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髮妻朱安,獨守空房41年,臨終前說了一句著名怨言,流傳至今

2020-12-26 騰訊網

一個小腳女人,在丈夫生病時衣不解帶日夜在病床前伺候,就因為丈夫朦朦朧朧間說了一句想吃稻香村的糕點,於是她連夜收拾出門,一個人來回走了80裡山路,只為滿足丈夫那隨口一說的心願。可最後,丈夫還是另娶他人,留她孤獨一生,這個可憐的女人名叫朱安,而她的丈夫是民國時期赫赫有名的文學家、教育家魯迅。

朱安出生於1878年,比魯迅大三歲他們家跟周家也算門當戶對,於是在朱安21歲的時候,由長輩做主為她說了一門親事,對方是周家的大公子魯迅。雖然魯迅對這樁婚姻並不滿意,但是父母之命不可違,他只得答應下來。

兩人定親之後,魯迅前往日本留學,直到1906年才被母親騙回家跟朱安成婚,這時候朱安已經是28歲的「老姑娘」了,但是他們婚後並沒有在一起生活,因為婚後的第三天,魯迅就離開家再次回了日本,只留朱安和母親兩人在家。

1919年,周家將紹興的老宅子賣掉,魯迅將母親和朱安一起接到了北京,全家人住在北京西直門的大院子裡。原以為這是夫妻團聚,可誰知到了北京之後,魯迅還是不肯跟朱安同住一屋,朱安只得繼續跟婆婆住在一起。

離婚的話幾次都到了魯迅的嘴邊,但他就是說不出口,因為那時候離婚的女人會遭人厭棄,他擔心朱安被休棄之後過得更不如意。1923年,魯迅跟弟弟周作人鬧翻了,於是他帶著母親再次搬家,他趁此機會試探性的問朱安要跟著他們走,還是離開北京回娘家?

魯迅不愛朱安,但朱安卻滿心都是魯迅,於是她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前者。他們重新搬家之後,魯迅將家中的經濟大權交給了朱安,家中的一切事物全部由她打理。這是魯迅出於仁義考慮,不希望朱安在周家太像一個外人,但是這個舉動卻被朱安視為兩人關係進展的一大步。

魯迅為了減少跟朱安的接觸,他們換洗的衣服會分兩個地方放,一邊放需要洗的,一邊放乾淨的。一家人的生活也算是相安無事,但魯迅的媽媽一心想要一個孫子,可不管她怎麼催,魯迅就是不答應跟朱安同房。

但是拋開夫妻關係不談,魯迅對朱安也還算不錯,每次家中買了什麼糕點,他都會先送到母親那裡,母親挑了之後又送給朱安,朱安挑剩下的才會送到魯迅的屋中。有時候朱安覺得就這樣過下去也挺好的,至少她能照顧魯迅起居生活,能日日看著他。

但是沒過幾年,魯迅帶了一個叫做許廣平的女學生回家,那是魯迅真正的愛人,魯迅母親樂見其成,沒有人關心朱安心中的想法。朱安自我調整一番之後,選擇愛屋及烏的接受了許廣平,包括許廣平的孩子,她照樣勤勤懇懇的照顧一大家人。

1936年,魯迅因病去世,魯迅母親的生活由魯迅弟弟周作人和許廣平負擔,但是後來老太太也去世了,許廣平帶著孩子在外面居住,朱安也拒絕了周作人給的錢。她一個女人除了家務什麼都不會,所以過得十分艱難。

周作人曾勸她賣掉魯迅的藏書,好歹能換點銀錢度日,朱安也曾經動過這個想法。但是頓時遭到眾人的反對,許廣平也不同意她私自賣書,說要保存魯迅先生的遺物。後來朱安情緒崩潰,忍不住擦著眼淚小聲說:「都說要保存魯迅先生的遺物,可是我也是魯迅先生的遺物,也應該保存保存我啊。」雖然其中帶著怨氣,但又讓人心疼不已,1947年,朱安在北京悽涼離世,終年69歲。

相關焦點

  • 魯迅小腳夫人朱安:獨守空房41年,在魯迅身亡時說了一句著名怨言
    今天我們所要了解的是魯迅和他的妻子朱安的愛情故事,雖說是夫妻,她卻獨守空房41年。魯迅是我們所熟知的大文豪,是以筆為武器,喚醒人們愛國情懷的戰士。他與許廣平的愛情故事也是被世人所熟知。許廣平當時的大多數女子不同,她自小做任何事情都有著自己的主見,她不願意裹腳並且希望自己能夠像男子一般在學堂上課。
  • 魯迅去世後,獨守空房41年的原配夫人,終於說出了一句經典的怨言
    我們熟知魯迅,熟知許廣平,卻對作為魯迅原配夫人的朱安不了解。朱安一輩子一直默默地站在魯迅先生的身後,不爭名,不為利,不過是想要得到魯迅先生的一絲絲的愛,但她竟從未得過。
  • 1936年,魯迅深夜而亡,獨守空房41年的朱安,說了句著名怨言
    對於朱安他並沒有表達明確的反對,而是向朱安提出了兩點要求:(1)放足;(2)學習文化知識;朱家人並沒有同意魯迅的要求,在信中也遲遲未表達這一點。眼見時間一天天的過去,朱安已然來到了28歲,再不結婚,就要讓人說閒話了。魯迅的母親無奈,只得裝病,將兒子騙回家結婚。魯迅在整個婚禮上並沒有表達自己的不滿,而是默默地配合著,等到婚禮一結束,他便踏上了回日本的輪船。
  • 魯迅髮妻:獨守空房41年,無兒無女,無性無愛,遺言讓人落淚
    朱安出生於1987年浙江紹興的一戶商戶家,父母為她取字為安,便是希望她在後來成婚之後,能在家庭生活裡平安順遂。她的家境富裕,可以稱得上是一名大家閨秀,但是卻是一個與封建社會嚴絲縫合的人。父母從小培養她的方向,就是希望她能夠成為一名封建制度下的大家閨秀,她纏足學習女工。
  • 朱安:魯迅原配妻子,獨守空房41年,死後還想與丈夫合葬
    封建家庭朱安出生於1878年,和魯迅同是浙江紹興人,家中做著一點小生意,在當地還算是比較富裕。並且朱安祖上還曾有過舉人,所以說她自小在生活上並沒有吃過苦頭。朱安是封建時期的嬌小姐,但他的未婚夫並不是,當時的魯迅正在外學習,家中忽然來信說為他定了一門婚事。他雖然無奈但也只能接受,他知道如果現在退婚,那他的未婚妻將要面臨致命的流言蜚語。
  • 魯迅髮妻朱安:徒步80裡為他買糕點,卻只換來了一個字
    說到魯迅想必很多人都不會陌生,他是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憑藉自己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超前的開創了中國20世紀現代文學的新傳統,推動了新文學的現代化。在我國現代文學的理論探討與思想鬥爭方面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魯迅的文學成就早已是家喻戶曉,不必多言。而今天要說的是他和髮妻朱安的故事。
  • 84 年前魯迅深夜離世,獨守空房41年小腳妻子,一句怨言道盡一生
    朱安對此也沒有任何異議,她始終保持著小女人的姿態,一切以夫為綱,不敢有半點不從。婚禮這一延期就是7年,朱安已經28歲了,這七年她一直呆在周家,任勞任怨,沒有提起要成婚的事。但是朱父開始急了,自己的女兒已經28歲了,在那個年代一個女人28歲是沒有人會要的,所以他找到周父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 1936年魯迅身亡,「獨守空房」41年的妻子朱安竟說出了這種話
    魯迅是我國近代文壇一大文豪,他的文字震撼人心,他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版圖上佔有最大版圖的作家」。魯迅這一代人只知道人多了,也知道他和學生許廣平有過一段戀情,卻不知道他結髮之妻朱安,就像文中所說的「愚民」。
  • 魯迅原配妻子,一生無性無愛無歡無後,臨終前的遺言令人揪心
    朱安獨守空房41年,過著無性無愛的生活新婚之夜,魯迅並沒有同妻子入洞房。朱安也明白,丈夫並不喜歡自己,即便自己有心想去改變,想要去迎合丈夫,可是自己的身上滿是舊社會的思想和習慣,根本無從改變。魯迅在婚後第4天就回到了日本,而朱安在和魯迅結婚之後只此一生,獨守空房41年,過著無性無愛的生活。
  • 魯迅髮妻朱安的人生之路
    朱安與魯迅:包辦婚姻朱安在1878年出生在浙江紹興的一個富庶人家。這戶朱姓人家自己經營著一些生意,算是有些薄產,祖上還曾經出過舉人。因此,自小,朱安可以說是沒有吃過什麼苦。但是,也是因為這種嚴格的、和封建社會嚴絲合縫的家庭背景,朱安沒有機會接觸到外界所謂」新潮「的東西。
  • 朱安:心裡一直裝著先生,有名無實陪著他41年,可自己卻一生難安
    1878年的時候,朱安出生在紹興,也是因為時代的特殊,她從小就受到了封建的教育,認為女子無才就是德,在家裡也只學著做一下女紅,要說溫柔體貼善良打理家,朱安是一把好手,只可惜她嫁的不是普通人,當時她已經21歲了,家裡人也著急,在四處詢問下找到了周家,她比南方大了三歲,周家雖說沒什麼錢,可家底門楣也算是不錯,就這樣1906年嫁了過去,她嫁給的就是赫赫有名的魯迅先生
  • 朱安:你們總說魯迅遺物要保存,你們也得保存保存我呀
    說起一代文豪、新文化運動領袖人物魯迅的夫人,或許大多數讀者的第一反應會是"許廣平"和他倆著名的《兩地書》。而他的原配夫人——朱安,其人其事之記載卻不多,且頗有些不夠完整。靠著"生是周家人,死是周家鬼"的信念及服侍好婆婆魯瑞(魯迅母親)的生活目標,熬到了兩鬢斑白,熬到了抗戰勝利,卻先後送走了丈夫和婆婆,獨守空房。然而朱安這樣一名目不識丁、跟不上時代步伐、極易被邊緣化的舊式婦女,在魯迅病逝後年事漸高又不事生產還得侍奉婆婆,她的生活來源靠什麼?
  • 魯迅1936年去世時,原配朱安的一句話,道出多少賢惠女人的苦楚!
    1936年魯迅離世,面對眾多悼念者,原配朱安說出了唯一的一句怨言在我國的近代史上,有這麼一個女人,她的一生沒有太多的大起大落,更沒有悲天感人的故事,從出生一直到其去世,整個的生命歷程顯得平淡而無味。與她所處的那個時代的大多數的女人並沒有任何的不同之處,如果不是因為她的丈夫,可能今天的我們根本就沒有聽到過她的名字,她就是朱安,而她的丈夫叫魯迅。朱安是魯迅的原配夫人,他們兩人是屬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魯迅並不知情的前提之下,就已經確定了朱安是魯迅的老婆。
  • 朱安:嫁進周家37年,與其說是魯迅的妻子,不如說是周家的保姆
    「我來周家已許多年,大先生不很理我,但我也不會離開周家,我活是周家的人,死是周家的鬼,後半生我就是侍奉我的婆母。」大先生指魯迅,這番話是魯迅的原配朱安講的,當時魯迅的母親過生,她當眾跪下說了這番話。究其一生,朱安在眾人面前的發聲少之又少,跟魯迅發作的記載總共也才兩回。
  • 作為封建社會的犧牲品,朱安到底有多心酸?
    朱安接受的家庭教育就是一切從夫,在聽說自己未來的丈夫喜歡大腳時,她在上花轎前,穿上了大幾號的鞋子,由於朱安個子矮小又瘦弱,在下花轎時,鞋子還掉了下來,一波三折的婚禮仍舊是完成了,只是婚禮在魯迅眼裡只是做給母親看的,新婚之夜,魯迅與朱安是否一句話都沒說,是否說了卻發現完全沒有共同語言,這一切都無從得知,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在完成了結婚這個任務後,魯迅在家為數不多的日子裡幾乎一直待在書房
  • 魯迅髮妻守活寡41年,她一生無性無愛、無子女,逝後連墓碑都沒有
    朱安和魯迅於1899年就定了親,魯迅母親對於朱安的聽話順從十分滿意,但魯迅作為一代新派人物,怎麼會容忍自己的婚姻是包辦的,而且對方還是一位深受陋習荼毒的女子? 本來1901年,朱安和魯迅應該成親的,當時魯迅於年底畢業,紹興又慣常在冬季舉辦婚禮,差異蠻大的兩個人本該在這一年"水到渠成",可魯迅拿到了獎學金,於是1902年前去日本留學,一直到1909年才結束留學生活。 期間,魯迅曾對朱安提出了一項要求:拋棄陋習,然後進學堂念書。
  • 郭沫若寫4字罵魯迅,魯迅加1字回懟,世人笑稱:這便是老郭的一生
    在我們的文壇,郭沫若和魯迅都是響噹噹的人物,他們之間的互懟經常發生,1928年,47歲的魯迅發表了一篇題為《我的氣量和年齡》的文章,結果郭沫若開始挑刺,也寫了一些文章來批評魯迅。郭沫若說「氣量」是錯的,而且直言魯迅出生於晚清,那是「封建餘孽」,文章迂腐……魯迅一看,心想,這個人怎麼會這樣胡鬧,也是出生於晚清,難道還會自責嗎?何況每個人都拿著筆桿,誰怕誰?從此兩人雖不相見,但在報紙上常「相見」。
  • 朱安晚年靠稀飯鹹菜生活,丈夫魯迅家藏頗豐,她分毫未取
    他寫的很多文章流傳至今,依然是語文教科書上的必讀篇目,他也成為人們最熟悉的作家之一。他就是一生傲骨的民國文學家魯迅。然而魯迅的一生十分複雜,僅僅讀過他的幾篇文章,是不可能真正了解他的思想和人生的。如果想要了解魯迅,其實可以從他的原配夫人朱安入手。朱安一生可謂悽涼,但她晚年寧可吃不飽飯,也要堅守丈夫的遺物,這究竟是一段怎樣的故事呢。
  • 有幸嫁給大文豪,卻守了41年活寡,將情敵當作姐妹,最終孤單離世
    1947年6月29日凌晨,在北平阜成門內西三條胡同21號的一間老宅子裡,一名叫朱安的老婦人,孤單地離開了人世,走的時候,身邊沒有一個人。按理說,一個老人的離開除了令她的親人悲傷,萬萬是不會對社會以及後世產生多大影響的。但是這個叫朱安的女人除了是她自己,還有一個更加特殊的身份,魯迅的原配和遺孀。
  • 卑微的愛,小腳朱安徒步80裡為魯迅買糕點,卻只換來了一個字
    提起魯迅先生, 相信很多人都記得他跟許廣平先生如同天作之合一般的婚姻,記得許廣平先生對魯迅先生的精神照顧,還記得在魯迅先生百年之後,為保護魯迅先生遺著所做出的諸多努力。不論從婚前還是婚後,魯迅先生跟許廣平先生的婚姻都堪稱完美,說上一句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