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講個笑話你可別哭」看過電影《驢得水》的都應該對這句話非常熟悉,電影劇情大概是1942年,幾個心懷夢想的教師為了改變當時中國落後愚昧的環境,來到一個缺水的鄉村。他們養了一頭驢來挑水,可是教育部不同意出養驢的錢,於是校長將這頭驢虛報成了一名叫「呂得水」的老師,用這個虛假老師的工資來養驢。最後教育部特派員來視察的時候,大家只能拉來一名銅匠湊數,編造各種藉口,沒想到為了圓一個謊不得不圓更多的謊,最後局面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這幾年隨著電影業的發展,因為電影帶紅的拍攝基地也非常多,電影《驢得水》也是其中,《驢得水》的拍攝基地位於山西朔州的大河堡影視基地,但導演最初在選擇這個地方的時候,不是因為這裡的風光多符合場景要求,而是因為這裡乾旱缺水。
電影《驢得水》講的故事,就是發生在一個乾旱缺水的學校裡。導演出於對故事是的生活邏輯考慮設想劇情中的老師,可能當年在一個荒山上,找到了一個廢棄、破敗的古建築,進行簡單修繕打掃後就成了學校。
故事確定後就想找一個不管從地貌上還是生活狀態上真的缺水乾旱的場景,而且地處高地上,能有一個較大的古建築的地方。劇組先後踩點去過甘肅、青海等地,但感覺都不是特別理想。後來偶然一個機會接觸到大河堡,這也就成了《驢得水》的拍攝基地。
最初的大河堡的城堡裡是雨神廟,後來由於電影的拍攝需要將雨神廟改造成學校。現在的大河堡仍然保留當時拍攝時的現狀,並成立了大河堡影視基地,夕陽下的大河堡,宛如一個童話世界。據當地人介紹以前古堡裡是有居民居住的,後來才搬到了山下的。
大河堡原名大水口堡,建於明崇禎十三年(1640)。 堡牆磚包,「周一裡六分七步,高三丈五尺」,只設東門,門上原有門樓。大河堡居山坡之上,四面黃土夯築殘牆尚存,磚石几乎被拆光。今尚存一方廟碑,僅可辨認為「大同平魯路」,「大水口堡」等字。
三民小學校大門也是後來拍攝《驢得水》重建來的。站在古堡城牆,可以一覽邊塞風光,環境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