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招聘已經放到了招聘網站上,這的確給用人單位和求職者帶去了很多方便,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隱患。
雖然各大招聘網站上的招聘崗位真的比假的多,薪資待遇大部分也是真的,但是這裡面也存在一些「坑」,你只有避開了這個坑,才能順利找到合適的公司,讓你越混越好。
01 招聘網站很多公司都存在誇大薪資待遇的現象
最普遍的誇大就是,為了能夠吸引更多的求職者關注和投遞崗位,很多HR都會選擇把薪資範圍寫得大一些,主要目的就是用所謂的高薪吸引他們。
比如我們看到一個崗位上寫的是「6K-8K」,很多人也許只看到了後面的8K,但其實絕大部分求職者的薪資都是在6K左右,除非是相對比較優秀的求職者就會略高個幾百塊錢,而想要達到8K,幾乎很難,除非是老闆看中的優秀人才。除此之外,還有兩個原因:
第一,打著招聘的名義,實際上騙方案
有不少HR掛在招聘網站上的崗位JD工資非常高,吸引力一堆求職者,HR邀請裡面不錯的求職者去面試,部門負責人過來面試,求職者分享自己的項目經驗,結束後還讓求職者交一份作業,考察求職者的實際水平,但求職者交了作業後,就沒有下文了。
如果一家公司員工不多,卻掛著大量的崗位,工資也開的老高,基本是假面試、真騙方案無疑了。
第二,有不少企業薪資的構成有「陷阱」
比如有不少企業招聘上寫月薪6000,如果你是銷售或運營崗位,這個薪資不是說你最起碼是6000,而是說底薪+提成+各種補貼等等之後才有這個水平,這個KPI貓膩就太多也靈活,這是你不能控制的。
比如運營這個崗位,也可以說和銷售相關,很多人的底薪可能也就是在2000-3000,剩下的得靠你自己多出業績,多變現才能多拿提成。
02 很多企業並不重視招聘,要學會分辨公司好壞,避免那些「坑」
第一,招聘網站上大量簡單勞動密集型企業居多
不得不說,招聘網上的職位,包括現在的智聯、51、直聘等等幾個大的招聘網站,如果你之前經常應聘面試應該可以發現,上面大多招聘的企業都是一些小創業型公司,或者說少數大公司裡面一些不重要的職位,在這招聘中,這些企業本來就很難有月薪過萬的工作崗位,特別是對於二三線以及下城市來說。
這些招聘的崗位,通過培訓幾天就能上崗,十天就能熟練,新招一個能力一般的人就足夠應付所有的工作和業務,有些甚至剛招的還在實習期的員工,工作效率就已經可以達到熟練老員工的水平,但他們工資卻只需要老員工的一半,比如3000元以下。
在這種情況下,這些企業根本不需要能力太強的人,而且他們也明白能力強的人根本也不用通過招聘網站找工作,這些企業只需要針對那些剛畢業不懂事、要求工資不高的人,然後把招聘薪資寫高一點,自然很有吸引力,等他們來面試的時候,再用各種方式把薪資還原回去,忽悠他們先上班,等這群新員工以後明白了、聰明了、知道要求漲工資了,就把他們趕走了。周而復始,永遠可以用最低成本、最聽話的年輕員工。
因此,如果你正準備去的公司崗位,是一些業務簡單,重複勞動率高,可替代性又很強的工作,你就要慎重了,這類公司招人太容易了,大概率不會給你招聘描述上寫的待遇,即使給了後期也很容易找到性價比更高的人把你替代。
第二,招聘網站是按照套餐,而不是招聘的職位數量收費
假如一個招聘套餐一年可以發100個職位,那HR就算不招人,也會掛著,一直收簡歷,不會浪費,有些企業常年都用高薪掛著某些職位,目的就是所謂的「虛位以待」,等哪天真的要招人了,再打開去看。就算最後招到人了,這個職位也不會被撤下來,反正掛著又不多收錢。
對於這種操作,很多企業也會不定期招聘一些儲備人才,先用高薪吸引來儲備人才,在面試時告訴你真實的低得多的薪水待遇,你願意就來,不願意就走,反正公司也不急著招人,反正掛高薪能吸引很多人來面試,這一方面能飽和HR的工作和數據,另一方面也肯定會有面試者妥協。
說到底,企業想用最低的成本,使用你最大的價值,招聘網站還有個很詭異的「自動刷新」功能提供給企業,這就會出現為什麼你總覺得一些職位似曾相識,歷歷在目,老在你眼前晃悠,分不清到底是新發的還是以前就存在。
因此,對於求職中的你來說,要分清楚很多企業的招聘信息是否是廣告,那些常年在招聘網站貼出的各種招聘信息,他們真正的目的並不在於招人,而是打廣告,因為這個廣告費真的是太便宜了,這種企業你就不要過度在意他描述的東西了,更不應該浪費時間精力去折騰。
03 如何判斷企業給出實際工資,是否與招聘網站所寫相符?
看一家公司是否正規。公司規模、地址、行業、主營業務,形成初步的判斷。看職位的市場薪酬範圍,可以多查看同地區、同行業、同崗位的普遍薪資範圍情況。例如該區域保潔崗位普遍薪資1500,那麼這個4000-6000,可能性就不大。
像銷售等有浮動工資的崗位,一般招聘網站給出薪資範圍並不準確,參考性不大,一般列為底薪+提成形式。當你問工資具體多少時,對方如果說工資8000多,那你一定要問,是工作業績做的最好的拿了8000麼?像這樣業績做的最好的在貴公司有多少人?
如果對方避而不答,而是直接讓你過來面試再說。當電話那端很有可能是第三方外包公司邀請你去面試,對方對公司的業務和發展趨勢,及內部體系根本不太了解。
04 如何避免被不靠譜公司坑,把損失降到最低化?
第一,提前未雨綢繆
巴菲特說:只有潮水退去後,才知道誰在裸泳。這句話對投資人來說,沒毛病。但是對於求職者來說,你最好要摸到一些裸泳線索。有些裸泳的公司,太明顯了,正常人都能看出來這些公司愉快不行了,比如:
工資獎金髮不出了,招你之前裁員和離職的人更多,不擇手段省錢了(砍福利,砍培訓……);這些都是在面試時能問得出來的,面試官不說,你從其它蛛絲馬跡應該也能看得出,只要你能提前發現一些公司不行了的徵兆,你就可以有充足的時間去未雨綢繆,待遇是假都是小事,不被坑、不浪費時間和精力才是大事。
第二,薪資最終以跟面試官談判的結果為準
對於薪資這塊,除了參考行業的平均薪資水平外,最關鍵的還是要面議,主動跟面試官談薪,關於面試談薪的文章我之前也寫了不少,比如面試中會談錢的人,一開口就贏了:讓你薪資翻倍的3種談錢方式(戳連結可看) ,最終的薪資是跟面試官的談判結果。
無論招聘網站上掛的薪資有多高,或者HR在電話裡面說的有多高,一切都只有等到跟面試官進行最後一輪的面試後才能知道。所以自己心裡要有個數,不要盲目相信。
這年頭其實找份工作很容易,但是找份好工作卻不容易,對於海量網上招聘信息,一定要有判斷真偽的能力,要有識別虛假信息的本領,畢竟找工作重要,但是人身安全更重要,尤其是自己的未來發展經不起各種虛假信息的折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