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悟了,PM的必備技能:談工資。不然就會面臨↓
上周三知道的是:前公司新招的產品經理比我在的時候多四五千,比我跳槽出來後現在公司給我的還多。
中午剛知道的是:前前公司現在的產品經理是我在的時候的工資的兩倍還多,比我跳槽出來又跳槽後現在的公司給我的還多的多,比我上家公司給他們產品經理的還多。
我大概liao了,不是我工作不行,是我不會談工資。
我當時在18年有收藏過一張圖片。其實也差不多可以說明一下這個情況。
前有各位大佬舉例了很多各個大廠以及自己內部一些學員的薪酬。我沒有那麼多的渠道去收集。我就講點自己的吧。題目本身有規定行業:網際網路IT行業。正好我也摸滾打爬了好幾年。希望能給大家產出一點有價值的東西:
說到月薪,我當時朋友圈有流行一條老闆都說對,產品都在罵的:
總感覺,
企業發工資給產品經理方向反了,
應該產品經理給企業錢才能上班,
因為這個角色,是來花錢試錯的。
你說無不無奈呢?不止月薪一般是多少的問題了,還得到給企業薪酬。不過這個有點段子了。說回到現在。根據每個行業、職位、職能、公司政策制定、人的價值不同,每個pm的薪酬肯定是不一致的。
再說說這個行業裡的話,產品經理的種類,根據他所負責的業務都會進行不同的劃分,什麼推薦策略產品經理,移動產品經理,電商產品經理,廣告產品經理……仔細數數,差不多有四五十種。如果按其他回答的算法型、時長型分也可。不過容易不準確。
大體來講就是倆種:1、專注於產品本身的,提高產品整個流程,為客戶,交互等做服務的。(功能)2、市場,直接面向市場,對客戶數據說話。(錢)
如果這2種,在偏業務型的公司/部門裡,當然是後者薪酬會較高。一切以市場為導向。怎麼更好的賺錢,商業化的產品經理當然更受歡迎。
所以在迷茫自己為何薪酬這麼低,跟同類人相比較,容易低頭來講。其實並不只是自己的鍋。刨除掉能力。一個可觀的收入,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
目前來講,相比較傳統的製造/通信這些。網際網路雖然已經離開了當時大批量發展的時代,進入了穩步提升狀態,在這個狀態裡,用人單位更偏好於有經驗、有實幹項目、有資源的PM。排除掉一些培訓機構的炒作。PM的薪酬沒有的意外的話,會在團隊裡趨於中上端。除非你是個弱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