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一篇 Forbes 的報導將 23andMe 這家基因檢測公司送上了風口浪尖,其中「當下流行的 DNA 採集信息服務將把個人基因信息賣給生物科技公司」的總結引發了軒然大波。儘管對於 23andMe 而言,數據能幫助科學研究者們更好理解疾病,但接受基因泰克 6000 萬美金,交換 23andMe 帕金森社區 3000 名患者全基因組測序數據的事實也表明,賺錢至關重要。
通過直接向消費者兜售商品並許諾增益健康,商人們賺的盆滿缽滿。拓荒前的美國西部,蛇油小販把這種見效「萬靈藥」賣至風靡。而現在,更大的「餅」不僅畫給了那些渴望健康的消費者們,商人們也趨之若鶩。
他們到底算是創業先鋒,還是不靠譜的投機客?
本文編譯自 Timeline,原文標題為「Businessmen All Up in Your Genes」。
蛇油銷售員 Clark Stanley 喜歡把自己稱為「響尾蛇之王」。他廣發宣傳冊,宣稱喝一口他的靈丹妙藥,治癒效果堪比 Hopi Indian 診治響尾蛇咬傷。
然而,Stanley 這款萬靈藥並不含與蛇有關的成分,研發也非基於 Hopi 響尾蛇,而是來源一道當時中國勞工中流行的方子——由中國水蛇製成,全然不同的另一種蛇。不過,當 FDA 1906 法案通過時,Stanley 被罰了 20 美金(相當於今天的 429 美金),理由是視產品為萬靈藥進行了誤導欺騙性營銷。
Stanley 的產品實際上是由礦物油、紅椒、樟腦、松節油和牛脂組成。
John Harvey Kellogg 相信,幸福生活是建立在忠於神、食玉米片與灌腸(沒錯,就是你想的那個)交替進行的節食上。他的 Battle Creek 療養院,讓成百上千的美國人拋棄俗世舊規,遵循一整套基督教復臨會程式。
和現代名人健康療養院類似的是,Battle Creek 療養院保持匿名,提供 spa 以及令人不甚放心的醫療服務,比如電擊震動椅。常來光顧並不吝溢美的名人包括美國第二十七任總統 William Howard Taft,福特汽車創始人 Henry Ford,女飛行員及女權運動者 Amelia Earhart。
1927年,Kellogg 決定斥資 200 萬美金加蓋一座 14 層的樓,卻命運多舛。兩年後股市崩潰,破產的名人們甚少光顧,Kellogg 只得將事業中心移到玉米片上以度過難關。而那座大樓後被美國軍部購買,現在成為政府建築群的一部分。
憑藉「不加掩飾」的身體和胸肌,Jack LaLanne 召喚美國人跳下沙發,加入他一起運動。以電視為媒介,妙語連珠的 LaLanne 很擅長鼓動青少年——他們也成為了 LaLanne 在新郊區家庭中最忠誠的支持者。
我厭惡死亡——那樣會毀了我的身材 by LaLanne
如果說 Jack LaLanne 是你想介紹給父母的健美明星,Arnold Schwarzenegger 就是你想從妹妹旁隔離的那種人。
Gold’s Gym 這家健身房在紀錄片 Pumping Iron 留下了深刻印記。片子真實展現了年輕的施瓦辛格是如何「賣弄」自己的身體,剛抽完的大麻與車軸大小的槓鈴比比皆是。它成功將健身這種亞文化打造成商業運動,也為後來奧地利人銀幕形象奠定基礎。
就這樣,Gold’s Gym 用和施瓦辛格的這層關係走向全美。他們組建了健身智囊團,後成為美國退休協會的正式成員,並向電視遊戲業進軍。儘管常面臨訓練無效的指控,事實卻是他們不僅售賣成為「大塊頭」的能力,並提供實現該目標的特定訓練地。
1996: WebMD 大眾問診當生病的你懂得如何描述症狀,手能點開網頁瀏覽器,醫生還有什麼存在意義?
WebMD 出現在網際網路剛流行的時候,讓每個人都能在上面搜索病症背後的成因,無論是喉嚨腫痛還是一條神經過敏的腿。
問題是,大眾常只看得到最外顯的表徵,並將其作為診斷依據。這些自以為醫療專家的病人,一旦與醫生對話顯得言之鑿鑿,很難聊得下去。
不過,就算 Web MD 成為醫生的噩夢,它仍然是醫療廣告的溫床——從疑心得病的我們身上大賺一筆。
2015: 23andMe 的一記重錘你難道不想多了解點自己的祖先,找到新親屬或查查看是否基因上容易患上某些病?這便是 23andMe 的承諾,只需 99 美金(現已漲價至 199 美金)和一口唾液,一套基因組件加上手機 app 便提供詳盡的基因報告,完全不賺錢的基因檢測服務。
但隨著它與基因泰克的基因信息交易,23andMe 腦中的盈利策略正慢慢呈現。「一旦擁有數據,便能成為個人健康護理屆的Google」——23andMe 董事會成員 Patrick Chung 這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