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一座創新之城的「智慧密碼」華為助力深圳智慧城市建設

2020-12-17 中國青年網

▲深圳寶安國際機場AI人臉識別過安檢的旅客

[中國,深圳,2020年5月21日]一座城市的「智慧」,不僅體現在科技園區和先進實驗室的數量上,更應該隱藏在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中,瀰漫在誘人的煙火氣裡。

在深圳,幼兒園裡開心玩耍的孩童隨時處於安全監護之中;醫院看病的耄耋老人也能直觀了解自己的病情;下班回家的都市白領,發現有了更多時間享受親子時光……

依靠華為助力打造的城市數位化底座,通過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基礎設施」,數據在深圳正盡情釋放著它強大的力量。每一個出生、駐足在這裡的個體,也能感受到數字之城的便捷,體驗智慧生活的美好。

一、智慧交通構建「上天入地」解決方案,大貨車違法數量減少約90%

「空中飛人」王赫發現他現在出差比以前更加從容了。「我住福田,因為工作原因經常出差,以前一般需要提前兩個小時出發,機場安檢大概需要20分鐘。」從去年開始,他發現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安檢刷臉即可,連身份證都不用掏,兩秒鐘即可快速通行。

效率提升的背後,是華為為深圳寶安國際機場量身定製的數字轉型方案。圍繞「運控、安全、服務」三大業務領域,構建了「機場運行一張圖」「機場安全一張網」和「機場出行一張臉」場景化解決方案。通過華為AI平臺對海量數據的收集、分析與測算,航班放行正常率提升到87%,這意味著每年有近400萬人次的旅客不用再乘坐擺渡車,從而極大地提升了旅客出行體驗。

路燈的智能化也幫王赫節省了時間。深圳交警通過與華為創新合作,深圳交警推出AI+非現場執法方案,用人工智慧對照片進行預審,每日從廢片庫中檢測出正片300多張,加大執法力度。數據統計,通過該方案的加持,深圳路面上的大貨車違法數量減少了約90%。

而在地下,高速穿梭的深圳地鐵11號線上,華為搭建了全球首例地鐵5G超寬帶車地無線通信,全車8節車廂40個高清攝像頭的25GB數據,原先需要一個小時完成拷貝,現在僅需150秒便可自動傳輸。

圍繞公路、鐵路、機場、港口等為代表的對外交通和公交、地鐵等為代表的城市交通,深圳正加速推進一系列有重大影響、重大支撐作用的重點工程項目,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戰略通道體系。

通過華為的技術賦能,深圳「智慧交通」方案正從頂層設計入手,全面規劃深圳城市交通體系,並以視頻雲、大數據、人工智慧為技術核心,建立一個統一、開放、智能的交通管控系統。

二、萬物互聯打破民生信息壁壘,平安校園、遠程會診成深圳日常

藉助高速網絡、智能硬體等構築的萬物互聯,數位技術正靜水流深地改變著深圳市民的生活。

通過接入華為平安校園解決方案,羅湖區139個幼兒園,5000+以上的攝像頭數據統一聯網至教育局,與「智慧校園安保運營管控平臺」「區教育局平臺」「明廚亮灶平臺」實現對接。基於華為沃土數字平臺,對全區的各種數據進行融合、智能分析及管理應用,可實現各園區周邊人員的人像比對和預警,提前遏制幼兒園區內危險事件。

數字生活也讓醫療服務更加扁平化。在南山區,89家社康醫院和5家綜合性醫院實現了醫患數據資源的共享。醫院與社康之間可以實現轉診,醫療系統支持快速共享調閱檢驗結果,可實現醫療資源遠程會診。

這些都對基礎網絡的帶寬、穩定性等方面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當我們想實現數位化轉型,要打造智慧醫院,首先要做的就是信息互通,讓信息在高速公路上跑起來,而華為就是構建這座高速公路的人。」深圳市南山區人民醫院信息科呂主任表示。

醫患之間的信息壁壘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為了讓病患對自己的病情有直觀、清晰的了解,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採納了華為的雙活數據中心的方案,推出了3D醫學影像系統,通過三百張CT光片組成一套完整的三維醫學影像,直觀詳細地向患者展示病情。

三、數字新基建讓工作有溫度,20天的工作量僅需2小時完成

有賴於數位化「新基建」,許多行業的工作方式得以重塑,一些傳統粗放的工作變得省力、快捷,企業的日常運營管理也更加科學和高效。

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的巡線員工們頗能感受數位化轉型帶來的溫暖。「我們曾經統計過,一名普通線路工人工作30年巡線所走過山路可繞赤道1周。」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輸電管理所副主任魏前虎告訴深晚記者。最近10年深圳的電網線路長度增長了近1倍,但線路維護人員僅從60人增長到80人,「一車兩人三水壺」的傳統粗放型線路工作模式已不能適應新時代的新要求。

與華為攜手之後,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在邊緣側部署輸電視頻監控終端,通過「以系統智能分析為主、人工判斷為輔」的嶄新模式,原來需要20天才能完成的現場巡視工作,輸電監控指揮中心現在僅需2小時就可完成。

截至目前,超過1800家深圳企業正通過華為進行數位化轉型。

四、智能運營中心助推現代城市建設,能看能用能思考的智慧城市中樞

如果把數字城市比作一棵大樹,市民的工作生活體現著它的分枝散葉,那麼「數字政府」就是這棵大樹的軀幹,這裡有著最集中的數據資源、最迅速的反映機制和最科學的預警系統。

深圳市政府攜手華為建設的城市智能運營中心(IOC),是「數字政府」的「大腦」。這是一個能看、能用、能思考的智慧城市中樞,打通了42個系統,100多類數據,28萬多路視頻,構建起深圳市的「1+12+N」的一體化指揮體系,形成了堅實有力的政府數據「底座」。

通過這個平臺,可提供一個城市全景視圖,將城市運行的關鍵指標可視化,從宏觀、中觀和微觀各個層面洞察城市的運行狀況。結合不同部門和不同系統的監測與預警信息,識別背後的隱患與風險,是事件分撥、統一調度、聯動指揮的中心。

政務系統的建設不僅方便了城市管理者,更重要的是,廣大市民辦事也變得省時高效。深圳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基於華為雲Stack解決方案,實現市政務雲與省、區的對接,市民辦事可以一站連接幾乎所有的政府單位。

「政務服務數位化轉型需求複雜,解決方案技術難度高,我們採用了華為的網絡、安全、伺服器、存儲等設備,初步實現230個政府業務系統成功上雲。」深圳市大數據中心項目負責人孫飛表示。

依靠打通城市數位化的每一根毛細血管,站在數字時代門口的深圳依然精力充沛,處處煥發著勃勃生機。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深圳正從容不迫地迎來自己的「不惑之年」。

▲數字之城深圳

(來源:中國網科學)

相關焦點

  • 解讀創新城市「智慧代碼」——華為助力深圳智慧城市建設
    在深圳,在幼兒園快樂玩耍的孩子在任何時候都處於安全監管之下。在醫院看病的老人也能直觀地知道自己的病情。下班回家的城市白領發現他們有更多的時間享受親子時光。依靠華為幫助建設深圳的數字基礎,數據正通過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等「新基礎設施」釋放其在深圳的力量。每一個出生並站在這裡的人也能感受到數字城市的便利和智能生活的美好。
  • 深圳「六個一」理念 引領智慧城市建設
    夏日的某一天,無人機監測到了環境裡的降雨可能性,並自動向城市中各政府管理中心實時傳遞降雨狀態消息;建築工地接收到降雨消息後,自動開啟防雨罩,並針對外部的降溫環境,啟動地面加溫程序……這是智慧城市發展到更高階時的典型案例場景。可喜的是,這些設想,在未來可能會在深圳變為現實。深圳是一座創新城市,也是一座創造無限可能的城市。
  • 深圳,讓城市更智慧
    管理更精細——構築智慧城市的數字「底座」深圳是我國首批新型智慧城市試點城市。2018年,深圳出臺《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總體方案》,堅持全市「一盤棋」「一體化」原則,大力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深圳市政府管理服務指揮中心不斷構建主動、精準、整體式、智能化的政府管理和服務體系,用數據驅動城市管理服務精細化、科學化、智能化。」
  • 華為客戶榮膺2020全球智慧城市大會三項城市大獎和三項入圍獎...
    其中,上海榮獲「全球智慧城市大獎」,深圳以科技賦能城市精細治理榮獲「全球使能技術大獎」,佛山市南海區榮獲中國區「經濟大獎」;天津泰達、鄭州鄭東新區、黃山市分別入圍中國區「包容及共享城市大獎」、「創新理念大獎」及「治理與服務大獎」。多項殊榮齊發,不僅彰顯了組委會對獲獎城市的認可,也充分體現了業界對華為在智慧城市建設領域的肯定。
  • 要智慧先智能,普惠AI助力「全場景智慧深圳」建設
    深圳特區40周年,這座年輕又充滿創新活力的城市,在過去的40年裡不斷地創造輝煌,城市GDP增長率第一,數字經濟產業規模第一,新增人口第一,城市年輕人比例第一……深圳在過去創造了許多的奇蹟,而40年再出發,深圳的未來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7月28日,「深圳·進而有為 華為雲與計算城市峰會2020」對這一問題發起了新的探索。
  • 上海、深圳獲獎,智慧城市來了嗎?
    一牆之隔,沒有物業管理的叫農民房;有物業管理的叫別墅。」 智慧城市需要好的物業,缺乏好的 「運營系統」,智慧城市就會成為數字爛尾工程。 那麼,究竟什麼才算好的城市智能體建設案例?深圳是值得借鑑的對象。 城市智能體的建設必須要全場景覆蓋。這其中包含 3 個層面。
  • 深圳新聞網:智慧南山聯合創新實驗室揭牌,數字政務服務助力南山...
    5月14日,智慧南山聯合創新實驗室揭牌暨「政企面對面」首播儀式在南山區行政服務大廳舉行。南山區此次探索智慧城市(數字政府)建設政企合作新模式,設立聯合實驗室,讓政企合作、企企合作形成合力,成為智慧城市(數字政府)建設「試驗田」,助力南山探索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改革創新試驗區。
  • 華為:智慧城市建設「下一跳」是什麼?城市智能體!
    今年浦東三十而立,從一片阡陌農田變為一座璀璨的現代化新城,既是改革開放成果的體現,也是上海精神的展現。在「智慧上海·進而有為」上海城市峰會2020上,華為副總裁張順茂發表了「助力上海城市數位化轉型,共建國際數字之都」的主旨演講。
  • 華為張順茂:城市智能體,上海智慧城市建設的「下一跳」
    極客網·極客說12月15日 為構築城市未來發展戰略新優勢,上海正在全面推動城市數位化轉型,大力發展在線新經濟,加速智慧城市建設,全面打造國際數字之都。在城市數位化轉型的新課題下,上海智慧城市建設的「下一跳」應該是什麼?12月15日,「智慧上海·進而有為」上海城市峰會2020成功舉辦,作為2020上海智慧城市體驗周的重磅壓軸活動,會上來自各行業的嘉賓們齊聚一堂,為上海市智慧城市的建設建言獻策。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張順茂發表「助力上海城市數位化轉型,共建國際數字之都」主題演講。
  • 博士科技倪浩:創新要素市場是智慧城市新基建中的新基建
    11 月 12 日下午,第二十二屆高交會主題論壇「智慧城市·新基建時代」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大數據和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領域大咖齊聚一堂,不乏華為、阿里、平安、浪潮等巨頭高管出席,共同探索智慧城市建設的未來之路。
  • 從智慧城市到城市智能體:「懂行」華為牽手蘇州新希望讓智慧融入...
    而在蘇州智慧城市建設的過程中,扮演重要支撐的正是華為及以蘇州新希望科技有限公司為代表的龐大生態。城市智能體與5「機」協同,助力蘇州智慧城市建設再出而作為蘇州智慧城市建設道路上的忠實伴侶,華為與蘇州新希望科技有限公司攜手,分享5「機」協同下的城市智能體建設新構想。
  • 透過敦煌 看華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思與行
    沒錯,這是地處沙漠腹地的一座城。 就是這樣一座滿是黃沙的城,近些年卻吸引著越來越多人的腳步。援引敦煌的一組統計數據,沙鳴山月牙泉——遊敦煌必去景點之一,2014年遊客87萬,2015年131萬,2016年152萬,今年截止當前已經突破192萬,預計到年底將達到210萬。不可否認,這其中有近些年我國旅遊業井噴式發展的原因,但同樣不可忽視的是敦煌智慧旅遊建設所帶來的紅利。
  • 深度觀察丨潮起湘江,一座正在崛起的智慧之城
    在競逐智慧之城的賽道上,長沙已經下出了先手棋。目前,「大格局、大公司、大平臺」生態已經初步構建。這先手中的先手還是源於一個走向未來的創新——2019年1月,長沙在湖南省率先成立數據資源管理局,致力於改變之前智慧城市建設「政出多門、九龍治水」的困境,自上而下統籌推進全市智慧城市建設。一年多來,智慧城市「總規劃」、數據資源「總樞紐」的作用日益彰顯。
  • 能「思考」能「秒批」 智慧城市水平深圳拔得頭籌
    目前,作為「科技之城」的深圳,利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打造城市「最強大腦」,打通了司法、公安、交通、安監、消防、環保等條狀業務系統,突破了部門間的信息壁壘,實現了數據共聯共享。深圳以華為等科技龍頭企業為引領,各區智慧化建設如火如荼,龍崗、羅湖、光明、寶安等各區紛紛擁有自己的「城區大腦」,通過雲計算、AI、5G、IoT等新ICT技術的融合創新,實現跨區域、跨層級、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實現更加智慧的精細化治理。
  • 深圳市工信局賈興東:深圳要乘勢而上、搶佔先機,努力打造5G智慧之城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協辦的「點亮深圳,5G智慧之城」發布會在深圳市福田香格裡拉大酒店開幕。發布會旨在發布深圳5G全覆蓋建網成果、5G+雲+AI全場景智慧行業應用案例,對深圳市重點打造的5G政務應用示範項目和5G行業應用示範項目進行授牌。會上,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賈興東表示,5G與人工智慧、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相融相促,將產生超乎想像的疊加效應、乘數效應。深圳市要乘勢而上、搶佔先機,努力打造5G智慧之城。
  • 深圳40年成就綜述|一座智慧大都市的崛起之路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昊毅 攝深圳40年的發展史,是一段日新月異的變幻歷程,從一座南海邊的小漁村到一座「智慧化」的大都市,深圳讓全世界矚目。在深圳1997.47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每一天都有新的變化出現,每一位建設者都見證了「奇蹟」的發生。
  • 智慧城市=AI?華為嶽坤總結慧城市建設四大誤區 提出三點建議
    極客網·企業級IT 在11月17日於是上海舉行的全球智慧城市大會上,華為全球政府業務部總裁嶽坤發表了題為「共築城市智能體,共創美好城市生活」主題演講,總結了智慧城市建設曾經有過的四大誤區,包括將一切成績都歸功於AI,數據越多越好,建設過後一勞永逸等,並針對智慧城市規劃、建設、運營的全周期提出了三點建議。
  • 城市智慧魔方加持 為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帶來什麼啟示
    具體到地方,本月《北京市「十四五」時期智慧城市發展行動綱要(徵集意見稿)》出爐,北京將打造智慧城市標杆;素有智慧城市行業領域「奧斯卡」之稱的世界智慧城市大獎花落上海,開了中國城市第一次斬獲該獎的先河。
  • 深圳上海武漢等五地智慧城市新政解讀
    在新基建的賦能下,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成為我國「十四五」的一大重要規劃。在這種背景下,不僅上海、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在開年第一個工作日推出「數字中國城市典範」、「國際數字之都」等新藍圖,蘇州、武漢、南京等城市也選擇在「新年第一會」、「一號文件」亮出數字城市、創新名城等路線圖、任務書。
  • 龍崗城投攜手左鄰永佳建設智慧園區系統
    深圳市龍崗區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崗城投」)系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政府出資組建的國有獨資公司,參照區政府直屬單位管理。龍崗區城投集團與龍崗區保障房公司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一體化運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