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巴 | 尋找遠方的人都死在路上

2021-02-16 解智偉藝評

點擊箭頭處「藍色字」,關注我們哦!!

書法:金伯興老師

(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朗誦:雷   峻老師

(湖北省朗誦藝術家協會理事,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

(著名書法家:金伯興,湖北省書法家協會榮譽主席)

真正的詩人應該是上天的使徒

替神代言

應該以一種崇高的鳥瞰視覺

去傳遞善良
一一解智偉



沿著神路遷徙
每個人都會抵達自己的香格裡拉
遠方被路如期送達
犧牲的血一如出浴的鮮花
頭戴五佛冠的東巴
手搖盤玲、祈福天下

我不是祭司
搖不響遙遠的神話
東巴以樹為籤
搖出了大地的想法
用一望無際的草原餵馬
再用一條路栓住天涯
我不懂奇門遁甲
只能用路為自己的遠方卜卦

恆河細沙
各有各的活法
有人一路顛簸
有人一路煙霞
尋找遠方的人都死在路上
留戀故鄉的人
無論走到哪
心都固守在雲外流水的老家

白水臺上的大理石
就是天宮門前的那堆雪
不肯在人間融化
石板上的雲紋
翻滾著天上的浪花
曰子晝夜流淌
可惜流年洗白了芳華

四海早無閒田
沒有地方可以把鄉愁種下

柳棣 | 斯卡布羅集市的戀歌

童聲傳譯 | 讓爺爺們驚詫的孩提時代……

湖北省曲藝家協會主席陸鳴方言演繹 | 武漢姑娘伢

清明三疊丨一個公民之身的站立

罹難者之歌 | 借路

封城的日子重溫《千蓮盛開》

我們封城 | 詩人們真該封嘴

封城的日子重溫《 我就是一座孤島》

封城的日子重溫《假如你先我離開》


關注我的微信公眾平臺(點擊標題下藍色字「解智偉藝評」),有更多的閱讀驚喜。

謝謝您的賞讀

相關焦點

  • 《在路上》每個人都有兩個故鄉,一個在路上,一個在遠方!
    詩裡都是對故鄉的眷戀,每次讀起來都能溼潤我們的眼眶。今天有這樣一本書《在路上》,書裡看不到故鄉的字眼,但是卻讓我感受到行走在路上的每一個人,心裡那個清晰的故鄉。《在路上》作者是傑克·凱魯亞克,他本人的簡介裡就能看到這是一個不安於現狀的人,他在故事裡描述的是一群人穿行在美國大陸留下的足跡。
  • 蜚聲世界 東巴鼓王
    先後撰寫了《納西文獻中的洪水故事》、《中國雲南省腹地土著納西人舉行驅鬼儀式》、《祭天儀式或納西人奉行的祭天》、《中國西南的古納西王國》、《永寧麼些人及其宗教文獻》、《納西語英語百科辭典》、《納西文獻研究》等著作。其中影響最大的是《中國西南的古納西王國》和《納西英語百科辭典》兩本巨著。
  • 【楊世光】試論納西族的東巴文學
    東巴:東巴教的教士(永寧納西族稱「達巴」),都是男人,多系貧寒階層的勞動人民,平時從事農牧業生產,只在婚喪、年節、求壽、祈年、卜算、治病、驅鬼時,被人請去念經跳神,獲得少許報酬。出名者被稱為「東巴叔祖」(東巴經師)。他們多為世襲,亦有拜師傳授,但都不是固定的宗教職業者,而首先是普通勞動者。現已基本絕嗣,只剩下極少數幾個老者。
  • 為了必須記住的遠古東巴文明
    和志本東巴祭司告訴我,他最後跳的那段舞蹈是表現東巴經書中描繪的天神「東巴神羅」如何從黑海中復活,並來拯救人類的。「東巴」在納西語為智者,是東巴文化的創造者,他們即是生產者又是精神領袖,只有在人們需要的時候,才會成為人與神之間的媒介,作為各種祭祀儀式的主持。和志本是白地骨都村一帶最著名的東巴祭司,是十代祖傳的世襲東巴家族。
  • 累牘 | 東巴天書之神路殘卷(連載21【東巴古樓】)
    梁東握了握才罵道:「真糊弄人,是石頭做的。不是真的。想找個趁手的傢伙都難。」林薇薇對這些非常的好奇,開始四下探查,羅狼則是眯著眼望著這裡的東西,輕輕坐在一邊,手裡點了根煙。楚文偷眼盯著他,對於這個中途加進來的仇人,他始終提高著警惕。林薇薇經過仔細的研究,對楚文道:「這是被人整體搬過來的,整個祠堂很明顯的在搬來後修繕過。應該不超過二百年。」
  • 迪慶州東巴傳習館傳承東巴文化二十二周年紀實
    三壩是納西族東巴文化的發祥地,至今仍保存著活著的象形文字——納西東巴象形文,其中東巴畫、東巴舞、納西服飾、吟唱調、民情風俗等都獨具一格,在納西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與研究價值。意為要過年了,把一年所有髒的,不吉利的、惡的、不道德、兇的都要用一隻山羊做犧牲品進行洗禮,以自然村為單位進行祭祀,每個村都有固定的祭場。讓農家過個輕鬆、安心、愉快的春節。9、東巴神羅喪葬儀式習俗2006年7月恢復了「東巴神羅布」儀式。就是東巴大師送葬與超度儀式,從大東巴去世開始就做法事,要跳18種東巴舞,誦28本東巴經書,儀式最短要做3天3夜,長則做5天5夜。
  • 【文化解讀】|楊福泉:漫談東巴文化
    過去,外來的漢文化、佛教和道教文化傳入之前,幾乎所有的納西人都信仰東巴教,直至20世紀50年代以前,東巴教仍然是納西人的主體信仰,特別在廣大的鄉村社會,更是如此。(攝於1991年,如今兩兄弟都已去世) (楊福泉 1991年攝)  人離開了這個世界,要請東巴為逝者舉行喪葬禮儀,超度逝者的靈魂回歸「祖先之地」。
  • 流布長江的巫術文化:薩滿教、東巴教、道教
    直到今天長江流域,依然都還存留這種原生的、沒有宗教教義、沒有宗教組織,甚至沒有宗教名稱的原始宗教。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一些流布長江的巫術文化:薩滿教、東巴教、道教。01薩滿教居住於長江流域雲南的蒙古族等幾個少數民族,至今也還有人信仰著一種古老的原始宗教——薩滿教。
  • 【納西文化】迪慶州東巴傳習館 傳承東巴文化二十二周年紀實
    三壩是納西族東巴文化的發祥地,至今仍保存著活著的象形文字——納西東巴象形文,其中東巴畫、東巴舞、納西服飾、吟唱調、民情風俗等都獨具一格,在納西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與研究價值。「文革」前每年農曆七月初五前就進行「頂災」儀式,「頂災」就是把一切病痛、蟲災、風災、洪災、野獸災都堵住,讓農家農業豐收,牲畜興旺,人丁安康。7、祭自然神儀式習俗2007年7月恢復和搶救「祭署」儀式。以調整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納西語「署谷」,即祭署神的意思,納西族把山林川澤、風雨雷電、魚蟲鳥獸等一切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生態環境稱之為「署」。
  • 納西族智者 朝聖者東巴
    東巴,即東巴文化,也指東巴文化的主要傳承者。東巴文化是一種宗教文化,是由東巴世代傳承下來的納西族古文化。東巴文化包括圖畫象形文字,包括東巴經還有東巴畫,東巴舞蹈、東巴音樂,還有東巴的各種道場就是祭祀活動,這部分也包含有民族心理素質的很多內涵在裡頭,所謂東巴文化就是指的這麼一個文化體系。 東巴意譯為智者,是納西族最高級的知識分子,他們多數集歌、舞、經、書、史、畫、醫為一身。
  • 嘗地道美食、品東巴文化、觀古城掠影……迫...
    雲南麗江,就像是一首遠方的詩,一個年輕的夢,這裡曾經是多少人心靈的烏託邦。它是見證我生活軌跡的地方,似乎在我人生的每一個節點,都會想帶著我摯愛的人,來麗江看看。傳統東巴文化東巴文化是納西族古代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所以來麗江,一定要體驗一下東巴的特色文化。進入關門口的一家東巴紙坊裡,暖黃色燈光照著整個店鋪,古老紙藝和木質裝修風格相得益彰,頗有文藝感。
  • 全職獵人:隱藏高手有哪些,其實東巴是大神,新人保姆救世神
    眾所周知,獵人是一部非常有深度的作品,每一個人物都有他存在的價值以及背後的深意。無論是同人作品還是漫畫,我們發現在前期的獵人考試裡,東巴都是一個躲不開的重要龍套。他真的像表面一樣愚蠢狡猾事故嗎?還是背後另有原因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 東巴文——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
    當一個地方的文化濃鬱到讓人「丟魂」,或許你會忽略一些風景,當一個城市的風景靚麗到讓人「窒息」,也許你會遺忘一些文化,可是,在麗江,你做不到,風景或許是文化,文化更是一種風景。雖只有30萬人,在中國56個民族中也只算「小」民族,但聰穎勤勞的納西古人卻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東巴文化,用特色鮮明的文字、舞樂、繪畫……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
  • 垮掉的一代靈魂人物《在路上》,成為無數人的精神食糧,追逐遠方
    我試圖去感受「垮掉的一代」20世紀頭號文學浪子的感覺,傑克.凱魯亞克,1947年一伙人橫穿美國的狂野旅行,不僅催生了《在路上》,還點燃了整個時代,影響無數年輕人向外探索,去觸摸生命炙熱的一面這本書影響了無數人,導演,演員,作家,甚至貧民,都渴望遠方,想要去流浪,去浪跡天涯,去勇闖四方
  • 人在路上,心在遠方
    走自己想走的路,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我一直走在這樣的路上。清明放假,與家人一起來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因為太過倉促,所以整個行程顯得稍許的狼狽,至今想起仍然會有些耿耿於懷。好在五一時的重慶之行算是填補了那次存留於心的遺憾,讓心情著實欣慰了許多。4月30號下午三點半放學,小子學習到五點,然後開車去火車站,晚上11:16,踏上開往重慶的列車。
  • 東巴婚禮,這個女人最懂
    和育苗每天都安排他們的行程,麗江好吃好玩的景點都安排了,最後一天實在不知道要怎麼安排了。和育苗從小就熱愛納西文化,關於東巴婚禮的書也看過一些,於是說:「要不然明天你們在麗江古城弄一個東巴婚禮吧!」沒想到客人痛快的答應了,和育苗反倒呆住了,因為十幾年前的麗江,可能就是比較偏遠的一些山村還保留著部分的婚俗,但不是非常全,在麗江的城市裡面基本看不到傳統的婚俗文化了。
  • 麗江radio---麗江導遊說:裝滿故事的東巴王國(二)
    ,而東巴王國景區就是展示麗江古納西王國的窗口。,你會發現這是一個最靠近雪山的露天東巴文化博物館。在今天的導遊說中我們的金牌導遊劉會鵬會繼續帶著我們的走進東巴王國的核心區域,特邀的文化學者,東巴王國的「高級導遊」李錫老師會把東巴神路圖的故事講給我們聽。神路圖分人間、地獄、天堂三部分,所描繪的內容是人死後其亡靈的生前所為在地獄受盡百般磨難以及淨化洗滌後轉生為人,並在東巴祭司的引導下可達到神界和33層天的一條漫長路。
  • 【楊鴻榮】納西族東巴祭天的文化功能及變遷——以寶山鄉吾木村為研究個案
    祭天儀式參加人員規模從2010年、2011年的傳習院會員及部分「崇窩」(家族)人員七八十人發展到2012年的吾木村全部「崇窩」(家族)人員近300人,有些在外工作及外出打工的村民也趕回來參加祭天儀式,同時,麗江東巴文化研究院、麗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從事民族文化研究的一些學者也對這一古老儀式進行參與觀察和調查研究。
  • 尋找初心再起舞 佟麗婭《走在回家的路上》既是追夢人也是圓夢者
    這一年她暫緩了演藝事業的腳步,以故鄉特有舞種和元素策劃了舞劇《在遠方,在這裡》,並擔綱領舞的角色,完成了一封獻給故鄉的「情書」。上周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製作推出的首檔大型情感戶外真人秀《走在回家的路上》,就帶領觀眾走進屬於佟麗婭的舞者人生,共同見證她在追夢圓夢的心路歷程。
  • 西巴「閃電戰」被印軍粉碎,拯救東巴的行動徹底失敗
    有了巴基斯坦在東西方的鉗制,印度除了印度洋方向以外,其他方位全部被封死,所以,推動東巴獨立,打破僵局,一直都是印度的重中之重。而印度這個目標在1979年爆發的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得以實現,戰爭結果是東巴被印度佔領,進而從巴基斯坦獨立,成為新的孟加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