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在唐會昌年間(841-846),長房陳兼的六世孫陳伯宣為避亂由閩到廬山隱居,初居廬山聖治峰,再遷廬山太平宮,後遷廬山腳下德化縣甘泉鄉甘水壠(今九江縣獅子鄉牌樓村,因明朝於此建「義門遺址」牌坊,故稱牌樓村)。乾符二年黃巢起義,乾符四年(877年)六月因柳彥璋襲陷江州,大肆剽掠,為避兵亂,陳伯宣再次舉家遷往德安,同陳旺的後人合族同處。時陳伉為自然家長,幾年後,伯宣子陳崇接任陳伉為義門第三任家長,故有「青,顯祖也;伉,二世長;崇,三世長」之說。
此時義門人從陳旺建莊算起,到家庭最小輩成員,已有八代未分家,加之陳伯宣一支併入,人口百餘。經官府申報,唐僖宗李儇於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御筆親題「義門陳氏」。從此,陳氏即把原常樂裡永清村改為「義門」。
自陳崇始,義門歷任家長都是經民主推選的。由於陳伯宣有文史才,注司馬遷《史記》行於世,並「辭著作郎不受」,饒有名氣。而陳崇又是乾符元年(874年)「甲午舉人」,他父子倆在社會上有一定地位。大順初(890年)義門人口近200,伯宣逝世,享年66歲。是年陳崇遵照父親的貽訓,立家法33條、家範12則、家規16條,以圖家族長治久安。家法的基本精神是「推功任能,懲惡勸善」。其意思是內部管理用人的標準是「唯賢唯能」,對於極少數不守規矩的人,運用家法的手段去懲治、教育,以期改正。這部家法的民主氣味很濃,以「財產共有,平均分配,共同生活」的民生為前提,以孝敬父母長輩、尊老愛幼的人倫為基礎,以期達到「人無間言而守義法」,齊心協力共建家族繁榮的目的。
南唐保大後十年間(947-957),義門老幼700餘口,十世同居,室無私財,廚無異饌,擊鼓傳餐,分批就膳,男女各席,未成人者別為一席,生活和睦,其樂融融。正像義門陳家三進士之母王夫人應詔進宮答皇后問時說的那樣:「堂前架上衣無主,三歲孩兒不識母,丈夫不聽妻間言,耕男不言田中苦」,家族成員一公無私,大家一起勞動,財產共有,平均分配,以忠義孝悌傳家,整個家族過著原始共產主義生活。
據說義門養犬百餘,同槽共食,一犬不至,群犬亦皆不食。皇帝聽後不信,就乘著視察災情的時候到義門陳村視察,他命侍從將帶來的100個米粑撒到石槽裡餵狗,當時來了99條狗,每條狗嘴裡銜了一個米粑,其中一條狗銜了兩個米粑,但都沒吃,等到這條狗將其中的一個米粑交給一條遲到的瘸腿狗後,才一起吃起來。皇帝才親眼目睹了這一奇蹟,異類尚能調教如此,何況人乎!故「鄉鄰化德,獄訟稀少」,鄉人和諧相處。當時的官府把義門陳家作為「忠孝敦睦」文化的一塊活樣板,以致世代傳誦,成為千古佳話。宋太宗還御書「一犬未至百犬不食,牢內異物皆效義;一吠突起百吠齊怒,寨中同聲共護門」一聯於其家百犬牢。《中華姓氏通書》稱「義門陳氏天下奇,百犬同槽奇中奇」,也被載入世界吉尼斯記錄。
宋開寶二年(969),義門人口增至千餘,為了解決子弟讀書問題,在家族經濟還不富裕的情況下,曾先後創辦了「書屋」和「書堂」兩級學校。在《家法三十三條》的第七、八條款中即作了明文規定:「七歲令入學,至十五歲出學。有能者令入東佳」深造,為應舉入仕培養人才。東佳書堂置學田二十頃,作辦學專用經費。「堂廡數十間,聚書數千卷」,隨著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開始向外姓招生,並還資助他們在東佳書堂完成學業。「延四方學者,伏臘皆資」,「江南名士,皆肄業於其家」。
南唐後期,義門家長是陳崇的孫子陳昉,官至南唐試奉禮郎,為義門第六任家長,主家政35年,家業旺盛。南唐時期,義門子弟有十八朝官,任各州縣官的有二十九人。義門人非常效忠於南唐。如開寶七年(974年),宋伐南唐兵圍江州曹翰,義門子弟奮力守城,「及城破,軍民殺傷殆盡」,而義門子弟一無所傷,皆義之所感也(因宋兵不殺義門人)。待宋朝乾坤一定,宋太宗為推行仁孝治天下,繼續樹立「義門」這塊活樣板,這就是義門忠孝仁義文化為各個朝代所採用的價值所在。
天聖五年(1027年),義門人口2700餘,將近翻了一番。由於義門地狹人多,義門人在各地購田設置的分莊,是按其大小分派房族去管理,統一核算,統一划撥的。各莊「每年收到谷斛至歲晚,須具各莊帳目歸家,以待考課,並出庫司檢點。」但規定父子不能同莊,「遠嫌疑也」。「八百頭牛耕日月,三千燈火讀文章」,正是反映這一時期義門的生產規模及競學向上的風氣。「耕讀傳家」是義門的優良傳統。
宋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義門陳氏建莊合炊累計歷時332年,聚居15代,一家已達到3978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規模最大的家庭。
3900多人的大家庭共同生活、同甘共苦,家族能夠集中人力財力搞建設。因此,到了嘉祐年間(1056-1063),經過300多年的艱苦創業,在以「義門堂」為中心的方圓二十多裡內建有街坊、鋪行、御書樓、德星樓、百柱塘水榭、旌表臺、廨宇、接官廳、都蠶院、壽安堂、永清寺、鞦韆院、嬉戲亭、碑亭、刑杖廳、百犬牢、五祖祠、東皋書屋、東佳書院等建築群落,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呈現出一派「亭臺樓閣,聳延四方;廨宇庭院,古樸恢弘「的景觀。這在其它人家是無法辦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