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螺旋公眾號·陪伴你科研的第2325天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靠,這個病毒怎麼這麼牛逼?!」
「這個病毒是不是又變異了?」
「新冠病毒還能二次感染???」
全球感染人數持續暴增的同時,這個狡猾的病毒一直在刷新著我們的認知!發病快,來勢猛,還有可能無症狀感染……
現在,它居然還會二次感染治癒者了!!!
難道,這個病毒真的有智商嗎?
8月中旬,一名從西班牙返回香港的33歲男子,在香港機場的新冠篩查測試檢測中呈陽性,這是他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
就在幾個月前,他已經戰勝新冠病毒,並康復了!而二次感染的他並沒有出現任何症狀。實在是太奇怪了!
但有人聽到這個消息後,卻露出了看穿一切的微笑。
她就是耶魯大學免疫學家Akiko。疫情爆發以來,她一直對SARS-CoV-2病毒的免疫反應進行研究,希望能從中找到戰勝病毒的方法——疫苗。
「我真的太高興了。」她激動地說,「這簡直是人體免疫反應教科書式般的展示。」
她認為,二次感染的港男之所以沒有出現症狀,是因為這名港男的免疫系統可能已經記住了第一次感染的新冠病毒。當病毒第二次想要進攻人體的時候,直接就被免疫系統發現並狙擊了!
聽上去很有道理對不對?
既然人體免疫系統這麼厲害,那我們一定能戰勝新冠病毒了!
但是打臉來的也非常快!
不到一周,美國內華達州的公共衛生工作人員報告了另一例二次感染新冠的病例。
與沒有症狀的二次感染者港男相比,這位美國患者的二次感染症狀非常嚴重!
難道說,免疫系統不僅沒能抵禦病毒,而且還讓病情變得更糟?
那這不就自相矛盾了嗎?一切又回到了起點。免疫似乎是不可能的。
美國二次感染症狀更嚴重的病例就像一盆冷水般澆了下來……
在新冠肺炎全球爆發以來,什麼情況都出現過,病例多種多樣。因此,從少數病例中,就想總結出SARS-CoV-2的長期免疫反應的確切結論,是不現實的。
換句話說,想僅憑免疫系統來結束新冠疫情,很難。
但隨著感染人數的不斷增加,或許能總結出一些規律。Nature雜誌梳理了研究人員目前能解答的關於二次感染新冠的3個關鍵問題。
1.二次感染有多常見?
答案:不知道。現有病例太少。
距離二次感染病例的出現已經有段時間了,但最新的研究才剛剛確定:二次感染是第一次感染的延續的可能性,非常小。
為了證明這一點,香港和美國內華達州的研究小組分別對第一次和第二次感染的病毒基因組進行測序。結果發現:兩組病毒基因組都有足夠的差異,也說明了是病毒的不同變種在起作用。
也就是說,每個人的二次感染,都是獨立事件。
但是,由於目前只有兩個二次感染的例子。因此,二次感染發生的頻率還很難確定。
不過,德克薩斯大學病毒學家認為:到目前為止,全球已知的冠狀病毒感染者高達2600萬,先治好這些人吧!零星的二次感染病例可能並不值得我們過於關注。
話糙理不糙,從研究角度來看,也只有當更多的二次感染病例出現,才能去了解二次感染的情況有多普遍。
許多國家出現的新冠感染潮以來,已有足夠的時間來綜合統計病例。我們已經見識到了多種多樣的病例,有了豐富的應對經驗。
新冠大流行的第一波期間,實驗室人滿為患、一測難求的景象不會再次上演的。我們想要追蹤二次感染非常輕鬆!
而且,目前檢測方法的進步非常快,想要驗證二次感染非常容易。
所以,那些擔心二次感染爆發的人,可以不用那麼心慌了!
2.二次感染比第一次更嚴重?
答案:有可能。因人而異。
有人對二次感染無症狀表示樂觀,仿佛已經找到了攻克新冠的免疫妙招。有人卻惴惴不安,認為這可能是暴風雨前的平靜!
英國病毒學家喬納森對這名港男二次感染卻沒有出現症狀感到不安。
不過,他也同意:單一的病例並不能得出什麼結論。缺乏數據面前,誰也不確定二次感染到底意味著什麼?
喬納森指出,新冠肺炎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同一個人的感染情況也可能不同。
病毒的初始劑量、SARS-CoV-2變異之間可能存在的差異、個人健康狀況的變化……這些變量都可能影響再感染的嚴重程度。
二次感染的未知因素還是和之前一樣,有待我們研究去了解。就是從0開始。
不過,大家都想先搞清楚一點:
「免疫記憶」是否會在二次感染期間影響症狀?
這對疫苗開發而言非常重要。
如果症狀在第二次出現時普遍減輕(就像無症狀的港男那樣)這表明免疫系統正在作出應有的正常反應。
這個香港的年輕人無疑是幸運的。
因為,物極必反,免疫系統也有一定可能反應過度,誤傷人體。
澳大利亞的免疫學家貝爾茲認為:
如果患者在二次感染新冠的發病期間症狀持續惡化,可能是免疫系統的反噬造成的。
例如,一些嚴重的新冠病人會因失控的免疫反應而惡化,損害健康組織。就像二次感染症狀嚴重的美國患者那樣,免疫系統的反應只會讓病情變得更嚴重。
而且,在第一次感染新冠時經歷過這種情況的人,其免疫細胞在第二次感染時可能會做出過度的反應,症狀也就會更嚴重。
這只是其中一種解釋。
還有一種可能,在第二次感染時,針對SARS-CoV-2產生的抗體發生了抗體依賴增強現象,增強了病毒的感染性的過程,導致了嚴重症狀。
照道理,這很少見。但是也有一定出現概率。
例如,在研發中東呼吸症候群的相關冠狀病毒的疫苗時,就出現過這種現象
因此,二次感染會出現嚴重症狀取決於個人的因素。
3.二次感染對疫苗研發有何影響?
答案:摸著石頭過河。
二次感染新冠的病例出現,讓很多人擔心,既然能重複染上這種病毒,那麼疫苗肯定也沒有用了!
其實,未必如此。
美國的兒科傳染病專家認為:雖然,從歷史經驗來看,最容易製造的疫苗都是針對那些因初次感染而產生持久免疫力的疾病。(例如:麻疹和風疹)
但是他補充說,出現二次感染並不意味著抗SARS-CoV-2的疫苗不能有效。有些疫苗本來就需要「複種注射」來保持保護長期有效。
因此,出現二次感染病例不意味著疫苗開發就沒有意義。同樣,新冠病毒的自然免疫也有研究意義。
深入了解二次感染可以知道哪些免疫反應對保持免疫力很重要,這就能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開發疫苗。
例如,研究人員可能會發現,抗體下降到一定水平後,人們很容易再次感染。這樣,我們就可以改變疫苗的接種策略,加強針就很有必要了,可以用來保持抗體水平。
儘管如此,大家還是擔心疫苗可能只會減少二次感染時的症狀,而不能完全預防感染。
換句話說,有些人就會比較倒黴了……
由於疫苗可能會把接種疫苗的人變成無症狀的SARS-CoV-2攜帶者,使脆弱人群處於危險之中。例如,老年人是最容易感染新冠的人群,但他們往往對疫苗反應不佳。
因此,專家們都很想知道當二次感染SARS-CoV-2時,人們到底「釋放」了多少病毒?這也是潛在的傳播途徑。
總而言之,戰勝新冠病毒,無異於摸著石頭過河。我們只能在自然感染和接種疫苗之後慢慢探索。
—END—
內容丨蕭自如
排版丨蕭自如
主編丨尤蘭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