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門寺位於哪裡?有怎麼樣的歷史?

2020-12-18 網易新聞

法門寺位於陝西省扶風縣城北10千米的法門鎮,東面距離西安120千米,西面距寶雞96千米。被稱為「關中塔廟始祖」的法門寺是我國古代安置釋迦牟尼佛骨舍利的著名寺院,它擁有著璀璨佛教文化,因此又被稱為「皇帝佛國」。

法門寺佔地面積3萬平方米,坐北朝南,擁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真身寶塔、鐘鼓樓、千佛閣、藏經樓以及西院的博物館等現存建築。法門寺以其地宮出土的佛指舍利而聞名遐邇,因為這一舍利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有文獻記載和碑文證實的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所以被視為佛教世界的最高聖物。

而舍利所出土的地宮也被公認為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年代最久遠、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佛塔地宮。相傳,在釋迦摩尼佛去世後,眾弟子從火化的灰燼中取出遺骨,即舍利,分為八份,由當時印度八個國家建塔紀念。

直到佛陀涅槃300多年後,印度的阿育王為傳播佛教,將佛舍利重新起出,以神力分發到世界各地建塔。於是人們在不同的地方開始建造各種各樣的寶塔,並把這些舍利分散的放在這些寶塔之中。

現今的洛陽、彭城、扶風等地的佛塔之中都曾被放過舍利。而那時的扶風塔也就是現在的法門寺塔,塔中安放的舍利就是那時安放在此的釋迦牟尼的一節中指骨——真身指骨舍利。而這座擁有著悠久歷史的寺院,自古歷代皇家就極為重視,並把其看作為皇家寺院。

在唐代二百多年的歷史中,共有七次打開佛塔迎請佛骨的活動。而每次又都會在送還時供藏大量金銀珠寶、法器、錦緞衣飾等。但就在最後一次的時候,人們將塔下地宮石門關閉了,從此這個地宮成為一個謎,明隆慶三年,法門寺塔因地震而崩塌,這個秘密還是沒有被發現,直到1987年春,考古工作者在清理塔基時,偶然間再次遇到了它,這個安放佛骨舍利的地宮才得以重見天日。

(文章轉載於搜狐號「糖糖說歷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法門寺地宮與唐密曼荼羅
    正是在這天,人們重新發現了法門寺地宮,佛祖指骨舍利再次呈現在世人面前,由此揭開了唐密發展史上新的一頁。法門寺位於陝西西安以西110公裡處的扶風縣北部,這裡為周文化的腹地,三千年來人文會萃。據佛典記載,古印度阿育王於公元前272年(釋迦牟尼佛入滅後119年)安奉佛祖指骨舍利。800年後元魏王朝肇啟塔基,開供奉舍利、弘揚佛法之先河。
  • 法門寺——不可不去的理由
    陝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歷史上有十三王朝在此建都,具有宏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 親歷佛教聖地法門寺佛光現象,無法解釋的現代之謎?
    法門寺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北十公裡的地方,因1987年4月3日法門寺佛塔修繕施工現場,人們意外地發現了塔下地宮。法門寺因地宮出土唐朝時期皇家供養的無數珍寶和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佛骨指舍利,而聞名世界享譽中外,同時又有幾次神秘的發光事件事件,而使法門寺披上一層神秘而濃厚的色彩。
  • 法門寺的傳說
    其中法門寺存有4枚佛指骨舍利,靈光寺內供奉釋迦牟尼的一顆佛牙,阿育王寺內藏有釋迦牟尼真身舍利,而在張掖的大佛寺內,供奉著釋迦牟尼的涅槃臥像,使人們能目睹佛陀涅槃時安詳的遺容。遊客和佛教信眾若想追尋佛陀的聖跡,不妨到這些寺廟參拜遊覽。
  • 佛光山寺、陝西法門寺 締結兄弟寺
    【人間社記者慧炬陝西報導】「法門寺佛指舍利盛世重光三十周年紀念活動暨友好兄弟寺院籤約儀式」昨在陝西寶雞市扶風縣法門寺舉行,來自海內外的高僧大德、社會賢達與媒體二千餘人參與盛會;同時締結的兄弟寺還有香港寶蓮禪寺。
  • 法門寺博物館擦亮「大唐文化」品牌
    12月25日,法門寺博物館召開法人治理結構改革理事、監事會成立大會暨文創旗艦店上線揭彩儀式。會上對法門寺博物館法人治理理事會成員、監事會成員進行了舉手表決,通過了首屆理事會相關工作制度和章程。
  • 法門寺唐塔地宮出土秘色瓷鑑藏
    唐五瓣葵口凹底斜腹秘色瓷碟    時間回到1987年4月,位於陝西省扶風縣的法門寺正在進行一項古代佛塔的修復施工。當忙碌的工作人員在清理塔基時,意外發現了唐代佛塔地宮。秘色瓷位於地宮中室的銀香爐之下  就在這時,一個消息從法門寺傳出:14件精美的瓷器從地宮中出土。
  • 榮新江:法門寺與敦煌
    本世紀這兩次重大的考古發現,為我們研究唐代歷史和文化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前人已經分別對敦煌和法門寺的出土資料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特別是近年來對法門寺的歷史、出土文物、唐代供養真身舍利的經過、舍利埋瘞制度等等,都進行了詳細的探討。但是,在法門寺的研究中,似乎還沒有人充分考慮到敦煌文獻對法門寺寶藏研究的價值。法門寺在今陝西扶風,是唐長安周邊皇家供奉的寺院之一。
  • 法門寺唐塔地宮出土——秘色瓷及珍貴國寶!
    法門寺位於扶風縣城北十公裡的法門鎮。始建於東漢末年,發跡於北魏,起興於隋,鼎盛於唐,被譽為「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聖地。距今約有1700多年歷史,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
  • 法門寺唐塔地宮 出土——秘色瓷及珍貴國寶!
    法門寺位於扶風縣城北十公裡的法門鎮。,尤其重要的是,同時還出土了記錄所有器物的物帳碑,讓文物考古專家明明白白地知道了出土物的名稱。據地宮出土的《物帳碑》記載:唐懿宗「恩賜……瓷秘色椀(碗)七口,內二口銀稜,瓷秘色盤子、疊(碟)子共六枚。」經專家核實考證,它們居然就是消失世間千百年來世人苦苦尋覓的秘色瓷!法門寺唐塔地宮出土的這批秘色瓷,器形規整,造型簡潔,釉色青綠(其中有12件),晶瑩潤澤。共有碗7件,其中兩件為鎏金銀稜平脫雀鳥團花紋秘色瓷碗,還有盤、碟共6件及瓶1件。
  • 法門寺(1987-2017)
    國家宗教事務局蔣堅永副局長,中國佛教協會會長、法門寺住持學誠法師出席本次活動。來自泰國、新加坡、韓國、日本、緬甸、尼泊爾、印度尼西亞、斯裡蘭卡、美國等世界各地的高僧大德、宗門領袖、佛教居士2000餘人云集法門寺,共赴盛會,祈福盛世。陝西法門寺佛陀指骨真身舍利於地宮封藏1113年後,1987年重現於世,至今正好30年。史書記載,法門寺舍利塔地宮「三十年一開,則歲豐人和」。
  • 法門寺佛指舍利的文化特性
    其中,在中國有19處,寶雞法門寺為第5處,供奉的正是傳入中國的佛指舍利。古往今來,佛指舍利之所以被奉為國寶聖物,之所以被萬眾膜拜,從文化的角度來看,主要源於其五個方面的特性:法門寺出土的佛指真身舍利 資料圖片一是神聖性。法門寺佛指舍利重要價值在於,這是佛祖釋迦牟尼佛祖真身上的一節中指指骨。《大般涅槃經》云:「若見如來舍利,即是見佛。」
  • 【考古發現】法門寺驚現獨一無二的佛指舍利
    佛塔是用來供奉和安置舍利、經文和法物的,位於西安西面扶風縣內的法門寺中的寺塔就是這樣的一座佛教舍利塔。
  • 法門寺唐塔地宮出土 丨 秘色瓷及珍貴國寶
    法門寺位於扶風縣城北十公裡的法門鎮。始建於東漢末年,發跡於北魏,起興於隋,鼎盛於唐,被譽為「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聖地。距今約有1700多年歷史,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據考證,法門寺始建於北魏時期約公元499年前後,當時稱「阿育王寺」。隋朝時,改天下佛寺為道場,阿育王寺改為「成寶寺」。唐朝是法門寺的全盛時期,它以皇家寺院落的顯赫地位,以七次開塔迎請佛骨的盛大活動,對唐朝佛教、政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唐初時,高祖李淵改名為「法門寺」。
  • 法門寺:地宮一開便是半個盛唐(圖)
    法門寺不止一次成為影視劇、戲曲和小說的題材,最有名的大概是京劇《法門寺》,毛澤東就很愛看,在延安看過多次,重慶談判時蔣介石招待看戲,他挑的其中一出就是《法門寺》。劇中的小人物太監賈桂,也因毛的多次公開點評「不要學賈桂奴才相」,一時在中國家喻戶曉。   法門寺廣受青睞,與其悠久的歷史和附著的濃鬱傳奇色彩,莫不相關。
  • 法門寺地宮珍貴文物,價值連城!
    希望通過此次特展展示唐代獨特的密教曼荼羅藝術、精美的各類器物以及其對東亞世界的深遠影響,感受佛教藝術多樣而豐富的魅力,了解中西文明交流的歷史與藝術成果。仰蓮瓣託寶珠蓋鈕,蓋身蓮臺上各有口銜瑞草的神龜。五獨角天龍獸足,兩足間以銷釘套接綬帶盤結的朵帶。爐臺底面鏨文:「鹹通十季,文思院造八寸銀金花香爐一具,並盤及朵帶環子全共重三百八十兩,臣陳景夫,判官高品臣吳弘愨,使臣能順」。香爐是佛教香花供養的重要法具之一,法門寺地宮出土的燻爐、爐臺成組配套尚屬首次。
  • 唐代法門寺地宮:出土瓷器欣賞
    時間回到1987年4月,位於陝西省扶風縣的法門寺正在進行一項古代佛塔的修復施工。
  • 【佛指舍利傳奇】法門寺佛指舍利靈異之謎
    歷史記載,在強大的伊斯蘭教猛烈衝擊下,珍藏佛祖舍利最多的南亞次大陸,佛教漸漸消亡。後世許多佛教徒和考古人員去聖地尋覓佛骨,一位美國考古學家甚至遍踏南亞各地尋找佛舍利,遺憾一粒未見。在印度與尼泊爾交界的庇埔拉瓦爾一處廢墟中,在距塔廟3米深的地下,最終他發現當年釋迦國王盛裝本族所分得的舍利滑石壺。雖然沒有舍利,但壺蓋有銘文,仍然讓他如獲至寶。甚至,這次發現也轟動世界。
  • 法門寺地宮下的驚世寶藏
    頻來源:法門寺方法門寺地宮——華夏瑰寶寶雞市法門寺真身寶塔1987年,因修建陝西寶雞法門寺明代磚塔,在塔基下發現了唐代的真身寶塔地宮,出土了數千件供奉佛指舍利的珍貴文物。1987年農曆四月初八,佛誕節當日凌晨,考古學家打開層層寶盒,發現了第一枚舍利。
  • 法門寺出土的這些文物,為我們展示了唐代茶道過程
    >法門寺(Famen Temple),又名「真身寶塔」,位於炎帝故裡、青銅器之鄉——寶雞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傳始建於東漢明帝十一年(公元68年),約有1900多年歷史,素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周魏以前稱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時改稱「成實道場」,唐高祖時改名「法門寺」。法門寺被譽為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聖地。法門寺佛塔被譽為「護國真身寶塔」。寺廟所在的法門寺文化景區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法門寺地宮是迄今所見最大的塔下地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