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的死使蜀中許多人非常痛苦,包括張飛和劉備。為了厚葬關羽,張飛下令派人鑄造白甲,但由於白甲的鑄造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於是鑄造大師在晚上被殺死。關羽先死,張飛後死。最後,劉備抑制不住情緒,直接發動了對吳的戰爭。夷陵戰役可以說是荊州戰役的延續。
這一戰打的有點倉促,但規模不小。蜀漢初建,劉備欲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諸葛亮等人勸說無效,劉備親自率軍前往東吳。而後,卻大敗於夷陵。這場戰役給蜀漢以沉重打擊,使新建立的政權再次陷入不穩定的局面。那麼,蜀漢在這場戰鬥中損失有多重?
在《三國演義》中,黃忠死於夷陵之戰,其死原因是為了保護劉備。殺死他的人是吳國將軍叫馬忠,他也是一位箭術大師。一支箭射中黃忠的胳膊,導致黃忠失血過多而死。除黃忠外,蜀中還有六位將軍犧牲。這六個人是張南、馮習、馬良、沙摩柯、傅彤、程畿。傅彤是蜀國的先鋒隊。在夷陵戰役失敗後,傅彤為劉備殿後,最終死於吳軍的包圍之中。張南被周泰殺死,馮習則在戰鬥中被亂軍圍攻殺害。
在史料《三國志》中,夷陵之戰也有較為詳細的記載。在這場戰鬥中,劉備太過心急,心急自然會失敗。在這場戰鬥中,共有21位「有名有姓」的將領參加。其中,傅肜、沙摩柯、馮習、張南等7人奮戰犧牲。此外,還有5名將軍歸降了敵方。其中,黃權、史郃、龐林加入曹魏陣營,杜路、劉寧向東吳投降。還有一位陳式將軍,生死未卜。
這個簡單的數字,顯示了劉備在這場戰鬥中損失的多麼慘重。眾所周知,將軍是戰鬥的核心。單看這場戰役,蜀漢就失去了這麼多優秀的將領。新建立的蜀國,也因為這次大失敗而引起動蕩。
其實,這樣的失敗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當時劉備有兩個選擇。第一是在劉備出發之前。諸葛亮等人苦苦相勸。如果劉備暫時讓步,這樣的慘重損失是可以避免的。
另外,還有一個機會,劉備遠徵時,孫權因為畏懼蜀軍的戰鬥力,有和平的願望。他還派了一位特使來商議。當時,馬良也認為和談是目前最好的策略,應該團結起來一起對付曹魏。
當時的劉備早已被仇恨衝昏了頭腦,什麼也聽不進去。最後,夷陵之戰大敗,劉備出逃,馬良也在這場戰鬥中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