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兒子離奇死亡,遺孀被剝奪皇后待遇,趙光義真是幕後兇手嗎

2020-12-23 尋根拜祖

太祖趙匡胤駕崩時,宋皇后時年24歲,長子趙德昭25歲,次子趙德芳17歲。蹊蹺的是,太祖過世,即位的居然不是趙德昭,也不是趙德芳,而是弟弟趙光義。在太祖去世的當晚,還留下了「燭影斧聲」的神秘傳言,由此太祖被趙光義謀害一說流傳甚廣。

接下來發生的事更弔詭,趙德昭、趙德芳的死亡疑點,及宋皇后不合規制的葬儀,讓人們對太宗趙光義的皇位合法性,再度發出「最強質疑聲」。

趙光義對寡嫂和侄子們做了啥

趙匡胤有三任皇后,第一任皇后賀氏,在北宋建立前兩年去世,是追封的皇后,她生趙德昭、趙德林(早夭)和趙德秀(早夭)。第二任皇后王氏,是趙匡胤登基當年冊封的皇后,乾德元年去世。王皇后去世後五年,16歲的宋氏入宮,並被冊封為第三任皇后。

1.宋皇后被剝奪皇后待遇

至道元年,43歲的宋皇后去世,葬禮的安排令人非常寒心。趙光義下旨,將宋氏的靈柩停放在普濟寺,也不讓大臣們按規制行服喪。翰林學士王禹偁看不下去了,他指責趙光義不遵禮儀慢待宋皇后,被趙光義貶出朝廷:

「孝章皇后崩,遷梓宮於故燕國長公主第,群臣不成服。禹偁與客言,後嘗母信儀天下,當遵用舊禮。坐謗訕,罷為工部郎中、知滁州。」

後來,趙光義將宋皇后的靈柩,擱置了整整兩年才下葬。下葬地點,也不在皇后應該在的西南方位,而是葬在了太祖陵北面。更露骨的是,趙光義將宋皇后的神位供於「別廟」,而不是皇后應該享有的「太廟」。

直白一點說,趙光義霸道地剝奪了宋氏的皇后待遇!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原來,「燭影斧聲」的那個夜晚,叔嫂倆發生了一次衝突,差點讓趙光義美夢破滅。

趙匡胤駕崩當夜,宋皇后令太監王繼恩,立刻詔趙德芳進宮,準備靈前即位。不料,王繼恩出了宮直奔晉王府,引來趙光義。當宋皇后見到趙光義時,面露驚訝錯愕的表情,她恍然大悟,王繼恩早就是趙光義的雷子了。

到這時候,她一個年輕的寡婦能做什麼呢?只好向小叔子低頭:「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官家,是宋朝對皇帝的稱呼,也就是說,宋皇后被迫承認了趙光義奪位的事實。

對趙光義來說,由於宋皇后插了一腳,皇位差點落入趙德芳手中,因此他一直對這個女人心懷怨恨。明朝大學者李贄直言不諱地說,趙光義對宋氏的薄情,就是赤裸裸的報復。

2.趙德昭之死的謎團

大概得位不正,趙光義一心想超越大哥,也不掂量自己的分量,就御駕親徵,發動了高梁河之戰。那一戰輸得慘不忍睹,趙光義屁股上中了一箭,還在亂軍中走丟了。

大軍潰敗之際又傳來壞消息,有人說親眼看到皇帝被遼國人宰了。於是有人提議:國不可一日無主,立刻擁立趙德昭。虧得趙德昭沒有盲目應允,不久,趙光義捂著屁股回營了。

這次北伐失敗,趙光義鬱悶到極點,閉口不談對將士們的撫恤和獎賞。趙德昭太年輕,他很草率地替將士們向叔叔請功。趙光義火了,他們擁立你,你替他們請功,想幹啥啊?等你做了皇帝,親自賞他們也不遲!

這句話把趙德昭嚇得魂飛魄散,小夥回到家就拔劍抹脖子了。

這是《宋史》上的記載,不過司馬光在他的《涑水記聞》裡,卻公布了趙德昭之死的另一個版本:「德昭好啖肥劕肉,因而遇疾不起。」意思是,趙德昭喜歡吃大肥肉,把自己吃死了!

司馬光的玩笑開得太大,人們一直認為,這是司馬光混淆視聽,企圖替趙光義謀害趙德昭打馬虎眼。

3.趙德芳之死的謎團

趙德芳就是民間傳說中的「八賢王」,蹊蹺的是,歷史並沒有記錄下他的生母,實在搞不清楚,為什麼當初宋皇后讓王繼恩叫來的是趙德芳,而不是趙德昭。

趙德芳在趙德昭去世後兩年的某一天,睡夢中突然就跑路了:「六年三月,寢疾薨,年二十三。」

大哥吃肥肉吃死,他睡覺睡死,哥倆比著奪人眼球。再加上「皇太弟」趙廷美的廢死,以及宋皇后被剝奪待遇,所有人都把槍口瞄準了宋太宗趙光義:

這傢伙得位不正,害死哥哥奪位,又接連謀害了趙德昭、趙德芳和趙廷美,三個對他皇位存在威脅的人,還不忘對知道實情的宋皇后打擊報復!

事情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先別衝動,客觀公正地再梳理一遍以上事件。

真真假假的傳言該如何解讀

1.宋皇后的葬禮不存在爭議

李贄是個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大噴子,他對宋皇后的葬禮,有刻意歪曲以博眼球的嫌疑。

其實宋皇后不能按皇后之禮入葬,不能怪趙光義,當時人們還處於固守死板的宗法制,堅持一夫一妻的模式。換句話說就是,趙匡胤雖然有三位皇后,但只能有一個可以享受皇后待遇。

關於賀皇后和王皇后的葬禮怎麼安排,趙匡胤和大臣們是有過爭論的,按趙匡胤的意見,想給她們平等待遇,但是被否決了。最後賀皇后佔據了西南方向的墓穴,王皇后作為趙匡胤登基後冊封的皇后,地位理應在追封的賀氏之上,所以王皇后入太廟,賀皇后入別廟。

宋皇后就比較尷尬了,地位上比不過王皇后,正穴又被賀皇后佔了,所以她雖然被趙光義加諡號「孝章皇后」,實際待遇只能降格。其實不光宋皇后和賀皇后沒有入太廟,趙光義自己的四任皇后,也只有明德李皇后的神位入太廟,其餘三位都入了別廟。

這個規矩直到宋神宗時才被打破,他將所有獲得過冊封和追封的歷代皇后,都入了太廟。

至於宋皇后的靈柩為何被擱置在普濟寺,還擱置了兩年,史書並未交代,不過這種情況很常見,不能理解為違禮。王禹偁被處罰,並不是因為進言的內容,而是因為他私下議論,散布不良信息的做法。

因此,宋皇后遭到趙光義「虐待」,是完全站不住腳的傳言。

2.趙德昭之死沒有疑點

其實司馬光並沒有說趙德昭是肥肉吃死了,他僅僅是說趙德昭因為喜歡吃肥肉,把身體搞得很糟。李燾在編寫《續資治通鑑》時,認為這個說法容易誤解,直接剔除了。

不要認為史書記載就一定準確,事實上,司馬光居然把王繼恩寫成了「王繼隆」,把太醫程德玄寫成了「賈德玄」。

趙德昭的自殺過程,在不同的史料裡都有記載,基本一致,不存在爭議,更沒有趙光義下手的直接證據,別被一塊肥肉搞偏了。趙光義的話雖然過分了一些,對趙德昭的死有一定責任,可那種情況下,一時把不住嘴,也是可以理解的。

3.趙德芳應該也屬於正常死亡

至於趙德芳的睡死,更不值得爭議,王皇后也是睡死的,怎麼沒人懷疑?

其實老趙家有嚴重的家族病史,趙弘殷、趙匡胤和趙德芳,應該都是死於高血壓引發的腦溢血。趙德芳還有兩個哥哥,三個姐姐都早夭了。趙光義的子孫裡,出了一堆精神病患者,包括趙元佐、宋真宗、宋仁宗、宋神宗,還有太祖一系的宋光宗、宋理宗等。他們的子孫夭折率極高,每一代都有發病的病例。

因此,不能單憑趙德芳睡死了,就把責任推到趙光義頭上。

燭影斧聲,一個永遠的歷史之謎

那麼,人們為何總拿這些站不住腳的證據,往趙老二頭上扣屎盆子呢?還是那個永遠說不清道不明的謎團——趙光義的皇位究竟是怎麼來的?

除了燭影斧聲,還有「金匱之盟」,以及遷都之謎,不立太子之謎等等,這些永遠無法破解的謎團,讓很多人猜疑,趙老二得位肯定不正,甚至謀殺了哥哥。於是本著這個邏輯,人們總是不斷給趙光義找「罪證」。

事情的真相應該是,趙匡胤本人對皇嗣的選擇,一直在趙光義和趙德昭之間搖擺。從能力上講,毫無疑問趙光義佔優勢,可從法理上講,趙德昭才是當仁不讓的繼承人。

趙匡胤思慮不定,也不急於下結論,畢竟他還不到五十歲嘛。不料他突發腦溢血駕崩了,根本沒來得及留下遺囑,甚至他自己還沒拿定主意。

沒有遺詔的情況下,趙德昭才是合法繼承人,趙光義上位就是得位不正。至於宋皇后為何意屬趙德芳,也許是個人私心吧,不得而知。

趙光義受累於種種傳言,急於「驗明正身」,又編造了「金匱之盟」之類的謊言,結果越描越黑。當朝史官替他描紅,民間野史使勁塗黑,一本好好的史書,被弄花了,結果後人誰也不能找出真相了。

客觀分析,從法理上講,趙光義確實得位不正,但不存在謀害,趙匡胤的妻兒,得到了善待!

相關焦點

  • 趙光義接替皇位後,是怎樣對待趙匡胤的妻子兒女的呢?
    結果到凌晨,趙匡胤突然死了。這一死亡十分離奇。因為趙匡胤常年打仗,行伍出身,身段健康。且時他只有50歲,仍屬於盛年,不會因喝點小酒就死去。因此,歷史上對他的死,大多認為與趙光義脫不開關係。在同期的記載《湘山野錄》中,有「燭影斧聲」的描述,認為趙匡胤實是被趙光義所殺。近代史學家也持有同樣的觀點。 因此,這趙光義是個心狠之人。
  • 趙光義真的殺了趙匡胤嗎?揭秘幕後真相!
    所以很多人認為這是趙光義為了掩蓋他弒兄奪位的真相,並且斬草除根永絕後患。三、趙光義曾加封皇嫂宋太祖皇后為「開寶皇后」,但是在宋太祖皇后死後,趙光義並沒有按皇后的禮儀治喪,這引起了後世很多人的非議,認為這是趙光義弒兄奪位的表現之處,他對皇嫂沒有絲毫尊敬之情。
  • 趙光義真的殺了趙匡胤嗎?揭秘幕後真相
    所以很多人認為這是趙光義為了掩蓋他弒兄奪位的真相,並且斬草除根永絕後患。三、趙光義曾加封皇嫂宋太祖皇后為「開寶皇后」,但是在宋太祖皇后死後,趙光義並沒有按皇后的禮儀治喪,這引起了後世很多人的非議,認為這是趙光義弒兄奪位的表現之處,他對皇嫂沒有絲毫尊敬之情。
  • 趙光義繼承哥哥趙匡胤皇位後,是如何對待年僅24歲皇后嫂子的?
    開元元年(公元968年)宋皇后入宮,趙匡胤在公元976年去世,當時宋皇后大致在24歲。趙匡胤死後,趙光義接替皇位,那麼趙光義是如何對待宋皇后的呢?王繼恩到了趙光義府門前,卻見到了醫官賈德玄,賈德玄說了一通更為離奇的話:「晚上有人敲我家門,說晉王要見我,但我推開沒沒有見到人,我怕晉王身體出問題,就過來看看。」
  • 趙匡胤傳位給弟弟,留下的子孫後裔,受到太宗一脈的優待了嗎?
    大體來說三句話:兒子離奇死亡,孫輩衣食無憂,後代重登皇位。故事還要從頭說起,趙匡胤不傳位兒子而傳位弟弟,本就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對此,宋太宗趙光義上臺後給出的解釋是——金匱之盟。說當年趙匡胤之母杜太后臨終之時,有感於五代國祚短多因幼主即位導致朝局不穩,建議趙匡胤傳位給弟弟趙光義,趙光義死後再傳給趙匡胤的兒子,這樣就能保證國有長君。趙匡胤於是召宰相趙普入宮記載遺命,藏於金匱中。這就是趙光義即位的「合法依據」。
  • 從趙匡胤到趙光義: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他在彌留之際,堅決解除了張永德的殿前都點檢一職,改由趙匡胤擔任。此事,成為柴榮一生中最大的昏招,直接斷送了後周的江山。周世宗柴榮病逝後,他年僅七歲的兒子柴宗訓登基稱帝,符太后臨朝監國。接下來的歷史,讀者就非常熟悉了,孤兒寡母被趙匡胤耍的團團轉。
  • 趙光義為什麼會射死花蕊夫人?真的是為了趙匡胤好嗎?
    就是這樣的花蕊夫人被趙匡胤看上了,但孟昶畢竟還活著,她是屬於孟昶的。說來也是巧,孟昶到達京師七天後死了,死因不明,這其中怎麼看都不像是正常死亡,實際上,世人多認為是趙匡胤所為。孟昶死後,花蕊夫人就被趙匡胤接進了宮,很快晉升為貴妃。
  • 明明有兒子,趙匡胤為何就不立太子?趙匡胤:繼承人只能是趙光義
    大家都知道,趙匡胤死後,弟弟趙光義繼承皇位,是為宋太宗。有人就產生一個疑問,為何趙匡胤不立自己的兒子呢?趙匡胤一共有四個兒子,長子滕王德秀,次子燕王德昭,三子舒王德林,四子秦王德芳。在北宋第二位皇帝登基過程中,「燭影斧聲」已經爭議了千年,說是趙光義殺死了趙匡胤,可歷代史學家始終找不到實據,已然成為了千古之謎。關於趙匡胤之死,《宋史》中描述很簡單,「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越是這樣簡單,越是讓後人產生質疑。宋仁宗年間的僧人文瑩和尚最先質疑趙匡胤死因,也由此產生「燭影斧聲」。
  • 「燭影斧聲」引發的懸案,趙匡胤是被「斧頭砍死」的?
    而北宋時期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的離奇暴斃不得不讓人聯想到這是一場有關於皇位爭奪的「陰謀」。 有關於宋太祖趙匡胤的死因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猜疑,主要是史書中留給後人參考的資料過於稀少,就像《宋史》中記載趙匡胤死亡的只有僅僅九個字,一個五十歲的開國皇帝,突然就這樣「暴斃」,而且史書中這樣記載也是非常不合理的,這其中最令人起疑的地方是趙匡胤死後皇位的繼承,皇位理應是在他的兩個已經成年的兒子中挑選,但最後的結果卻是他的弟弟趙光義繼承了大統。
  • 千年之謎:趙匡胤暴死之真相!
    趙匡胤登基之後,開了中華統一大業。在平定江南的吳越、南漢、南唐等之後。然後揮師北上滅北漢。但離奇的是976年10月19日晚,他與弟弟趙光義在宮中飲酒,因為飲酒結束時己近子夜,趙匡胤便留趙光義在宮中住宿。
  • 趙匡胤的兒子們都死得很離奇,他的孫子們,在北宋過得怎麼樣
    趙匡胤一生有四個兒子,長子趙德秀和三子趙德林都早夭了,長大成人的只有次子趙德昭和四子趙德芳。宋太宗趙光義上臺後,趙德昭最終在29歲的時候自殺了。趙德芳則在23歲的時候,晚上睡了,第二天就再也沒有醒過來。
  • 趙匡胤死後,趙光義為何如此恨他嫂子?與她說的四個字有關
    此外,趙光義對於孝章宋皇后的態度也令人猜疑。此前,趙光義加封孝章宋皇后為「開寶皇后」,但在宋皇后死後,趙光義卻沒有按該有的禮儀為宋皇后治喪。故而這也被認為是趙光義弒兄奪位的重要表現。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個中緣由。
  • 趙匡胤去世前,為何不讓25歲的兒子繼位,反而傳位給趙光義?
    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趙匡胤召趙光義入宮飲酒,當晚共宿宮中。二十日清晨,趙匡胤忽然駕崩。二十一日,晉王趙光義即位,是為宋太宗。趙光義為了證明自己即位的合理性,提出了世所未見的「金匱之盟」一說,說趙匡胤生前承諾母親杜太后,日後將帝位傳給光義。
  • 宋太宗繼位後為何用令人髮指的手段處置大哥趙匡胤年輕的妻兒?
    但是宋太祖趙匡胤就打破了這個傳統,他把皇位傳給了弟弟。史料記載,北宋開寶九年十月二十日,時年五十歲的宋太祖趙匡胤突然駕崩。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繼位,是為宋太宗。宋太宗趙光義,本名趙匡義,後因他的哥哥宋太祖趙匡胤的名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改名炅。
  • 趙匡胤駕崩,皇后讓太監把小兒子找來繼位,進宮的卻是趙光義
    宋太祖死後,宋太宗繼位,但當時宋太祖有兩個兒子,長子德昭已經24歲,次子德芳也已經18歲了,自己的兒子沒有繼位,卻讓弟弟繼位了,所以後來留下了許多傳說,歷來眾說紛紜,沒有定論。宋朝官方的說法是金匱之盟,宋太祖在生前指定一旦他出意外,就由當時的晉王趙光義繼位,這是吸取了之前五代十國時期的教訓。按照宋朝官方的說法,這是宋太祖的母親杜太后臨死前說的,要求宋太祖這麼做,因為她認為,宋朝之所以得天下,就是因為之前的後周孤兒寡母。而要避免宋朝遭到同樣的下場,就要立長君。
  • 宋朝最大懸疑:「斧聲燭影」之謎,趙匡胤究竟是怎麼死的?
    皇帝駕崩那可是大事,一般臨終前御醫和大臣必須要入朝去問候龍體,但奇怪的是,記載趙匡胤生活的正史書籍,對於趙匡胤的死亡竟然完全略過,隻字未提。《宋史》也只是很簡單地描述趙匡胤去世後,趙光義繼位。話說這趙匡胤雄才大略,就這麼不明不白地死去,史書還記載得不合常理,皇位又並非自己的兒子繼承,而是被弟弟繼承。
  • 宋太宗繼位後,是怎麼對待大哥趙匡胤的年輕妻子?其手段令人不齒
    但是,王繼隆早已被趙光義收買,宋皇后命他出宮後,他並未前往趙德芳的府邸,而是直奔趙光義府邸,通知他趙匡胤駕崩的消息。之後,趙光義就立即進宮,入宮後不等通報便直入趙匡胤的寢殿。宋皇后見入宮的不是四子趙德芳,而是晉王趙光義,是大吃一驚!
  • 燭影斧聲,趙匡胤究竟是死於趙光義之手?還是得病死的?
    那麼,趙匡胤最後是怎麼死的呢? 歷史上有「燭影斧聲」之說,就是說,趙匡胤是被其弟趙光義殺死的,那麼,果真如此嗎?還是趙匡胤是病死的?
  • 趙匡胤之死,竟然是因為一個女人?殺兄篡位的趙光義實在無恥至極
    開寶九年冬日,天寒地凍,趙匡胤傳趙光義來到宮中,兄弟二人喝退了一旁的宮女太監,在寢宮中對飲。喝得興起時,時間已來到了深夜。燭光之下,趙匡胤見自己的親弟弟始終畏畏縮縮,不知何故,以為是自己的威嚴震懾了他,洋洋得意。趙匡胤見大殿前的積雪已有幾寸厚,便拿出一柄玉斧走出大門刺雪,還不忘回頭對趙光義說:「這簡直是太容易了。」這天晚上,太祖留晉王夜宿宮中。
  •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卻不小心漏掉一個人,15年後此人篡位為帝!
    而且,趙匡胤是武將出身,即使他不能活到八十或九十歲,他至少也可以活到六十或七十歲。而且在他去世之前,他還與趙光義喝了酒,從此一覺不醒,怎麼會有這樣的巧合呢?還有,在趙匡胤死後,應該由他的兒子繼承王位。他為什麼不把王位傳給兒子,而是傳給趙光義?這是歷史上著名的「燭光斧影」事件。據說,第一個找到趙匡胤遺體的人是他的皇后。那是在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