家重視,但就在這樣的一個神秘的國度中,發生過兩件冠絕古今的奇聞。
  • 戰國神秘人物有「兩條命」,生活在不同的時代,活出兩種人生軌跡
    那麼在這本書中,蘇秦的真實身份是什麼呢?答案還是「臥底」,不過執行的是「死間」計劃,可謂臥底中的「戰鬥機」。在紛亂的戰國時代,燕國南臨齊國,北部與胡、戎接壤,地理與政治環境都很敏感。而且燕國的國君又是個「奇葩」,燕王噲為了博取名聲,將王位傳給了大臣,因此引發混亂。而齊國趁火打劫差點滅了燕國,等到燕昭王執掌燕國之時,一方面廣納賢才積極發展,一方面與蘇秦一起研究,報復齊國的方法。
  • 以史為鑑:戰國第二強的齊國是怎樣被孤立並拖垮的?
    在長達五年時間裡,齊國僅有兩座城池堅守著,湣王流亡於衛魯之間,到處被驅逐,惶惶如喪家之犬,最終被楚國將領淖齒吊死在廟梁之上。之後趙取昔陽、楚取淮北、魯奪徐州、魏佔宋地,而燕則獨據全齊本土。戰國時代的第二強國就這樣被諸侯給瓜分了,即使田單復國,也從此一蹶不振,這究竟是怎麼造成的呢?
  • 戰國時期的真小人——蘇秦,致使齊滅國,淺談蘇秦的復仇史
    說起蘇秦,想必各位讀者都不陌生,歷史上對他的評價是偉大的合縱家、政治家、外交家及謀略家,由此我們就可以看出,歷史上對蘇秦的評價是相當之高。 但是蘇秦通過史籍向我們展現出來的一面,卻並非如此;在戰國時期,人人崇尚君子之道,但是蘇秦卻反其道而行,赤裸裸展現了一幅真小人的面目。
  • 戰國最成功的奸細,到死都沒有暴露身份,齊國因他差點被滅國
    戰國風雲,奸細活動劇烈而進入戰國時代,由於在經濟和政治上面的改革,原本的貴族井田制的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小農經濟,就是中國封建王朝兩千多年的經濟基礎。在當時是十分先進的,一來是中國很早就掌握了冶鐵技術和鐵柔化技術,於是鐵農具廣泛運用於農業生產活動中,提高了勞動的效率。
  • 「國雖大,好戰必亡」:戰國第二強的齊國是怎樣被拖垮的?
    戰國時代的第二強國就這樣被諸侯給瓜分了,即使田單復國,也從此一蹶不振,這究竟是怎麼造成的呢?」他認為齊國將東周時代尊禮重信的傳統敗壞殆盡了。在三代之時,大禹會諸侯於塗山,鑄九鼎以明禮義;商湯率諸侯而行天討,誅獨夫以明道義;武王則分封諸侯以表恩義,故而三代一統,國祚修長。到了春秋時期,主張王道的「義」已被主張霸道的「信」所取代。管仲合諸侯,晉文朝天子,楚莊問九鼎,夫差爭黃池,勾踐霸關東,五伯都競相爭做盟主,由自己來維持諸侯間的信義。
  • 蘇秦的復仇:燕國是如何布下大局,最後整垮齊國的?
    在戰國中期的齊宣王時代,由於燕國鬧出了唯一的禪讓王位的鬧劇,引發了齊國的武力幹涉,幾乎亡國。面對史無前例的恥辱,秦國女婿、年輕的燕昭王試圖一雪前恥,招納人才,以堅決的意志對齊復仇。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燕國君臣上演了一出以弱克強的傳奇劇本。而蘇秦的外交策略,則堪稱當時的合縱經典教材。作為後發強國,燕國的崛起之路其實也很有借鑑意義。
  • 廢掉一個人的最好辦法,是讓他瞎努力,解密蘇秦被坑的真相
    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他的主子,居然是一個徘徊在王道和霸道間的蠢貨! 蘇秦被車裂,齊國迅速敗亡,只剩下2個海邊的小城,燕國的王居然下令,緩攻!給了齊國一個生的機會! 新王即位,國策大變,樂毅大將軍為了自保,逃離了燕國。燕王卻寫下一封信,指責樂毅在道德層面站不住腳,玩起了赤裸裸的道德綁架。
  • 掛六國相印的蘇秦,他平時是怎麼辦公的,能忙得過來嗎?
    2.蘇秦的輝煌蘇秦在燕趙得勢後,人生進入了快車道,隨後出使四國,無往而不利,成為了六國看中的從約長,主管對秦統戰工作,他在各國間流竄,販賣合縱的理念,由於趙王的賞識,各國最大的敵人在當時也確實是秦國,一個脆弱的聯盟在他的口中成型,居然恐嚇的秦國十五年內沒有過函谷關,這讓蘇秦成為了戰國諾貝爾和平獎的候選者
  • 才能突出的蘇秦,為什麼選擇最弱的燕國?最後,他又為什麼而死?
    他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謀略家,熟讀兵法,而且還是縱橫學派的創始人。而他本人一直隱居山林,不問世事,但是他卻把自己的一身本領都傳授給了弟子們,他所教導的弟子,遍布在戰國時期的各個國家,是戰國中流砥柱一般的人物。在他的所有弟子中,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蘇秦和張儀。這二人雖然師出同門,但是在政治上卻一直都是敵人。
  • 戰國七雄,齊國與燕國關係?齊國兩次攻佔燕國,田單火牛陣
    導語:戰國七雄,齊國與燕國關係?齊國兩次暴打燕國,樂毅五國伐齊成功復仇,田單火牛陣戰國七雄中,燕國是最弱小國家之一,並且地處於東北邊陲與中原諸國軍事交流比較少,但是燕國與齊國是鄰國,齊國強大後先後兩次攻打燕國,而燕國趁齊國衰落後聯合五國伐齊,最終給齊國致命一擊。
  • 戰國謎團:讓蘇秦去齊國復仇的燕昭王到底是誰?一把古劍揭秘真相
    齊國使者派人與子之洽談:我聽聞太子將捋順君臣之道,明確王位父傳子的規矩,齊國一定會支持你。於是,太子姬平大肆拉攏同黨,與將軍市被帶領造反民眾進攻燕王子之的部隊,圍堵燕王宮,但是子之手裡的畢竟是正規軍,反叛失敗了。將軍市被眼看造反失敗,竟然又帶百姓開始反攻太子姬平,結果又失敗了,將軍市被被殺。
  • 從田單復國到齊國滅亡有58年,為何齊國在戰國晚期毫無存在感
    齊國是周武王打敗商紂王后,分封給姜子牙而建立的諸侯國,是周朝最古老的諸侯國之一,其封地主要在今天的山東半島,由於齊國獨特的地理位置,很快發展成為東方大國,齊桓公時期,齊國是春秋時代的第一個霸主,國力強盛,兵精糧足,還四處維護周朝禮儀。
  • 蘇秦與太后私通犯下死罪,燕王卻反而給予重賞,40年後發現真高明
    在五國伐齊之前,齊國無疑是能與秦國並駕齊驅的大國,它西破三晉,難破強楚,並一國獨吞戰國第八大國——號稱「五千乘之勁宋」的宋國。鯨吞宋國後,齊國的國力已經凌駕於列國,甚至秦國也不敢與之爭鋒。 然而盛極必衰,在樂毅、孟嘗君等人的聯合運作下,燕、秦、韓、趙、魏組成了史無前例的五國聯軍,最終一戰破齊,燕國更是連續攻破齊國70城,若非田單力挽狂瀾,齊國就要為燕國所滅。
  • 鬼谷子的弟子們,張儀和蘇秦,孫臏和龐涓,為何不能善終?
    要問戰國時期最神秘的人是誰,相信很多人會脫口而出三個字,即「鬼谷子」。鬼谷子是一方隱士,卻有通天徹地之能,精通百家學問,門下弟子眾多,像我們所熟知的戰國名人,幾乎都是他的弟子,可以說,鬼谷子以一己之力,攪動戰國局勢,形成雲詭波譎之勢。而鬼谷子比較著名的徒弟有這麼四位:張儀、蘇秦、孫臏、龐涓。
  • 合縱連橫|秦、齊稱帝與蘇秦的「走紅」
    於是齊湣王毅然放棄了「東帝」稱號,罷黜呂禮,帶著蘇秦與趙惠文王在阿(在今山東陽穀東北)會晤,商量共同伐秦。趙國如蒙大赦。當時五國聯合攻趙,聲勢浩大。五國約定滅趙後瓜分趙國土地,將盟約「著之盤盂,屬之讎柞」(《戰國策·趙策一》)。「讎柞」,《戰國縱橫家書》作「祝諎」,諎即籍,意思是祭祀的簿籍。
  • 《資治通鑑》一句話讓蘇秦形象顛覆,沒想到你是這樣效忠舊主的
    蘇秦這位縱橫戰國時期的著名謀士,人生可謂有些大起大落。早年貧困鬱郁不得志,後來發跡佩戴六國相印,光鮮的人生巔峰僅僅持續一年就倒臺了。最終,蘇秦以死效忠了燕國,但是他如此忠於燕國兩代君王僅僅是因為舊主的恩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