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年級考滿分,三四年級不及格,家長崩潰:到底是咋回事?
最近,有好幾位家長朋友私信我,說自己的孩子在上一二年級時,數學經常考滿分,但是從三年級下學期開始,孩子卻經常考試不及格。小學考試不及格,這些學生基本杜絕了以後考高中、大學的可能,所以那些家長都很崩潰:這到底是是咋回事呢?孩子怎麼一下子從學霸變成學渣了呢?
作為一名教師,我見過太多這種學生了,一二年級成績非常好,但到了三四年級等高年級時,成績就會大幅下降。但是,這種下降是呈階梯狀的,並非像家長朋友們以為的那種突然下降,比如在一個學期裡,前幾個單元的考試成績還不錯,到了後幾個單元成績就沒法看了!在很多小學裡,這種現象普遍存在。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我諮詢了周圍多位一線教師,一起總結了下面幾點原因:
其一、知識難度開始變大
從三年級開始,數學知識難度開始變大,到了四年級,知識難度再次迎來大幅度的提升。一二年級多是加減法,三年級後開始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大數的認識以及兩位數除三位數等,不但要求學生會算,還要明白算理。
除了對學生的計算能力要求變高以外,高年級同樣開始考察學生的理解能力等。比如令眾多小學生頭疼不已的「解決問題」,有學生連問題都看不懂,他們如何去解決問題?當然,除了知識難度變大以外,三年級也新增了英語、科學、品社等考試科目,學生們要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其二、學習習慣沒培養好
在我十幾年的教學過程中,我非常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所謂的學習習慣,大體上包括閱讀習慣、書寫習慣、做題習慣等等。根據我的經驗,給學生培養一個好習慣非常不容易,費時費力,過程非常痛苦。但是等培養成功以後,孩子們在以後的學習中機會事半功倍,受益匪淺。
培養一個好習慣很難,但是要破壞一個好習慣卻只需要幾天。有相當一部分家長認識不到學習習慣對孩子的重要性,在孩子欲破壞習慣時推波助瀾,看似是疼孩子,其實是害了孩子!家長們應該能鑑別的出來,那些習慣是好的,是需要繼續培養的,一定要注意。
其三、家長重視程度不夠
大部分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都擁有一對不甚靠譜的父母。曾經我教過這樣一名學生,她家跟學校一牆之隔,離學校最近,但是每天早上卻是最晚一個到學校的學生。這是為什麼呢?家長任由孩子晚上玩手機,孩子早上睡不醒,家長也不捨得叫,這種學生能考多少分?反正及格的次數很少。
當然,除了部分家長重視程度不夠以外,還有家長的重視方向出了差錯。比如家長過於關注孩子在學校裡跟同學的關係等,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第一條,知識難度開始變大,這一點我們根本沒辦法改變。但是後面兩條,重視孩子的學習,以及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是所有家長都能做到的事情!為了孩子的學習,家長們務必要注意,千萬不要等孩子的成績下降以後才開始注意!
您的孩子遇到過這種情況嗎?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