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士掀起的風雨,不但使隋王朝分裂,更為李氏家族帶去了無妄之災

2020-12-14 龍珠超瑤瑤

隋末天下大亂,術士作為一個具有能力和手段的社會群體,活躍於其時各種勢力之間從而對隋末政局產生一定影響,諸如統治集團的內部爭鬥、割據軍閥的相互混戰中,均有他們活動的身影。及至唐朝建立,術士們依然在政治活動中發揮作用。

隋末時局混亂,隋王朝由內而外開始解體,逐漸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武裝割據政權不斷湧現。在統治集團的內部爭鬥、分裂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術士活動的身影。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術士的活動對隋末割據局面的出現,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由於時局動蕩,術士活動的舞臺又擴大了,其影響力亦隨之增強。

隋王朝統治階級的內部分裂,其中一個重要表現就是隋煬帝楊廣與其他關隴成員之間出現嫌隙且漸呈擴大之勢,其中亦可發現術士活動的痕跡。隋煬帝是通過宮廷政變取得政權,故即位後不免心中有所猜忌,唯恐政敵通過同樣的方式獲得皇位。基於這一種猜忌的心理,隋煬帝刻意提防並打壓任何能對其構成威脅的政治勢力,作為隋朝統治階層核心的關隴集團,遂首當其衝。

其中又以李渾、楊素、李淵、李密等人所在家族,成為重點懷疑、打壓的對象。隋煬帝為何主要針對上述諸家族,其中又以李姓為主要提防對象,除了他們所在的家族勢力強大是一原因外,還與當時流行的一些讖言有某種關聯。以李渾、李敏被殺為例,解析術士、讖言與關隴集團分裂之間的關係。

"李氏將興"讖言由來已久,魏晉南北朝時期不斷發生以李弘為名義的反政府暴動,其影響一直到隋朝建國乃至隋末唐初。隋煬帝之所以打壓關隴李氏,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似乎與此有關。

據諸史載,最早向隋煬帝提及這個謠讖的人為方士安伽陀。據《隋書·李渾傳》云:

後帝討遼東,有方士安伽陀,自言曉圖讖,謂帝目:"當有李氏應為天子。"勸盡誅海內凡姓李者。

此時,隋煬帝正進行第二、三次徵討高麗,國內各種社會矛盾激化,開始出現內亂,隋王朝處於風雨飄搖的狀態。安伽陀為何將圖讖對象直指李氏,以"當有李氏應為天子"之讖語勸煬帝誅殺海內李姓者,其動機因於史無徵,不得而知,但此舉卻在客觀上成為政治鬥爭的工具。

安伽陀並未明確指出是哪個李氏將取代隋煬帝的統治,但此事卻被宇文述用於構陷李渾。不過宇文述構陷李渾之言,並未直接引用這個讖言,而是用了"日夜屏語"這樣的隱晦之辭:

"臣(宇文述)與金才夙親,聞其情趣大異。嘗日數共李敏、善衡等,日夜屏語,或終夕不寐。渾大臣也,家代隆盛,身捉禁兵,不宜如此。"

表面上看,宇文述構陷李渾李敏是從李氏"家代隆盛,身捉禁兵"的角度入手,並未涉及"李氏將興"讖言,但由於其時外間盛傳"當有李氏應為天子"之類的謠讖。隋煬帝不可能不產生聯想,從而將李渾、李敏等人逮捕下獄。然而左丞元文都、御史大夫裴蘊審理此事"不得其反狀",煬帝對此結論頗不滿意,故另派宇文述窮治此事,其動機仍與忌諱"李氏將興"讖言有關係。在審理李渾一案中,宇文述一方面"遣武賁郎將裴仁基表告渾反"。

另一方面親入獄中,召出李敏妻宇文氏,日:"夫人,帝甥也,何患無賢夫!李敏、金才,名當妖讖,國家殺之,無可救也。"我們注意到在辦理李渾一案的過程中,宇文述一直都在穿鑿附會、偽造證據加以構陷外,還巧妙地利用了當時流傳頗廣的李氏妖讖。儘管構陷李渾的所謂證據無法坐實"偽證",但李渾一族卻仍不免罹難。

究其根由,正是因為隋煬帝對於流行已久的李氏妖讖早有存心,宇文述對於煬帝心理的揣度拿捏恰到好處,這才敢將這些經不起推敲的審理結果呈上,並得到煬帝的認可。當然隋煬帝決意誅除李渾,其中原因不止一端,但"李氏當王"之讖言對他可能確有啟發,這是肯定的。

如《隋唐嘉話》中就有關於隋煬帝對李氏之讖態度的記載:

"高祖(按指唐高祖李淵)乃煬帝友人,煬帝以圖讖多言姓李將王,每排斥之。"

在隋煬帝將李渾下獄後,並無直接證據表明他就是應讖之人,而線索又指向李敏。為了坐實李敏謀反的證據,宇文述藉宇文氏之口編造了一封密奏,其一誣陷李敏即應讖之人,其二指證李渾、李敏等人密謀在東徵期間叛亂。這封密奏由宇文述"口自傳授",宇文氏親筆書寫。儘管奏章的內容是虛構的,'卻實實地道出了隋煬帝之擔心所在。據密奏云:

今主上好兵,勞擾百姓,此亦天亡隋時也,正當共汝取之。若復渡遼,吾與汝必為大將,每軍二萬餘兵……吾家子弟,決為主帥,分領兵馬,散在諸軍,伺候間隙,首尾相應。吾與汝前發,襲取御營,子弟響起,各殺軍將。一日之間,天下足定矣。

由此可見,隋煬帝真正擔憂的是:李渾、李敏號召族人在東徵過程中發動叛亂,進而奪取皇位。這種叛亂套路與楊玄感如出一轍。據《資治通鑑》載:楊玄感利用督運黎陽之際,斷絕遠徵大軍糧草,召弟虎賁郎將楊玄縱、鷹揚郎將楊萬石、楊玄挺及謀士李密,矯詔詐稱"來護兒失軍期而反",緊接著招兵買馬,佔據黎陽周邊地區,意圖攻佔洛陽。

可見,宇文述所虛構的"李渾之謀劃"是以楊玄感起兵過程為藍本,細節編排得有板有眼。相較於楊玄感之亂,有過之而無不及。他雖然是在隋煬帝的授意下構陷李渾、李敏等人,但具體的謀劃皆出於宇文述一人之手,煬帝並未參與。他之所以編造這樣一個楊玄感叛亂的翻版,目的是讓隋煬帝起殺心。宇文述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他深知必須將李氏一族斬草除根,否則後患無窮。

鑑於李渾、李敏的政治地位,及後者與楊隋皇室之間的關係,隋煬帝極有可能網開一面,曰後必定會報復宇文述。因此他才會炮製這樣一封深深觸及煬帝底線的密奏。無論是李敏小名應讖,還是李氏兄弟可利用隋煬帝東徵之際取隋而代之。李氏妖讖與現實政治相結合,使得隋煬帝更加確定李渾、李敏一族己對自己的統治構成威脅,亦使其堅定了剪除李氏一族的決心。最終,李渾、李敏一族有三十二人被誅殺,不久之後,李敏之妻宇文氏亦被隋煬帝鴆殺。

相關焦點

  • 金鄉縣李樓李氏家族軼事及家譜——李氏文化
    墓碑後銘刻《族源》… 七世祖-李樓始祖永泰公育有三子,故從八世開始李氏家族分為三枝。三枝八世祖李淳娶妻邱氏,娶妻後八世祖抱病不起,不久無後離世。 從明末清初到現在,歷經300多年的李氏家族在金鄉李樓已繁衍子孫十一個世代。我們家族屬於李樓李氏家族的第三枝,八世祖是我們三枝始祖。十二世祖李克紹是我的曾祖父,十三世祖兄弟四人,分別為有琦、有常、有三、有金。
  • 淺談最晦氣的國號「隋」的由來,它可怕地預言了隋朝的分裂和滅亡
    公元581年隋朝的建立結束了長達300多年的分裂,成為了繼西晉之後有一個統一的中原王朝,然而這個王朝卻僅僅存在了38年,成為了與秦朝一樣的短命王朝。隋朝在世人眼中,除了隋煬帝下揚州被津津樂道之外,便沒有了其他值得稱道的地方,其實隋朝有很多與秦朝相似的地方。
  • 若論家族之旺,這六大家族都昌盛了千年,你身邊有其家族成員嗎?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家族觀念,族譜世襲甚至也已經深入到了每一個人的骨髓當中。我國古代曾經產生了許多家族,不過,若論家族之旺,無出這六大家族之右,今天就帶你來了解一下我國歷史上的六大名門望族。 隴西李氏是我國古代一大盛世家族,其家族之旺,堪稱我國姓氏之最。
  • 大隋帝國:戰神子孫締造的王朝,不可以被輕視
    《大隋帝國》一:戰神子孫締造的王朝,不可以被輕視隋朝是一個容易被漠視的王朝,之所以容易被漠視,是因為它前邊有中國歷史上最分裂最紛亂的時代。三國兩晉南北朝,中間只司馬炎時代,有過短短十來年的統一歷程。司馬炎死後,把好不容易爭來的江山,交給了智商極差的傻兒子司馬衷,就是那個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
  • 三星家族掌舵者李健熙去世:揭秘韓國最強大「李氏王朝」
    作為三星家族的第二任族長,李健熙一手將三星從一家小型電視機製造商發展成了全球消費電子巨頭,讓三星家族成為了韓國實力最強的「王朝」。 美國《商業內幕》雜誌今天匯總了三星家族的發展史,以下通過圖集的形式回顧三星「王朝」的發展之路: 1938年,李氏「王朝」建立
  • 家族三代人控制三星,「李氏王朝」真的會結束嗎?
    歷經三代的李王朝會在這裡結束嗎?懷疑論者表示,這可能只是李在鎔為了獲得同情而開出的一張空白支票,為法院今後在賄賂案件中從輕判決做鋪墊。以下是綜合分析:周三,51歲的李在鎔舉行了五年來的首次新聞發布會。這是公開道歉,他對該組織未能嚴格遵守法律和道德表示遺憾。李在鎔道歉有兩個原因:一是繼任者計劃讓他捲入了之前的賄賂醜聞,二是三星高管阻止員工成立工會。
  • 圖文:曹策前與《大隋王朝》
    楚天都市報訊 在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隋朝僅佔短暫的38年,真是名副其實的滄海一粟。大隋王朝,雖然短暫,卻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筆;隋文帝執掌朝政24年,不僅結束了華夏分裂割據長達400年的局面,重新統一了中國,同時,他還對朝政實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從而推動了中國封建社會的進程,對世界歷史影響深遠。隋文帝的兒子楊廣繼承了父親的帝位,更是歷史上一位頗具爭議的帝王。他不惜民力,驕奢暴虐,然而,亦是一位胸懷大志、頗具遠見的政治家。
  • 大水井再鉤沉:李氏家族憑什麼成為大豪門呢?
    加入李氏家族!這樣您就可以每天免費收到李氏信息了。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在湖北省利川市柏楊壩鎮的莽莽群山之中,有一個建於清道光和光緒年間的龐大古建築群——著名的大水井古建築群。2017年6月下旬,我隨「xi遊利川」採風團,來到這個已闢為旅遊景點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探訪了傳奇的李氏家族一百餘年的發家史,大受震撼。
  • 【李氏總會】歷史上的李氏王朝(7)-大唐盛世
    ,服務廣大李氏宗親,發布李氏文化、李氏歷史、李氏企業、李氏聯誼、李氏慈善、李氏尋根問祖等信息。公元618年,李淵受隋恭帝禪位,即位於太極殿,改國號唐,改元武德,都長安。更多連結:【李氏總會】歷史上的李氏王朝(6)-大蜀王朝【李氏總會】歷史上的李氏王朝(5)【李氏總會】歷史上的李氏王朝(4)【李氏總會】歷史上的李氏王朝
  • 大隋第一家族的下場
    那一夜,一個結束了四百年戰亂分裂的大一統王朝敲響滅亡的警鐘,隋朝皇室的命運也這一刻悄然轉變。▲隋煬帝之死【劇照】。江都兵變發生時,楊廣聽見遠處的喧囂,一開始還以為是次子齊王楊暕謀反,對身旁的蕭皇后說:「怕是阿孩造反!」然而,楊暕並沒有參與江都兵變。楊暕曾是楊廣最寵愛的孩子。
  • 雪域王朝 神秘家族——尼泊爾王室風雨222年
    在距今230年前有一則民間傳說:尼泊爾的沙阿王朝只能延續到第11代國王。  尼泊爾王室御用佔星大師說:「沒有誰能預料到這次慘劇的發生。」  230年前曾有傳言,沙阿王朝只能延續到第11代國王?  與沙阿王朝13位國王們命運多舛相伴的自然是種種神秘傳說和流言了,此次王室滅門血案也不例外,尤其在通訊和傳媒高度發達的今天。
  • 華麗家族(2)——西魏「八柱國」及大唐皇室的血脈淵源
    在南北朝的亂世中,他憑藉裙帶關係,在京兆人段業建立的北涼政權中先後擔任效谷縣令、寧朔將軍、敦煌太守、冠軍大將軍……大約公元400年,李暠在眾將的攛掇下擁兵自重,學起了段業,開拓出自己的基業,建立了西涼國,建都敦煌,後來遷都酒泉,成為隴西李氏家族出現的第一個君主。李暠並沒稱帝,只是以涼國公自居,依舊奉東晉朝廷為宗主,作為地方諸侯存在。
  • 于闐李氏王朝的歷史悲劇
    因此,于闐政權被稱作「于闐李氏王朝」,那時還沒有民族之分,當時的于闐國歸屬唐朝的安西四鎮,李聖天不僅使用漢姓,還協助天朝平叛安祿山。後來與喀拉刺汗王朝的戰爭,那是後話了。唐朝滅亡後的二百多年裡,西域出現三國對峙的局面。于闐李氏王朝就是三強之一。 北宋時,西域已存在高昌回鶻汗國、于闐李氏王國、喀剌汗王朝三個並立的地方政權,它們之間因為宗教、土地等因素不斷進行爭鬥,後來都淪為西遼的藩屬。
  • 漫談盂縣泥河村李氏家族
    (上)  明宣德年間,李氏家族由山西洪洞遷至盂縣,居於城內貴巷(現大操場東側)永寧一都五甲。  李氏先祖在此定居後,先是開墾荒地,變荒坡為良田,又築堤壘壩、治水治窪,變灘涂為耕地,對土地的精耕細作加上風調雨順,糧食連年獲得豐收。泥河這塊肥沃的土地,成為李氏家族安身立命之地、生存發展之本。  在經營土地有了一定的資本後,清初,李氏族人投入到商貿經營活動中,經營行當和經營方式多樣化,經營規模逐漸擴大。
  • 氏族、宗族、家族三者之間的區別
    家族,是指具有血緣關係的人組成一個社會群體,通常有幾代人。語出《管子·小匡》:「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連以事,相及以祿。」是同一個男性祖先的後代世代聚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社會組織。如王氏家族、姚氏家族、李氏家族、劉氏家族、趙氏家族、陳氏家族、沈氏家族、胡氏家族。
  • 大隋王朝 繼秦後最偉大創新的朝代
    隋高祖與秦始皇作比較:秦始皇本身就是王位繼承人,他統一六國的基業是輕易從秦國歷代先王手上接過來的,除了統一中國外政績上乏善可陳,文治上一塌糊塗,在隋高祖面前秦始皇就是一個武夫;秦始皇親政的時候,就已經大權獨攬,而隋高祖的創業局面在開國帝王中難度係數最大,由於他是漢人的關係屢遭西魏與北周皇帝猜忌,北周明帝幾次派術士趙昭觀察隋高祖是否有天子之相,幾次差點痛下殺手,同時又受到權臣宇文護之流的陷害排擠
  • 在《長安十二時辰》,同樣都姓李,李必為什麼非稱自己為隋李?
    在《長安十二時辰》裡,由雷佳音扮演的主角張小敬,由於對於地形的熟悉,猜到靖安司裡面的人物姓李,身份尊貴,而由易烊千璽扮演的「李必」姓李,李必第一句卻強調說自己不是唐李,而是隋李。這個唐李,跟隋李有什麼區別嗎?
  • 貴州歷史筆記丨隋王朝為什麼會冷落貴州?
    從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到楊侑禪位給李淵,隋朝的歷史延續了38年,比起秦王朝多了20多年,但它仍然是中國歷史上最短命的中央王朝之一,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兩世亡國的封建朝廷。隋朝統一的最大歷史功績是結束了國家長期分裂的局面,使社會得以安定,南北經濟文化又得到了交流。隋文帝楊堅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統一全國後的在位時間雖然只有16年,卻搞了許多影響至深的大動作。
  • 鐵嶺李氏和大明王朝
    李氏家族在李成梁創造了頂點輝煌後,隨著李成梁退出晚明遼東軍政舞臺,李氏家族也走向衰落。晚明,是李成梁所在的一支因李成梁發跡而走出鐵嶺遷居北京等地。清初,是鐵嶺李氏另一支因李思忠效命於清,家族重新發達,族人走出鐵嶺進而走向全國。可是,大多數李氏族人還是居住在故鄉鐵嶺。出鐵嶺城南,向李氏家族聚居地李千戶鄉小屯村有半小時車程,村裡兩千多口人,仍以李姓人家為主,他們是李成梁的後裔。
  • 中國和日本王朝一般也就三百年,為啥李氏朝鮮卻有五百多年國運?
    加入李氏家族!這樣您就可以每天免費收到李氏信息了。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原因雖然比較複雜,但總體上可以這麼說:封建王朝總體來說社會矛盾是在不斷積累的,一個王朝運轉到三百年左右的時候,土地兼併,吏治敗壞,外敵入侵,財政破產……種種矛盾積累到頂峰,會將這個王朝壓垮,所以必須經過一陣大的動蕩,讓矛盾總爆發,才能達到一個穩定態勢。所謂大亂之後才能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