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明孝宗是比肩漢文帝宋仁宗的明君,皇帝一夫一妻是好事嗎?

2021-01-09 時光日記歷史

明孝宗是個什麼樣的人?《明史》中說「他謙遜、節儉有度、勤政愛民。兢兢業業於保國泰持民營之道,使朝政太平,安定有序,民物康復。」這種對明朝皇帝的褒獎。在這部清朝寫成的史書裡是少有的。歷史上名人對其評價也多是稱讚,這是實至名歸的,還是過譽。為何提到他,人們總是想到他的身世、妻子、兒子,他具體做了些什麼?

朱佑樘,1470年7月30日生於北京紫禁城明憲宗第三子嗣,母親紀氏因父親叛亂被俘入宮。管理皇帝私房錢,偶然得到明憲宗一次寵幸就懷孕了。萬貴妃闖冠後宮,宮中的人不敢把消息告訴明憲宗。皇三子在父親不知道的情況下,出生成長起來。萬貴妃生的皇長子,未正式命名就夭折了,賢妃柏氏生的皇次子。太子朱祐極也未活到三周歲,此後明憲宗才知道皇三子的存在。讓母親周太后,親自撫養這個兒子。1475年,明憲宗令禮部為皇三子正式取名。至此,朱佑樘這個名字就載入了史冊。大學士商珞等也因此請求立朱佑樘為皇太子。當年六月,母親淑妃紀氏暴病而亡。剛六歲的朱佑堂哭得像成年人一樣。11月,朱佑堂被立為皇太子。1487年8月明憲宗架崩,9月6日朱佑堂及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為弘治元年。

朱佑樘,剛登基就著手除明憲宗晚年弊政。9月11,佞臣禮部左侍郎李孜省、太監梁芳,外戚萬喜及其同夥或貶官或戍邊都被處理了。10月1日,廢傳奉官,罷免千餘人,廢除圍在明憲宗晚年身邊的僧道術士封號,判刑、戍邊、革職的都有。同時尊周太后為太皇太后,王皇后為皇太后。立妃子張氏為皇后,開始了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一夫一妻的皇帝生涯。隨後朱佑樘追尊生母為穆皇太后,又對內閣成員進行了調整。12月免了江西、湖廣等受災地區的稅負,初現愛民之心。

朱佑樘勤政,堅持每天上朝聽政,除早朝外,還恢復早已廢棄的晚朝制度。朱佑堂謹慎。為不受蒙蔽,他將四品以上官員名單,貼在文華殿牆上熟記。他常批閱奏章到很晚,從來不允許太監代批奏章。一次,因為仁壽宮起火,忙了一夜,第二天無法早朝,朱佑樘太特地派人向眾臣說明請假原因。朱佑樘制定了嚴格的官吏考核制度。提拔選調官員主要以政績為評判標準,於是「弘治朝中多君子」。朱佑樘還恢復大小經筵制度、廣開言路、虛心納諫。每天的早晚朝之外,還創立了「平臺召見」的新模式,每天兩次在紫禁城平臺召見有關大臣議事。

朱佑樘相對而言限制了宦官的權利,弘治朝東廠、錦衣衛基本都安於本職。有感於《大明律》的嚴苛,朱佑樘重新修訂,改編成《大明會典》,廢除了不少酷刑。朱佑樘輕搖減賦,在《明史本紀卷十五》中記載了孝宗朝:賑災免賦役不下四十次,免慶典的次數也不少。他還屢次下昭禁止勳貴侵佔民田,弘治朝大力興修水利,幾乎沒有民變,人口數有五千萬增至六千萬,稅賦收入也因此增加近兩百萬石,史稱「弘治中興」。

人總有短板,軍事方面朱佑樘較少用兵,有三次收復哈密的戰績,但對韃靼小王子、火篩等的多次入侵只是驅趕,守多攻少,河套地區又恢復到英宗天順年間狀態,成化朝在這方面的努力成了曇花一現。經濟改革方面,使徽商崛起的明孝宗朝「葉淇變法」,被後世認為是明朝滅亡的第一張多米洛骨牌。朝廷的收入增加了,但邊鎮商屯卻少了。糧食產量大量下降,動搖了邊鎮軍需的根本,且糧價飛漲,這一做法考慮不夠深遠,類似魏孝文帝遷都後忽視邊關六鎮。

朱佑樘的一夫一妻形式史上唯一,每天只與皇后同起同居,過著平常百姓一樣的夫妻生活。他對張皇后的感情令人羨慕,但這件事延展出兩個問題。

一是國本:

朱佑堂

和張皇后有兩兒一女,次子和女兒夭折。於是後代只剩下後來的正德帝朱厚照一人,子嗣單薄,選無可選朱厚照無子駕崩。迫於無奈,張太后選了嘉靖帝朱厚熜,可嘉靖大禮儀之爭,大鬧一場,張太后晚景悽涼。

二是外戚:

張皇后的父親兄弟高爵厚祿,拜在他們門下的官員不計其數,張氏族人多獲官職,外戚勢力遠超明朝其他時期。朱佑樘身體狀況一直不好,執政晚期也像父親一樣,寄希望於僧、道、術任用宦官李廣,但他能及時醒悟,懲處了佞臣,勤政依然如故。

這使他的身體情況繼續惡化,1505年6月8日,明孝宗朱佑堂駕崩,年僅36歲。朱佑樘是人們口中和漢文帝、宋仁宗並列的仁愛之軍,他愛民勤政,輕型減賦,寬厚待人,但軍事保守,部分政策缺乏前瞻性,放任外戚,寬人溫和的性格決定了他的一生所為。朱佑樘雖不是開疆擴土的雄才大略之君,但他確實是一個好皇帝,一個好人。

我是時光,如果大家有什麼其他看法,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相關焦點

  • 大明王朝之明孝宗朱佑樘(封建王朝開創一夫一妻制先例)
    這位明朝絕世好男人,開創了歷史上的「弘治中興」,大明王朝上一次的「仁宣之治」已經過去了太多年了,還是孝宗高祖父的時候,可謂時間久遠也,不止這項壯舉,明孝宗還開創了歷史上唯一的一夫一妻制的先河,是大明朝為數不多的「英明之主」!
  • 明孝宗遵循一夫一妻制,除此之外,還有兩位皇帝也在堅守愛情
    朝朝暮暮的「愛情」是多少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內心的想法,但是迫於封建思想的壓制,又有幾人能夠打破限制,就連皇帝也有嬪妃佳麗三千,但是明孝宗卻遵循一夫一妻制,除此之外,還有兩位皇帝在默默地堅守自己的愛情!明朝的明孝宗堅持一夫一妻制,一生只有一位妻子,沒有其他的嬪妃,這是古代多少女人夢寐以求的,不求榮華富貴,只求有個專一的夫君!事實上,在中國歷史上除了明孝宗一人堅守愛情之外,還有西魏皇帝——元欽以及宋英宗——趙曙!這位西魏皇帝元欽在位僅僅3年,登上皇位的他是一位傀儡皇帝,手中沒有實權,後來被宇文泰廢黜,最後被宇文家鴆殺[zhèn shā],元欽死後自己的宇文皇后也隨之殉情!
  • 品明皇之朱祐堂,大明最後的明君
    是明朝十六位皇帝中最後一位明君,與漢文帝、宋仁宗一樣素有賢名。偷生的皇帝明憲宗朱見深一生只寵愛比他大十七歲的萬貴妃,萬貴妃在自己的兒子夭折後,便開始仗著皇帝對自己的寵愛,為禍後宮。有史料說,萬貴妃只要一打聽到有哪個妃子一懷孕,萬貴妃便千方百計逼她喝下打胎藥,以致於朱見深到成化四年還沒兒子。成化五年朱見深有了第二個兒子,但長三歲又夭折了,傳說也是萬貴妃害的。
  • 中國歷史上唯二的兩個皇帝是一夫一妻:一個陪伴終身,一個妻管嚴
    誰說自古帝王就多情,皇帝也不一定需要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的,人們總是想著宮中美女如雲。哪怕是再賢明的君王也不可能只有一個老婆,但是這位皇帝卻真正做到了一夫一妻。他就是明孝宗朱祐樘。明孝宗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堅持一夫一妻制的皇帝,明孝宗沒有後宮佳麗三千,他對自己的皇后張氏非常忠貞,每天都和她在一起,其一生都沒有納過嬪妃,即使張皇后沒有為皇帝生下一男半女,他也沒有讓其他女子介入他和皇后的幸福生活。大臣們也上書要求明孝宗納妃,而明孝宗卻十分不高興。最後,張皇后終於為明孝宗生下了一個兒子,他就是朱厚照。
  • 一夫一妻就比一夫多妻正義嗎?也未必哦
    開車我就忍了,你還拼車……現在男女比例大約是105:100,乍一看這個數據確實有點迷糊,這不是相當於100人裡就有5個光棍嗎?其實這個比例還是比較正常的,婚戀這東西不能一個蘿蔔一個坑,純數據上看,的確是狼多肉少,對象存在缺口,不過其實問題不大。
  • 朱祐樘:萬人之上的皇帝,卻提倡一夫一妻,自己一生踐行
    朱祐樘:忠實踐行一夫一妻制,被童年陰影支配一生的悲情皇帝都說滿清最容易出痴情的皇帝,像皇太極專寵海蘭珠,福臨跟董鄂妃的故事也是被世人所津津樂道。包括像甄嬛傳裡面的年妃,並不像電視劇裡那麼囂張跋扈,在歷史上雍正帝極為寵愛。可這些皇帝還是免不了三妻四妾,歷代皇帝也只有明朝的朱祐樘跟張皇后真正做到了一夫一妻制。
  • 他是明朝最好的皇帝,曾國藩評價他不遜李世民,為何卻默默無聞?
    說起明朝最有名的皇帝,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其次就是嘉靖和萬曆這兩位皇帝,再其次就是朱允炆、天啟和崇禎皇帝,再往後就是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明代宗朱祁鈺、以及正德皇帝朱厚照。
  • 史上最專情的皇帝,堅持一夫一妻,翻遍歷史找不到第二個!
    史上最專情的皇帝,堅持一夫一妻,翻遍歷史找不到第二個在我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裡,但凡有兩個錢兒的男人,都是過著妻妾成群的生活。而作為坐擁天下的皇帝,那就更不用多說,個個都是後宮佳麗三千,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可謂多多益善。
  • 一夫一妻制?
    一夫一妻制?當然這種論證方法有限制,但也是有需要的,它為信徒與非信徒開拓對話的空間,讓他們明白贊成傳統家庭制度的人不一定是盲目的「衛道之士」。我們也應有信心,上帝的啟示是禁得起理性考驗的。 我們主要可用兩種論點支持一夫一妻制。第一,它的效益良好,至少比其他制度好。第二,一夫一妻制與普遍接受的道德價值最吻合。
  • 他是廣西土司的外孫,童年悽慘,吃百家飯長大,後成為明朝皇帝
    他是明朝的第九位皇帝,在位期間,廣開言路,勵精圖治,創「弘治中興」。曾有人評價他:三代以下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明朝之孝宗皇帝。然而由於悲慘的童年,身體一直不好,三十六歲便英年早逝了。他的生母是廣西一名姓紀的土司的女兒,由於戰爭,少女紀氏被俘獲進宮,負責管理皇帝的私房錢。有一天,皇帝朱見深經過,看到紀氏漂亮可愛,就臨幸了她,之後她便懷孕了。寵妃萬貴妃知道這件事後,派宮女來給他墮胎,結果由於紀氏平常很會做人,人緣很好,宮女不忍心下手,於是欺騙萬貴妃她並沒有懷孕。萬貴妃不放心,將紀氏貶值冷宮。紀氏在冷宮中,悄悄地生下了皇子朱祐樘。
  • 漢文帝對張釋之的寬容,成就了一代明君的氣魄
    漢代的皇帝大致有二十幾位,但能夠在歷史上留下響亮名號的卻是屈指可數,漢文帝正是其中一位。漢文帝以藩王出身繼承大統,本應該如漢哀帝、漢桓帝和明嘉靖帝那樣,為了收攏皇帝的權力將國家的興衰置之不理,整天不是想著平衡朝中局勢,就是過上驕奢淫逸的安樂生活。
  • 宋仁宗趙禎一代明君卻一生無子?原因可能是萬惡的宮鬥
    最近的熱播劇《清平樂》中皇上的歷史原型就是宋仁宗,宋仁宗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也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狸貓換太子」的主人公。宋仁宗一生仁愛,在他執政期間經濟繁榮、人才濟濟、文化和科技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宋史》中讚揚宋仁宗:「為人君,止於仁。帝誠無愧焉。
  • 從平民百姓的視角探尋「一夫一妻多妾制」
    我們從平民百姓的視角探尋一下古代的「一夫一妻多妾制」。 「常經馬嵬驛,見說坡前客。一從屠貴妃,生女愁傾國。是日芙蓉花,不如秋草色。當時嫁匹夫,不妨得頭白。」
  • 別被字面意思騙了,「三妻四妾」純屬誤導,實際還是「一夫一妻」
    有人將這種制度稱為「三妻四妾」,比如清朝李漁就在《風箏誤·逼婚》裡寫道:「你做狀元的人,三妻四妾,任憑再娶。」這種制度和現代的「一夫一妻」形成了鮮明對比,很多人因此覺得古代男人非常幸福。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宋仁宗是被忽略的「巨星製造機」?他身上有哪三個悖論?
    」,清前期的「康雍乾盛世」,很少有人想起宋仁宗趙禎和他的時代。《清平樂》應該是有史來第一部以宋仁宗為主角的影劇作品。在我印象中,以宋仁宗時代為歷史背景的電視劇、電影,倒是不少。我小時候,有一部電視劇《包青天》,播了幾百集,可謂是風靡一時。如果看過,就暴露你的年齡了。這部《包青天》的背景設定正是宋仁宗朝,但你現在記得宋仁宗是誰扮演的嗎?你只會記得演包公的金超群、演展昭的何家勁,對不對?因為在《包青天》中,仁宗皇帝就是一名跑龍套的嘛,誰會記得他?
  • 「一夫一妻」制的動物,假如一隻死亡,剩下一隻能忍住不交配嗎?
    人類社會的一夫一妻在這一過程中,社會出現了階級,男性由於體力優勢,地位逐漸超越了女性,母系社會也由此而過渡至父系社會,伴隨著奴隸主和封建地主階級的出現,一部分人失去了自己的人身自由,淪為他人的附庸,一夫一妻多妾制度,也就由此出現。
  • 明朝最帥的皇帝,因身體原因只有一個女人,他死後明朝再無賢君!
    從後世流傳的一些畫像來看,這些皇帝大多長相平庸,開國皇帝朱元璋則是長得非常醜陋,眼睛小得看不見,下巴更是歪到了天上,臉上長滿了麻子,而且比驢臉還要長。實際上,民間流傳的那副醜陋的畫像,據說並不是朱元璋本人。那麼他本人到底長相如何呢?根據《明史.太祖本紀》的記載,朱元璋是長這樣的: 姿貌雄傑,奇骨貫頂。志意廓然,人莫能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