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們是如何從你身上對「症」撈錢的?

2021-01-19 極客公園

2015 年,一篇 Forbes 的報導將 23andMe 這家基因檢測公司送上了風口浪尖,其中「當下流行的 DNA 採集信息服務將把個人基因信息賣給生物科技公司」的總結引發了軒然大波。儘管對於 23andMe 而言,數據能幫助科學研究者們更好理解疾病,但接受基因泰克 6000 萬美金,交換 23andMe 帕金森社區 3000 名患者全基因組測序數據的事實也表明,賺錢至關重要。 

通過直接向消費者兜售商品並許諾增益健康,商人們賺的盆滿缽滿。拓荒前的美國西部,蛇油小販把這種見效「萬靈藥」賣至風靡。而現在,更大的「餅」不僅畫給了那些渴望健康的消費者們,商人們也趨之若鶩。

他們到底算是創業先鋒,還是不靠譜的投機客?

本文編譯自 Timeline,原文標題為「Businessmen All Up in Your Genes」。

1897: 「響尾蛇之王」

蛇油銷售員 Clark Stanley 喜歡把自己稱為「響尾蛇之王」。他廣發宣傳冊,宣稱喝一口他的靈丹妙藥,治癒效果堪比 Hopi Indian 診治響尾蛇咬傷。

然而,Stanley 這款萬靈藥並不含與蛇有關的成分,研發也非基於 Hopi 響尾蛇,而是來源一道當時中國勞工中流行的方子——由中國水蛇製成,全然不同的另一種蛇。不過,當 FDA 1906 法案通過時,Stanley 被罰了 20 美金(相當於今天的 429 美金),理由是視產品為萬靈藥進行了誤導欺騙性營銷。

Stanley 的產品實際上是由礦物油、紅椒、樟腦、松節油和牛脂組成。 

1927: 名人療養院

John Harvey Kellogg 相信,幸福生活是建立在忠於神、食玉米片與灌腸(沒錯,就是你想的那個)交替進行的節食上。他的 Battle Creek 療養院,讓成百上千的美國人拋棄俗世舊規,遵循一整套基督教復臨會程式。

和現代名人健康療養院類似的是,Battle Creek 療養院保持匿名,提供 spa 以及令人不甚放心的醫療服務,比如電擊震動椅。常來光顧並不吝溢美的名人包括美國第二十七任總統 William Howard Taft,福特汽車創始人 Henry Ford,女飛行員及女權運動者 Amelia Earhart。

1927年,Kellogg 決定斥資 200 萬美金加蓋一座 14 層的樓,卻命運多舛。兩年後股市崩潰,破產的名人們甚少光顧,Kellogg 只得將事業中心移到玉米片上以度過難關。而那座大樓後被美國軍部購買,現在成為政府建築群的一部分。 

1953 & 1977: Jack LaLanne 和在電影上舉重的施瓦辛格

憑藉「不加掩飾」的身體和胸肌,Jack LaLanne 召喚美國人跳下沙發,加入他一起運動。以電視為媒介,妙語連珠的 LaLanne 很擅長鼓動青少年——他們也成為了 LaLanne 在新郊區家庭中最忠誠的支持者。 

我厭惡死亡——那樣會毀了我的身材 by LaLanne 

如果說 Jack LaLanne 是你想介紹給父母的健美明星,Arnold Schwarzenegger 就是你想從妹妹旁隔離的那種人。 

Gold’s Gym 這家健身房在紀錄片 Pumping Iron 留下了深刻印記。片子真實展現了年輕的施瓦辛格是如何「賣弄」自己的身體,剛抽完的大麻與車軸大小的槓鈴比比皆是。它成功將健身這種亞文化打造成商業運動,也為後來奧地利人銀幕形象奠定基礎。

就這樣,Gold’s Gym 用和施瓦辛格的這層關係走向全美。他們組建了健身智囊團,後成為美國退休協會的正式成員,並向電視遊戲業進軍。儘管常面臨訓練無效的指控,事實卻是他們不僅售賣成為「大塊頭」的能力,並提供實現該目標的特定訓練地。 

1996: WebMD 大眾問診

當生病的你懂得如何描述症狀,手能點開網頁瀏覽器,醫生還有什麼存在意義?

WebMD 出現在網際網路剛流行的時候,讓每個人都能在上面搜索病症背後的成因,無論是喉嚨腫痛還是一條神經過敏的腿。

問題是,大眾常只看得到最外顯的表徵,並將其作為診斷依據。這些自以為醫療專家的病人,一旦與醫生對話顯得言之鑿鑿,很難聊得下去。

不過,就算 Web MD 成為醫生的噩夢,它仍然是醫療廣告的溫床——從疑心得病的我們身上大賺一筆。

2015: 23andMe 的一記重錘

你難道不想多了解點自己的祖先,找到新親屬或查查看是否基因上容易患上某些病?這便是 23andMe 的承諾,只需 99 美金(現已漲價至 199 美金)和一口唾液,一套基因組件加上手機 app 便提供詳盡的基因報告,完全不賺錢的基因檢測服務。

但隨著它與基因泰克的基因信息交易,23andMe 腦中的盈利策略正慢慢呈現。「一旦擁有數據,便能成為個人健康護理屆的Google」——23andMe 董事會成員 Patrick Chung 這樣說道。

相關焦點

  • 雙語:「中暑」是「日射病」還是「熱中症」?
    以前、Bitで「熱中症の男女比」についての記事があったが、そもそもこの熱中症という言葉、いつから使われるようになったのか。熱中症は様々な症狀の総稱と認識しているが、熱射病、日射病とはどういうものなのか。
  • 你可能患上「臀肌失憶症」!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久坐」還可能使臀部肌肉「失去記憶」。臀部,仿佛是人身上最沒有存在感的部位,但它時刻都在「支撐」我們。跑動、站立、跳躍,都少不了臀部的「幫忙」。「臀肌失憶症」?這是什麼?人坐下後臀部肌肉會放鬆,若是整天坐著,臀肌就會忘了怎麼復原,就算站起來或是運動也仍然保持放鬆狀態。醫學上把這稱作「臀肌失憶症」。
  • 香港染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香港陷入一個集體「斯德哥爾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這名詞源於一九七三年瑞典斯德哥爾摩一單銀行劫案,匪徒Jan-Erik Olsson衝入當地最大銀行打劫,事敗劫持四名銀行職員與警方對峙。經長達六日圍困,最後劫匪釋放人質。這班銀行職員長時間聽了匪徒Olsson的故事,對他產生同情,認同其做法。
  • 松岡菜摘 |「夏戀症候群」
    「夏戀症候群」《ヤングジャンプ》 YJ 2015 No.26
  • 「肩夾擠症」如何治療?旋轉肌康復運動的關鍵!
    在肩膀抬高過程中,需要週圍的旋轉肌群穩定出力,如果因為旋轉肌的受傷或發炎腫大,很容易造成「肩夾擠症候群」,甚至破裂。在治療上,旋轉肌的康復運動和再生注射非常重要。30歲的陳女士今年開始到健身房做重訓,最近他漸漸覺得右肩在抬高的過程中,會有一陣的酸痛感,原本以為是自己是不是得到五十肩,但經檢查發現,原來是「肩夾擠症候群」(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
  • 如何區別「強迫症」和「強迫行為」?
    上面的例子裡表現出來的症狀有輕有重,有的可能只是「強迫傾向」,有的則可能確實是「強迫症」。 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僅常常聽到別人說「強迫症」,有時也會懷疑自己是不是也有「強迫症」。實際上,到底只是「強迫傾向」還是「強迫症」,這需要我們進行分辨。 今天咱們就來好好聊聊,究竟什麼才是「強迫症」。
  • 「中餐館症候群」涉歧視 亞裔抗議《韋伯字典》
    對此感到不滿的一群亞裔人士,14日正式發起一場社群媒體運動,希望推翻「中國食物含味精、吃了會讓人生病」的刻板印象。這場運動背後,得到日本老牌調味料公司「味之素」(Ajinomoto)大力支持。儘管「 中餐館症候群」被列入韋伯字典(Merriam-Webster.com)中,但與此說相關的許多迷思已被證實有誤;味精(monosodium glutamate,簡稱MSG)存在於許多食物中,從蕃茄到母乳裡都有,也沒有證據顯示它與疾病有關。紐約餐館老闆、大廚兼作家黃頤銘(Eddie Huang)說:「對我來說,這是一件很值得指出來的事。
  • 不能糾正的「政治狂熱症」
    看著中大學生會幹事會臨時行政委員會八月十三日在facebook撰寫「家書」,就讓我想起上述歌德的名句。中大學生會的家書,是寫給新入學的中大學生,認為新生選擇中大,「也許是被『暴大人』過去一年之勇氣而感動」。中大學生自命學校為「暴大」(暴徒大學之簡稱),並向師弟師妹灌輸成為「暴大人」為榮的理念,不知家長看到了,是熱烈支持,還是冷汗直冒?
  • 教你如何輕鬆應對「生酮流感」
    比如出現頭暈頭痛、疲倦無力、冒冷汗、噁心、咳嗽、甚至還會心悸的情況,這其實是「生酮流感(Keto-Flu)」的現象,也稱作「生酮不適症」。別擔心!剛開始生酮出現不適是正常現象。就好像你突然到了一個新的環境,產生水土不服的感覺一樣。那為什麼會有生酮流感呢?酮學們又該如何應對?今天小編就來深度剖析這種生酮不適症。先別慌,生酮流感並不是真的「流感」,只是因為症狀跟感冒有些相似才得此名,比如全身酸軟無力,頭暈噁心等。
  • 從《延禧攻略》看國人的「強迫症」
    竟不偏不倚打在了西門大官人頭上,他抬頭怒目而視,「誰?」潘金蓮慌忙陪著笑,從樓裡出來,說「好大的一陣風」,緊接著一個萬福下去:「望官人海涵」。「我給你唱支歌吧,比那些妓女唱得好。」小酒館兒裡,王佳芝偎著易先生說。不多時,當真就唱了,「天涯呀海角,覓呀覓知音,小妹妹唱歌郎奏琴,郎呀咱們倆是一條心」。
  • 亞斯伯格症的介紹
    「這個孩子真的很奇怪,你說他不乖嗎?也沒有啊,但是他就是沒人緣。他不會去招惹人家,也不會亂發脾氣,但是就是沒有朋友。你叫他做什麼事,他也會跟著做,但是就是知道他心不在焉。你說他像注意力不足的孩子,我覺得也像,於是叫他的媽媽帶去醫院檢查,結果醫生說他不是過動症。我實在說不出來他是哪裡出了問題。」
  • 「倒走、臥床」能治療腰間盤突出症?骨科醫生告訴你怎麼治效果好
    如果突出的椎間盤壓迫刺激到附近的神經,引起疼痛、發麻等一些列臨床表現時,就屬於"腰間盤突出症"了。(幾乎所有的腰間盤突出症都是腰 4-5、腰 5-骶 1 椎間盤發病。)儘管"腰椎間盤突出"跟"腰椎間盤突出症"只相差一個"症"字,但兩者卻是有明顯區別的。
  • 拖延症不是你的錯,我送你電腦可好
    自從上次法秀推送了我的專訪,以及我緊跟其後自己推送的「綴文」,很多好友發來「賀電」,說我成網紅了。正應了Andy Warhol的那句話,「In the future, everyone will be famous for 15 minutes」.每個人都將紅15分鐘。話說上周,晚報記者來採訪我關於「律屆新秀」的事跡,希望我提供些案例素材。
  • [一圖流]教你如何打造「JOJO奇妙冒險」空條徐倫髮型
    [一圖流]教你如何打造「JOJO奇妙冒險」空條徐倫髮型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2013-01-30 17:07:43
  • 《怪物獵人世界》如何騎到怪物身上 騎乘系統講解
    導 讀 怪物獵人世界新版本如何騎到怪物身上?不知道新版本如何騎到怪物身上的玩家,九遊小編為你準備了圖文教程,感興趣的玩家趕快一起來看看吧!
  • 短評│柯文哲的「討厭」症
    臺北市長柯文哲日前脫口說出「最討厭外省人」的話,讓外界一驚。
  • 應對認知症老人妄想的六大原則
    認知症老人容易有「妄想」產生,「妄想」是什麼呢? 妄想指的是「堅定不移」的錯誤信念,像是: 「有人要偷我的錢!」
  • 你的身體狀況如何,腳丫子會「說」給你聽!
    你的身體狀況如何,腳會「說」給你聽。老化先從腳開始,我們每天「站在」腳上面走路、工作、活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卻鮮少理會或觀察腳發出的警訊。不論中醫或西醫都同意,身體是個整體,力量的傳導絕不是只有局部,一個地方有問題,長期下來將會影響其他部位。
  • 投球失憶症的故事
    我跟他說,這位大哥,你真的誇張了;他只是還我一個苦笑,「你不懂的,」他說。 第二天到了球場,郭泓志預定是在新人聯盟的比賽投1局不超過30球,但他投出的第一球,捕手跳起來也沒能撈到。 那球直接打在本壘後面的防護網上,兩層樓高。
  • 【恩典見證】「凍未條」的恩典-昔日企業講師成漸凍人靠主活出「漸漸解凍」的人生
    (圖/記者黃睿慈)16日中午,哈利路亞家教會第267次福音餐會,由黃國紘(Frank)和林秀羚(Vicky)夫婦上臺分享,昔日身為企業講師的他,擁有好的收入、美滿的家庭,看似擁有美好的前途,右手卻忽然無力而罹患漸凍症,原以為人生就此停擺,神的愛卻修復其婚姻和家庭,「這福音餐會是我的第一場,但絕對不是我最後一場!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我也樂意為主作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