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節日·中秋 | 舞火龍、燒番塔、放天燈...有一種中秋,叫在佛山!

2021-02-23 健康佛山


醉美中秋夜,人月兩團圓。

佛山各地上演超精彩的中秋活動

濃濃「佛山味」的央視中秋晚會

還有舞火龍、燒番塔、嘉年華、

燒奔塔、放天燈

.

晚上8時,2019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秋晚會在江蘇淮安主會場舉行,分會場設置在佛山南海影視城。

節目通過央視綜合頻道、綜藝頻道、中文國際頻道(亞洲版、歐洲版、美洲版)及相關廣播頻率、總臺新媒體平臺向全球同步播出,為海內外華人獻上了一場華美的中秋盛宴。

這是央視秋晚在國內首設分會場,會場凸顯了廣東嶺南文化特色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真的愛你》《萬水千山總是情》《一剪梅》等歌曲唱響……歌唱演員們一起唱出對故鄉的思念,對祖國的深情,還有來自大瀝麥邊龍獅團、裡水宏崗信義堂的南拳武術「小分隊」,通過鏡頭,向全球華人一展佛山嶺南文化名城的形象。南海麥邊舞龍和比麟堂令人讚嘆雙龍戲珠、百人武術!一開場,佛山本土節目南海麥邊舞龍以及上過春晚的比麟堂就打頭陣。南海素有龍獅之鄉的美譽,醒獅舞龍都好掂!這一次,「南海第一龍」的麥邊舞龍就來了一出「雙龍戲珠鬧中秋」,讓大家睇得過癮!佛山桂江小學「江之韻」合唱團精彩亮相在央視中秋晚會的第四個節目中,佛山的桂江小學「江之韻」合唱團精彩亮相,與澳門的菜農子弟學校合唱團一起,共同演唱粵語歌曲《真的愛你》。南海教師合唱團聯手郭蘭英老師演繹名曲央視秋晚每年都有眾多演藝界前輩、著名音樂人加盟演出,這次佛山也迎來了多位重量級嘉賓,星光熠熠。著名歌唱藝術家郭蘭英老師聯手南海教師合唱團再度演繹昔日《我的祖國》。

曾參與創作《一剪梅》、《遲到》等華語樂壇金曲的著名音樂人、歌手陳彼得,這次也帶上吉來到佛山彈唱一曲《一剪梅》。

值得一提的是,佛山街坊熟知的香港影視明星張衛健,在港澳風情街走集體回憶懷舊風,大show勁歌熱舞!這是在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背景下,央視秋晚佛山分會場在節目擬定上的特別設計。

9月13日、14日晚上8點,

一條80米長的威武火龍

在禪城南莊上元村起舞。

這條火龍全部都是人工製成的。

13日早上,

上元村新社坊的大榕樹頭,

村中男女老少齊聚,一起扎火龍。

眾人將它抬起盤繞在榕樹下,

靜待晚上起舞。

上元村舞火龍的習俗至今已持續500多年,相傳當年是為了驅趕瘟疫,如今已經成為凝聚鄉情的習俗文化。

村民都說,他們從小就開始扎火龍,每年中秋,鄉親都會從各地回來,舞火龍,慶團圓。

火紅番塔映古村

視頻:《松塘燒番塔 燃起鄉愁的火光》

八月十五月圓桂花香飄時

中秋人月兩團圓

火紅奔塔映古村

9月13日晚上,農曆八月十五中秋之夜,眾多市民聚集在杏壇鎮龍潭青田村籃球場,參與一場別出心裁的中秋活動——青田燒奔塔(成人禮)民俗活動。

「燒奔塔」是青田保留下來的地方傳統民俗活動。喻意通過煙火把自己家庭的厄運和疾病從奔塔衝上天空,「奔」得越高越好。奔得越高,寓意不好的一切越遠離自己,從而換來美好健康的日子,同時也為本村祈求吉祥和來年豐收。

現場火星璀璨,人潮湧動。

鄉村振興帶來的組織振興、文化振興,讓青田燒奔塔有了一層特殊的文化意義,這是鄉村青少年的「成人禮」儀式。中秋時節天氣逐漸變冷,青少年要潛入河塘挖上淤泥壘奔塔,以此考驗他們的身體承受能力、未來能否承擔成人的責任和社會擔當的勇氣。

古祠堂前愛國主題快閃、

花船巡遊、嶺南醒獅表演、

古榕下粵曲私夥局、許願樹掛高祈福、

樂平「追月夜」文藝晚會、

粵菜大師傅爭霸賽……

9月14日-16日,樂平秋色嘉年華活動在大旗頭古村舉行,為市民遊客開放了12項廣府文化體驗活動。

古村裡,還不乏水幕投影區、AR互動區、3D列印體驗區、機器人互動區、愛國主題留影區等留影互動區,盡顯「傳統+時尚」特色。

遊客在古村裡參與品嘗樂平大包、猜燈謎等各項活動。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為期三天的樂平秋色嘉年華活動,是2019三水區鄉村振興中部黨委秋色狂歡月系列活動的重頭戲。系列活動為期1個多月,樂平、蘆苞、雲東海三鎮街將舉行系列活動38場,以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形式,呈現三水中部片區文旅整合與鄉村振興成果。9月17日-18日,系列活動還將走進蘆苞鎮長岐古村。

14日晚,"追月夜「文化晚會將在大旗頭村舉行。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大家知道神馬是「豎中秋」嗎?

高明的小夥伴們最清楚的了,

以往家家戶戶會在門口、花園、天台處

豎起紙燈籠,俗稱「豎中秋」。

在高明,燈籠是傳統工藝,明代起已經開始扎燈籠,中秋夜豎燈籠是一種民間習俗。小孩也會挑著燈籠到街坊家串門,看誰家燈籠最漂亮。

中秋佳節,高明人在世紀廣場放孔明燈。(攝影:騰龍)

在一些老高明的記憶裡,中秋月色皎潔,夜裡天清氣爽,在清涼的秋風下,放孔明燈是一件幸福的事。看著孔明燈在熱氣的幫助下慢慢膨脹變大,像自己的願望慢慢在實現一樣。

來源:佛山新聞網、佛山日報、佛山電視臺、佛山旅遊、今日三水、水鄉杏壇、高明發布

點擊閱讀原文可觀看公益宣傳《弘揚社會公德  倡導文明出行》

相關焦點

  • 佛山也有中秋晚「薈」!中秋夜,這些地方好墟撼!
    花好月圓中秋夜昨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佛山不少地區舉行了慶中秋活動佛山特色民俗大片上演
  • 燒番塔、猜燈謎……南海曾有八大中秋習俗!
    ,闔家同在月下置酒賞月,啖月餅,啜田螺,剝熟芋,開柚子,拗菱角,吃柿子、香蕉、椰子、楊桃等果品,邊吃邊焚香燃炮拜月娘;四是舞草龍,鄉間孩子常以稻草紮成長龍,龍腹下安上十餘根竹竿,入夜龍身插滿香火,由十多個孩子舉舞著遊行,一路敲鑼打鼓,燃放炮竹,據說舞過草龍,能避免旱災;五是燒番塔,番塔多在鄉郊空曠處用磚壘成,磚與磚之間留出通風通火處,中放柴枝,入夜點火,火光由塔尖衝出,勇敢的人從塔尖撒入木粉或鹽粒
  • 中秋國慶喜相逢 小家大國同心圓
    ■松塘村燒番塔,紅紅火火過中秋。 國慶,神州歡騰,中秋,萬家團圓。雙節相逢,雙喜臨門。迎著佳節,佛山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水上雙獅爭霸、遊園賞花、燒番塔、看車展、夜遊三龍灣……各項歡慶活動輪番上演,「嶺南味」十足。 看比賽 水上雙獅爭霸看點足 伴隨著鑼鼓聲,南獅時而搖頭擺尾,時而騰空跳躍,時而翻滾打側,引得觀眾拍手叫好。
  • 廣東中秋故事,哪一個是你最熟悉的童年記憶?
    除此之外,中秋還有不少習俗與背後的故事你是不知道的吧!今天就讓小珠子來告訴你~在惠東縣平海古城,這個有著6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嶺南文化的「活化石」的地方,中秋之夜,當地有特殊習俗,那就是拜月。惠東縣平海文化站站長蔡景說:「中秋節以月餅為主,用各種各樣的水果搭配顏色,特別要放柚子,是一種保佑的意思。」
  • 團餅含飴,冰輪吐息:中秋節俗知多少
    猜謎既燃燈,燈上有謎,大家共猜,很多青年男女喜愛,有很多夫妻在此活動結緣,猜燈謎也成了喜結良緣的一種途徑。玩花燈中秋玩燈主要是在南方的家庭、兒童間進行。北宋《武林舊事》記載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如佛山秋色會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廣西有戶秋燈,六竹篾圓圈紮成,外糊白紗紙,內插蠟燭。
  • 中秋將至,全國各地及海外風俗大不同,你家是這樣過節的嗎?
    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醃製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 南京人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後,再放醋進去。這樣子就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自十一夜起懸掛通草燈,以鼓樂迎之於市街,直至十七日。
  • 跟著記者逛長鹿:遊園燈會、「燒番塔」 璀璨美景映遊人
    今年國慶中秋喜相逢,為了慶祝雙節的到來,長鹿景區在此次試營業期間推出了不少精彩又有特色的秀場及夜場活動,讓市民們在這裡感受到了濃濃的節慶氛圍和儀式感。廣東的中秋民俗「燒番塔」,首先被帶到了景區現場,吸引了大量市民遊客趕來觀看。
  • 我們的節日中秋——中秋習俗原來有這麼多!
    「中秋」這一詞最早記載於《周禮》。因我國古時的曆法,農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稱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個月名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節才成了固定的節日。中秋節寄託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月是中秋明」,賞月古稱玩月,跟其他景物一起觀賞更有韻味。
  • 千年民俗 天下中秋
    一脈相承的中秋是一段縷縷不斷的眷念,一代代一茬茬濃情的思念;一個民族在賞月、品月的過程中,體驗的同時也展現出一種韻味獨特的魅力。中秋賞月活動約在魏晉時期出現,但沒有形成固定的習俗。而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的活動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讚美月亮的詩句。宋代時形成了以賞月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
  • 賽大豬、營燈、燒火龍……都聽過算你厲害!
    送香船,傳統民間信俗之一,屬於送瘟神的一種儀式,潮汕各地均有此俗。「紙船明燭照天燒」指的就是此事。紙船指的就是香船。梅州市豐順縣的埔寨鎮,每年的元宵晚上會舉辦「燒火龍」活動,至今有300年歷史。這是當地人們為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百業興旺的祈福活動,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節日知多少】10月1日 祝小夥伴們雙節快樂~
    猜謎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吃月餅月餅,又叫月團、豐收餅、宮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 八月十五,跟著蘇軾玩中秋
    但宋代的月餅並不叫月餅,而是一種圓形餅食,一直到宋代吳自牧的《夢梁錄》中,月餅才第一次作為一個專用名詞出現,書中曾載,南宋時,權貴家中所做月餅為菱花型,名叫紅菱餅,類似的月餅還有芙蓉餅、菊花餅和梅花餅等,不過這些都是宮廷和權貴家中的景象,全民中秋食用月餅的盛況就要等到明朝了。以「吃貨」自詡的蘇東坡也寫過「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默品其滋味,相思淚沾巾。」
  • 全國中秋習俗大全...你家是這樣過中秋的嗎?
    在北京的中秋,祭的就是這隻月亮裡的兔子。家裡擺個兔爺像,確實很有氣氛,因此兔爺兒是老北京人過中秋節的一個符號,還是很有意思的。 2.山東  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 南京人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5.四川
  • 【這,就是香港】從中秋夜的火龍開始,探尋香港街頭中國風
    舞火龍講究默契,即使是「舞龍達人」也要預先練習五六次。為什麼大坑居民要舞火龍呢?故事要追溯到130多年前。相傳在1880年的中秋節,客家村大坑的村民打死了一條蟒蛇。誰料,其後村子竟莫名發生瘟疫。值得一提的是,在傳統習俗中,只有男人可以舞火龍。但在2014年,這一傳統首次被打破,有女士不僅擔任鼓手,還成為隊中音樂組的首名女總組長。
  • 姚子涵恭祝朋友們:國慶中秋雙節快樂,花好月圓吉祥如意!
    月餅, 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餅作為一種形如圓月,內含佳餡的食品,在北宋時期就已出現。詩人兼品味家的蘇東坡就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而作為一種食品,稱為"月餅",則始見於南宋《武林舊事·蒸作飲食》。當時,杭州民間就有"又月餅相饋,取中秋團圓之意"。到了元朝末年,月餅已成為中秋節日美點。傳統老月餅最有家的味道,再來回味一下!!
  • 中秋節——中秋習俗知多少?
    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託球舞等。中秋賞月是中秋節的傳統項目之一,《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香案。
  • 中秋:人好月嬋娟|我們的節日
    八月十五,秋已過半,是為中秋。「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中秋時節,氣溫已涼未寒,天高氣爽,月朗中天,正是觀賞月亮的最佳時令。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
  • 知道了中秋的來歷,連吃月餅都變得更有文化了呢(傳說、來歷、習俗、詩詞)
    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 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製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並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鬥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吃月餅(我昨天吃了個五仁的!
  • 韓國傳統中秋 VS 疫情下的中秋
    在韓國,中秋節也是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可以算是最長的法定假期了,法定節假日為3天,常常會和周末連接,實現5天的小長假(9月29-10月3日)。它的「地位」可以說和中國春節甚一樣,甚至更加隆重,象徵著豐收和感恩,在節日習俗上也和中國有很多不同。今天小就編要為大家介紹一下,韓國的中秋節。
  • 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習俗的由來
    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