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是改變供應鏈的一年。」
正如蔚來汽車執行副總裁兼質量委員會主席 沈峰於日前由蓋世汽車主辦的「2020蓋世汽車新供應鏈大會」中所說,從疫情暴發後的全球產業鏈斷供,到「新四化」推動汽車產業加速轉型,目前汽車供應鏈正進入深度調整期。對於中國汽車產業來說,如何在這一背景下,確保供應鏈安全、規避風險,打造更具競爭力的供應鏈成為當下亟須研究的課題。
全球供應鏈重構,中國垂直配套「內循環」加速到來
眾所周知,汽車產業已全面進入新的發展周期,在汽車「新四化」不斷推進的趨勢下,百年的汽車業正在經歷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產業鏈、價值鏈重構,一場新的排位賽已經拉開了序幕。由此,蓋世汽車於2019年舉辦了首屆新供應鏈大會,不曾想,僅僅一年的時間,「重構」來得如此徹底。
今年上半年,新冠疫情突然爆發,打亂了全球汽車產業鏈生產節奏,一時間「去中國化」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的熱門話題,部分國家甚至出臺相應政策引導製造業回流。與此同時,南京法雷奧供應鏈總監 魏群分析認為,中國汽車產業目前所面臨的困境分為兩種因素,一是疫情,二是中美貿易摩擦,其中前者所暴露的問題多聚焦在產能層面,短期內可以依靠錢來解決,但後者本質是技術壟斷,長期必須依靠科技的研發打破壁壘,才能尋求良好發展。
「疫情影響疊加地緣政治因素,安全可控的汽車供應鏈體系建設成為全球企業關注的重點。」蓋世汽車研究院資深分析師 王顯斌如是說。
目前全球主要整車與零部件產業分布
基於此,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疫情的全球化,必將打破現有全球汽車供應鏈的布局。要知道的是,汽車強國的基礎是零部件強國。在傳統的燃油車時代,中國雖然擁有龐大的汽車供應鏈體系,甚至全球50%以上的汽車零部件製造都與中國有關,但關鍵零部件的缺失,在如今全球汽車產業供應鏈區域化重構過程中,將倒逼中國汽車產業必須解決供應鏈安全問題。
其中,近期業內話題度最高的「晶片供應緊張致國內多家車企停產」消息也不過是國內汽車產業發展瓶頸的冰山一角。
面對如此境遇,奇瑞商用車供應鏈採購總監 丁寶林透露,「最簡單的是處理方式是啟動應急庫存儲備,尋找替代方案,但基於主機廠長期規劃來看,我們需要重新考慮B計劃的構成,如此前被忽略的技術方案選擇,及進口晶片的國產化替代等等。」
為全面解決中國汽車供應鏈安全問題,國家相關部委相繼推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 2.0 》、《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 2.0》,重在打造自主、可控汽車產業鏈。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 2.0 》9大技術方向;圖片來源:PPT截圖
王顯斌指出,針對「卡脖子」的高端材料、晶片、設備等通過產業基金、政策扶植與補貼等途徑,將加速實現核心部件國產化替代步伐,同時,基於中國汽車市場本身的體量與需求,更多外資企業有望加速在華本土化進程,從而推動中國供應鏈向本土垂直一體化方向發展。
在他看來,「未來全球汽車供應鏈可能會形成以北美、歐洲、中國、印度以及日韓等幾大汽車供應鏈聚集區,以減少對全球供應體系的依賴度,實現零部件供應安全和降低地緣政治危機風險」。
汽車產業價值變「鏈」為「網」,整零協同多領域交叉融合
「伴隨汽車產業轉型變革,以層級配套為主的傳統供應鏈受到極大的衝擊,新的價值網絡正在形成,產業競爭要素從原來的產品製造、動力性能等偏機械硬體的競爭,逐步過渡到以「硬體+軟體+服務」為主體的新要素,競爭格局開始重塑,面向未來的技術與商業模式的調整勢在必行。」蓋世汽車總裁 周曉鶯如是說。
「技術與商業模式的創新需要全供應鏈協同。」沈峰進一步指出,蔚來在供應鏈體系打造中需要尋找「出圈」的新夥伴、「鼓勵自薦」的新模式、以及「孵化賦能」的新合作。
而正是與合作夥伴的協同開發,蔚來才可以在硬體領域實現車內Nomi的設計製造,它是世界上第一塊車載窄邊框AMOLED全圓屏,第二代產品實現了高對比度還原最真實的黑色,1ms的屏幕響應速度,比上一代快50倍,220ppi擁有比上一代多40%的像素。沈峰表示,「希望合作夥伴能不斷的迭代,順應市場潮流,而不是一成不變。」
正如中科創達軟體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 武文光所說,在目前汽車產業動蕩發展的過程中,所有企業和個人唯有越開放才能越進步,從而引領潮流。
基於此,對外開放合作的,不只是造車、零部件領域新玩家,傳統汽車企業也正在積極打破行業壁壘。
以長城汽車為例,在供應鏈體系打造中,其目前已形成蜂巢易創、曼德、諾博汽車及精工汽車四大零部件子集團,涵蓋動力總成、汽車電子、內外飾及底盤、壓鑄件等零部件研發、生產。
但面向如今複雜的發展環境,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配套採購部總監 劉玉新表示,長城汽車將以變應變,在保證穩定供應的基礎上,以客戶為中心,持續開展供需雙方合作共享,並將旗下零部件子集團面向市場開放合作、充分競爭從而打造更具競爭力的供應鏈體系。
與此同時,長城汽車還與騰訊、阿里、百度、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華為及高通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全域智慧生態,打造長城汽車全域在線。
在他們看來,秉持開放、創新原則,打破行業界限和資源分割,打開企業圍牆,推動汽車工業與軟體產業、材料工業、新能源產業等其他相關行業間的交流合作、融合創新,才能彌補多學科交叉領域的研發空白。
整零協同創新,共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供應鏈
想要構建安全可靠的產業鏈體系,僅依靠跨界融合恐難實現,強化汽車產業現有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打造才是根本。但要知道的是,中國汽車產業大而不強,不僅限於「卡脖子」技術,還有不平等的整零關係。
從北美、歐洲及日韓等汽車強國來看,他們都有很強的汽車供應鏈體系,而在各自的體系之中,整車與零部件企業的合作方式雖有不同,但相同的是,整車與零部件企業都有一套相對平等、雙向受益的相處模式。
以跨國車企北京奔馳為例,北京奔馳生產採購管理高級經理 鄧紅梅認為,高效、合作的供應鏈是成功的關鍵,為此,北京奔馳成立供應鏈學院、供應商康體中心,並為供應商夥伴的本土化和國際化提供幫助。
其中,關於本土化和國際化,她進一步介紹,「我們的基本理念是『請進來』、『走出去』,實現採購雙方的共同發展,有效地推動產業的變革。其中包括幫助國外優秀供應商與國內政府招商部門對接,落戶北京奔馳產業園,並幫助國內優秀供應商以海外布局、國際併購合資等多種形式走出國門。」藉此,不斷深化車企與優秀零部件供應商之間的合作關係。
但在中國,整車企業與零部件供應商之間更多是甲方與乙方的關係,國內零部件企業長期依賴於整車廠穩定的採購來維持其發展,處於較弱勢的地位。
而伴隨「新四化」的快速前進,被重塑的不只是全球供應鏈結構,汽車產業內在核心價值也在逐漸被顛覆,由此整車企業與零部件企業之間的合作關係也發生變化。
「在疫情及中美貿易摩擦這一複雜大環境下,我們也在思考,如何在供應鏈關係中減少對客戶、傳統生產模式的依賴,打造創新路徑,變危機為機遇。」上海榮南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金娟表示。
可要知道的是,汽車產業加速轉型,產業發展前景一片向好,但其背後卻是一場資本的「巔峰對決」。
上海馨聯動力系統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天鍔分析指出,單看電驅動系統,《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2.0》預測表示,至2035年我國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年銷售量將各佔一半,傳統能源動力乘用車將全部轉為混合動力,從而實現汽車產業的全面電動化轉型,這背後電驅動系統相關企業迎來巨大發展機遇。但截至目前,市面主流的混合動力系統約為48V、插電混合、油電混合以及增程式等,混動技術的不統一決定了電驅動企業需多點開花、全面發展,如何備貨、備多少貨決定了資本的研發及資本皆需高投入。
而作為軟體定義汽車時代下最具代表的第三方技術企業——中科創達,「我們可以提供從作業系統開發、核心技術授權到應用定製的全棧式智能駕駛艙軟體解決方案和服務。」武文光介紹,「同時,我們的軟體研發團隊仍在不斷擴充中,目前已由年初的5000人擴至7800人,年底將達到8000人,2021年我們也會繼續保持較高的擴張速度。」
基於此,不管是整車企業還是零部件供應商來說,面對「新四化」加速到來,需顛覆現有整零附屬關係,只有同心協力,協同創新,才能構建安全可控且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供應鏈、產業鏈體系。
大會當日,除以上企業重點圍繞當下供應鏈管理創新趨勢展開探討,分享真知灼見,為產業發展出謀劃策,貢獻集體智慧外,下午,活動進入第二個環節——大型採供項目對接會。
採供洽談區
供應商產品展示
此次活動組織了超過100家近期有項目需求的採購商,與近300家優質配套零部件供應商,一對一交流洽談項目,成功幫助上汽乘用車、奇瑞捷豹路虎、理想汽車、馬勒、海拉、博格華納、舍弗勒、愛信等知名企業採購部門的150多個需求項目找到符合要求的供應商。
一對一洽談
一對一洽談
一對一洽談
會後多家採購商表示感謝蓋世團隊為他們組織了這次活動,收穫到了非常好的供應商資源。來自全國各地的供應商紛紛表示來年將繼續積極參與。隨著團隊專業能力的提升、線上採供對接系統與配套企業庫的不斷優化,蓋世汽車供應鏈數據信息服務變得更精細、精準度更高、更高效,同時配套供應商企業展廳小程序及人脈交互小程序的上線,也為採購商與供應商項目開發提供了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