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氧醫美難言美!違規銷售藥品、刷單代寫問題大量存在 平臺亂象何解?

2020-12-26 東方財富網

  「新氧醫美,美美美美,女人美了才完美,做女人美好。」咆哮式的廣告語,搭配著音樂無限重複,在狹小的電梯間裡,不知道你有沒有被新氧醫美的廣告「洗過腦」。

  今年7月,醫美行業頭部平臺新氧被曝出銷售違禁藥品後,最近幾天又出事了!這家「網際網路醫美第一股」又能走多遠呢?

  大量違禁藥品違規項目赫然在架

  公開資料顯示,新氧科技成立於2013年7月,業務涉及教育、科普、內容、醫械等領域。截至目前,新氧在中國、韓國、新加坡、日本、泰國5個國家的351座城市開展業務,吸引7000餘家正規醫美機構和25814名有執業資格的醫生入駐;2500萬用戶在新氧平臺上留下搜尋和消費的足跡。

  然而,這家號稱醫美界的「小紅書」的新氧科技從成立至今就頻頻被曝出問題。

  早在2019年7月,新氧就被媒體曝光存在涉嫌違規銷售肉毒素、人胎素等藥品和服務的行為。

  彼時新氧曾回應表示,已第一時間下架涉事機構,並配合監管部門對涉事機構的後續處理。

  然而,近日,多家媒體曝光,新氧科技其旗下「新氧APP」違規銷售人胎素等問題仍然存在。

  人胎素屬於我國有明確監管規定的出入境特殊物品,未經申報審批禁止入境。去年6月,廣東省藥監局曾表示,我國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從未批准人體胎盤素等人體胚胎美容藥品生產,也未批准進口有關胎盤製劑。

  除了人胎素,平臺上還存在幹細胞療法、PRP自體血清美膚等其他多個國內尚未獲批的醫療服務項目。

  以幹細胞治療為例,目前,除了已有規定的、未經體外處理的造血幹細胞移植是被允許的,包括醫美整形在內的其他各類型幹細胞療法尚處於臨床研究階段,並未獲批上市。而新氧平臺上,此類「治療」項目不在少數。

  「自體血清美膚就是通過採集自體靜脈血液,用離心濃縮製成高濃生長因子,再把這一自體血液注入皮膚。」該項目的客服稱。

  但實際上早在2005年,原衛生部就發布了《關於加強「血液療法」管理的通知》,要求相關醫療機構立即停止「血清療法」等臨床治療項目。

  粗略統計,在新氧平臺上,上架「血清療法」項目的機構有近200家,其中有的項目預約量高達6600多例。

  那麼,新氧是如何讓這些涉嫌違規產品、項目上架的?

  據新氧內部運營人士透露,實際操作中,新氧對項目的審核標準主要是不能用第一、最好等形容詞過度包裝,一般提交當天就能完成審核上架。

  代寫、刷單問題層出不窮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氧,屢登監管黑榜的機構,依然能獲得高曝光量。

  比如,幾家知名的莆田系醫美連鎖機構和品牌——美萊、華美、藝星、薇琳、美貝爾等,在新氧平臺各大城市的「品質機構榜單」中,要麼名列前三,要麼佔據首位。

  不僅如此,按照整形項目、日記搜索,這些機構推出的相關內容也都有不錯的排位和展示。求美者在新氧平臺搜索醫美項目,最先看到的,也大量是由這些機構提供的。

  屢次違規、訴訟不斷的機構,為何能在新氧的「品質機構榜單」名列前茅?

  據內部人士透露,這和新氧的刷單競價規則以及灰色地帶的代寫服務不無關係。

  「新氧的美麗日記有問題不是一天兩天了,我們業內都是心知肚明的。」據成都某整形醫院運營人士透露。

  目前,淘寶、QQ、貼吧等平臺有諸多販賣整形日記的商家。「原創素材20套,含日記和套圖,可發新氧、更美、悅美等APP,售價88元。」金妹兒在淘寶某店鋪看到。

  此外,金妹兒了解到,伴隨新氧APP的崛起,目前還滋生出一些專業的代管運營團隊,從醫生包裝、項目包裝到文案撰寫、案例更新都由第三方專業團隊運營,形成了一條醫美品牌代運營產業鏈。

  據某代寫商戶表示,對於全套代運營服務,多家公司給出的報價在7000-10000元/月,部分代運營還要從機構線上銷售額抽5個點的佣金。

  更為觸目的是新氧平臺本身悄然向商家推出「優享拍」「優量通」等競價排名和廣告政策。

  據悉,新氧的榜單排名主要依據是各機構對新氧的貢獻值高低,其中佣金尤為關鍵。佣金,即機構在新氧平臺每成交一單,新氧要按一定比例抽成。

  營銷費用攀升

  未來之路在哪裡?

  事實上,新氧科技自2013年底成立以來,一直備受資本青睞。截至目前,新氧科技已進行6輪融資,是國內唯一一家進入E輪融資的醫美平臺。

  2018年9月,新氧宣布完成7000萬美元E輪融資,躋身網際網路醫美獨角獸陣列;2019年5月,新氧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成為「網際網路醫美第一股」。

  新氧在醫美垂直領域遙遙領先是顯而易見的,數據顯示,在中國的醫美APP市場份額上,新氧更是佔到84.1%。

  不久前,新氧發了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新氧本季度總營收額3.024億元,同比增長79.6%,淨利潤達到4050萬元

  然而,高利潤的背後卻是其超高的營銷費用。

  從新氧的招股書公布的數據可見,2018年,新氧4.766億元的經營費用中,研發費用為9473萬元,佔比20%;營銷費用為3.064億元,佔比64%。

  可以看出新氧在營銷層面的投入才是真正的重頭戲。

  「醫美行業看似暴利,但高毛利低淨利困局愈演愈烈,同質化嚴重下,營銷推廣費用不斷攀升。」業內人士表示。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9月,新氧科技銷售費用及研發費用佔據淨利潤比重已達316.43%、114.78%。

  另一方面,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國家逐步加強的監管也讓全行業面臨新的挑戰。

  「新氧一邊聲稱加強措施,一邊卻繼續銷售違規產品、違規項目,平臺還明目張胆推出競價排名,放任代運營,讓平臺的醫美社區模式畫上巨大問號。」

  此外,新氧科技面臨著多起訴訟。據天眼查顯示,新氧科技的法律訴訟達64起,其中有關肖像、名譽、人格權糾紛達40起,涉及到的明星包括鹿晗、李小璐、林志玲、黃渤、張豐毅等。

  可以看到,作為具備醫療屬性的產品,安全規範是醫美行業的基本底線。然而新氧平臺的醫美亂象簡直可以稱得上愈演愈烈,如此這般「作」法,新氧的醫美社區模式又能走得到多長呢

(文章來源:金融投資報)

(責任編輯:DF506)

相關焦點

  • 新氧之癢:嗜血營銷,醫美難產
    然而在繁榮背後,新氧平臺頻頻被曝出商家上架項目涉嫌違規、日記短評造假、代運營灰產盛行等大量問題的存在,一次又一次的引起了行業矚目,而廣告引發的熱議再一次使國內的網際網路黑產問題再一次成為了輿論焦點。不僅如此,新氧大量違禁藥品違規項目赫然在架,甚至標註「美白」「抗衰」等熱詞吸人眼球,而被多家媒體曝光,新氧科技其旗下「新氧APP」仍然存在違規銷售人胎素等問題。除了人胎素,平臺上還存在幹細胞療法、PRP自體血清美膚等其他多個國內尚未獲批的醫療服務項目,而新氧平臺上,此類「治療」項目不在少數。
  • 新氧App被曝刷單造假:醫美代運營費用一年18萬
    (原標題:新氧App被曝「刷單造假」:醫美代運營費用一年18萬 疑仍銷售違規藥品)
  • 日記造假代運營灰產盛行 醫美平臺如何守住安全底線?
    「顏值經濟」浪潮下,蒙眼狂奔的醫美平臺並不願意刮骨療毒。去年7月,醫美行業頭部平臺新氧被曝出銷售違禁藥品,客戶的「美麗日記」存在造假刷評現象。彼時,新氧曾強硬回應,對觸碰安全紅線的機構「零容忍」,對違背真實性的信息、影響平臺價值的行為「零容忍」,並對相關產品和機構採取了下架、封禁等處置措施。
  • 新氧醫美的「七宗罪」
    除了對明星的侵權違法外,新氧平臺中還充斥著大量的未獲國內審批的藥品、器械。 早在去年7月份,新京報就報導稱:知名醫美平臺「新氧APP」上,詳述五種違禁肉毒素藥品,其入駐醫美機構低價吸引客戶,卻拒絕驗藥,違禁藥可預約注射。
  • 長期增收不增利,又面臨巨頭入局,新氧醫美舉步維艱
    吞噬新氧醫美利潤的是節節攀升的營業支出,三季度新氧營業支出3.9億元,其中銷售費用就佔了約2.2億。可見,燒錢雖在持續,流量卻不能換來盈利了。與此同時,新氧卻被質疑存在違規使用個人信息,APP強制、頻繁、過度索取權限等問題,「美麗日記」和評價存在造假刷評現象。新氧平臺上入駐的部分醫美機構存在違規和虛假宣傳問題。
  • 醫美亂象屢見不鮮,美團醫美是力挽狂瀾還是推波助瀾?
    對於醫美行業,今年的「雙十一」被定義為醫美界的「雙十一元年」,在天貓、京東、美團等巨頭平臺,以及新氧、更美等垂直類平臺的共同參與下,陣容格外豪華。對於人們談之色變的醫美亂象問題,美團醫美究竟起到了什麼作用?是力挽狂瀾,還是推波助瀾?從千團大戰的最大贏家,到「包攬你的生活」吃、住、用、行、美。美團在各個領域可謂驍勇善戰,美團從美發、美甲延伸到醫美看起來邏輯自洽。但是,做醫美畢竟和美發美甲不同,把關不嚴格,對用戶的傷害不可逆。這就要求平臺對於服務機構的資質審核要更加嚴格,美團發展速度快則快矣,卻有一些隱憂和問題開始暴露。
  • 新氧7年之癢「零容忍」亂象與決策權之思
    2019年,通過新氧平臺促成的醫美服務交易總額超36億元人民幣。招股書顯示,新氧業務模式包括三部分,一是與醫美相關的原創內容,二是高度社交化社區,三是醫美在線預訂服務。簡單來說,平臺一端是各醫美機構,另一端是大眾消費者,用戶可通過平臺選擇醫美機構,預定各種美容項目。
  • 新氧醫美遭眾多用戶投訴 專家提醒:需注意醫美行業特殊性!
    暑假來臨,醫美整形旺季也隨之到來。不少年輕人想利用這段休息時間,讓自己的外觀變得更完美。不過專家提醒,醫美行業有其特殊性,背後是有一定風險的,尤其一些醫美平臺信息造假,使用違規產品,更令人細思極恐,醫美平臺新氧就陷入了造假危機。
  • 鳳凰網315大調查:更美和新氧成消費者最想揭露黑幕的醫美公司
    醫美行業「坑」太多,更美和新氧成為消費者最想揭露黑幕的公司。新氧醫美(共計137377票,佔比34.46%):存在涉嫌違規銷售肉毒素、人胎素等藥品和服務的行為。更美APP(共計47277票,佔比12.02%):涉嫌違規使用明星照片用於宣傳。中國醫美消費需求持續增長,已進入千億級規模,但醫美不僅是一個民生行業,更是新經濟的典型代表。
  • 中國醫美行業自律行動引入多方力量 將重點打擊「生美違規做醫美」
    「2019年中國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機構約1.3萬家,而非法經營的醫美店鋪數量超過8萬家,合法醫美機構僅佔行業的14%。在合法的醫美機構中,依然存在15%超範圍經營的現象。」   談及自律行動的首階段情況,新氧科技副總裁、新氧風控委員會負責人張力明表示,「5月21日-8月1日,新氧平臺累計攔截問題機構58家,疑似違規或超範圍執業醫生14685人次,涉嫌違規、違法醫美商品12099例,總處理違規內容29729條。此外,新氧還處理違規日記9180篇、處理未打碼日記1743篇、違規總封號351個。」
  • 不看不知道 原來新氧醫美裡面有這麼多潛在的違禁品?!
    隨著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人們也有越來越多的時間和金錢聚焦到「變美」這件事上。所以醫美這個話題現在變得特別火熱,很多年輕人都想通過醫美讓自己實現「蛻變」。這個想法在經濟能夠承受的前提下也沒問題,但看完新氧醫美的這些事兒以後,小編真心覺得,這一行水太深了!
  • 新氧浴火:探索醫美行業的「信任經濟」
    染髮都這樣,就更別說如今的醫美行業了。國內醫美市場亂象叢生,嚴重破壞這個行業的形象。據悉,2019年黑醫美致殘致死大約10萬人,平均每年有2萬起醫美導致毀容的投訴記錄。「黑醫美」盛行。原因有三點:1)供需不平衡,國內醫美市場起步較晚,藥品器械及服務機構的供給無法滿足國內龐大人口支撐的醫美需求。
  • 新氧「黑灰產」滋生:為何無力撥亂反正?
    借著「顏值經濟」、「網紅經濟」的東風,成為醫美流量入口的新氧財報成績亮眼。然而,隨著亂象叢生的黑醫美行業事故頻發,新氧的硬傷浮出水面。如今的新氧正遭受越來越大的質疑,不僅因涉嫌出售違禁品、社區內容造假、流量透支等問題受到媒體質疑;還因"佣金"收入增速低於市場預期,後續增長能力遭到投資人懷疑。
  • 新氧科技CEO金星:醫美線上化加速,僥倖心理是黑醫美猖獗原因之一
    新氧科技董事長兼CEO金星2020年是醫美行業蟄伏的一年。據Frost&Sullivan5月發布的數據,預計2020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同比增幅僅5.7%,創五年來新低。對此,金星認為,醫美行業多年激烈競爭和優勝劣汰下,相當機構已經有非常強的抗壓能力,與此同時,醫美消費者在加速線上化,並向頭部平臺聚攏。
  • 秩序重建,疫情漸平,線上醫美平颱風口再現?
    實際上,跟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國內的醫美普及率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在過去幾年,巨大的市場需求推動著醫療美容行業高速發展。但同時,無證行醫、操作不專業、儀器藥品不安全等違規違法行為層出不窮,醫美行業亂象叢生。「醫美貸」野蠻生長,無資質機構違規放貸、聯合客戶騙貸、假借「零首付、零利息」等名義誘導消費者、暴力催收等亂象大量出現,嚴重擾亂了醫美市場秩序。
  • 新氧的自衛反擊戰
    事實上,醫美行業本身就魚龍混雜、亂象叢生,而醫美平臺讓這些問題暴露在公眾面前的同時,也不斷更新升級自身的審核技術,最大程度把黑醫美攔截在門外。另一方面,有一說一,醫美平臺作為新興網際網路產業,審核機制確實還不完善,給了違法者可乘之機:如2019年7月15日,新京報刊發《新氧APP商家涉售違禁藥,「變美日記」可造假》的報導,曝光新氧APP平臺上,入駐的部分醫美機構,存在涉嫌銷售違禁的肉毒素等藥品行為。
  • 刷單、競價排名……新氧成了「醫美版百度」?
    在新氧,屢登監管黑榜的機構,依然能獲得高曝光量,凱潤婷不是特例。在營銷費用上向來出手闊綽的莆田系,更是備受優待。 比如,幾家知名的莆田系醫美連鎖機構和品牌——美萊、華美、藝星、薇琳、美貝爾等,在新氧平臺各大城市的「品質機構榜單」中,要麼名列前三,要麼佔據首位。
  • 衝擊網際網路醫美第一股,新氧(SY)如何玩轉「顏值經濟」?
    隨著我國醫美市場供需矛盾的不斷升級,以上種種選擇屢屢被消費者們蓋章為「虛假欺詐」,「坑騙型」醫美營銷的寒冬來臨,以「新氧」為代表,追求透明、可觀的第三方平臺順勢而生,迅速走紅。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有不平的地方,就會有革命者。可以說,在中國目前的行業政策與產業格局之下,只要醫美業存在一天,第三方平臺就會存在一天。
  • 醫美行業最強音!「新氧2020破浪之路 醫美高峰論壇」圓滿結束
    12月19日,2020第六屆新氧亞太醫美行業頒獎盛典成功舉辦。新氧科技董事長兼CEO金星發表主題演講指出,2020年新氧在「優系統」、「樹品牌」、「謀創新」、「重治理」、「大基建」五個方面進行重構和升級,強化平臺生態構建和賦能能力。
  • 綠寶石榜單醫生發出醫美行業自律最強音
    隨著醫美需求的日益增加,優質醫生資源已成為制約中國醫美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據《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亂象行業白皮書》揭露,蓬勃發展的中國醫美行業,存在著嚴重的「黑醫生」亂象。2019年合規醫師僅佔中國醫美從業醫師的28%。10個醫生8個假,還有1個超範圍經營。另據中整協統計,目前國內醫美市場的非法從業者人數至少在1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