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中秋時節,廣東人開始想念一種美味的蟲子!

2021-02-17 木子弓長的驢遊記

  歡迎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中秋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但在「民以食為天」的國度,所有的傳統節日最終都和吃脫不了關係。中秋佳節,中國人民習慣吃著月餅,賞著月。但在此時,珠江三角洲的一些老饕們,除了月餅外,還惦記著一種不同尋常的蟲子。

中秋前後,皓月當空,在鹹淡水交界處的稻田中,密密麻麻的蟲子在子夜時分破土而出,潮水一般湧動,被早已守候在田邊的人們捕捉入袋,隨後便以各種形態出現在餐桌上,成為一道時令珍饈。

禾蟲,主要分布於浙江、廣東、福建三省的鹹淡水交界處,在福建福州等地區被稱為流蜞,學名叫做疣吻沙蠶,是一種水生環節動物,多毛類,長得有點像蜈蚣。

禾蟲色金黃帶紅雜綠,蟲身豐腴,含漿飽滿,行動緩慢,樣子可怕,棲身於鹹淡水之交的稻田表土層裡,以禾等植物為食,身長3—4釐米,通體粉紅色,有時又變成乳黃色或綠色,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

禾蟲對環境要求極高,稍有汙染便不能存活,它們平時都藏在淤泥裡,只有繁殖時才會鑽出泥面。

每年農曆的三月、四月和八月、九月的初一、十五大潮時,禾蟲才會出現,上半年的禾蟲因為與荔枝成熟時節相近,也被稱為「荔枝蟲」,下半年的禾蟲因為與桂花時節相近,也被稱為「金花蟲」,「金花蟲」不但數量多,而且體肥質佳。

因此食用禾蟲的時令性極強,尤以中秋前後最佳,加之禾蟲必須講究新鮮,不便於運輸,因此只是小區域內的美食。

禾蟲生性怕光,晚上才會大量出沒,子夜時分,潮水褪去,禾蟲紛紛浮出水面,密密麻麻地浮遊在河湧的水面,頗為壯觀。此時漁民在河湧的出口處設網,亮起手電筒或點一盞燈,禾蟲見光便隨水自投羅網。

據說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有時一次可捕撈數百斤禾蟲,用農艇滿載而歸,但自從農田普遍施用農藥後,禾蟲逐漸減少。

近些年加強了對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禾蟲有所增加,但還是不多,而且價錢昂貴,市場裡面的禾蟲要賣到近百元一斤,餐館裡都要賣到一百二、三十元以上,於是有的地方也開始研究人工養殖禾蟲。

在廣東,禾蟲食用季節短,如今越來越珍稀,加上味道鮮美,可算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

《本草綱目拾遺》中寫道:「禾蟲,閩、廣、浙沿海濱多有之,形如蚯蚓,閩人以蒸蛋食,或作膏食,餉客為饈,雲食之補脾健胃」。看來廣東、福建人吃禾蟲,已有悠久的歷史。

禾蟲的做法多種多樣,焗、煎、炒、蒸、煮等做法樣樣皆可,常見的如缽仔生焗禾蟲、禾蟲焗蛋、生炒禾蟲、禾蟲炒飯,酥炸禾蟲、禾蟲煲蓮藕眉豆湯等等。

在過去,禾蟲不易保存,村民們還會將大量收穫的禾蟲製作成禾蟲醬,用作烹飪調料或下飯,「禾蟲醬拌飯,一次能吃兩大碗」,如今禾蟲昂貴,製作禾蟲醬的也越來越少了。

除了做熟了吃,還有一些資深的老饕,中意吃禾蟲刺身,也就是直接生吃禾蟲,禾蟲遇到口水,會在在口腔內爆漿,這個你敢試嗎?

說了這麼多,哪裡可以吃到禾蟲呢,中山神灣鎮,珠海鬥門鎮、江門新會區、東莞道滘鎮、佛山裏水鎮等等,這些都是傳統的禾蟲產地,在這些地方,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比較出名的食用禾蟲餐館,上網搜一搜就找到了。

    看完這篇,肯定又會有很多人說「廣東人什麼都敢吃」,連「老婆」(老婆餅)和「孩子」(煲仔飯)都不放過,真的是這樣嗎?其實說起吃禾蟲,還真有很多廣東人不敢吃,以我的了解,恐怕至少會有四成左右的廣東人接受不了吧。

    因為這是一種地域性和時令性極強的食物,也不太方便運輸,所以還有更多的內陸廣東人其實從來沒有見過,更別說吃過了。當然,也有很多人不吃禾蟲,除了因其外形噁心不敢下口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太貴了!

相關焦點

  • 中秋吃螃蟹的正確姿勢:避開吃螃蟹的這些「坑」,每逢佳節瘦3斤
    自從把減肥健身定位為要終生奮鬥的「事業」之後,每到節日大麥都過不好,因為俗話說的好:每逢佳節胖三斤雖然月餅的熱量高,但是中秋還有大閘蟹呀!海鮮可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金色的蟹黃鮮嫩肥美,是這個季節不可多得的人間美味。
  • 中秋月圓至,人間好時節
    走進楓紅的十月,菊開遍野,月桂香溢,秋思濃稠,秋韻綿長,一個團圓融暖的日子——中秋佳節,伴著良辰美景,舉國歡慶,不期而至。「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古往今來,中秋月圓至,人間好時節。明月千裡寄相思,在這美好的日子裡,一定還有人在他鄉異旅,為生活嘗盡酸甜苦辣,離合悲歡,和想念的人相隔千山萬水,不能共把盞,同歡顏,只能將濃濃情懷託清風付明月,化成美好月光,如銀信語,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祈願共嬋娟,同相念。
  • 隨筆散文:初秋說中秋
    初秋的夜晚,開始有了明顯的涼意。天氣好的時候,還能遇上明月當空的情景,淡淡的月色,與路燈相映成趣,慢慢走上一段路,有種很特別的心情。細細一算,中秋已是近在咫尺,等月亮一圓,中秋節就到了。其實,初秋與中秋,並無太大區別,都有著濃濃的秋意,只不過中秋多了一層濃濃節日氛圍。
  • 今日中秋!願月圓人團圓!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中秋時節,氣溫已涼未寒,天高氣爽,月朗中天,正是觀賞月亮的最佳時令。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  今天,農曆丁酉雞年中秋節。人民網微信在此祝您中秋節快樂,願月圓人團圓!
  • 冬季竹林中一種美味佳餚素材,一斤120元,不好捉,吃貨的最愛
    與夏季的「奼紫嫣紅」相比,冬季確實少了很多的色彩,但冬季也有好的一面,比如有一種天然的食材,卻只能在冬季找到,其它的季節可沒有這個口福,尤其是今年,農產品價格高漲,這種美味也身價倍增,一斤能賣到20元!不仔細尋找,即便有錢也不一定能吃得到。
  • 中秋節 | 三秋之半,故名中秋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一說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二說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
  • 花好月圓 中秋習俗知多少
    每逢中秋,人們便擺出果品,賞月暢談。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 在豐縣人見人躲的蟲子,竟成了發財的寶貝!解拉猴弱爆了!
    咱豐縣有些常見的蟲子又開始火了,火了……至於你敢不敢吃,我就不知道了!下面這些你敢吃嗎?近年來,隨著豆蟲營養價值的發覺和人們對綠色昆蟲資源食品需求的提高,豆蟲變害為寶,成了餐桌上的美味。而且價格一路看漲,一斤從幾塊錢,幾十塊,現在都幾百塊了。炒豆蟲
  • 中秋美食推薦:秋風吹,蟹兒肥,還有鴨鴨流口水
    自古以來吃月餅就是中秋的傳統風俗,代表團圓和美好之意,無論愛不愛甜食,吃月餅就是一種對生活的美好祝福。中秋的螃蟹可謂人間美味,它是大補之物,滋陰的效果特別好,適合陰虛火旺腎精虧虛的人。遺憾的是,螃蟹這種大補之物並不適合每個人。因為螃蟹的另外一個特性——大寒。
  • 廣東中秋故事,哪一個是你最熟悉的童年記憶?
    除此之外,中秋還有不少習俗與背後的故事你是不知道的吧!今天就讓小珠子來告訴你~在惠東縣平海古城,這個有著6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嶺南文化的「活化石」的地方,中秋之夜,當地有特殊習俗,那就是拜月。惠東縣平海文化站站長蔡景說:「中秋節以月餅為主,用各種各樣的水果搭配顏色,特別要放柚子,是一種保佑的意思。」
  • 月到十五分外明,人到中秋情更濃!
    月到十五分外明,人到中秋情更濃,金秋時節景色美,圓圓明月傳鄉情,遙寄相思與明月,清輝脈脈祝福行,祝福父母都長壽,祝福國家更昌盛,家庭和睦皆幸福,家圓人圓事事圓,甜甜蜜蜜幸福圓。中秋佳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一家人團圓和慶祝五穀豐登,也是收穫的季節每逢佳節倍思親,自從在在外上班以來,似乎再也沒有回家陪父母過中秋了。想想大概已有10年了,歲月如梭,時間在不經意的流逝。
  • 牽掛是因為愛,想念是因為放不下;節日裡的想念,心更痛思念更濃
    年年中秋,今又中秋,節日裡的思念,心更痛思念之情更濃烈!01 、因為愛所以在乎,因為在乎才會有牽掛與思念,中秋佳節的想念,心更痛思情更濃烈,若不是因為愛,誰會在乎一個可有可無的人,因為在乎,所以才會有想念,都說月光所照之處皆是故鄉,雙腳所踏之地便是生活,那麼,心中有所想便是真愛的情感。
  • 中秋伴手禮丨除了月餅還能送點啥?
    月餅作為一種形如圓月,內含佳餡的食品,民間就有「月餅相饋習慣,取中秋團圓之意」每當風清月朗、桂香沁人之際,家家「吃月餅、喝熱茶、賞月亮,慶團圓」別有風味。最具代表的月餅之一是 「蘇式.桂花麻蓉月餅」和「廣式.蛋黃蓮蓉月餅」。
  • [共享]中秋佳節 闔家團圓 樂享世棒
    秋天是寓意豐收的時節。在這樣喜悅的季節裡,人們也即將迎來中華民族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
  • 雲浮清明時節的美食!做艾餈,炒山坑螺,蕎尾炒燒肉~~這是春天的味道,你還記得嗎?
    雲浮的好山好水,伴隨著清明時節的到來,萬物始長,水溪間的山坑螺,田埂上的艾草……清明時節外出歸來的遊子,你最思念的家鄉味道是什麼?總有一種食物是你一見到,就情不自禁地說出那句「哎喲,清明到啦!」俗話說:清明前後吃艾餈,一年四季不生病。
  • 中秋·鳥梨鳥事
    秋風起,水果飄香,葡萄、柚子、石榴石、桔子、油苷、柿子……各種應時水果五顏六色夾雜著果香的味道勾人味蕾。秋天碩果纍纍,而我最忒饞的是家鄉一種叫「鳥梨」的生果。       鳥梨,顆實很小,略似枇杷,大的像個桌球,果皮鏽色,味苦酸澀。據說,這種梨鳥兒最喜歡啄食,也許就是這個原因,故稱為鳥梨。
  • 全國各地都有啥"奇葩"中秋習俗?
    每逢中秋,北京人都會「請」一尊泥塑的「兔兒」,稱之為「爺」,恭而敬之地「供」起來,保佑來年風調雨順。【浙江】美食:思鄉專業戶——蓴菜鱸魚燴習俗:觀潮 杭州人的中秋家宴上都少不了這一道蓴菜鱸魚燴。當然,一說到中秋,那必有千古名句:「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
  • 我們的節日·中秋 | 舞火龍、燒番塔、放天燈...有一種中秋,叫在佛山!
    節目通過央視綜合頻道、綜藝頻道、中文國際頻道(亞洲版、歐洲版、美洲版)及相關廣播頻率、總臺新媒體平臺向全球同步播出,為海內外華人獻上了一場華美的中秋盛宴。這是央視秋晚在國內首設分會場,會場凸顯了廣東嶺南文化特色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
  • 中斷四十年,鑑江南門公園重現「中秋燒塔」民俗!
    據記載,中秋燒塔,是福建、廣東、江西等南方地區農村在過中秋節時開展的一項民俗活動。相傳這項活動起源於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也有說源自元末時,劉伯溫於月餅裡藏字條,約以八月十五舉火為號,實行武裝起義,至今民間流傳的「三家養一元,一夜殺完全」的故事,即由此而來。隨著時代的進步,血腥的殺戮和狹隘的民族仇恨已被多元化的文化所取代,人們更加看重的是燒塔的形式,更喜歡的是燒塔時熱熱鬧鬧、和和美美的氣氛。
  • 濃情中秋見字如面,中糧福臨門聯手中國女排發起「曬家書」活動
    每逢佳節倍思親,又是一年中秋佳節,這一年相比以往有很大的不同,這是讓人記憶深刻的一年,這一年我們經歷了疫情,明白了什麼叫「世事無常」,也正是因為這次疫情,讓我們更懂得珍惜,珍惜時間和家人。春節後,經歷了7個月封閉集訓的中國女排隊員,近乎無縫銜接的投入到全國女排錦標賽,而賽程恰好橫跨中秋,與家人共渡佳節成為一種奢望。長年徵戰在外的她們,和家人聚少離多,更多只能通過各類通訊方式,遙遠地向家人們表達祝福與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