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紫砂壺工具大曝光

2021-02-23 紫砂壺百科全書

點擊上面藍色字關注↑↑↑

加微信1002802696了解更多

紫砂成型工具可分兩大類,一是常用工具,即每茗壺都必須用的工具。二是製作某一造型配置的專用器具。這些工具,經壺藝家自己加工、修整而成。其材質有:鐵、木、銅、竹、牛角、皮革、塑料等。物盡其用,它是無數紫砂藝人智慧的結晶,亦是獨特紫砂工藝產生的製作語言。自然天成,水乳交融。

  (1)搭子:用檀樹、棗木、紅木等硬質木製成,為打泥條、泥片、捶泥用途。

  (2)竹拍子:以竹為材料,依用途需要,大小形制各異。用於方器拍身筒,壺內細部處理,是常備的工具之一。

  (3)鰟鮍刀、牙子、挖嘴刀、開口刀:此類用具均以鋼鐵為材質製成,刀刃鋒利、用於切削泥片。形似小魚和柳葉狀,用途極廣,每個角度皆有其功能。

  (4)木拍子:用柏樹、棗木、紅木等硬質木製成,用來拍圓壺身筒、方器等口面的平整,可以依據壺體的大小決定木拍子的尺度。

  (5)尖刀、滴棒:以金屬、竹木、塑料為材質製作,按制壺的用途修飾壺平面,轉折打光和壺的局部、細部。

  (6)各種矩車:有規車、牆車及特殊規格用途的矩車,具圓規功能的工具,主要用於裁製泥片。由竹、木、鐵釘製成、調整固定件高低,可取得特殊功能。

  (7)線梗:俗稱絲尺。由牛角、竹、木等材質製成。可按型制要求,作其專用工具,用於清理壺上各種凹凸裝飾線,使線面挺括、均正、光潔。

  (8)復只、勒只:以竹、牛角製成。復只、勒只配套使用,用於泥片間脂泥交接,交合線轉折,使其光挺。

  (9)明針:俗稱牛角片。由牛角製成,刮削成不同厚薄,且有彈性。用於加工打光壺身、壺嘴、壺把、壺蓋、壺鈕、筋紋等光滑細膩的表面,是製作紫砂壺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10)虛坨、瓤只:虛坨俗稱凸型秤,用石膏、紫砂泥製作,為輔助模具,用於壺凸面的輔助模工具。瓤只俗稱凹型秤,用於制壺凹面的輔助模具。

  (11)木轉盤、轆轤:用於制壺時打身筒及制壺的全過程的輔助工具。   (12)篾只:以竹製成,用以規整壺身、壺蓋的弧度。

  (13)獨果、毛皮布等其它工具:除上述介紹的製作工具之外,還有配套小工具,頂柱和木榔頭,配合使用鈐底部印章;木雞子,用於規整圓壺口部;。獨果, 用於圓整壺嘴;滴眼,用於花塑器壺的樁頭;挖嘴刀,用於挖嘴孔內壁;銅管,用於鑽眼孔;刮底石,用於規整壺底;各種壺口蓋樣板,紫砂壺口、壺蓋的規範,靠精密的樣板加工校正;各種蓋座,紫砂壺口、壺蓋配合的平整,靠蓋座製作修整。

  附:圖片中各工具名稱

  1. 泥錘

  2. 列印頂柱

  3. 圓口陀

  4. 列印錘

  5. 牛角片

  6. 彎圓孔陀

  7. 塑料尖刀

  8. 鐵尖刀

  9. 泥鐵刀

  10. 泥鐵刀

  11. 圓規刀

  12. 規車刀

  13. 拍版

  14. 印章

相關焦點

  • 零基礎學茶道——全手工紫砂壺製作流程解讀
    紫砂壺因其獨特的打身筒成型工藝聞名於世。全手工工藝技術單靠傳統工具,手工做出壺的各個部件,再加以規範,黏合成一個整體,精細加工,直至完成。一把用心做的壺能反映制壺者的思想和審美,技藝的難度也非常考驗技藝和耐心,即使是同一位制壺者在不同的心態環境下製作的壺都有可能不同。因此每一把全手工壺都是獨一無二的。
  • 追壺人:紫砂壺雷區!
    他的觀點是只要用了任何工具,你這就不算全手工,看他評論的時候我就知道,這個人就是純粹為了槓而槓的,所以壓根沒有搭理他。其實上文讀者評論的觀點,代表著很大一部分的網友立場,這是紫砂壺一直以來的一大雷區,這就是認為全手工壺在製作過程中是不需要任何工具的。其實這個這個說法毫無依據,如果說做壺不用工具,那該怎麼打泥片和泥條呢?難道用巴掌打,用拳頭捶嗎?
  • 玩了這麼久的紫砂壺,你知道紫砂壺最怕什麼嗎?
    從明代以來,紫砂壺一直是茶人非常喜歡的泡茶工具,原因就在於使用紫砂壺泡茶有許多好處,包括提香、保溫等。同時,紫砂壺的使用也有許多講究和忌諱,只有用好了才能感受其中的樂趣。所以,今天就來說說使用紫砂壺的一些忌諱、看看紫砂壺都「怕什麼」。
  • 中國史上十大紫砂壺名家
    紫砂壺是我國傳統手工製品,也是具有使用價值和觀賞價值於一體的藏品。而且據說長時間使用紫砂壺喝水會對身體有益。所以我國紫砂壺市場是很廣闊的。不過市面上的紫砂壺都比不過手工製作的,而能手工製作紫砂壺的大師少之又少,下面是公布的中國十大紫砂壺名家。江蘇宜興上袁村(今紫砂村)人。生前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988年第二屆),是紫砂史上裡程碑式的人物。
  • 紫砂壺的發展歷程
    萬曆時期,時大彬、徐友泉等名師努力探索,形成了紫砂製作工藝和工具,對紫砂的泥色、形制、技法、銘刻有相稱的研究和傑出的創造,創「漢方」、「梅花」、「八角」、「葵花」、「僧帽」、「天鵝」、「足節」諸壺式。崇禎年間,士人倡導淺嘗低斟,流行小壺,惠孟臣創小型水平壺,容水60-80毫升。時鵬·水仙花六瓣方壺
  • 紫砂壺知識
    其實僧人指的就是紫砂壺的原料。紫砂壺的泥原料由紫泥、綠泥和紅泥三種,俗稱「富貴土」構成,因其產自江蘇宜興,以紫泥為主,故稱宜興紫砂。紫砂泥料是從礦層中開採出的紫泥,俗稱生泥。紫砂壺除由紫泥、綠泥或紅泥單燒造制外,也會以不同成分配比,不同溫度燒制,呈現紫而不奼,紅而不嫣,黑而不墨,綠而不嫩,如鐵如石,被正文於一器,集白美於三停,遠而望之,黑若鐘鼎陳明庭,追而察之,燦若琬琰浮精英。
  • 紫砂壺名家
    《陽羨茗壺系》中認為明成化、弘治年間宜興湖金沙寺和尚是最早製作紫砂壺的人。因家中排行老四,又擅長製作小圓砂壺,人稱「小圓壺李四老倌」。清嘉慶《宜興縣誌》稱其所制之壺「妍妙在樸致中,世稱名玩」。他的作品不加款署,僅朱書號記。另據明人周高起考證,在李茂林之前,紫砂壺都直接放入缸窯燒造,不用匣缽封閉,「不免沾釉淚」,自李養心始,壺「乃作瓦缶,囊閉入穴」,是紫砂壺裝燒方法的一大改革。
  • 紫砂壺名家排名之「四大天王」
    據傳時大彬對紫砂壺的製作要求甚高,往往稍有瑕疵就放手扔棄,所以他的壺甚為珍貴。 在製作上可用拍打法一氣呵成,這樣也就豐富了造型。小壺一經推出,其儒雅氣質深深吸引了廣大文人,更有甚者,以擁有時壺為榮。時大彬 ·虛扁壺  紫砂壺的製作技法在時大彬時已幾近成熟。
  • 歷代紫砂壺宗師泰鬥
    供春是跟僧人學做的壺,可能製造紫砂壺的年代要遠遠早於供春,宋代就有用紫砂製作的各種陶罐、陶壺,但是僧人只是自己做自己用,供春是第一位由於做紫砂壺出名的人。時大彬繼供春之後,創製了許多制壺專用工具,創製了許多壺式,並培養了李仲芳、徐友泉等一批徒弟。承上啟下,發展了紫砂藝術。時大彬的早期作品,堅緻樸雅。好仿供春大壺。自從他遊蘇州婁東,交接陳眉公諸輩後,制壺風格為之一變。制壺由大轉小。據稱︰時大彬的創作態度極其嚴肅,每遇不滿意的作品,即行毀棄。即打碎十之八九也在所不惜,當時茶風盛行,對壺藝要求很高。
  • 紫砂壺如何分辨半手工與全手工。簡單四招你也是老司機
    教你辨別紫砂壺的全手工與半手工。第一點:泥門全手工製作當中必不可少的步驟就是圍身桶和拍身筒,這個過程當中,身桶從直立的圓柱體慢慢收縮口徑變成一個球體,內壁會出現收縮扭曲的紋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泥門。半手工的紫砂壺內壁擠壓成形,無論是否推牆刮底,內壁的都會顯得乾淨整潔,需要注意的是泥門的清晰度與器形以及泥料本身的燒制收縮率有關,一些直升桶的機型比如德鍾圍身桶之後,由於不需要把它拍成圓形,泥門的收縮紋理的就不會很明顯。
  • 剛買的紫砂壺有這些瑕疵,說明你買對壺了!
    剛買的紫砂壺拿到手,首先就是觀察紫砂壺的品相,看看壺身是否磕損,裝飾有沒有不完美之處,這些都是要注意的。但有些壺友剛入門,開蓋看到一些「瑕疵」,就以為自己買到假壺了,但其實這並不是,這些「瑕疵」可是好東西,恰恰能證明你的壺是純正泥料、全手工製作。
  • 紫砂壺拋開手工有靈魂,從實用角度,如果用料好,機車壺哪裡不好
    紫砂壺的成型方法,有手工(打身筒)、半手工(模具)、手拉、注漿、輥壓(機車)等幾種。其中傳統手工成型工藝就是慢輪圍片拍打成型法,而製作技藝的關鍵則是脫空成型和坯件表面的精加工。所謂精加工是指用竹片、明針、刀具及用這些材質製作的其它專用工具,對已接上頸、腳、嘴、把手的壺口、身、蓋的表面、和壺內,進行精細的括平、修整、拉槳,這是紫砂壺成為工藝品的關鍵之一。
  • 追壺人:紫砂壺的經典壺型有哪幾種
    紫砂壺從明朝正德年間開始到現在,經歷了無數的起起伏伏,紫砂壺型更是浩如煙海,不可計數,在無數的紫砂壺壺型中,有這樣一批紫砂壺的壺型,傳承至今依舊受到無數人的喜好。紫砂壺壺的經典壺型有哪幾種?今天為大家總結了經典壺型中比較常見的石瓢壺傳統壺型,歷代制壺名家都製作過,而且風格各異,細分可分為子冶石瓢,景舟石瓢,漢棠石瓢等。雖將石瓢劃分了幾種,但是只是稍微有點差別,大同小異。梯形身、三足腳、倒三角的把、直流、橋紐平蓋,這些石瓢的基本要素,都未曾更改,歷經幾百年,但是一直延續,證明著這些被認同的美。
  • 紫砂壺的「明針」是什麼針?
    一些玩壺比較久,段位比較高的壺友談起紫砂壺製作來如數家珍,什麼拍身桶,推牆刮底,清線腳,明針等張口即出。對於新手來說,拍身桶這種還好理解,字面意思嘛,應該是拍壺身之類的工序吧,可這「明針」是什麼東東?做紫砂壺還需要用針麼?
  • 顧景舟款 六稜紫砂壺
    18歲從祖母學藝,20餘歲即在業界嶄露頭角,躋身名手之列,後至上海從事仿古紫砂製作,臨摹陳鳴遠等明清大家作品,眼界與技藝都得到大幅提升。1954年積極參與湯渡陶業生產合作社紫砂生產工廠的組建籌劃工作。1983年擔任「紫砂研究所」所長,培育許多紫砂英才。顧景舟具有較深的文學藝術素養,熟悉陶藝工藝學,對紫砂歷史的研究、傳奇的鑑賞與斷代有獨到之處,並發表多篇論著。
  • 常月紅:用紫砂壺講述中國故事
    以貨品貿易推動文化交流,作為茶具的紫砂壺,把實用性和文化的承載性集於一身,精於製作紫砂壺則是常氏家族弟的家傳基本功。常月紅感慨道:「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紫砂壺藝術這一傳統手工藝的傳承也越來越面臨諸多挑戰。其實,紫砂壺製作作為一項綜合性的藝術, 對於人們的現代生活具有很多益處。」
  • 中國「最醜紫砂壺」被載入金氏世界紀錄,怎麼做到的?
    最大紫砂壺松鼠提梁總高:3.5米 直徑:1.83米周長:5.7米 重:980公斤可容水:2.76噸製作巨型紫砂壺的是江蘇省巨壺大師劉根林1998年,劉根林去景德鎮調研時,發現有人制出了一對巨型花瓶,劉根林返回宜興開始嘗試製作巨型紫砂壺。經過多次實踐,最終取得了成功。壺身塑纏繞葡萄藤及幾隻嬉戲的松鼠,並刻《陽羨砂壺圖考》中稱頌邵大亨「魚化龍」壺的句子:「瑩潤如和玉,香霧紛騰茗初熟,七碗能生兩腋風,一杯盡解炎與溽,壺兮壺兮出誰手,鬼斧神工原不朽。」
  • 當我們欣賞一把紫砂壺時,我們在看什麼?
    可想而知,紫砂壺的造型藝術有十分寬廣的製作空間。但是紫砂壺的創作有成型結構、燒成、實用功能(包括視覺、觸覺)等特定要求,這就給造型設計帶來一定的局限性。在研究和探討紫砂壺造型時,不難發現我們的歷代制壺名家,把紫砂壺的造型藝術考慮得多麼周樣,許多傳世名作歷經百年來,仍始終保持它的魅力,經久不衰。
  • 紫先生:雍正與他的紫砂壺
    但是我們不提雍正是否偉大、賢德,只探討雍正對於紫砂壺的事情。雍正可以說是一位非常愛玩的主兒了。 皇上可不是好當的,想當好一個人人愛戴的好皇帝更難,但是他又想玩,怎麼辦呢?雍正想了個辦法,讓宮廷畫師畫出自己出去時候的樣子。沒事看看,至少能讓自己精神興奮。
  • 有一些紫砂壺拿著感覺非常輕,胚體也薄,是否屬於質量問題?
    「薄胎」本來是陶器製作的一種「絕技」,始於景德鎮市。這類陶器製作的「絕技」,在歷史上的薄胎紫砂壺最開始盛行於廣東省廣東潮汕,明代起,就會有明星將其應用在紫砂制壺工藝當中。說白了的薄胎是指在打泥口腔上皮細胞打的比一般壺要薄,是一種制壺的手法,能夠反映創作者功底的濃厚水平,它貢獻了紫砂壺另一個寫作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