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的歷史上,有一個位置極為特殊。無論統治集團內部怎麼爭鬥,它都屹立不倒,雖然在歷史上知名度不是特別高,但是卻在明朝屹立了二百多年。這個地方就是雲南的沐王府。
那麼沐王府究竟是什麼來頭?為什麼沐王府得以在明朝屹立二百多年呢?
沐王府之所以屹立數百年不倒,主要原因是因為沐王府的第一代沐王,也就是沐英。
沐英並不是什麼貴胄,相反他自幼家境貧苦,沐英六歲的時候,已經失去了父母雙親,沐英當時所處的時期是元朝末期,這個時期戰爭頻繁,為了躲避戰亂,沐英四處流浪,後來遇見了當時還是起義軍將領的朱元璋。朱元璋感念其身世,加上當時朱元璋與夫人馬氏在當時膝下無子,於是便將沐英收為義子,沐英被改姓為朱,朱元璋時常把沐英帶在身邊,教他帶兵打仗,業餘時間教他讀書認字,沐英在朱元璋夫婦的身邊過了一個充實而又溫馨的童年。
沐英十八歲時,開始在軍中擔任相對比較重要的職務,沐英先是被朱元璋封為帳前都尉,後來被提拔為指揮使,後來朱元璋派水軍和陸軍攻取福建,沐英參與了此戰,沐英率軍先是攻下了江西與福建交界處的分水關,後來又接連攻下了崇安和閔溪十八寨,同時了還俘虜了兩位重要的將領,後來朱元璋恢復了沐英的沐姓,同時命沐英鎮守福建。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將國號定為大明,年號洪武,史稱明太祖,朱元璋坐上皇位的第三年,將沐英封為鎮國將軍,同時任大都督府僉事,大都督府是明朝軍事的最高機關,掌握全國的軍隊,既有調兵權,又有統兵權。朱元璋是個極其多疑的人,不是特別信任的人,一般不會給予這麼大的權力,這個時候沐英也就才二十五歲,沐英雖然年紀較輕,但是做起事情來卻是明快果斷,沒有任何的遺漏,因此受到馬皇后的多次誇獎,明太祖朱元璋也是更為的器重他。
後來沐英被明太祖朱元璋封為徵西副將軍,跟隨主帥鄧愈出徵吐蕃,最終大獲全勝,最得勝回朝的路上,主帥鄧愈去世,於是沐英作為主帥率軍返回,在回到京城後,沐英因軍功被朱元璋封為西平候,同時特準西平候的這一爵位可以世代承襲。
之後沐英先後出徵西番還有剷除在和林的元朝殘留勢力均都大勝而歸,公元1381年,沐英跟隨付友德藍玉等人出徵雲南,攻打在雲南殘留的元朝勢力,歷經兩年的時間終於平定雲南部分地區,同時穩定了雲南部分地區的局勢,得勝後朱元璋下詔命付友德藍玉回京,獨留沐英在此鎮守,沐英在雲南待得並不消停,他鎮守雲南期間,雲南發生多次叛亂,不過最後,均被沐英平定,並且很快穩定了雲南的局勢。
在雲南的局勢徹底穩定後,沐英命令軍隊防守的同時,也要種田,這樣才能增加糧食的儲量,促進農業的發展,後來沐英在雲南地區實行屯田制,同時作為考察官員的政績,因為這項制度的推行,使得雲南的糧食產量跟之前相比,大幅度的增加,屯田的面積達到了百萬畝,大大促進了雲南的農業的發展。
沐英覺得只做這一項還不夠,之後沐英開始興修水利,招引商人來雲南進行貿易,同時引進布匹和鹽,另外還整修了道路,雲南在沐英這一系列的舉措下,商業發展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雲南的百姓在沐英的管理下,生活安居樂業。
公元1389年,沐英前往都城南京朝見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見到沐英十分高興,並說道:
「自從沐英鎮守在西南,朕就高枕無憂了。
沐英在都城南京逗留了一陣子後,返回了雲南,回到雲南後的沐英接連平定了兩次叛亂,最後一次的叛亂平定後,沒多時間,太子朱標因病去世了,沐英在聽聞太子朱標去世的消息後十分傷心,沒多多久沐英也去世了,終年四十八歲。
沐英去世後,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將沐英運往都城南京安葬,在沐英的靈柩抵達都城南京後,朱元璋親自迎接,同時派遣朝中官員將其安葬,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在後來將沐英追封為黔寧王,賜予昭靖的諡號,並將沐英的牌位供在太廟,在此之後,沐家的子孫們全部鎮守於雲南,直到明朝滅亡。
沐王府歷經兩百多年,一共傳了十九個人。只是到了朱棣坐上皇位後,將黔寧王的名號取消了,改為了黔寧公,不過沐王府依舊享受藩王的待遇,只是從此沒有了黔寧王的名號。
儘管沒了黔寧王的名號,沐府依然對於朝廷忠心耿耿,只不過到了末期的沐府子孫們是一個不如一個,也漸漸的失去了權力,在最後一位黔寧公,沐天波死後,沐氏便不復存在,自此歷經278年的沐王府,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