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開活動斷層 規避重大地震風險

2021-01-09 四川省地震局

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 徐錫偉

1985年8月23日,烏恰發生7.1級地震,震中距烏恰老城有30餘千米,地震造成房屋倒塌3萬餘間,65人遇難,250餘人受傷,在克孜勒河谷階地上形成了長約15千米的破裂帶,烏恰老城烈度達8(VIII)—4(IV)度,直接經濟損失超過億元,成為重災區。

烏恰縣地處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帶西構造結附近西崑侖褶皺帶、南天山褶皺帶與塔裡木地臺交接複合部位,新生代褶皺變形和斷裂活動強烈,近東西向依斯拉克—卡拉烏爾斷裂、烏恰南斷裂和北西向的費爾幹納斷裂帶相互交切,把烏恰縣切割成若干大小不等的楔形塊體,成為南天山地震帶的重要組成部分。烏恰附近地區地震頻度高,從1902年至1985年,共發生≥5.5級地震28次,其中≥7級地震5次,8 級(歷史地震的震級是通過災害現場的宏觀烈度考察估算得到,精度有限,一般採用1/4的倍數來表述)地震1次。

鑑於烏恰老城的地質構造十分複雜,具有發生破壞性地震的近東西向烏恰南斷裂從老縣城南緣通過,且1985年烏恰地震期間災害嚴重和頻發的歷史地震災害,另選新址重建烏恰縣城的問題便提上日程。受國務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委託,1986年初,新疆地震局承擔了烏恰新城的選址工作。經過反覆細緻的實地考察、分析、研究,從區域地質構造、地震活動性、地震影響場、場地條件等多方面綜合考慮,最後確定在離老城6千米的小黑孜葦作為烏恰新城址。新址在減輕震害方面有以下優勢:①避開了烏恰南斷裂;②場地條件和地層穩定性好,是低烈度異常區,地震烈度比正常值要低1~2度,新址上原有的破舊土擱梁房,經歷過三次7級以上地震,仍完好無損;③地下水埋深在40米以下,砂土液化難以發生。烏恰新城址經國家烈度評定委員會審核通過,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自治區計劃委員會下達了(86)75號文:「關於烏恰新城建設任務書的批覆」,方案報經國務院批准後,1986年8月10日新縣城奠基開工,1989年底一座按地震基本烈度8(Ⅷ)度設防的新縣城終於建成,老縣城的居民全部搬遷完畢。經過科學選址的新縣城經受住了地震的檢驗,1990年4月17日烏恰西南6.4級地震,1993年12月1日喀什西6.2級地震和1996年3月19日阿圖什6.9級地震都波及到烏恰新城,但新城建築均無損壞,烏恰人的恐震心理得以化解,「烏恰人終於從恐震的陰影中走出來了。」烏恰地震後縣城的整體遷址成為震後恢復重建、保障城鎮地震安全的典範。烏恰縣城搬遷經驗告訴我們,城市的規劃選址一定要遠離活動斷層,房屋建築要達到設防標準,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築還應適當提高設防標準,這樣才能有效抵禦地震的破壞。

大量地震現場考察和實驗研究表明,地震造成的強地面振動和發震活動斷層地表破裂/錯動是導致建(構)築物破壞的兩個主要因素,其中沿活動斷層產生的地震地表破裂/錯動的破壞力巨大,在活動斷層沿線展布的地震地表破裂帶內,建(構)築物均遭受了嚴重的毀壞,形成地震災害最重的區帶。因此,避讓具有發生破壞性地震能力的活動斷層是目前規避重大地震災害風險的有效舉措。除烏恰新縣城外,有地震活動斷層斜穿、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毀滅的北川曲山鎮也採取了異地重建的方案;經受2010年玉樹地震襲擊的結古鎮採取了原地重建、局部避讓的方案;今年1月19日新疆烏什地震後,地震斷層通過的西克爾鎮整體搬遷至縣城,6棟安置房已經建成,211戶835人已經搬入新居。另外,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防震減災工作,建立了活動斷層避讓法律制度,活動斷層兩側一定範圍內確定為避讓帶,不得新建、改建、擴建丙類及以上建(構)築物,主要建設綠地、公園、植物園和溼地景區等,銀川市沿穿過市區的隱伏斷層兩側各100米範圍劃定為避讓帶,將其建設成為「城市綠色生態安全屏障、地震科普宣傳基地、地震數據觀測點、城市一類應急避難場地、市民運動休閒」五位一體的地震公園,社會效果良好。

世界上地震災害嚴重的國家或地區,都極其重視活動斷層探測工作,並採取相關風險防範措施:對無法避讓而必須穿越活動斷層的建(構)築物,例如鐵路、管線等跨斷層採取工程抗斷措施,減輕因斷層錯動而損壞的風險;對其他可以選擇場址的建設工程,避讓活動斷層成為解決工程抗斷問題,最有效地降低地震災害風險的做法。美國、日本等多地震國家還通過立法的形式對建(構)築物避讓活動斷層的技術要求及相關主體的權利、義務做出具體、明確規定,美國加利福尼亞州AP法案、猶他州斷層地表破裂災害評價指南、歐洲結構抗震規範(Eurocode 8)、日本活斷層法等規定,一般建(構)築物避讓活動斷層的最小安全距離為15米,並禁止橫跨活動斷層。

「與地震及其鏈生災害共存」是人類必須面對的客觀現實。我國位於多板塊相互作用的交界地帶,地質構造複雜,活動斷層廣泛分布,一些大中城市建成區可能存在活動斷層的威脅。由於歷史等諸多原因,儘管在國家和地方政府資助下開展了約113個城市活動斷層探測,當前仍有很多城市還沒有開展活斷層探測,全國495條大型活動斷裂也僅開展了134條的詳細探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災減災救災和自然災害防治等重要論述,面對我國地震多、分布廣、強度大、災害重的基本國情,做好活動斷層探測和避讓十分必要而緊迫:一是全面查清活動斷層分布,加大投入力度,對可能存在活動斷層的大中城市,以及全國大型活動斷裂帶,開展詳細探測工作,為國土利用規劃、重要經濟帶和城市/城市群規劃建設、產業布局、生命線工程建設等規避重大地震風險奠定基礎;二是強化重大風險隱患治理,對已經在活動斷層及其附近的城市、小區、人員密集場所、重大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等,開展風險評估,制定整治方案,或有計劃地搬遷,或採取有效防範措施;三是加強制度建設,在相關法律法規的制修訂中,明確活動斷層避讓法律制度,完善相關技術標準,規範活動斷層探測和避讓行為,規避重大地震災害風險。

來源:中國地震局官網

相關焦點

  • 活動斷層與地震
    我們都知道,地震是地質災害的一種,是地下巖層中能量釋放的表現形式,具有極大的破壞性。活斷層是破壞性地震的主要危險源,它的存在意味著潛在的斷層災害風險。什麼是活斷層?斷層也稱斷裂,是地殼受力發生破裂,沿破裂面兩側巖塊發生相對位移的構造。而活斷層簡單說就是現在仍持續活動的斷層。活動斷層錯動與地震活斷層與地震的關係?
  • 四川蘆山7.0級地震看對防範山區地震地質災害的啟示
    從地質構造上講,這是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地塊向東擠出,受到華南的四川地塊阻擋形成的逆斷層褶皺帶,也就是說龍門山是數千萬年以來,伴隨著大地震而形成的褶皺山脈。顯然,數千年來不斷積累的構造變形導致的巖石破碎,不斷褶皺變形引起的山體隆升和河流下切造就了陡峭山坡,這都隱藏著巨大的地震、地質災害風險。
  • 美國又爆發5.3級地震!聖安地列斯大斷層或被激活,將是災難性的
    發表於《美國地震學會通報》上的一篇研究顯示,近年來西海岸地震頻發,Ridgecrest地震可能已經激活了聖安地列斯斷層,隨時可能發生滑動。考慮到西海岸舊金山、洛杉磯等密集的都市群,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 聖安地列斯大斷層沉睡百年,美專家:加州或迎來地震集中式爆發
    然而,這個本該地震頻發的地區在過去100年裡卻鮮有大型地震,這究竟意味著什麼?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研究人員Glenn Biasi認為,目前的聖安地列斯斷層處於「百年地震間歇期」,此期間地質穩定性較高。不過這種「間斷」並非周期性的,研究人員對近千年來古地震記錄分析後並未發現這種情況沒有任何先例。換句話說,1918年至今的地質穩定階段是個完全偶然的事件。
  • 臺灣發生近5年最強地震,杭州人都逃下了樓!浙江有地震風險嗎?丨科學+
    據@中國地震臺網速報:近五年來,臺灣及附近海域共發生四級以上地震237次,今年以來已有21次。最大地震是這次(4月18日)地震和2016年2月6日在臺灣高雄市發生的6.7級地震。如果板塊褶皺後力仍然沒有撤出,則在持續累積下,板塊就會破裂,是為斷層。在菲律賓海板塊猛烈的運動下,臺灣島上充斥著各種斷層。而臺灣島上,以東北-西南/北-南走向的斷層為主。這些斷層與臺灣主要山脈平行,和兩大板塊的相互作用力垂直,正是地震多髮帶。
  • 斷層可能破裂!美國加州或將發生特大地震,專家建議趕緊屯糧
    據美國《商業內幕》7月14日報導,去年這個時候,南加州發生了一起7.1級地震及一系列餘震。當時,不少建築物燃起大火、天然氣管道破裂、電力也中斷了,地面上甚至出現了深深的裂縫。有專家預測稱,這些地震可能會導致周圍斷層發生斷裂,從而引發大規模地震。
  • 日本千葉海域發現兩活斷層 如移動將引發大地震
    日本千葉海域發現兩活斷層 如移動將引發大地震 2012-03-26 12:48:00     作者:
  • 雖說富貴險中求,但應如何規避風險
    實際上,世間並不存在絕對無風險的經濟活動。即使是活期銀行存款,雖然一方面有銀行信用做背書,另一方面又保持了足夠的流動性,仍然存在帳戶資金被盜、銀行倒閉無法兌付的可能。 其他經濟活動更是如此。人們從事房產、股票、貴金屬、期貨、外匯等投資行為時,都有損失的可能;人們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對自己或家庭成員進行培養教育,也可能未來的收益甚微;即使在最簡單的日常購物活動中,也存在買到價高質劣商品的可能......如果不從事這類活動,而只做出近乎無風險的行為,很可能最終也會發生實質上的損失,就像活期銀行存款那樣,這同樣也是一種風險。
  • 未來3年川滇地震風險研究
    【按照震級大小排列,前面風險高,後面風險低】第二、四川未來3年主要注意四川道孚縣-康定縣-石棉縣西北部【雅安市區很安全】,其次注意四川大邑縣西部-邛崍西部,再其次注意四川汶川餘震區域【汶川-都江堰-北川這一塊】,再其次注意雅安蘆山縣那塊區域。
  • 地震科普|地震科學知識之為什麼會發生地震(三)
    1什麼是城市直下型地震城市直下型地鎮就是震源在城市地底下的地震。這是一種對城市威脅最嚴重的地震,也是城市防震減災最應重視的地震。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7.6級地震,就屬於城市直下型地震。2為什麼說地震與地殼構造活動有關係地震始終處於運動狀況,每天既在自轉,又在公轉。因地球內部是由不同形態物質的地殼、地幔和地核組成。加之地殼分為不同的巖石圈和板塊,板塊間的活動差異成為地震的發生原因之一,所以,絕大多數破壞地震是與地殼構造活動有關的。
  • 如何規避融資租賃公司的法律風險,融資租賃公司怎麼規避風險?
    那麼如何規避融資租賃公司的法律風險,融資租賃公司怎麼規避風險? 網友諮詢: 如何規避融資租賃公司的法律風險,融資租賃公司怎麼規避風險?
  • 廣東處在地震帶嗎?發生的地震多嗎?有何依據
    地震帶就是發生地震比較多的地方,而一個地方地震多,多與地質構造有關,我們稱之為構造地震。為此斷層就是地震的活躍地方,對於廣東來說,斷層分布情況如何,我們先看看一張全國活動地層展示圖。
  • 全國防震減災日,談談地震「冷」知識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1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茜)今天是全國防震減災日,地震災害是重大自然災害風險防範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顛覆性因素。據統計,1900年以來的120年裡,全球共發生8.0級以上特大地震106次,造成超過220萬以上人員死亡,你一定知道地震,但可能不知道那些有關地震的冷知識,聽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非天然地震研究室主任蔣長勝來講講吧!
  • 江雀網:天貓店鋪買賣該如何規避風險?
    如今的電商行業業績不斷飆升,選擇從事電商行業的人也逐漸增多,今年雙十一活動近五千萬億的交易額,讓電商行業的火熱持續不斷。很多商家選擇購買天貓店鋪,這也面臨著天貓店鋪買賣的資金問題,很多商家在進行天貓店鋪轉讓時不知道該如何規避諸多風險,比如「零碎辦理事宜」、「商標授權」、「虛假店鋪」等,今天江雀網來跟大家講講如何規避風險。
  • 半個月震了225次的蜀地背後:和地震深度捆綁的人類命運
    加州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地層活動最頻繁的區域之一——聖安德魯斯斷裂帶上。早在舊金山大地震之後不久,就有學者研究得出這個斷裂帶一路向南,深入加州腹地。地震多發期、地質活動期並不是地理活動異常的概念。所幸的是,地震的發生並不是完全的隨機的,它有一套有跡可循的規律和比較明顯的地域特徵。CNN曾統計過2001-2015年間發生的地震,基本集中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幾乎很少有例外。作為地震活動最強烈的地帶,全球幾乎80%的地震都發生在此。
  • 地質學家警告:地球自轉越來越慢 2018是大地震之年!溫哥華面臨毀滅性海嘯衝擊
    「在明年,我們會看到強地震的顯著增加,而今年已經初露端倪——今年內,全球範圍內已經出現了6起嚴重地震,2018年很有可能超過20起。」研究人員表示。 截至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尚未發現地球自轉速度減緩何以會導致強震增加的原因,但他們推測,可能是地核運動導致地球自轉速度和地震活動的改變。 「這可能看起來有點不可思議。」
  • 臺灣中央大學地球學學院院長:大地震仍無法預測
    在規模達芮氏7.3的「九二一大地震」發生後,臺灣普遍流傳著將會發生另一次規模超過7.3的大地震。同時是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和地球物理研究所教授的蔡義本昨日否定了能夠預測地震的可能。  他說,地震是一個很複雜,而且很難研究的現象,因此,至今,對地震的預測還沒有一套可靠的方法。
  • 美國地震專家警告:近期加州地震頻發可能會引發一場大地震
    大地震很可能會導致建築物倒塌,天然氣管道破裂爆炸,引發山體滑坡和橋梁倒塌。新的研究表明,在加州發生的較小的地震可能通過連接斷層線的方式引發這樣的災難。連接的斷層線可能觸發「大地震」新的威脅來自加洛克斷裂帶,這條斷裂帶全長160英裡,穿過莫哈韋沙漠,連接著裡奇克萊斯特地震的中心和更大的聖安地列斯斷層。此前估計,加洛克斷層在未來12個月內有0.023%的機率發生7.5級或更高的地震。
  • 蒙特婁竟是加拿大地震風險第二高的城市!
    加拿大地震局今天凌晨(加拿大東部時間)3點20分監測到在蒙特婁7公裡外的3.6級輕微地震。眾所周知,加拿大太平洋沿岸的溫哥華市位於地震帶上,但卻沒有多少人知道,排在溫哥華之後、加拿大第二個有地震風險的城市是……蒙特婁市。近年來溫哥華為對付超級地震的到來進行了大量積極準備,但在蒙特婁市,要說這裡是地震風險區,會讓不少人大吃一驚。
  • 「培訓+考核」雙向提素規避風險保安全
    「培訓+考核」雙向提素規避風險保安全 本站 郭宇、於伶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