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嘴裡的「肉三花」:腦花、腰花、蹄花

2020-12-17 成都十八扯

若是有閒和老成都人擺龍門陣,你會發現「三花」在這一代人心中有著十分特殊的地位。

所謂的「三花」是三級茉莉花茶的簡稱。那個時候茉莉花茶根據其不同的品質可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碎茶和片茶等九個等級。其中「三花」剛好就處於價格和味道的平衡點,被老茶客們認為是性價比最高的一個等級。

茉莉花茶在成都茶客心目中是個特殊的存在(圖片源自網絡)

早些年成都的老茶館講究「三個有」:「有茶、有座、有趣」。這裡的「有茶」就是說老成都的茶館能提供各種品種的茶葉,供茶客們選擇。那時候老茶館在夏天會備杭菊,冬天會備沱茶。不過這些都是季節性供應,若要說一年四季都常備的品種,還是是成都人最喜歡的「三花茶」。

成都老茶鋪(圖片源自網絡)

這些年我嘴饞在成都吃過的館子多,發現大多數舊式川菜館裡也備有三種「花」。這三種「花」合在一起倒是有幾分當年三花茶的意思,我就將這三種「花」戲稱為「肉三花」。

所謂的「肉三花」是腦花、腰花和蹄花,這三種「花」都是肉,自然可以稱為「肉三花」。那麼為啥子我覺得「肉三花」有幾分三花茶的味道呢?緣由就在於這肉三花的地位和處境和當年三花茶十分像。

前文說到,茉莉花茶也要分個三六九等。特級和一二級花茶固然味道好,但是價格也不便宜。喝茶和過日子一樣,自然要講究一個細水長流。嘴巴養刁了,包包裡的「子彈」就遭不住了。而四級、五級、六級花茶的味道又太次,上不到臺面,又委屈了自己的嘴巴。「三花」雖然品質一般,但是尚且還能入老茶客們的口,加之其價錢也算是比較適中,於是就成了茶客們的首選。

肉三花

這個肉三花也是同樣的道理。腦花、腰花和蹄花差不多都算是豬下水和邊角餘料。這麼說可能有人沒法理解,但是要知道當年成都上檔次的火鍋大多都是不屑吃內臟的,就連現在知名的夫妻肺片在當年也不過是取邊角餘料做出來的「廢片」。

三花茶在盛極一時的時候忽然跌倒了谷底,在茶客口味改變的時候選擇了堅守,在茶葉行業大變革的時候選擇了沉默。這和「肉三花」的經歷何其相像,不信我們看下去。

我們一一看下這「肉三花」是咋個可以和三花茶媲美的。

腦花,也是那些年隨著重慶火鍋的流行才逐漸被川人接受的一種重口味食材。對於很多外地人而言,腦花無論是新鮮也好,煮熟也罷,那模樣就能嚇退一批人。更不要說用筷子把腦花分成小塊,然後吃上一口細細品味。

不過有著火鍋冒腦花的經驗鋪底,成都人接受起腦花的新式做法也就順其自然。在成都人眼裡,腦花可以燙火鍋吃,可以用錫箔紙包起來烤著吃,可以混著豆芽冒著吃,可以和雞腳腳一起滷著吃,還可以和豆腐一起燒著吃。

(圖片源自網絡)

就味道而言,無論是蒜蓉也好,紅油也罷,不管是加小米辣花椒也行,加滷料大料也可。腦花似乎和莫鹽莫味的豆腐一樣,越是重口味的調味越能激發出食材的特性來。

說起腦花的吃法,就像是經歷了一部四川餐飲界的變遷史。

早些年腦花除了火鍋裡面燙煮,並沒有太多更好的吃法。後面一些串串店推出了小碗菜,算是給腦花的吃法進行了一次小升級。串串店的冒腦花算得上是獨享的美味。被濃香底料湯包裹的腦花上面撒著豆豉、香菜、芹菜。一點點小米辣提味,一筷子豆芽解膩。這時候不用像煮火鍋時候一樣擔心其他人伸筷子去鍋裡亂扌造(cao),也不用怕其他人在旁邊說,「腦花裡面有很多寄生蟲和病毒」,「腦花的膽固醇太高了」,「吃腦花以形補形都謬論」。

(圖片源自網絡)

自己能獨享一份腦花,就如同單吃一份甜燒白的快感,不足為外人道也。

四川流行吃紙包魚,錫紙燒烤的時候,路邊攤上就多出一種錫紙烤腦花的品種。鐵板上放著一碗碗小小的腦花,油珠珠就在錫紙碗裡翻滾,炭火小心地煨著細嫩的腦花。一勺子蒜蓉,一把蔥花和小米辣,如果還有一點秘制的調味料,那麼這個賣烤腦花的攤子前多半會排上隊。

四川流行吃回鍋肉麵條,流行將經典川菜作為麵條澆頭的時候,腦花面就悄悄冒了出來。腦花作為面的澆頭本身就是一個噱頭,讓人想去嘗試一下。這個腦花面第一次吃倒是別有一番風味。

(圖片源自網絡)

再後來四川街頭流行現撈滷菜的時候,滷腦花又悄悄地出現在滷菜菜單中。滷腦花飽吸了滷水的湯汁,濃厚卻不油膩的味道侵入了腦花的每一分紋路。滿滿一口咬下去,汁水和香味充盈了整個口腔。

不過要說起哪種腦花的吃法最安逸,我個人最推崇的倒是腦花燒豆腐。或許就連腦花自己都沒有想到,有一天他會跑到麻婆豆腐這道菜裡面,冒充起豆腐給食客驚喜。

腦花燒豆腐,是不是看不出來哪塊是腦花(圖片源自網絡)

以前川菜裡面關於腦花的吃法幾乎看不到。這兩年四川的一些江湖菜做了大膽的改良,將腦花作為一種食材加到了麻婆豆腐中,變成了腦花燒豆腐。沒想到這道脫胎於麻婆豆腐的新式川菜倒是頗受歡迎,很快就加入了川菜館子的菜單。細嫩的豆腐和軟糯的腦花在花椒和紅油的包裹下,光用肉眼看不出來區別。若是遇上手藝高超的大廚烹飪,也只有當你夾上一筷子吃到嘴裡的時候才會驚嘆。

「原來這塊是腦花。」

如果說一碗三花茶滋潤了成都人的口舌,那麼一碗蹄花湯則是浸潤了成都人的心靈。

曾經看過成都一報紙上的小調查,有接近七成成都人吃蹄花湯的時間都是在深夜。

的確,一碗蹄花湯就像是一帖慰藉心靈的藥膏,這劑藥膏只有在深夜用下才最是管用。一碗燉得雪白濃鬱的蹄花湯裡,雪豆軟綿回甘,軟糯的蹄花配上濃香的紅油碟子,暖胃又暖心。啃乾淨豬蹄,撈乾淨雪豆,喝乾淨濃湯,感覺身心都被填得滿滿的。

(圖片源自網絡)

早些年你問老成都人哪裡可以吃到好吃的蹄花湯,那十有八九都會推薦你們去人民公園旁邊的陝西街和祠堂街。那時候一到深夜桌椅就擺滿了半條街道,一鍋熱氣騰騰的蹄花湯,一碟蘸料,一盤泡菜,一碗乾飯,成為了夜歸人最好的宵夜。計程車師傅在這裡填飽肚子就匆匆趕路,好耍的人在這裡來上一碗蹄花湯醒酒,商量著下一攤繼續去哪兒玩,上夜班的人在這裡喝上一口滾燙的濃湯,感嘆一聲生活不易。

一輪輪的人走,一堆堆人來,地上零碎的骨頭和堆起的紙巾才能證明這裡到底來過多少年。第二天早上這條街又恢復了車水馬龍的模樣,完全讓人想像不到夜晚蹄花湯佔了半條街街道的盛況。可惜現在再也見不到如此景象了。

現在如果你翻看成都的旅遊攻略,十有八九還會給你推薦人民公園旁邊的老媽蹄花。不過當你來到這個「老媽蹄花一條街」的時候,不管是外地人也好,本地人也好,看到這雜亂的「老媽蹄花」招牌時都會犯暈。一條街上整整齊齊地全是打著各種旗號的「老媽蹄花」,很多都是經營了十幾年的老店,早就分不清楚哪些是老字號,哪些是新開的店鋪。

蹄花湯其實做起來並不算複雜,但是燉煮的時間,食材的要求,蘸碟的味道卻是一個環節都不能馬虎。老媽蹄花由於無法註冊商標,所以成都街面上打著這個招牌的店鋪相當多。不過有意思的是,很多店鋪都在傳統的蹄花湯基礎上做了改良和提升。在這裡你還是能吃到蹄花的各種味道,諸如魚香蹄花,山椒蹄花,糖醋蹄花,紅燒豬蹄,甚至幹煸蹄尖都有。

(圖片源自網絡)

這兩年成都街頭也流行過一陣烤豬蹄。勁道彈牙的豬蹄被刷上一層層醬料,豬皮裡的膠質被炭火打散,鹹鮮可口的豬蹄上撒上一層厚厚的花生黃豆粉,肉香和豆香融合在一起,在口腔裡形成奇妙的味道。所以如果你在成都看到兩個打扮光鮮亮麗的妹兒當街啃著豬蹄,千萬不要驚訝。這就是成都這座城市的魅力。

如果說「三花茶」能作為川茶代表之一,那麼「肝腰合炒」也是可以作為川菜的代表菜之一。

在傳統的川菜館裡,肝腰合炒和回鍋肉,魚香肉絲一樣,幾乎都是必備的菜品。

豬肝切片,豬腰切花,碼味去腥制過以後放到鍋裡快速翻炒,豆瓣醬、泡椒泡姜等調料飛快地下鍋,三兩下就可以起鍋。趁著鍋氣還沒散去,飛快地夾上幾筷子。熱氣騰騰的豬肝和腰花香嫩可口,一筷子菜兩口飯,很快三碗飯就下了肚。

肝腰合炒每次腰花都很少(圖片源自網絡)

若是講究「以形補形」的人則喜歡點上一盤「火爆腰花」。這道菜在家裡是十有八九做不好的,一沒有館子師傅的刀工,二對於火候的拿捏也沒那麼精準,最重要的還是家裡沒有餐館廚房的猛火。在餐館後廚裡,猛火騰升起來,待鍋熱油熱,佐料主料依次倒入鍋中,飛快地翻炒幾下就可以出鍋。前後功夫也不過數十秒。這時候腰花剛斷生,帶著嫩氣和鍋氣下肚最是可口。

(圖片源自網絡)

以前到北方某省去,當地的朋友熱情地招待我吃烤串,席間對於烤大腰子倍加推崇。熱氣騰騰的烤油腰上了桌,我飛快地咬上幾口。那一嘴的腥味我至今難忘。

要說起對於內臟的處理,我覺得川菜天生就佔有幾分優勢,川菜24味型有很多味型都非常適合搭配內臟。所以現在在很多川菜館裡除了傳統的火爆腰花,還有泡椒腰花,酸辣腰花等菜品。嫩氣的腰花搭上各式迥異的味型,倒是一點都吃不出異味來。

(圖片源自網絡)

要想在川地吃腰子,還有地方也是值得推薦。火鍋店裡腰子被橫切成薄薄的一片,名為大刀腰片。腰片在滾燙的鍋裡飛快地涮上幾下熟了,裹上滿滿的蒜泥和香料,一口包在嘴裡最是滿足。

曾經和朋友擺過「肉三花」這個戲稱,朋友說成都的「花」多得去了。

「燒菜、粉蒸肉上面撒的蔥花算不算?」

「遍街都有的豆花算不算?」

「辦公室的贊花兒算不算?」

「麻將桌上的槓上花算不算?」

這樣一說還真是,你們覺得成都還有啥子「花」呢?

【東拉十八扯 039】

【往期專題精選】

成都人都曉的「三個老媽」

和成都男人談戀愛有多甜?成都男人三寶:經使喚,會做飯,懂浪漫

晚上吃啥子?我們一起穿越到宋朝的成都下館子

相關焦點

  • 走,啖三花!|老成都人嘴裡的三花到底是啥子東西
    一杯三花茶,眾人論天涯。君子鑑大雅,花茶開話匣。上至罪與罰,下到過油炸。淡茶映晚霞,散場去接娃。要講清楚成都「三花「的來龍去脈,首先就要從中國的花茶史說起。眾所周知,中國的飲茶記錄可以追溯到很久遠的年代,世界上很多地方的飲茶習慣都是中國傳過去的。
  • 腦花壽司?黑暗腦花料理,嚇哭了在成都的外地人!
    在外地人眼中,成都人都是勇士光是可怕的腦花都能吃出不同的花樣烤的、冒的、滷的樣樣都來最近壽司腦花也上了各大熱搜榜花樣太多,簡直是要逼瘋外地人的節奏啊那麼跟著小餅乾一起看看外地人吃腦花究竟有怎樣的反應對於成都人來說烤腦花最棒的就是外面焦脆的口感小餅乾在這推薦成都這兩家烤腦花吃完還想打包一份帶走外面有點焦焦的,但是內裡卻相當柔軟,入口細膩,緊接而來的是香辣的醬料味,香到完全停不下來。部分地址:新鴻南路122號香脆的豆子,蓋滿了蔥花、小米辣,一份經典的川味烤腦花就呈現在眼前了。
  • 世界只有兩種人,吃腦花和不吃腦花
    在知乎上有一個很好玩的問題:有關於成都的冷知識有什麼?有人回答:成都的市花不是芙蓉,而是腦花。腦花也不是只有成都人將它奉為食物鏈上的神物,對於重慶人來說,腦花也是他們舌尖上的奇妙之花,只在在吃腦花這件事上,川渝兩地從不不起紛爭。甚至,也有腦花愛好者也為「腦花」這朵奇妙的花做了一套《腦花吃法三十六式》。
  • 明星評價烤腦花「好吃到哭!」 九村烤腦花代表重慶宵夜受邀走進...
    7月26日晚,九村烤腦花作為備受重慶人民喜愛的宵夜,受湖南衛視節目組邀請走進《天天向上》欄目,與來自西安、成都、深圳、青島等全國各地的美食同臺競技,最終拿下全國宵夜美食第二名,成為最能代表重慶夜宵的美食名片!
  • [每日一花]-驢蹄草(驢脾氣草)
    (在公眾號回復,獲取活動方式)視頻二:1968年的《新聞聯播》您看過嗎?傳播正能量,拒絕冷漠!從你我做起!分享給朋友! 驢蹄草(學名:Caltha palustris L.)是毛茛科驢蹄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驢脾氣草、蹄葉(四川)、馬蹄草(浙江天目山)、驢蹄菜、沼澤金盞花(Marsh Marigold)
  • 重慶宵夜必吃美食,走進《天天向上》的九村烤腦花
    九村蒜蓉烤腦花的畫風與香辣烤腦花完全不同,香辣烤腦花是重口味,蒜蓉烤腦花就是小清新,成年人不需要做選擇,兩種都要。少了辣氣逼人的油辣子和紅油,更能凸顯烤腦花綿密的口感,卻對食材的新鮮程度要求極高,顯而易見,這碗烤腦花經受住了刁鑽食客的考驗。 今天來打卡九村烤腦花,也是因為7月26號看了《天天向上》,節目組邀請了全國各地的美食同臺競技,有來自西安、成都、深圳、青島的美食,大晚上看著我口水直流。
  • 烤腦花製作工藝
    紅員外烤腦花調料10-15g、飲用水約100g(蓋過腦花即可)。2、專用錫紙碗依次放入腦花、姜米、蒜米、小米椒、烤腦花調料、飲用水然後放在火上煮3~5分鐘,待腦花呈散開狀即可關火;3、撒上蔥花香菜,一碗鮮嫩可口、香而不膩的烤腦花即可享用。如想增加香鮮口感,可加富思特增鮮增香粉3克、或者飲用水用高湯代替;如想口味更濃鬱,烤腦花調料多加5克。
  • 唯這碗蓮藕蹄花湯不可辜負
    如果說,火鍋是冬天的寄託,那麼這一鍋蓮藕蹄花湯則是寒日的慰藉。這碗蓮藕蹄花湯是自貢市同興路宜希藕王養生湯店的招牌,店面是偶然發現的,而味道卻讓人念念不忘。今天就請跟隨小編一起去看看這份蓮藕蹄花湯有什麼特別的吧!
  • 重慶火了30年的蹄花湯,如今漲到了60元1份,什麼時候來都擠滿人
    如今的重慶已經成為一座旅遊熱門城市,很多人喜歡去感受洪崖洞的美景,去李子壩看一下輕軌穿大樓,重慶有很多美景美色,還有一個不得不去的地方就是老川美,作為孕育了很多知名畫家藝術家的校區,位於黃桷坪的老川美可以說藝術氛圍很濃,整條街都值得打卡,這裡是一個魔幻的地方,讓你來了就捨不得離開,而黃桷坪也有不少美食店,比如說胡記蹄花湯
  • 四川人為什麼那麼愛吃腦花?看著很噁心,但是卻美味無比
    腦花,這種源自成都的美食,據說是冷鍋魚的一種演變。避免了火鍋熱騰騰的持續燒煮。尤其蔬菜類食材,更保持住了爽脆的口感。串串和冒菜該有的麻辣鮮香,在這裡都能品味到。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的冒腦花,腦花一點都不腥,油和佐料都剛剛好。嫩到心都要化的腦花,竟然有點法國鵝肝的韻味。
  • 有一種愛,叫重慶人愛腦花,你確定你了解腦花嗎
    腦花是提前泡在一層薄薄的錫紙裡,然後用碗裝著,腦花表面的血絲已經提前處理好了,碗 底下已經鋪了好調料,用紅油浸潤,還沉澱著青椒,蔥末,姜,蒜蓉等。還可以根據自己口味加入黑胡椒粉或者孜然粉。然後就放在溫和的炭火上烤,到了快要出爐的時候,你會看見燒烤店的老闆拿起佐料瓶,各種調料一樣來一點,瀟灑的楊幾下,動作之快一氣呵成。
  • 樂山開在卡卡角角的小麵館,有30年老味道,泡椒蹄花面來晚吃不上
    四川的美食城市很多,除了成都之外,樂山也是有生之年必來的一個地方,不說什麼樂山大佛,只是這裡的美食就三天三夜說不完,來樂山有缽缽雞,有三鮮冰粉,有鳳爪,有蹺腳牛肉,有油炸串串,再來一瓶峨眉山,想起就讓人流口水。
  • 平頂山蒙古包裡的「泥爐砂鍋」,蹄花、牛雜、三寶..炭火燉,還能煮酒論英雄!
    它是夜市界的「王者」,夏日裡的排隊王天氣變涼,支起了蒙古包店裡推出「泥爐燉鍋」號稱:四大金剛蹄花鍋這道女生見了走不動道的【蹄花鍋】要用砂鍋足足燉上2個小時,每天限量供應,去晚了可就吃不到了。每鍋【蹄花】用兩隻豬前蹄,前蹄比後蹄肉筋更多。每天新鮮採購,拒絕凍品。吃蹄花前先來碗熱湯暖暖身子,所有骨膠原精華都濃縮在奶白色的湯裡!
  • 金榜"蹄"名,京城豬蹄哪家強?
    甜辣甜辣的,根本停不下來【蔣忠洞王豬蹄包肉】地址:廣順北大街望京西園三區東門人均:89元這裡的老媽蹄花繼承了成都老媽蹄花的衣缽,做的更加精緻,小陶缽盛著一碗白湯,白瓷的一小碟「蘸水」,湯鮮皮嫩,肥而不膩,入口即化,真是青紅之間的看家上品.
  • 從成都周邊到全省各地——春天花綻放 天府花景知多少
    「各色花卉應時而綻放,眼下漫花莊園已成為一眼望不到邊的五彩花海。」3月10日一早,記者來到成都漫花莊園景區入口處,工作人員一邊準備遊客需用的消毒用品一邊告訴記者,雖然遭遇疫情,但今年的花兒比往年開得更盛。  春意正濃,桃花、梨花、油菜花、李花、杜鵑花、鬱金香等已百花齊放,隨著疫情防控逐漸向好,四川已有百餘家景區、公園恢復有序開放。
  • 前年來成都啃兔腦殼吃老媽蹄花的美國名廚安東尼·波登自殺了:全世界美食,都挽留不住他
    文章裡他把自己多年的餐廳工作心路歷程坦誠訴出,更勇敢直面美食屆的黑暗面,揭穿叫人心驚的真相——例如所有餐館禮拜一的魚都不能吃,所有廚房也都有把壞掉的肉變成漢堡的本事。2000年,這篇文章被改編為小說《廚房機密檔案》(Kitchen Confidential),立場鮮明、筆鋒辛辣的風格,很快引發全民關注和追捧,並迅速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 川西花行小紀
    我們此行的主要區域是阿壩州,在成都落地後,吃了一頓不太辣的火鍋。第二天就趕往我們此行的第一站——位於小金縣日隆鎮的四姑娘山。我們以此為據點,跑去了夾金山、四姑娘山的雙橋溝和巴郎山。但是我們去的那幾天一直雨濛濛的,去到山上還下雪了,最期待的巴郎山行程還因為大雪封路了(玩雪也挺好的)。中途我們又跑去了都江堰,再後面才坐了八九個小時的大巴去了九寨溝和黃龍,跑馬觀花式的轉了兩圈。
  • 成都必吃蒼蠅館子TOP18
    它們往往源於背街小巷的垰(ka)垰(ka)角(guo)角(guo),三五張桌子過道裡一擺,背景音是炒勺和鐵鍋的碰撞,制肘間是鄰座人的體溫,這是獨特的成都一景,是屬於成都人最真實的人間煙火。他們的做法是把腦花和豆腐都氽水,去掉腦花的羶味與豆腐的腥味,瀝乾水分後,大火燒油,炒好,加了二三十味香料秘制的調料,像什麼郫縣豆瓣、海椒、香辣醬、味精雞精的,還說要加雞油保證腦花與豆腐的鮮嫩。更玄的是,做這道菜要勾三次芡,比陳麻婆豆腐還要多一次,一次是大火炒香,後改中火、小火,為的是入味、收水。出鍋時,撒上綠綠的香蔥花,紅紅綠綠的,不由得你不吞口水。」
  • 花的目錄
    口紅花口脂藤 苦勞葳 苦馬豆 喇叭蓮 蠟瓣花 蠟源花 萊雅菊 藍濱菊 藍花參 藍花蔥 藍花丹 藍琉璃藍目菊 藍盆花 藍桃草 藍英花 老少年 老鴉柿 蕾麗蘭 冷水花 籬天劍 立金花 連錢草 量天尺療喉草 裂瓣蘭 裂緣蓮 凌霄花 琉璃草 琉維草 流蘇樹 柳穿魚 六出花 六角蓮 六月雪 龍船花龍面花 龍吐珠 龍血樹 露薇花 鹿角蕨 鹿蹄草 驢蹄草
  • 繡球花又開,成都美美美美極了
    常有人說:「人間最美不過四月天」4月成都,春謝總接著花開。在油菜和杏花漸漸凋零之際,木繡球花與黃花風鈴木,便悄悄「霸屏」了成都街頭和朋友圈。春意正濃,四月花開,就此刻出發,去邂逅成都街巷,名為2020年的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