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病毒的智商,居然可以感染二次感染治癒者!人類真的束手無策了嗎

2020-12-23 騰訊網

解螺旋公眾號·陪伴你科研的第2325天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靠,這個病毒怎麼這麼牛逼?!」

「這個病毒是不是又變異了?」

「新冠病毒還能二次感染???」

全球感染人數持續暴增的同時,這個狡猾的病毒一直在刷新著我們的認知!發病快,來勢猛,還有可能無症狀感染……

現在,它居然還會二次感染治癒者了!!!

難道,這個病毒真的有智商嗎?

8月中旬,一名從西班牙返回香港的33歲男子,在香港機場的新冠篩查測試檢測中呈陽性,這是他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

就在幾個月前,他已經戰勝新冠病毒,並康復了!而二次感染的他並沒有出現任何症狀。實在是太奇怪了!

但有人聽到這個消息後,卻露出了看穿一切的微笑。

她就是耶魯大學免疫學家Akiko。疫情爆發以來,她一直對SARS-CoV-2病毒的免疫反應進行研究,希望能從中找到戰勝病毒的方法——疫苗。

「我真的太高興了。」她激動地說,「這簡直是人體免疫反應教科書式般的展示。

她認為,二次感染的港男之所以沒有出現症狀,是因為這名港男的免疫系統可能已經記住了第一次感染的新冠病毒。當病毒第二次想要進攻人體的時候,直接就被免疫系統發現並狙擊了!

聽上去很有道理對不對?

既然人體免疫系統這麼厲害,那我們一定能戰勝新冠病毒了!

但是打臉來的也非常快!

不到一周,美國內華達州的公共衛生工作人員報告了另一例二次感染新冠的病例。

與沒有症狀的二次感染者港男相比,這位美國患者的二次感染症狀非常嚴重!

難道說,免疫系統不僅沒能抵禦病毒,而且還讓病情變得更糟?

那這不就自相矛盾了嗎?一切又回到了起點。免疫似乎是不可能的。

美國二次感染症狀更嚴重的病例就像一盆冷水般澆了下來……

在新冠肺炎全球爆發以來,什麼情況都出現過,病例多種多樣。因此,從少數病例中,就想總結出SARS-CoV-2的長期免疫反應的確切結論,是不現實的。

換句話說,想僅憑免疫系統來結束新冠疫情,很難。

但隨著感染人數的不斷增加,或許能總結出一些規律。Nature雜誌梳理了研究人員目前能解答的關於二次感染新冠的3個關鍵問題。

1.二次感染有多常見?

答案:不知道。現有病例太少。

距離二次感染病例的出現已經有段時間了,但最新的研究才剛剛確定:二次感染是第一次感染的延續的可能性,非常小。

為了證明這一點,香港和美國內華達州的研究小組分別對第一次和第二次感染的病毒基因組進行測序。結果發現:兩組病毒基因組都有足夠的差異,也說明了是病毒的不同變種在起作用。

也就是說,每個人的二次感染,都是獨立事件

但是,由於目前只有兩個二次感染的例子。因此,二次感染發生的頻率還很難確定。

不過,德克薩斯大學病毒學家認為:到目前為止,全球已知的冠狀病毒感染者高達2600萬,先治好這些人吧!零星的二次感染病例可能並不值得我們過於關注。

話糙理不糙,從研究角度來看,也只有當更多的二次感染病例出現,才能去了解二次感染的情況有多普遍。

許多國家出現的新冠感染潮以來,已有足夠的時間來綜合統計病例。我們已經見識到了多種多樣的病例,有了豐富的應對經驗。

新冠大流行的第一波期間,實驗室人滿為患、一測難求的景象不會再次上演的。我們想要追蹤二次感染非常輕鬆!

而且,目前檢測方法的進步非常快,想要驗證二次感染非常容易

所以,那些擔心二次感染爆發的人,可以不用那麼心慌了!

2.二次感染比第一次更嚴重?

答案:有可能。因人而異。

有人對二次感染無症狀表示樂觀,仿佛已經找到了攻克新冠的免疫妙招。有人卻惴惴不安,認為這可能是暴風雨前的平靜!

英國病毒學家喬納森對這名港男二次感染卻沒有出現症狀感到不安。

不過,他也同意:單一的病例並不能得出什麼結論。缺乏數據面前,誰也不確定二次感染到底意味著什麼?

喬納森指出,新冠肺炎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同一個人的感染情況也可能不同。

病毒的初始劑量、SARS-CoV-2變異之間可能存在的差異、個人健康狀況的變化……這些變量都可能影響再感染的嚴重程度。

二次感染的未知因素還是和之前一樣,有待我們研究去了解。就是從0開始。

不過,大家都想先搞清楚一點:

「免疫記憶」是否會在二次感染期間影響症狀?

這對疫苗開發而言非常重要。

如果症狀在第二次出現時普遍減輕(就像無症狀的港男那樣)這表明免疫系統正在作出應有的正常反應。

這個香港的年輕人無疑是幸運的。

因為,物極必反,免疫系統也有一定可能反應過度,誤傷人體。

澳大利亞的免疫學家貝爾茲認為:

如果患者在二次感染新冠的發病期間症狀持續惡化,可能是免疫系統的反噬造成的。

例如,一些嚴重的新冠病人會因失控的免疫反應而惡化,損害健康組織。就像二次感染症狀嚴重的美國患者那樣,免疫系統的反應只會讓病情變得更嚴重。

而且,在第一次感染新冠時經歷過這種情況的人,其免疫細胞在第二次感染時可能會做出過度的反應,症狀也就會更嚴重。

這只是其中一種解釋。

還有一種可能,在第二次感染時,針對SARS-CoV-2產生的抗體發生了抗體依賴增強現象,增強了病毒的感染性的過程,導致了嚴重症狀。

照道理,這很少見。但是也有一定出現概率。

例如,在研發中東呼吸症候群的相關冠狀病毒的疫苗時,就出現過這種現象

因此,二次感染會出現嚴重症狀取決於個人的因素。

3.二次感染對疫苗研發有何影響?

答案:摸著石頭過河。

二次感染新冠的病例出現,讓很多人擔心,既然能重複染上這種病毒,那麼疫苗肯定也沒有用了!

其實,未必如此。

美國的兒科傳染病專家認為:雖然,從歷史經驗來看,最容易製造的疫苗都是針對那些因初次感染而產生持久免疫力的疾病。(例如:麻疹和風疹)

但是他補充說,出現二次感染並不意味著抗SARS-CoV-2的疫苗不能有效。有些疫苗本來就需要「複種注射」來保持保護長期有效。

因此,出現二次感染病例不意味著疫苗開發就沒有意義。同樣,新冠病毒的自然免疫也有研究意義。

深入了解二次感染可以知道哪些免疫反應對保持免疫力很重要,這就能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開發疫苗。

例如,研究人員可能會發現,抗體下降到一定水平後,人們很容易再次感染。這樣,我們就可以改變疫苗的接種策略,加強針就很有必要了,可以用來保持抗體水平。

儘管如此,大家還是擔心疫苗可能只會減少二次感染時的症狀,而不能完全預防感染

換句話說,有些人就會比較倒黴了……

由於疫苗可能會把接種疫苗的人變成無症狀的SARS-CoV-2攜帶者,使脆弱人群處於危險之中。例如,老年人是最容易感染新冠的人群,但他們往往對疫苗反應不佳。

因此,專家們都很想知道當二次感染SARS-CoV-2時,人們到底「釋放」了多少病毒?這也是潛在的傳播途徑。

總而言之,戰勝新冠病毒,無異於摸著石頭過河。我們只能在自然感染和接種疫苗之後慢慢探索。

—END—

內容丨蕭自如

排版丨蕭自如

主編丨尤蘭達

相關焦點

  • 世衛:治癒者可被二次感染
    治好的人可能會被二次感染。一場突如其來的健康危機,不僅讓各國經濟陷入混亂,也打亂了各國人民的正常生活。自年初新型冠狀病毒爆發以來,各國紛紛陷入病毒的泥潭,雖然在各方的積極配合下,中國已經實現了對病毒的有效控制,但仍有很多國家還處在新型冠狀病毒的泥潭中。一些國家在新冠狀病毒爆發後的幾個月裡,雖然對新冠狀病毒取得了一定的控制,但面對病毒的死灰復燃,卻非常驚慌,不知道如何應對,更加困難的局面隨之而來。
  • WHO:無證據表明新冠肺炎治癒者可免疫二次感染
    因為,如果上海有無症狀攜帶者,一定會造成一個比較隱蔽的傳播,無症狀攜帶者傳播十個人以後,裡面一定會有六到八個人會出現症狀,上海現在我們密布整個社區的,還有密布整個城市的發熱門診和哨點,現在為止沒有發現一例有症狀病人,所以我認為這個地區不存在無症狀感染者。」
  • 多國出現新冠病毒「二次感染者」意味著什麼?
    香港出現全球首例「二次感染」    日前,一名新冠肺炎康復者自歐洲返回香港後,其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再次呈陽性。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團隊證實,該患者是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屬全球首例。中新社記者 洪帆 攝    被證實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為一名33歲男子,他於今年3月底確診感染新冠病毒,4月中旬康復出院,8月初經英國到西班牙旅行,返回香港後接受檢測再度確診。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團隊證實,該患者兩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明顯不同。
  • PNAS:可以感染人類的雷斯頓伊波拉病毒能在豬體內高效傳播
    2020年12月22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國家過敏症與傳染病研究所(NIAID)的研究人員發現雷斯頓伊波拉病毒(Reston ebolavirus, RESTV)感染的實驗幼豬會出現嚴重的呼吸道疾病,並從它們的上呼吸道脫落這種病毒。RESTV可以感染人類,但目前還不知道會引起疾病。
  • 世界上首位HIV感染治癒者去世了,這裡是他的故事
    你可能沒聽說過他的名字,但他的存在是醫學史上的一座裡程碑:他是這個世界上首位HIV感染治癒者。他的外號也許更響亮——「柏林患者」。事實上,「柏林患者」這個詞在上世紀末首次出現時,指代的並不是蒂姆西,而是一個罕見的德國病例。
  • 美國曾出現「喪屍鹿」病毒,人類會感染嗎?美國專家:無法保證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更加可怕的微生物,那就是病毒。病毒可以說是目前為止最讓人類頭疼的生物了。因為人類對病毒了解得非常少,而且病毒的繁殖速度很快,變異速度也很快。如果有些未知的病毒感染了人類,很難在短時間內研製出特效藥。
  • 奧地利或迎來二次感染高峰
    【歐洲時報中東歐版微信公眾號 維城】隨著奧地利商業解禁,大家一直擔憂會不會出現更多人感染新冠,不過衛生部解釋說,解禁措施造成的影響不會立即顯現,需要大約10天左右才可以看到,畢竟病毒具有潛伏期,還是很狡猾的。
  • 感染源不明、二次感染、連續出現境內感染,新加坡疫情反撲!!!
    萬事通說 新加坡驚現二次感染病例! 誰也沒能料到,病毒在嚴防死守之下又冒了出來。不僅如此,28日,29日又各添一起社區感染病例,鬧得是人心惶惶,疫情又要反彈了嗎?
  • 哈佛專家對二次感染解釋或改變人們對新冠病毒的認識
    據外媒BGR報導, 此前的一些研究指出,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後仍有可能二次感染。這 些故事包括幾天前報導的一個病例:以色列的一名醫生在4月份得了新冠肺炎,治療後康復。然而三個月後,她又此次感染了新冠病毒。據《以色列時報》報導,拉馬特甘Sheba醫療中心的一名醫生在4月份首次感染了這種病毒,然後在5月和6月的新冠檢測中呈陰性,但本月在她與感染者接觸後,其新冠檢測再次檢測呈陽性。這讓很多人對這種流行病更加不安。
  • 港媒:港大專家表示,新冠病毒二次感染者「有機會傳染其他人」
    【環球網報導】二次感染新冠病毒者「有機會傳染其他人」,港大微生物學系臨床副教授杜啟泓接受香港電臺節目《千禧年代》訪問時透露了這樣一個驚人的消息。他還稱,病毒會不停改變,冠狀病毒患者二次感染亦屬常見,但因對新冠病毒的認識只有數個月,難以評估將來有疫苗時,效用會否因而受影響。市民是否需要頻密接種,亦要收集更多數據作研究。據香港媒體此前報導,被證實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為一名33歲男子,他於今年3月底確診感染新冠病毒,4月中旬康復出院,8月初經英國到西班牙旅行,返回香港後接受檢測再度確診。
  • 感染HPV病毒就一定會得宮頸癌嗎?一文讀懂
    研究表明,除宮頸癌外,人乳頭瘤病毒可引起人類皮膚和黏膜的多種良性乳頭狀瘤或疣,某些型別感染還可能引起肛門癌、口咽癌等。HPV病毒的傳播途徑有哪些?在性生活比較活躍的年齡段,也就是說生育年齡的女性,大約有50%以上的人,至少感染過一種類型的HPV病毒 。感染HPV病毒就一定會得宮頸癌嗎?專家表示,宮頸癌的發生是有前提條件的,人體從被HPV病毒感染到最後發展成宮頸癌,一般要經歷十年或數十年的漫長過程。
  • 與世隔絕的黑猩猩群感染人類病毒,面目猙獰手腳癱瘓,但無法治療
    在採集到的糞便樣本中,專家團隊檢測到了麻風桿菌,隨後,還對這些麻風桿菌進行了基因檢測,結果顯示,但這兩個黑猩猩種群感染的麻風桿菌卻屬於不同的基因型。其中塔伊國家公園的黑猩猩種群感染的是罕見的基因型2F,而幾內亞的坎塔涅茲國家公園的黑猩猩種群,感染的是基因型4N/O,同樣的比較罕見。
  • 感染HPV病毒就一定會得宮頸癌嗎?一文讀懂→
    其中,與宮頸癌相關的主要是高危型HPV病毒。臨床研究發現:大約70%的宮頸癌與HPV16、18這兩種型別的病毒感染有關 。 研究表明,除宮頸癌外,人乳頭瘤病毒可引起人類皮膚和黏膜的多種良性乳頭狀瘤或疣,某些型別感染還可能引起肛門癌、口咽癌等。 HPV病毒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 《科學》:食蟹獼猴可以感染新冠病毒,並在特徵上與人類十分相似
    《科學》:食蟹獼猴可以感染新冠病毒,並在特徵上與人類十分相似  Winnie Lee • 2020-04-20 14:10:36 來源:前瞻網 E2280G0
  • 漲知識|一個噴嚏感染一車人?新冠病毒這樣「入侵」人類
    新冠病毒這樣「入侵」人類 2020-02-10 11: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美國出現首例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病例】美國內華達州報告了...
    2020-08-29 08:49:18來源:FX168 【美國出現首例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病例】美國內華達州報告了美國首例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病例,也是世界上已知的首例導致嚴重症狀的新冠「二次感染」病例。
  • 感染愛滋病毒初期有哪些徵兆?可以自行檢查嗎?共用馬桶會傳染嗎
    愛滋病毒,英文簡稱為HIV,全稱為人類免疫缺缺陷病毒,看名稱我們也能了解這一病毒會破壞人類的免疫系統,導致人體得不到保護,從而感染其他疾病,甚至患有腫瘤等惡性疾病,最終死亡。愛滋病就是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最後階段 。雖然感染愛滋病毒不等同患愛滋病,但如果愛滋病毒的感染者沒有接受治療,根據統計,大約有一半的人可能會在10年內發病轉變為愛滋病患者。
  • ...Clínicas醫院表示,這7名疑似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出現了新...
    【巴西正在調查7例可能的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病例】巴西新冠肺炎疫情嚴重,目前是全球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數量第二多的國家。當地時間25日,巴西聖保羅市一家醫院報告說,正在調查7例可能的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病例。
  • 三文魚可感染新冠病毒?專家解讀:汙染≠感染 新冠病毒不可能感染魚類
    曾令兵認為,迄今為止,全世界範圍內還沒有發現過通過魚傳播給人類的傳染性疾病。解讀漁業涉新冠病毒文獻務必要嚴謹。冠狀病毒和新冠病毒非同一範疇,在三文魚捕撈、宰殺、運輸、銷售、加工的各個環節,有可能會被新冠病毒汙染,但這和病毒是否感染三文魚無關。
  • 自限性疾病真的能自愈?感染了新冠病毒也是這樣嗎?有傳染性嗎?
    張定宇院長回答:「自限性疾病是自己可以治癒的,通過我們的抵抗力、免疫調節,能夠殺滅病毒,然後得到修復,這個病就可以康復。」聽到這樣的消息,不少人的心中都鬆了一口氣,但隨之而來的疑問是「自限性疾病真的能自愈嗎?還需要治療嗎?為什麼有不少人會很嚴重甚至死亡?既然是自限性疾病,感染了病毒會傳染給別人嗎?」等等。那麼,如何理解自限性疾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