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的兒子們都死得很離奇,他的孫子們,在北宋過得怎麼樣

2020-12-14 張生全精彩歷史

趙匡胤一生有四個兒子,長子趙德秀和三子趙德林都早夭了,長大成人的只有次子趙德昭和四子趙德芳。

宋太宗趙光義上臺後,趙德昭最終在29歲的時候自殺了。趙德芳則在23歲的時候,晚上睡了,第二天就再也沒有醒過來。

(趙德昭劇照)

趙德昭之所以自殺,是因為當初趙光義帶著大家徵伐遼國的時候,被遼國打得大敗。趙光義當時沒命地往南逃,同時腿還受了傷。大臣們因為一時沒有找到趙光義,以為他死了,便商量著立趙德昭為新皇帝。不過還沒有實施,趙光義又找到了。趙光義知道這件事後,非常不高興。回去後,就遲遲不給參與打仗的功臣們記功。

趙德昭有點著急,就去向趙光義提這件事。趙光義冷冷地說,等你當了皇帝後再說吧。趙德昭把這個話聽明白了,趙光義是不滿當初大家在他生死未卜的情況下,就打算立趙德昭為皇帝。趙德昭聽明白這個話後,也嚇住了。回去以後就自殺了。

關於趙德芳的死,《宋史》上是這樣記載的:「六年三月,寢疾薨。」《宋史》上的這個記載,實際上是很值得玩味的,他說的是「寢疾薨」,不是說的「疾寢薨」。

「疾寢薨」我們好理解,就是說生病了,然後睡覺,睡覺以後就沒醒過來,死了。這個順序也正常。但「寢疾薨」說的是睡覺以後得病,得病以後去世。這就很費解了。睡覺的時候沒病,第二天怎麼就會死呢?

(趙德芳劇照)

當然了,睡覺時候沒得病,第二天死的情況也存在,比如一些心肌梗塞、腦溢血之類。但是古代的技術是檢驗不出來的。古代只能知道他頭天晚上睡覺,第二天就死了,是不是睡後才生了病,其實並不確定。但是《宋史》上一定要說是睡後才生的病,這就耐人尋味了。

為什麼耐人尋味呢?因為趙匡胤去世後,當時的皇后宋皇后給太監王繼恩吩咐的,是讓他去把趙德芳叫過來當皇帝。但是王繼恩卻去把趙光義叫過來了。也就是說,趙光義和趙德芳是競爭對手,趙光義是很提防趙德芳的。《宋史》上特別強調這一句,意思就是想講明,趙德芳的死,與趙光義是沒有關係的。而往往是這種沒有關係,恰恰說明,關係很大。

不管怎麼說,趙匡胤活下來的這兩個孩子,都有些死得不明不白,似乎都與趙光義有一定的關係。

那麼,這兩個兒子死後,他們的後代又如何呢?趙光義是怎麼處置他們的呢?

實際上,這兩個兒子雖然死了,但是他們留下的後代卻不少。趙德昭留下了五個兒子,分別是長子趙惟正、次子趙惟吉、三子趙惟固、四子趙惟忠、五子趙惟和。這幾個兒子,生前都是節度使或者刺史,死後基本上都封為王,或者封為公。趙德芳留下三個兒子,分別是長子趙惟敘、次子趙惟憲、三子趙惟能。也是生前掌管一方,死後被封為王或者公。

(趙光義劇照)

那麼,趙光義非常提防趙匡胤的那些兒子們,為什麼對趙匡胤的孫子們卻那麼好,並沒有任何打擊呢?這主要是因為趙匡胤的兩個兒子死的時候,他的孫子們都還很小。等到趙匡胤的這些孫子們長大以後,趙光義的皇位已經得到了很好的鞏固,無人撼動了,因此也沒有必要提防了。

趙匡胤的子孫們,在整個北宋一代,至少傳了七代。在排行上,分別是德、惟、守、世、令、子、伯、師、希、與等等。傳到第八代的時候,宋高宗南渡,由於宋高宗沒有生育,又由於趙光義的子孫在靖康之難中,基本上被金國擄到北方去了,因此,在趙匡胤的第八代,也就是趙德芳的第七代中,找到了一個叫趙伯琮的孩子。後來這個孩子當了皇帝,也就是宋孝宗。

這其實也說明,雖然趙匡胤的孫子輩、重孫輩過得還不錯,但是往後對他們的分封就越來越少了,也因此他們才會不被金國注意而保留了下來。

再往下傳,傳到第十一代的時候,趙德芳的後代也絕了,於是又從趙德昭的後代中找到一個孩子趙與莒,立為皇帝,他也就是宋理宗。

由此可見。趙匡胤的子孫們在北宋時期,雖然越來越凋敝。但是到了南宋以後,卻突然就發達起來,還輝煌一時。

(參考資料:《宋史》《宋實錄》等)

相關焦點

  • 宋朝最大懸疑:「斧聲燭影」之謎,趙匡胤究竟是怎麼死的?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離奇的事件發生在帝王身上,有的帝王被莫名其妙下毒,有的太過縱慾暴斃。能登上九五之巔,卻過把癮就死,這也是宿命,所謂「命裡無時莫強求」。但要說到最離奇的一件,那得數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的「斧聲燭影」。這件事被後人描繪得充滿詭異的氣氛,堪稱是中國歷史最懸疑的案件。
  • 趙光義接替皇位後,是怎樣對待趙匡胤的妻子兒女的呢?
    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召他弟弟趙光義進宮與他喝酒。在嫁給趙匡胤為妻後,對他極為溫順,服侍也很好,趙匡胤對她的感情也很深。她也因此受到眾人的尊重。 趙匡胤死後,趙光義見她。她知道事情已無法改變,自己兒子們的命都在趙光義手上,因此對他哭泣著說:「我和兒女的命都在您的手上了。」趙光義此時假惺惺地表示:「無憂也」。意思是說,你們都能好好地活著。
  • 趙匡胤傳位給弟弟,留下的子孫後裔,受到太宗一脈的優待了嗎?
    自古以來,皇位繼承多是父死子繼,只有在沒有兒子的情況下才會選擇兄終弟及。可偏偏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是在有兒子的情況下傳位給了弟弟趙光義,由此引發了一系列歷史疑案。而趙光義即位後,趙匡胤的子孫後代又過得怎麼樣呢?
  • 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代都怎麼樣了?趙氏子孫今何在?
    出品 | 趙氏宗親(ID:zhaoshizongqin)編輯 | 趙英雄北宋開寶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宋太祖趙匡胤突然駕崩,終年五十歲。趙匡胤死後,皇位由其弟弟趙光義繼承,是為宋太宗。趙匡胤畫像歷史上關於趙匡胤為什麼把皇位傳位弟弟,而不傳給自己兒子的說法有很多。
  • 趙德昭:趙匡胤死都沒有被封「王」的皇子,因叔叔一句話自刎而亡
    也許他死的沒有那麼複雜,然之後弟弟趙光義的繼位卻將他的「病逝」蒙上了一層「疑雲」,北宋的江山、皇位也由此改變。叔叔上位厚待德昭,一句話卻要了他的命皇子一直未被封王,這不是算什麼稀奇事,趙匡胤死得那麼突然,也許還未來得及為兒子籌劃,當然還有別的原因,兒子如果扶不上牆,也沒轍。趙匡胤的死是個謎,趙光義的上位便是另一個謎。
  • 趙匡胤的偶像郭威:一個渣得足能「封神」的男人
    趙匡胤連忙閉嘴,忐忑退著,仔細看著所有人。奇怪,莫非那句「投中者,可為帝王乎」只有我自己聽到了?這種離奇怪事,自我小時候就總發生,莫非真預示著我能當皇上?趙匡胤是越想越怕。因為成為帝王,對目前的趙匡胤來言,是遙不可及,純屬「逗你玩」,他現在唯一在乎的是:我的老大,郭威在想啥?他要幹啥?
  • 明明有兒子,趙匡胤為何就不立太子?趙匡胤:繼承人只能是趙光義
    大家都知道,趙匡胤死後,弟弟趙光義繼承皇位,是為宋太宗。有人就產生一個疑問,為何趙匡胤不立自己的兒子呢?趙匡胤一共有四個兒子,長子滕王德秀,次子燕王德昭,三子舒王德林,四子秦王德芳。趙德秀和趙德林都早夭,所以實際上趙德昭就是長子,趙德芳就是次子。在北宋第二位皇帝登基過程中,「燭影斧聲」已經爭議了千年,說是趙光義殺死了趙匡胤,可歷代史學家始終找不到實據,已然成為了千古之謎。關於趙匡胤之死,《宋史》中描述很簡單,「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越是這樣簡單,越是讓後人產生質疑。
  • 從趙匡胤到趙光義: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他在彌留之際,堅決解除了張永德的殿前都點檢一職,改由趙匡胤擔任。此事,成為柴榮一生中最大的昏招,直接斷送了後周的江山。周世宗柴榮病逝後,他年僅七歲的兒子柴宗訓登基稱帝,符太后臨朝監國。接下來的歷史,讀者就非常熟悉了,孤兒寡母被趙匡胤耍的團團轉。
  • 趙匡胤兒子離奇死亡,遺孀被剝奪皇后待遇,趙光義真是幕後兇手嗎
    趙光義對寡嫂和侄子們做了啥趙匡胤有三任皇后,第一任皇后賀氏,在北宋建立前兩年去世,是追封的皇后,她生趙德昭、趙德林(早夭)和趙德秀(早夭)。第二任皇后王氏,是趙匡胤登基當年冊封的皇后,乾德元年去世。王皇后去世後五年,16歲的宋氏入宮,並被冊封為第三任皇后。
  • 如果他繼承了後周皇位,就沒有趙匡胤的北宋了
    他便對常遇說:「是要殺我嗎?我死了沒什麼,恐怕大人也要被滅族呀!」常遇吃驚地說:「為什麼?」他回答:「現在朝政混亂,皇帝信任奸臣,郭公想要清君側,殺掉奸臣。希望大人把我暫時扣押,若郭公清君側成功,大人就對郭公有恩德,即使失敗,殺了我也不晚。」常遇聽從,雖將張永德關押,但對他十分厚待。
  • 後周世宗柴榮與北宋宋太祖趙匡胤相比,誰的能力更強?
    原因不是他無能、也不是他不夠努力,而是死得太早。老天就沒有給他十年時間開疆拓土。如果能給柴榮十年時間,周世宗能夠完成中原統一的時代任務嗎?他可能比趙匡胤更有效率。柴榮活得久一點兒,北宋代周這個內部政變就不會發生。北宋代周之後,趙匡胤先打了兩年內戰,即平定昭義節度使李筠、淮南節度使李重進的叛亂。在平定內亂之後,趙匡胤基本繼承了柴榮打下的江山。但這個江山又是什麼模樣?
  • 裝啞巴十多年的北宋武將 楊信的生平軼事及其貢獻揭秘
    裝啞巴十多年的北宋武將 楊信的生平軼事及其貢獻揭秘時間:2020-12-04 14:02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裝啞巴十多年的北宋武將 楊信的生平軼事及其貢獻揭秘 宋朝統治時期,武將們一直受到歧視,無論是北宋,還是南宋,皇帝、文官集團從未停止過對武將的攻擊。
  • 趙匡胤分明有兒子,為什麼他五十歲駕崩時,要傳位於其弟呢?
    父死之繼是中國最為普遍的皇位繼承方式,但除了父死子繼外,兄終弟及也是歷史上比較常見的皇位繼承方式,有名的如宋太祖趙匡胤傳位於宋太宗趙光義,明武宗朱厚照傳位於明世宗朱厚熜。但明武宗身後無子,傳位給堂弟朱厚照實出無奈,可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後還有兩個兒子,他為何要傳位於其弟趙光義呢?
  • 趙匡胤攻打南唐之前,曾給過李煜3次體面投降的機會,都被拒絕
    歷史很有意思,將一位柔弱書生丟到了強悍的趙匡胤的臥榻之側。北宋建立後,趙匡胤旋爾開始了中原的統一大業。963年滅荊南,965年滅後蜀,971年滅南漢後,南方政權只剩下南唐和吳越。趙匡胤的下一個目標只能是南唐,這一點南唐後主李煜,即使再無能也看的很明白。於是,他與趙匡胤之間,玩了一次貓捉老鼠的遊戲,這段歷史細講起來,頗有意思。
  • 擁立趙匡胤上位,北宋六大開國將領,趙匡胤欽定的翊戴六大功臣
    翊戴就是擁立的意思,翊戴六功臣就是擁立趙匡胤陳橋兵變的六位有功之臣,也是北宋的六大開國名將。他們本來都是後周的禁軍將領,卻都選擇擁立趙匡胤,今天我們來看看翊戴六大功臣是哪六大名將。同年六月,趙匡胤任殿前都點檢時,石守信任殿前都指揮使。此年,柴榮駕崩,其子柴宗訓即位,石守信仍任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長期與趙匡胤同在殿前司共事,是趙匡胤的部屬、親信。他作為趙匡胤的副手,與趙匡胤的關係最為密切。顯德七年(960年)正月初,趙匡胤謊報軍情,率軍北上,石守信是留京的最高長官,是趙匡胤安排的內應。趙匡胤於當晚兵變,石守信策應趙匡胤兵回京。
  • 趙光義為什麼會射死花蕊夫人?真的是為了趙匡胤好嗎?
    花蕊夫人是青城人,及笄之後入宮成為孟昶的妃子,孟昶實在算不上一個好皇帝,但他有一個好父親,為他打下了一個好江山,再加上蜀地天險,因此,孟昶最開始的日子是非常好過的。政務上不必怎麼用心,他的心都放在了享樂上,整天想著怎麼寵幸後宮,吃什麼美食,用什麼精緻器物,喝什麼佳釀等等,所謂醉生夢死不外如是。
  • 趙匡胤稱帝:陳橋兵變前傳
    但是趙匡胤自己卻被嚇了個半死,正在千鈞一髮的當口上,事還沒幹呢,眼下這幫混帳小兵們就開始到處傳言,萬一出點閃失,豈不要了卿卿性命?  對此,北宋史學家司馬光在《涑水紀聞》中寫道,在被打後,趙匡胤若有所思,「默然出」。 臨走前,趙匡胤命令,將家裡人全部隱藏到開封城中的封禪寺,以免失敗罹禍,因為他決定,哥們要幹大事了。
  • 蔣介石有6個孫子,其中4個英年早逝,剩下的兩個過得怎麼樣?
    蔣介石是上個世紀對中國近代歷史有著深重遠影響的人,他一生有兩個兒子,分別是長子蔣經國與次子蔣緯國。其中蔣經國生了五個兒子一個女兒,蔣緯國生了一個兒子。也就是說,在蔣家第三代中,蔣介石一共有六個孫子,分別是蔣經國的五個與蔣緯國的一個。
  •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也未殺害功臣,他是個仁慈的皇帝嗎?
    皇帝尤其是開國之君,都和仁慈沾不上啥關係,如果靠著仁慈就能在五代十國這樣的亂世建立政權,並且還能逐漸統一天下,那麼李嗣源早就統一天下了,還有趙匡胤什麼事呢?趙匡胤作為開國皇帝,他沒有殺功臣,但是這就意味著趙匡胤仁慈嗎?這反而能看出來趙匡胤這個人非常的有手段,思路也很清晰。
  • 趙匡胤之死:他到底是不是被趙匡義殺害的呢?​
    趙匡胤身為一代霸主,哪知卻死得如此蹊蹺,他死後受益最大的就是弟弟趙匡義,那麼他的突然死亡與其有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