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獨行的獵手
鬼怪妖狐、降妖伏魔都是網大非常喜歡的題材。但隨著今年4月相關部門對於網大的新一輪整治,許多網大都慘遭下架。單是愛奇藝的3048部網大中,就有1022部下線,佔據了總數的1/3。
對此,平臺方面也給出了自己的標準。優酷就將封建迷信、價值觀導向偏差、過度展示人性陰暗面、篡改名著及歪曲歷史真實人物、展示黑社會活動等內容的影片列為了「清理對象」。而在其後愛奇藝進行的自查活動中,也基本遵循了類似的規定。
但即便如此,作為平臺中比較受歡迎的作品類型,武俠玄幻、甚至妖魔題材依舊存在。最近騰訊的《鎮魔司·四象伏魔》就在5天內獲得了3400萬點擊的好成績,愛奇藝等平臺也先後有幾部武俠、玄幻題材網大獲得了不菲的分帳。
如今,片方已經對大部分作品做了一定的調整,讓其既不會破壞之前確定的原則,也能夠獲得一定的市場效益。而片方採用的這些方式,大致可以分為幾個模式。
片名有「妖魔」,片中無「妖魔」
雖然封建迷信,妖魔鬼怪已經成了網大不能涉及的領域,但這並不涉及電影的名字。為了吸引觀眾,許多作品依舊在片名中保留了「捉妖」「伏妖」「伏魔」「鎮魔」等字樣。
但細看這些電影,卻有很多與「降妖伏魔」關係不大。比如最近由「網大一哥」彭禺厶主演的《寶塔鎮河妖之詭墓龍棺》,雖然片名中有「鎮河妖」三個字,但看完片子才知道原來片中並沒有河妖,而所謂的「詭墓」中也沒有寶藏,更談不上盜墓。片中主要說的是和邪惡的日本侵略者鬥爭的故事。詭墓中的寶藏最後被用來當做引誘鬼子的工具。
類似的設計其實並不少。其中原因也很好理解,片方既要迎合受眾對於伏妖降魔的愛好,也要規避審查,最後只好「掛羊頭賣狗肉」。這其實也是另一種形式上的「標題黨」。
讓鬼變萌,捉妖變搞笑
其實一部電影有妖魔鬼怪並不是問題。只要妖魔鬼怪面目並不猙獰,甚至插科打諢,憨態可掬,觀眾並不會感到害怕,甚至還會覺得妖很可愛。
比如我們熟知的院線電影《捉妖記》,裡面的胡巴就用自己的「蠢萌」賺到了不少的票房。胡巴自己甚至成了一個觀眾喜歡的符號性人物。
在網大中,這種方式也被廣泛地使用著。比如最近上線的《鍾馗捉妖記之夢魘傳說》,其中的魚妖形象就相對比較「親民」,讓觀眾很難和「兇神惡煞」的妖魔鬼怪聯繫到一起。而且電影中也加入了很多搞笑的臺詞,整個電影氣氛並不陰森恐怖,甚至還有點無釐頭搞笑。
當然,有些電影中還是會涉及到真正的妖魔,但這些妖魔基本都會發生在古代。這些妖形象當然不會太正面,但外貌嚇人的妖也並不多。
不過分展示惡勢力
在武俠玄幻風的網大中,降妖除魔是很常見的題材。武打也是其中非常吸引觀眾眼球的。而武打就會涉及到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之間的對打。反面人物大多是妖怪、黑幫甚至邪教。這些黑惡勢力要展現出壞的一面,自然也就要做一些渲染。
但這其中基本上不會有對妖怪做的壞事的描述。以《齊天大聖·萬妖之城》為例,孫悟空、豬八戒等人來到了萬妖城,雖然城內小妖也都被大boss操控,但他們基本上沒有過害人的經歷。大boss出場之前也沒有對他的劣跡有過正面直觀的描述,更沒有任何血腥的場景渲染。所有壞人壞事基本上都是通過第三方轉述的。
所以回看整個作品,只有孫悟空和各路妖怪交手的過程被描述的比較細緻,這也符合此類作品主要靠武打場面吸引觀眾的套路。但片中並沒有對妖怪的作惡過程進行呈現,甚至於妖怪和唐僧還進行了非常有趣的對話,令人捧腹。
近期上線的《鎮魔司·四象伏魔》也有著類似特質。雖然片中的反派是個邪教,且片中也有對活人祭祀等儀式的正面描寫,甚至提及了煉屍術等邪教法術,但總體來說片中沒有出現妖魔鬼怪,也沒有對邪教的惡行做太多展開。最終的結果也是光明力量戰勝了邪惡,體現了「邪不壓正」的主題。
還有一類妖魔鬼怪的網大不但是安全的,分帳也不會太差。那就是《西遊記》《白蛇傳》等古代玄幻故事的改編。首先這類改編並不算是曲解古代名著,因為這些故事中本身就帶有鬼怪故事,只要按照上文說的這些去做就不會有問題。其次,這些故事都有著穩定的受眾,且極容易添加上武打的戲份,比較便於吸引觀眾。
當然,在目前網大正在全面精品化的大前提下,鸚鵡君並不提倡片方做此類的作品。一方面,此類題材已經走到了盡頭,想要做出創新已經越來越難;第二方面,隨著精品化時代的到來,網大也在呼喚更有營養的內容。與其費盡心思在夾縫中求生存,倒不如尋求題材創新,為自己找到更廣闊的天地。
影投人製片工場【公眾號ID:movieeye】
有眼力、有腦洞、有大神的一站式精品影視內容製片工場
【如需轉載請聯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