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中,劉備陣營損失有多大?看犧牲的將領數量就明白了!

2020-12-12 小欣歷史說

關羽的死使蜀中許多人非常痛苦,包括張飛和劉備。為了厚葬關羽,張飛下令派人鑄造白甲,但由於白甲的鑄造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於是鑄造大師在晚上被殺死。關羽先死,張飛後死。最後,劉備抑制不住情緒,直接發動了對吳的戰爭。夷陵戰役可以說是荊州戰役的延續。

這一戰打的有點倉促,但規模不小。蜀漢初建,劉備欲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諸葛亮等人勸說無效,劉備親自率軍前往東吳。而後,卻大敗於夷陵。這場戰役給蜀漢以沉重打擊,使新建立的政權再次陷入不穩定的局面。那麼,蜀漢在這場戰鬥中損失有多重?

在《三國演義》中,黃忠死於夷陵之戰,其死原因是為了保護劉備。殺死他的人是吳國將軍叫馬忠,他也是一位箭術大師。一支箭射中黃忠的胳膊,導致黃忠失血過多而死。除黃忠外,蜀中還有六位將軍犧牲。這六個人是張南、馮習、馬良、沙摩柯、傅彤、程畿。傅彤是蜀國的先鋒隊。在夷陵戰役失敗後,傅彤為劉備殿後,最終死於吳軍的包圍之中。張南被周泰殺死,馮習則在戰鬥中被亂軍圍攻殺害。

在史料《三國志》中,夷陵之戰也有較為詳細的記載。在這場戰鬥中,劉備太過心急,心急自然會失敗。在這場戰鬥中,共有21位「有名有姓」的將領參加。其中,傅肜、沙摩柯、馮習、張南等7人奮戰犧牲。此外,還有5名將軍歸降了敵方。其中,黃權、史郃、龐林加入曹魏陣營,杜路、劉寧向東吳投降。還有一位陳式將軍,生死未卜。

這個簡單的數字,顯示了劉備在這場戰鬥中損失的多麼慘重。眾所周知,將軍是戰鬥的核心。單看這場戰役,蜀漢就失去了這麼多優秀的將領。新建立的蜀國,也因為這次大失敗而引起動蕩。

其實,這樣的失敗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當時劉備有兩個選擇。第一是在劉備出發之前。諸葛亮等人苦苦相勸。如果劉備暫時讓步,這樣的慘重損失是可以避免的。

另外,還有一個機會,劉備遠徵時,孫權因為畏懼蜀軍的戰鬥力,有和平的願望。他還派了一位特使來商議。當時,馬良也認為和談是目前最好的策略,應該團結起來一起對付曹魏。

當時的劉備早已被仇恨衝昏了頭腦,什麼也聽不進去。最後,夷陵之戰大敗,劉備出逃,馬良也在這場戰鬥中犧牲。

相關焦點

  • 夷陵之戰損失5萬兵力,劉備的蜀漢為什麼就一蹶不振呢?
    這句話已經凸顯出這時益州正在經歷危機,並且很有可能致使蜀漢滅亡,下面我們就分析一下,夷陵之戰到底帶來了多大的影響,使得蜀漢差點滅國呢?夷陵之戰損失說起夷陵之戰損失,大致分為三個層面,一是:兵力損失;二是:人才損失;三是:領袖損失。
  • 三國時期的夷陵之戰,看看劉備的損失,蜀國為何一蹶不振?
    不過今天所說的夷陵之戰卻是一個讓人議論紛紛的戰鬥。夷陵之戰與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並稱為"三國三大戰役",對三國的走勢有著決定性的作用。此戰源於公元220年關羽大意失荊州,兵敗身死,劉備一怒之下舉兵討伐東吳,結果在夷陵之戰中遭遇東吳大將陸遜火燒連營,亦兵敗身死白帝城。這一戰劉備可以說一意孤行,也直接改變了蜀漢的命運。
  • 夷陵之戰中,蜀漢真的是「七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劉備到底損失了...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之一,另外兩場是「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 既然位列於「三大戰役」,那麼它的戰爭場面一定是大規模的。在《三國演義》中:蜀漢在此次戰爭中「七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劉備真的損失了那麼多兵馬嗎?
  • 夷陵之戰失敗的鍋,不能讓劉備一個人背,看看蜀軍參戰的將領!
    其實夷陵之戰時,蜀國的參戰將領陣容也是非常寒酸,甚至連廖化都沒得用。歷來人們提起夷陵之戰,蜀軍之所以慘敗,全是由於劉備以怒興師,不聽勸諫執意伐吳,在和吳國對峙過程中被陸遜擊潰的。劉備作為一國之君,一軍之帥,當然要對失敗負主要責任,但是鍋不能讓他一個人背,我們看看蜀軍的參戰將領陣容就知道了。
  • 夷陵之戰之所以失敗,不能全怪劉備,看看他都帶的那些將領
    實際上在夷陵之戰時,蜀國的參戰將領陣容也是大不如前的。歷來大家提到夷陵之戰,都是會認為劉備以怒興師,不聽進諫堅持伐吳,在和吳國僵持過程中被陸遜擊敗的。劉備有責任不假,做為一國之君,一軍之帥,自然要對失敗負責,可是鍋不能讓他一個人背,我們來看一下當時蜀軍的參戰將領陣容就知道了。
  • 夷陵之戰,蜀漢最多損失5萬兵馬,為何就一蹶不振呢?
    對於夷陵之戰來說,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猇亭,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在夷陵之戰中,劉備率領的5萬兵馬損失殆盡。那麼,問題來了,夷陵之戰,蜀漢最多損失5萬兵馬,為何就一蹶不振呢?
  • 夷陵之戰有多殘酷?原以為死的都是蝦米,不料被滅的全是蜀漢精銳
    這句話的本意,當然不是指廖化本事低微,雖然廖化出生年月不詳,然而從黃巾起義中,就已經能夠看到他的聲音,而到了蜀國後期北伐,至少六七十歲的廖化,這也足以說明蜀國用人的捉襟見肘。此外,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那場決定蜀國命運的戰爭,同時也是和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齊名,確立天下大勢的三大戰役之一,夷陵之戰。
  • 「夷陵之戰」中劉備損失慘重,但孫權為什麼不趁機追擊呢?
    夷陵之戰 (一)劉備雖然損失慘重,但是劉備本人還在。 劉備素有梟雄之名,作為從漢末群雄角逐中存活下來的人物還是很有威懾力的。陸遜曾經對眾將說:「劉備天下知名,曹操所憚,今在疆界,此強對也。」劉備坐鎮永安扼守峽口,收攏殘軍加上成都的支援也應該有超過兩萬的兵馬。所以東吳沒有把握短時間攻破白帝城,進而滅亡蜀漢。
  • 夷陵之戰關乎國運,劉備為何不帶諸葛亮以及趙雲、魏延、馬超猛將
    劉備為什麼不帶諸葛亮、趙雲、魏延和馬超參加夷陵之戰,因為在公元221年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時候,劉備已經建立了蜀漢政權,有一套完整的政治系統,此時再發動戰爭,必不可少的要留下信任的人守護大後方的麼,而諸葛亮他們就肩負著這方面的責任,這項責任比夷陵之戰更重要。
  • 夷陵之戰——劉備損兵折將,若沒有損失武將,孔明北伐能成功嗎?
    夷陵之戰中,劉備損兵折將,蜀漢實力自關羽丟荊州之後,又慘遭夷陵之敗,實力大減。此戰過後,蜀漢的實力可以說已經走開了下坡路,此戰中劉備到底損失了多少猛將呢?若是這些人不死的話,是不是說諸葛亮的北伐就有很大的可能成功?
  • 夷陵之戰劉備因何失敗?三條妙策或可反敗為勝!
    戰後復盤的話,劉備如果一定要東徵,要想反敗為勝,完成至少收復荊州,最好能一舉滅吳實現南北朝的戰略目標,可有以下幾步:1、竭力保住張飛性命,解決將領素質不足問題。關羽死後,張飛無論能力威望,皆為蜀漢頭等大將,他的意外身死對蜀軍士氣是一大重創,更造成人員調派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 夷陵之戰中,劉備如果把諸葛亮帶上還會輸嗎?陸遜3句話道出答案
    劉備得知自己的二弟死在了呂蒙的手裡,對其無比痛恨。關羽一死,孫劉聯盟也土崩瓦解了。劉備咽不下這口氣,決定要出兵東吳,為關羽報仇雪恨。 陸遜的本事不在前幾任大都督之下,雖然年輕了一點,但是東吳這邊沒有人看輕他,孫權也對陸遜放心得很。果然陸遜一出馬,一把火就重創了劉備大軍。
  • 夷陵之戰劉備大敗,那為什麼曹丕卻選擇攻打大勝的吳國,而不是蜀國!
    劉備這一輩子有幾場敗仗?說起劉備打的敗仗,那是多的數不勝數。但是要說最慘的,還是莫過於和東吳之間的夷陵之戰。這一戰折了劉備數十萬大軍,辛辛苦苦積攢出來的家底子被一天敗光,而且從此之後,蜀漢的實力大打折扣,再無爭奪天下的實力了。那麼在夷陵之戰劉備大敗後,曹丕為什麼不選擇攻打此時疲軟的蜀國,而是選擇攻打氣勢正盛的吳國呢?
  • 荊州還是雍涼,夷陵之戰並不是簡單的意氣用事,劉備是很有想法的
    三國初年的夷陵之敗可以說提前宣告了蜀漢政權逐鹿中原的失敗。蜀主劉備一意孤行,為了奪回荊州,非要和曾經的盟友孫權一決雌雄,而不是選擇攻打篡漢的曹魏政權的雍州、涼州。劉備到底是怎麼盤算的呢? 作為亂世梟雄,劉備是很有能力的,並不像演義說的那樣,只會哭哭啼啼。
  • 夷陵之戰劉備完全能打贏,如果他執行這4字方針,陸遜將束手無策
    蜀漢歷史上有過四大戰役,對蜀漢的發展起過至關重要的影響,分別是益州之戰、漢中之戰、荊州之戰、夷陵之戰、前兩次戰役都是大勝仗,劉備憑藉這兩次戰役,成功佔據了益州和漢中兩大根據地,蜀漢從此進入蒸蒸日上的上升通道,有了和魏吳兩國抗衡的資本。
  • 夷陵之戰,劉備麾下有五大名將倖免於難,他們最後的結局如何?
    公元222年的夷陵之戰是決定三國格局和歷史走向的三大戰役之一,戰前蜀漢實力達到巔峰,戰後卻一落千丈,不僅損失近十萬大軍(包括黃權駐紮江北的兵馬),更為關鍵的是好幾位中生代大將戰死沙場,比如張南、馮習、傅肜等等,那麼當時隨徵的大將是否全部戰死或投降了呢?並非如此,夷陵之戰劉備麾下至少有五大名將倖免於難,那麼他們最後的結局如何?
  • 如果劉備伐吳時法正還活著,他能打贏夷陵之戰嗎
    在夷陵之戰中,劉備損失慘重,蜀軍精銳幾乎全軍覆沒,大批人才戰死。此戰也是蜀漢集團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此後蜀漢就基本失去了爭奪天下的可能。而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失敗的主要原因,首先是蜀軍兵力不足,其次則是陸遜應對得當。
  • 劉備舉全國之力伐吳慘敗、損失5位武將、4位謀士!
    那麼這場戰役中,都損失了哪些武將與謀士?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劉備稱帝之後,任馬良為侍中。隨後與劉備一起出徵伐吳,出任劉備的軍師。夷陵之戰中劉備兵敗,導致馬良身亡。 程幾,字季然。
  • 三國故事:夷陵之戰,若法正在,劉備能不能贏?
    很高興和大家來聊一聊夷陵之戰。關於夷陵之戰的情況,現在比較普遍的一種觀點是這樣認為的:劉備為了兄弟而報仇心切,不聽勸諫,貿然發動徵吳,又年老糊塗,戰術失當,連營八百裡,結果被小年輕抓住了漏洞,一把火燒了個全軍覆沒。
  • 如果打贏夷陵之戰,劉備將面臨滅頂之災,神仙都難救
    夷陵之戰的精彩程度完全不亞於官渡、和赤壁之戰。倘若曹操晚死3年,估計也會被劉備的頭腦驚豔到。劉備當時發動夷陵之戰的目的其實主要有兩個,第一個就是掃平東吳,好糾集兩國之力,然後再來討伐曹魏。第二個目的,就是為關、張報仇,再次奪得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