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人感嘆:晚年最不幸的父母有兩類,不是沒錢的,也不是有病的

2020-12-22 小屁孩兒

文|文兒

中國人喜歡說這麼一句話「沒啥別沒錢,有啥別有病」,這恐怕是身處晚年的父母最理想的狀況,尤其在如今老齡化步伐加快的社會。畢竟,有多少人趁年輕時工作兢兢業業,除了管好子女之外,誰不指望為此掙一個體面的晚年呢?沒錢又有病,這恐怕是父母晚年最怕的兩件事了,攤在誰身上,都是大不幸。

不過,事實果真如此嗎?老家鄰居的經歷讓我覺得,晚年最不幸的父母不是沒錢的,也不是有病的,而是另有其人。

跟子女關係淡漠,老死不相往來的

每次過年回老家的村子裡,斜對面的鄰居家總顯得格外突兀。不僅僅是因為那座被四面的兩層小洋樓圍著的土房子,而是在熱熱鬧鬧的闔家團圓氛圍裡,唯獨這家透出的冷清感。我本以為這家房屋如此破敗,裡面早已不住人了,可當孩子跑進沒有院牆的這家裡玩時,屋裡老人一聲呵斥,我才知道自己是錯的。

我好奇問我媽媽,那人沒有兒女嗎?怎麼過得這麼落魄,也沒有人看他。我媽告訴我,他原本有一兒一女,還有個美滿的家,但後來因為好吃懶做,又常賭博酗酒,常常打罵妻兒,把妻子打得遍體鱗傷,兒女也恨透了他。後來兒女成年後將母親接到城裡住,跟父親斷絕了關係,這老人就成了事實上的「五保戶」,處境十分悽慘。

為人父母是場修行。教育專家有言,父母對子女早年間的愛,相當於存儲,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越是關心愛護,感情儲蓄就越多,到了晚年,等父母老了病了沒錢了,才能得到子女用錢、精力和親情的反哺。

反之亦然。若父母早年間總是打罵、漠視或者羞辱子女,晚年怎麼可能得到子女心甘情願的愛呢?而當父母到了晚年,對物質的要求已經很低,極度渴望精神慰藉時,是不是跟子女老死不相往來的這一類型父母,顯得格外孤獨?

子女夭折或失獨的

這一種顯得比較扎眼,子女在養育過程中遭遇不幸的父母,尤其是「失獨」的。這個詞有孩子的父母都不願觸及,卻是逃不開的社會話題。

這樣的父母連活著都已經如行屍走肉,還談什麼痛苦幸福?不少父母因此離婚,家庭破裂;更多的,晚年活得無滋無味,心如死灰。也有少數父母抱團取暖,找到和自己遭遇一樣的同病相憐之人,一起做公益或者聚會傾訴,才能舒緩痛苦。

父母的這種遭遇引人深思:我們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為了孩子嗎?步入晚年後,究竟什麼才是我們的精神支柱?只是孩子嗎?愛好、信仰或者同齡人的認可和理解,能不能也同時構成晚年精神生活的幾大支柱?這樣才不至於當孩子這根獨有的支柱轟然倒塌時,我們的人生也隨之坍塌。

相關焦點

  • 人到晚年,什麼樣的父母最拖累人?過來人表示真怕沾上這兩樣
    文|秘籍君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年輕人為人父母之後,如果父母健在,那麼「上有老下有小」就算壓力大一點,也是人生一種別樣的幸福。因為,我想像了一下自己結婚生子後,如果父母不在了,我有煩惱有壓力,回頭想找父母的懷抱安慰一下都沒有,那種感覺特別無助、揪心。當然,並不是所有父母,人到晚年都能為子女分憂解惑,還有些父母,只會拖累子女。那麼,人到晚年,什麼樣的父母最拖累人呢?過來人表示真怕沾上以下這兩樣。
  • 人到晚年,怕的不是沒錢,子女不在身邊,而是這3件事,很現實
    對於大部分人而言,內心都少會有一些不知所措。那此時你的內心會擔心什麼?沒有足夠的存款?還是子女不在身邊?其實人到晚年,怕的不是這些,而是這3件事,理由很現實也很無奈。一、老了以後,沒人記得你在《尋夢環遊記》這部動畫片中,向我們闡述了一個主旨,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所以,當生命步入老年時,害怕的不是子女不在身邊,而是根本沒人在意你的存在。
  • 60歲老人感嘆:人到晚年,才知道有錢和無錢的區別,趁早存錢吧
    我們常說,錢不是萬能的,而沒錢又是萬萬不能的。雖然說談錢會俗氣,但是我們生活方方面面都需要用到錢。手裡有錢,才會有底氣,尤其在老年時期,錢就更重要了。就拿我身邊人的例子來說吧。現在周大爺哀嘆自己的命運,手裡沒積蓄,也不受家人待見,目前最希望的是沒病沒痛,否則也沒錢醫治。有錢沒錢,體現了一個人的底氣和地位。有錢的人說話都有分量,底氣十足,沒錢的人,也容易被人忽視。
  • 75歲老人坦言:人到晚年,有錢與沒錢的區別太大,趁早多存錢吧
    人到晚年,手裡沒有些積蓄,在需要花錢的時候,伸手跟子女要錢的滋味太難受了,那份酸楚只有經歷過得人才能夠懂得。雖說金錢不是萬能的,可到了老年,如果沒錢,那是萬萬不能的。雖然大家覺得談錢傷感情,談錢太俗氣,可不談錢卻又傷心,尤其是老人需要花錢時,有多少子女因給父母拿錢彼此傷害的呢?
  • 六十歲的時候,晚年是否孤獨,取決於你有沒有「錢」
    人生充滿各種可能,也會有很多機會,能成為最閃亮的那件禮服,穿在最美麗的人身上,站在舞臺中央,受到萬人矚目。而成就這一切的,往往是金錢。錢,有時就像是生活中的一支長矛,能幫我們戳破許多無法解決的頑固問題。
  • 「生女兒」和「生兒子」,父母晚年的生活,差別之大不是一丁點
    奶奶重男輕女嚴重,但晚年卻無人照料在我的老家村子裡,有這麼一位老奶奶,大概有七八十的高齡了,每次回村都能看到她一個人坐在家門口發呆,平時一群阿姨坐在一起聊天時,她也會湊過去,但是卻並沒有什麼話語權,走起路來背彎著,手裡杵著一個老拐杖,因為從沒見過他兒子,所以從小我便認為她是一個人。
  • 50歲後的農民最怕什麼?苦、累、沒錢都不是事,他們最怕的是這個
    我認為50歲後的農民有太多的顧慮和擔憂,比如害怕沒有錢、害怕農業生產中冒出來的新技能、害怕年紀大了力不從心等,但這些都不是他們最害怕的事情,真正讓50歲後的農民最害怕的事情,我認為就是沒有一個強壯的體質去繼續拼搏掙錢。
  • 生二胎和不生二胎的家庭,晚年後區別有多大?過來人的經驗很扎心
    生二胎和不生二胎的家庭,晚年後區別有多大?過來人的經驗很扎心我國已經有了完善且成熟的二胎政策,鼓勵年輕夫妻儘自己所能生育二胎。但其實,有一些夫妻盲目生下孩子之後,卻不知道該對孩子如何管理,從而導致孩子們之間矛盾較深,也無法讓家庭幸福美滿。
  • 東湖夜讀 | 父母老了,最害怕的卻不是孤獨……
    特蕾莎修女說過:「孤獨和不被需要的感覺是最悲慘的貧困。」人是社會性動物,被認可是人最基本的一種心理需求。生活中,很多人都覺得,是讓父母安享晚年,就是給他們最好的夥食、最好的環境……其實,想讓父母安享晚年生活,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們感到「被需要」。
  • 陳果夫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沒錢治病窮困潦倒,晚年結局如何?
    國民黨內部早期有兩個叱吒風雲的人物,他們是一對兄弟,名為陳果夫和陳立夫。這兩人之所以能有如此尊貴的地位主要得益於他們的親叔叔陳其美的幫助,若是大家有聽說過這個名字的話就會知道,陳其美曾被孫中山視為心腹,且和蔣介石也是非常親密的結拜兄弟。
  • 父母最喜歡的總不是最孝順的孩子?過來人說出原因,太扎心了!
    孝順父母是咱們中國幾千年的優良傳統,都說百善孝為先,孝順更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養。正常來說,咱們每個人的感情都是互相的,感情也是咱們人類特有的,能夠互相感受得到的。如果你對孩子特別好,孩子也會感受到父母很愛他們,在長大之後也會記得父母的好,會更加的孝順父母。
  • 「一兒一女」已被嫌棄,這種家庭組合才最幸福,父母晚年無憂
    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父母都不願意生太多的孩子,並且會覺得生太多的孩子會耽誤自己的發展,其次,計劃生育的政策使得很多父母只能生一胎,以至於導致我國的自然增長率逐年下降,因此國家開放了二胎政策,很多人會覺得生一個女兒和兒子是十全十美的,但是其實"一兒一女"並不是最受歡迎的,能讓父母晚年無憂的孩子組合應該是兩個女兒,因為女兒比較孝順父母。
  • 《大宅門》:人老了是非常無奈的事,人老了最怕什麼?
    白景琦也一天天的老了,白景琦的晚年生活很讓人感慨。多英雄的人,都逃不過生老病死。任何人,老了都是很無奈的事。英雄如白景琦者也逃不過老了的現實,最後白景琦坐在大宅門前對自己一生的總結回顧,讓人既感嘆也無奈。那麼人老了最怕什麼呢?
  • 五一、農民工最想要的不是放假,而是掙錢
    我說:這不是好事嗎?正好可以歇歇,天天做工,還加班,多累啊!身體也吃不消啊。我爸意落落地說:今年不知是搞麼鬼,以前從來不放假,今年偏偏放假,在家也沒事,也沒錢。工地幹活是做一天才有一天的錢,不做就沒有錢。我說:又不是明天就沒有飯吃,你急什麼啊!
  • 過來人:累不是主要的,心酸才最讓人難受
    雖說現在生活條件普遍上升了,但也並不是所有家庭都請的起保姆。生完孩子之後沒有父母幫忙帶,又負擔不起一位保姆,這成了很多新手父母需要面臨的窘境。於是,家裡有一個人就必須留在家裡照顧寶寶,這個人大多都是媽媽。
  • 年輕有為 但中晚年不幸的生肖女
    不過今天我們要一起來看看,到底十二生肖中哪些女生年輕有為,但是中晚年卻很不幸的呢? 但是在中晚年,她們卻備受家庭的拖累。自己會辭職在家做家庭主婦,沒有了收入不說,還要額外付出很多的勞動力,過得很心酸。
  • 大一新生開學,父母給多少「生活費」最合理?過來人說出了實情
    每年的9月份,是大一新生開學報到的日子,現在距離新生開學,也就僅剩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這時候一些學生和家長已經開始準備學生開學所需的東西,有一樣東西卻讓家長犯了難,那就是學生的生活費,家長不知道該給學生多少,給多了怕學生胡亂花錢,給少了怕學生在外受苦,這是一個很為難的問題。
  • 真實情況完全打臉,過來人表示很輕鬆
    自從二胎政策開放之後,很多家庭都選擇了要二胎,因為感覺獨生子女的壓力非常大,到了父母晚年的時候,獨生子女應付不來。而獨生女嫁給獨生子大多數人感覺未來日子很難過,畢竟上有四個老人下有嗷嗷待哺的娃,夫妻壓力比較大,可是真正的過來人卻表示,沒有想像的那麼可怕。獨生子女將來日子難?
  • 家有一兒一女,財產你會平均分配嗎?聽聽過來人的答案
    然而一兒一女的家庭,實際上也面臨著一些現實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孩子長大以後,家庭的財產分配問題。對於父母而言,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寶,但因為性別、年齡、性格的不同,所以一兒一女的家庭在處理財產問題的時候,有些父母就可能有所偏心。
  • 老了才明白,家有一個孩子和兩個孩子的區別,差距讓人很無奈
    據說,尚大媽其實病也不嚴重,就是心裡難受。本想著就這一個兒子,怎麼也要給自己養老,結果病了讓護工照顧,他們忙不過來還把她「丟」進養老院。於是,越想越氣,現在病情嚴重,竟然要坐輪椅。所以,從兩位大媽的事情上,我們看出來看,老了才明白,家有一個孩子和兩個孩子的區別,差距讓人很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