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宗是個什麼樣的人?《明史》中說「他謙遜、節儉有度、勤政愛民。兢兢業業於保國泰持民營之道,使朝政太平,安定有序,民物康復。」這種對明朝皇帝的褒獎。在這部清朝寫成的史書裡是少有的。歷史上名人對其評價也多是稱讚,這是實至名歸的,還是過譽。為何提到他,人們總是想到他的身世、妻子、兒子,他具體做了些什麼?
朱佑樘,1470年7月30日生於北京紫禁城明憲宗第三子嗣,母親紀氏因父親叛亂被俘入宮。管理皇帝私房錢,偶然得到明憲宗一次寵幸就懷孕了。萬貴妃闖冠後宮,宮中的人不敢把消息告訴明憲宗。皇三子在父親不知道的情況下,出生成長起來。萬貴妃生的皇長子,未正式命名就夭折了,賢妃柏氏生的皇次子。太子朱祐極也未活到三周歲,此後明憲宗才知道皇三子的存在。讓母親周太后,親自撫養這個兒子。1475年,明憲宗令禮部為皇三子正式取名。至此,朱佑樘這個名字就載入了史冊。大學士商珞等也因此請求立朱佑樘為皇太子。當年六月,母親淑妃紀氏暴病而亡。剛六歲的朱佑堂哭得像成年人一樣。11月,朱佑堂被立為皇太子。1487年8月明憲宗架崩,9月6日朱佑堂及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為弘治元年。
朱佑樘,剛登基就著手除明憲宗晚年弊政。9月11,佞臣禮部左侍郎李孜省、太監梁芳,外戚萬喜及其同夥或貶官或戍邊都被處理了。10月1日,廢傳奉官,罷免千餘人,廢除圍在明憲宗晚年身邊的僧道術士封號,判刑、戍邊、革職的都有。同時尊周太后為太皇太后,王皇后為皇太后。立妃子張氏為皇后,開始了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一夫一妻的皇帝生涯。隨後朱佑樘追尊生母為穆皇太后,又對內閣成員進行了調整。12月免了江西、湖廣等受災地區的稅負,初現愛民之心。
朱佑樘勤政,堅持每天上朝聽政,除早朝外,還恢復早已廢棄的晚朝制度。朱佑堂謹慎。為不受蒙蔽,他將四品以上官員名單,貼在文華殿牆上熟記。他常批閱奏章到很晚,從來不允許太監代批奏章。一次,因為仁壽宮起火,忙了一夜,第二天無法早朝,朱佑樘太特地派人向眾臣說明請假原因。朱佑樘制定了嚴格的官吏考核制度。提拔選調官員主要以政績為評判標準,於是「弘治朝中多君子」。朱佑樘還恢復大小經筵制度、廣開言路、虛心納諫。每天的早晚朝之外,還創立了「平臺召見」的新模式,每天兩次在紫禁城平臺召見有關大臣議事。
朱佑樘相對而言限制了宦官的權利,弘治朝東廠、錦衣衛基本都安於本職。有感於《大明律》的嚴苛,朱佑樘重新修訂,改編成《大明會典》,廢除了不少酷刑。朱佑樘輕搖減賦,在《明史本紀卷十五》中記載了孝宗朝:賑災免賦役不下四十次,免慶典的次數也不少。他還屢次下昭禁止勳貴侵佔民田,弘治朝大力興修水利,幾乎沒有民變,人口數有五千萬增至六千萬,稅賦收入也因此增加近兩百萬石,史稱「弘治中興」。
人總有短板,軍事方面朱佑樘較少用兵,有三次收復哈密的戰績,但對韃靼小王子、火篩等的多次入侵只是驅趕,守多攻少,河套地區又恢復到英宗天順年間狀態,成化朝在這方面的努力成了曇花一現。經濟改革方面,使徽商崛起的明孝宗朝「葉淇變法」,被後世認為是明朝滅亡的第一張多米洛骨牌。朝廷的收入增加了,但邊鎮商屯卻少了。糧食產量大量下降,動搖了邊鎮軍需的根本,且糧價飛漲,這一做法考慮不夠深遠,類似魏孝文帝遷都後忽視邊關六鎮。
朱佑樘的一夫一妻形式史上唯一,每天只與皇后同起同居,過著平常百姓一樣的夫妻生活。他對張皇后的感情令人羨慕,但這件事延展出兩個問題。
一是國本:
朱佑堂
和張皇后有兩兒一女,次子和女兒夭折。於是後代只剩下後來的正德帝朱厚照一人,子嗣單薄,選無可選朱厚照無子駕崩。迫於無奈,張太后選了嘉靖帝朱厚熜,可嘉靖大禮儀之爭,大鬧一場,張太后晚景悽涼。
二是外戚:
張皇后的父親兄弟高爵厚祿,拜在他們門下的官員不計其數,張氏族人多獲官職,外戚勢力遠超明朝其他時期。朱佑樘身體狀況一直不好,執政晚期也像父親一樣,寄希望於僧、道、術任用宦官李廣,但他能及時醒悟,懲處了佞臣,勤政依然如故。
這使他的身體情況繼續惡化,1505年6月8日,明孝宗朱佑堂駕崩,年僅36歲。朱佑樘是人們口中和漢文帝、宋仁宗並列的仁愛之軍,他愛民勤政,輕型減賦,寬厚待人,但軍事保守,部分政策缺乏前瞻性,放任外戚,寬人溫和的性格決定了他的一生所為。朱佑樘雖不是開疆擴土的雄才大略之君,但他確實是一個好皇帝,一個好人。
我是時光,如果大家有什麼其他看法,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