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經十二式圖解

2021-02-12 太易齋

《易筋經》是一種內外兼練的醫療保健養生功法,經常練習可以收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壽的效果。相傳為梁武帝時代天竺和尚達摩所創。達摩內功深厚,在少林寺面壁禪坐九年,以致石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達摩會意後,留下兩卷秘經,一為《洗髓經》,二是《易筋經》。《洗髓經》為內修之典,歸慧可,未傳於世。《易筋經》為外修之書,留於少林。

健身氣功易筋經全套演練

古代相傳的易筋經姿式及鍛鍊法有12勢,即韋馱獻杵(有3勢)、摘星換鬥、三盤落地、出爪亮翅、倒拽九牛尾、九鬼拔馬刀、青龍探爪、臥虎撲食、打躬勢、工尾勢等。

總考訣曰:總考其法,圖成十二。誰實貽諸,五代之季。達摩西來,傳少林寺。有宋嶽候,更為鑑識。卻病延年,功無與類。

預備式

兩腿開立,頭端平,目前視,口微閉,調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鬆。

第一勢:韋馱獻杵第一勢

兩臂曲肘,徐徐平舉至胸前成抱球勢,屈腕立掌,指頭向上,掌心相對(10釐米左右距離)。此動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

訣曰:立身期正直,環拱手當胸,氣定神皆劍,心澄貌亦恭。

第二勢:韋馱獻杵第二勢

 

兩足分開,與肩同寬,足掌踏實,兩膝微松;兩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兩側平舉;立掌,掌心向外;兩目前視;吸氣時胸部擴張,臂向後挺;呼氣時,指尖內翹,掌向外撐。反覆進行8-20 次。

訣曰:足指掛地,兩手平開,心平氣靜,目瞪口呆。

第三勢:韋馱獻杵第三勢

 

兩腳開立,足尖著地,足跟提起;雙手上舉高過頭頂,掌心向上,兩中指相距3釐米;沉肩曲肘,仰頭,目觀掌背。舌舐上顎,鼻息調勻。吸氣時,兩手用暗勁盡力上託,兩腿同時用力下蹬;呼氣時,全身放鬆,兩掌向前下翻。收勢時,兩掌變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將兩拳緩緩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腳跟著地。反覆8-20 次。

訣曰:掌託天門目上觀,足尖著地立身端。力周腿脅渾如植,咬緊牙關不放寬。舌可生津將顎舐,鼻能調息覺心安。

第四勢:摘星換鬥勢

右腳稍向右前方移步,與左腳形成斜八字,隨勢向左微側;屈膝,提右腳跟,身向下沉,右虛步。右手高舉伸直,掌心向下,頭微右斜,雙目仰視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於背後。吸氣時,頭往上頂,雙肩後挺;呼氣時,全身放鬆,再左右兩側交換姿勢鍛鍊。連續5-10 次。

訣曰:只手擎天掌覆頭,更從掌內注雙眸。鼻端吸氣頻調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勢:倒拽九牛尾勢

 

右腳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舉至前上方,雙目觀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於背後。吸氣時,兩拳緊握內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後;呼氣時,兩拳兩臂放鬆還原為本勢預備動作。再身體後轉,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進行。隨呼吸反覆5-10 次。

訣曰:兩腿後伸前屈,小腹運氣放鬆;用力在於兩膀,觀原須注雙瞳。  

第六勢:出爪亮翅勢

 

兩腳開立,兩臂前平舉,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開,虎口相對,兩眼怒目平視前方,隨勢腳跟提起,以兩腳尖支持體重。再兩掌緩緩分開,上肢成一字樣平舉,立掌,掌心向外,隨勢腳跟著地。吸氣時,兩掌用暗勁伸探,手指向後翹;呼氣時,臂掌放鬆。連續8-12 次。

訣曰:挺身兼怒目,推手向當前;用力收回處,功須七次全。

健身氣功-易筋經分解教學(最新版)



第七勢:九鬼拔馬刀勢

腳尖相銜,足跟分離成八字形;兩臂向前成叉掌立於胸前。左手屈肘經下往後,成勾手置於身後,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後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頸狀。足趾抓地,身體前傾,如拔刀一樣。吸氣時,雙手用力拉緊,呼氣時放鬆。左右交換。反覆5-10 次。

訣曰:側首彎肱,抱頂及頸;自頭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輪,身直氣靜。

第八勢:三盤落地勢

左腳向左橫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馬步。上體挺直,兩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舉如託重物狀;稍停片刻,兩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鬆,如放下重物狀。動作隨呼吸進行,吸氣時,如託物狀:呼氣時,如放物狀,反覆5-10 次。收功時,兩腳徐徐伸直,左腳收回,兩足併攏,成直立狀。

訣曰:上顎堅撐舌,張眸意注牙;足開蹲似踞,手按猛如拿;兩掌翻齊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閉口,起立足無斜。

第九勢:青龍探爪勢

兩腳開立,兩手成仰拳護腰。右手向左前方伸探,五指捏成勾手,上體左轉。腰部自左至右轉動,右手亦隨之自左至右水平劃圈,手劃至前上方時,上體前傾,同時呼氣:劃至身體左側時,上體伸直,同時吸氣。左右交換,動作相反。連續5-10 次。

訣曰:青龍探爪,左從右出;修士效之,掌氣平實;力周肩背,圍收過膝;兩目平注,息調心謐。

第十勢:臥虎撲食勢

右腳向右跨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右弓左僕腿勢;上體前傾,雙手撐地,頭微抬起,目注前下方。吸氣時,同時兩臂伸直,上體抬高並儘量前探,重心前移;呼氣時,同時屈肘,胸部下落,上體後收,重心後移,蓄勢待發。如此反覆,隨呼吸而兩臂屈伸,上體起伏,前探後收,如猛虎撲食。動作連續5-10 次後,換左弓右僕腳勢進行,動作如前。

訣曰:兩足分蹲身似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頭胸作探前勢,偃背腰還似砥平;鼻息調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賴支撐;降龍伏虎神仙事,學得真形也衛生。

第十一勢:打躬勢

兩腳開立,腳尖內扣。雙手仰掌緩緩向左右而上,用力合抱頭後部,手指彈敲小腦後片刻。配合呼吸做屈體動作;吸氣時,身體挺直,目向前視,頭如頂物;呼氣時,直膝俯身彎腰,兩手用力使頭探於膝間作打躬狀,勿使腳跟離地。根據體力反覆8-20 次。

訣曰:兩手齊持腦,垂腰至膝間;頭惟探胯下,口更齒牙關;掩耳聰教塞,調元氣自閒;舌尖還抵顎,力在肘雙彎。

第十二勢:工尾勢

兩腿開立,雙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舉至頭頂,目視掌而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十指交叉,旋腕反掌上託,掌以向上,仰身,腰向後彎,目上視;然後上體前屈,雙臂下垂,推掌至地,昂首瞪目。呼氣時,屈體下彎,腳跟稍微離地;吸氣時,上身立起,腳跟著地;如此反覆21次。收功:直立,兩臂左右側舉,屈伸7次。

訣曰: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頭,凝神一志;起而頓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為志;更作坐功,盤膝垂眥;口注於心,息調於鼻;定靜乃起,厥功維備。

識別二維碼關注「太易齋」微信公眾號

         《太易齋》微信公眾號:太易齋山人(段鑑罡老師)的國學、養生交流平臺。  易貫儒道禪醫,道統天地人心,修心悟道弘道。

國學與養生,盡在太易齋


     《太易齋》——段鑑罡老師的書齋,主要關注國學、養生,拓展私塾式的國學培訓,研討個體化的養生保健。


微信號:taiyizhai;15053890294.

QQ號:1026433035,結緣交流!

關注「國學、養生」請點擊下面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易筋經全文附十二式圖解(附視頻)
    易筋經據清代學者凌廷堪的《校禮堂文集》、周中孚的《鄭堂讀書記》、康戈武的《中國武術實用大全》、周明和周稔豐的《易筋洗髓經(修訂本)》以及《中國大百科全書·體育卷》等書考證,均認為該書籍《易筋經》系明朝天啟四年(1624)天台紫凝道人所作
  • 健身氣功易筋經十二式之四式摘星換鬥勢圖解和視頻教學
    健身氣功易筋經十二式之四式摘星換鬥勢視頻:左摘星換鬥勢:動作一:兩腳跟緩緩落地;同時,兩手握拳,拳心向外,兩臂下落至側上舉(圖20)。隨後兩拳緩緩伸開變掌,掌心斜向下,全身放鬆;目視前下方(圖21)。
  • 真實的易筋經:12式達摩易筋經!武者的武術造詣不在於技擊
    不過,最厲害神秘的武功秘籍,還是要數少林的《易筋經》了!《笑傲江湖》中,少林的方證大師得練得此神功,就連任我行的吸星大法都沒有辦法勝其一絲一毫!《易筋經》是武俠小說中的至高無上的寶典,在小說中,能夠練成易筋經的人少之又少。只要能夠練成這套秘籍的人,往往都是骨骼驚奇之輩!
  • 江湖流傳的少林和道家等各派易筋經、洗髓經、內功、武林秘籍83本
    書籍目錄:1977年第二版李佩弦《易筋經》編寫小組編《易筋經》2006年《精武》雜誌「易筋經專題」系列[一清的少林易筋經內外經教材].佚名.文字版[嚴蔚冰傳易筋經十二式].嚴蔚冰.掃描版[中國的國術研究:易筋經].佚名.掃描版[健身氣功:易筋經.五禽戲.六字訣.八段錦].佚名.掃描版[全圖易筋經
  • 普通人也能練《易筋經》了 「古本易筋經十二勢導引法」傳承教學...
    嚴蔚冰帶領湖北省中醫院的「徒弟」們共練易筋經楚天都市報訊(記者晏雯 通訊員胡夢 黎婉婷)無論你是否喜歡武俠小說,對《易筋經》這個名字一定都不陌生,它是金庸武俠世界中的四大內功之一,是武林大俠們夢寐以求的武功秘籍
  • 12式全套少林坐功易筋經秘籍!功到深處任督自開,周天通暢陰陽調和
    第二式 第三式
  • 戒色強身的少林達摩12式易筋經,簡單易學的武林絕技,附呼吸秘訣
    易筋經的來歷眾說紛紜,單從易筋經的練法來看,其中蘊含著傳統武術的奧秘,更有古老導引術的影子,甚至和醫家行氣也有著很深的關係。關於易筋經的來歷,眾說紛紜,但大多數人比較認可的就是明朝紫凝道人假借達摩的名義所著。這個觀點,最重要的論據就是在易筋經的練法中,有很多道家的術語和特點。
  • 武林絕學-健身養生氣功《易筋經》圖解之一:起勢(動作與呼吸)
    武林絕學-健身養生氣功《易筋經》圖解之一:起勢(動作與呼吸)起勢:1、兩腳併攏站立,含胸拔背起勢的圖解與呼吸:1、兩腳併攏站立,含胸拔背,虛靈頂勁,周身放鬆,呼吸均勻,目視前方。
  • 青城秘傳易筋經練法,簡單易學,持之以恆必見奇效
    易筋經是古代導引法之一,其中蘊含了傳統文化深刻的哲學內涵。易筋經容納了佛道兩家的哲理,又有醫家的經絡、養生的內涵等等。隨著易筋經的發展,以易筋經冠名的武術功法層出不窮,最基本是古本易筋經十二式,除此之外,還有少林養生八段易筋經,峨眉有僧門十三式易筋經、杜門八大勁易筋經等等,武當也有內功易筋經傳世。峨眉還有一種易筋經練法,稱之為峨眉青城二十四式易筋經。
  • 經筋系統與少林易筋經
    易筋經是按照中國傳統導引理論和中醫學基本理論,按照人體陰陽五行運動的規律,通過經絡溝通表理上下,聯繫臟腑器官,通行氣血,調節臟腑器官的機能,從而達到養生保健的作用,使人體保持正常的健康狀態。易筋經通過簡單的樁式和動作對相應的經筋組織進行良性刺激,根本目的都在於練就充足的內氣,並運行內氣貫通十二經脈、奇經八脈,通大小周天,從而達到防病治病,強身健體的目的。
  • 簡單易學的易筋經,坐著就能練的傳統秘籍,附詳細呼吸秘法
    但萬變不離其宗,無論是什麼樣版本的易筋經,都有著一個核心,那就是強身健體!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們的物質文化都得到了充分的滿足,這個時候我們更加重視自己的身體。而易筋經源自古老的導引術。發展到了現在,「古本易筋經十二式導引法」已經被選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無論是哪一版本的易筋經,都是經過了歷史不斷的演進,而留下來的精華,都是老祖宗為我們留下來的寶貴遺產!
  • 傳統易筋經秘籍動態圖示
    易筋經韋陀獻杵前三式動態展示 在傳統武術中,我們常說的內功,其實是應該叫做「內壯功」。 健身氣功已經被我國定為第六十二個正式的體育項目。武術中,練功夫必須要以練「內壯功」為基礎,內壯功的練習之法就是通過對呼吸的調整、對身體的調整和意識的調整,以此來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在武術中,我們通常要讓呼吸和動作相配合。長拳中有「提沉聚託」的呼吸之法;太極拳要有「意注丹田」;南拳則要求「發聲呼喝」;形意拳要求「呼吸自然」。
  • 圖解杜氏易筋經功法,緩解腰椎頸椎不適,室內也能隨時練
    為了幫助大家在疫情防控期有效地鍛鍊身體,向大家介紹我們杜氏易筋經功法推廣團隊在十餘年臨床研究和教練中總結出的一整套適合室內練習的養生功法,通過習練中醫傳統養生功法,能夠鎮定心神、培補正氣、調和臟腑、疏通經絡,抻筋拔骨,提升身體免疫力,增強預防疾病的能力與信心。杜氏易筋經功法,在原地進行鍛鍊,因此可以在室內進行。動作簡單,舒展柔和,易學易練。每次練完 後全身會微微出汗。
  • 務必收藏:易筋經全文及功法口訣 國家版《易筋經》習練要領
    由於整個練功過程長,按原法修煉者不多,近代流傳的《易筋經》多隻取導引內容,且與原有功法有所不同,派生出多種樣式。而流傳較廣的是經清代潘蔚整理編輯的《易筋經十二勢》。明天啟四年《易筋經》的偽李靖序中曾對「易筋」書名的命名和取意有所交待。
  • 訪談 易筋經大師開釋——易筋經到底是什麼?
    釋演慧大圓通寺常住,少林藥局參學僧法師▶傳印法師傳法弟子靈意法師傳法弟子1993年在河南洛陽白馬寺出家,受三壇大戒曾先後在七塔寺、白山寺、五明佛學院、天童寺、少林寺修學在寧波天童寺習禪期間,因殊勝因緣,得遇《易筋經
  • 少林易筋經的練功心得
    少林易筋經分為預備式、十二正式和收勢。預備式主要是起到幫助習練者平靜身心、端正身型的作用;十二正式依照人體十二正經經脈依次疏通全身經絡,順氣血、調臟腑;收勢主要是打通任督二脈,同時對十二正式積存起來的能量進行轉化。
  • 十四式《易筋經》詳解(五)
    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十四式《易筋經》的第十三個動作。這個動作其實就是一個站樁的動作。前期已經有很多網友問我們,站樁有什麼好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易筋經裡面的站樁動作。第十三式:站樁這個動作的要領是:1、順呼吸,鼻子吸氣鼻子呼氣;呼吸要儘可能慢、平、緩;2、雙腳與肩同寬,雙足貼緊地面,右手握拳,左手握右手手腕,至於背後,膝蓋稍稍彎曲,呈現微蹲姿勢;全身放鬆。
  • 易筋經修煉的八大要旨(上)
    易筋經是中華武術氣功的上乘功夫,當今世傳約有100多個版本,其中以少林寺秘傳的《易筋洗髓經》、清代潘蔚整理編輯的《易筋經十二勢》和國家體育總局推廣的
  • 探秘「神功」——達摩易筋經
    世面上對於《易筋經》,目前存在兩種看法,贊之者仍誇飾其「神」,如嵩山少林寺現任方丈釋永信就公開宣稱《易筋經》「在少林寺屬於上乘功法」、「能改變一個人的體質和本能」; 毀之者則稱《易筋經》是「道家壯陽寶典」,不過房中術而已。
  • 八段錦圖(易筋經圖說附版)
    此《易筋經外經圖說》(附八段錦圖)是易筋經的重要支流,可用於強身健體,益壽延年。此書前半部分是十二大勁,內容與二十二勢易筋經第一套十二勢一樣。後半部分是八段錦,口訣是現代八段錦口訣的藍本,書前有清末民初梁世昌序。此為清末上海同文書局石印本。註:德國柏林國立圖書館藏本。《易筋經外經圖說》全文較長,下次專門用一篇文章發布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