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守雲南兩百多年的雲南沐府,歷經整個明朝不倒,到底什麼來頭?

2020-12-14 敏敏的歷史枕邊書

在明朝的歷史上,有一個位置極為特殊。無論統治集團內部怎麼爭鬥,它都屹立不倒,雖然在歷史上知名度不是特別高,但是卻在明朝屹立了二百多年。這個地方就是雲南的沐王府。

那麼沐王府究竟是什麼來頭?為什麼沐王府得以在明朝屹立二百多年呢?

沐王府之所以屹立數百年不倒,主要原因是因為沐王府的第一代沐王,也就是沐英。

沐英並不是什麼貴胄,相反他自幼家境貧苦,沐英六歲的時候,已經失去了父母雙親,沐英當時所處的時期是元朝末期,這個時期戰爭頻繁,為了躲避戰亂,沐英四處流浪,後來遇見了當時還是起義軍將領的朱元璋。朱元璋感念其身世,加上當時朱元璋與夫人馬氏在當時膝下無子,於是便將沐英收為義子,沐英被改姓為朱,朱元璋時常把沐英帶在身邊,教他帶兵打仗,業餘時間教他讀書認字,沐英在朱元璋夫婦的身邊過了一個充實而又溫馨的童年。

沐英十八歲時,開始在軍中擔任相對比較重要的職務,沐英先是被朱元璋封為帳前都尉,後來被提拔為指揮使,後來朱元璋派水軍和陸軍攻取福建,沐英參與了此戰,沐英率軍先是攻下了江西與福建交界處的分水關,後來又接連攻下了崇安和閔溪十八寨,同時了還俘虜了兩位重要的將領,後來朱元璋恢復了沐英的沐姓,同時命沐英鎮守福建。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將國號定為大明,年號洪武,史稱明太祖,朱元璋坐上皇位的第三年,將沐英封為鎮國將軍,同時任大都督府僉事,大都督府是明朝軍事的最高機關,掌握全國的軍隊,既有調兵權,又有統兵權。朱元璋是個極其多疑的人,不是特別信任的人,一般不會給予這麼大的權力,這個時候沐英也就才二十五歲,沐英雖然年紀較輕,但是做起事情來卻是明快果斷,沒有任何的遺漏,因此受到馬皇后的多次誇獎,明太祖朱元璋也是更為的器重他。

後來沐英被明太祖朱元璋封為徵西副將軍,跟隨主帥鄧愈出徵吐蕃,最終大獲全勝,最得勝回朝的路上,主帥鄧愈去世,於是沐英作為主帥率軍返回,在回到京城後,沐英因軍功被朱元璋封為西平候,同時特準西平候的這一爵位可以世代承襲。

之後沐英先後出徵西番還有剷除在和林的元朝殘留勢力均都大勝而歸,公元1381年,沐英跟隨付友德藍玉等人出徵雲南,攻打在雲南殘留的元朝勢力,歷經兩年的時間終於平定雲南部分地區,同時穩定了雲南部分地區的局勢,得勝後朱元璋下詔命付友德藍玉回京,獨留沐英在此鎮守,沐英在雲南待得並不消停,他鎮守雲南期間,雲南發生多次叛亂,不過最後,均被沐英平定,並且很快穩定了雲南的局勢。

在雲南的局勢徹底穩定後,沐英命令軍隊防守的同時,也要種田,這樣才能增加糧食的儲量,促進農業的發展,後來沐英在雲南地區實行屯田制,同時作為考察官員的政績,因為這項制度的推行,使得雲南的糧食產量跟之前相比,大幅度的增加,屯田的面積達到了百萬畝,大大促進了雲南的農業的發展。

沐英覺得只做這一項還不夠,之後沐英開始興修水利,招引商人來雲南進行貿易,同時引進布匹和鹽,另外還整修了道路,雲南在沐英這一系列的舉措下,商業發展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雲南的百姓在沐英的管理下,生活安居樂業。

公元1389年,沐英前往都城南京朝見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見到沐英十分高興,並說道:

「自從沐英鎮守在西南,朕就高枕無憂了。

沐英在都城南京逗留了一陣子後,返回了雲南,回到雲南後的沐英接連平定了兩次叛亂,最後一次的叛亂平定後,沒多時間,太子朱標因病去世了,沐英在聽聞太子朱標去世的消息後十分傷心,沒多多久沐英也去世了,終年四十八歲。

沐英去世後,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將沐英運往都城南京安葬,在沐英的靈柩抵達都城南京後,朱元璋親自迎接,同時派遣朝中官員將其安葬,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在後來將沐英追封為黔寧王,賜予昭靖的諡號,並將沐英的牌位供在太廟,在此之後,沐家的子孫們全部鎮守於雲南,直到明朝滅亡。

沐王府歷經兩百多年,一共傳了十九個人。只是到了朱棣坐上皇位後,將黔寧王的名號取消了,改為了黔寧公,不過沐王府依舊享受藩王的待遇,只是從此沒有了黔寧王的名號。

儘管沒了黔寧王的名號,沐府依然對於朝廷忠心耿耿,只不過到了末期的沐府子孫們是一個不如一個,也漸漸的失去了權力,在最後一位黔寧公,沐天波死後,沐氏便不復存在,自此歷經278年的沐王府,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相關焦點

  • 同樣是鎮守雲南,為何沐府能堅持280年,而吳三桂14年就造反了
    然而對沐英卻是偏愛有加,不但沒有加害,反而讓其鎮守雲南。因此,雲南沐府成了沐氏家族的代名詞,沐府也一直堅守了280年。明朝滅國後,清朝派吳三桂徵討大明餘黨,而吳三桂也是不負所望,將永曆帝朱由榔勒死。順治皇帝讓吳三桂鎮守雲南,也是三藩之首。然而,隨著少年康熙繼位,吳三桂起兵造反,他在雲南一共待了14年。為什麼沐府能堅持280年,後吳三桂只待了14年呢?
  • 為什麼明朝的沐英家族會世代鎮守雲南,而沒有造反?
    但是,沐家坐鎮雲南200多年,貫穿整個明朝,在當地的影響力之大,比藩王尤有過之。當地百姓為了表示尊敬,故稱黔國公府為沐王府。沐王府的始祖叫沐英,是明朝的開國功臣,更是朱元璋的義子。當然,朱元璋的義子很多,有二十多個,那個時候就比較流行這種。朱元璋貧苦出身,不是什麼大家族,人丁凋零。
  • 明朝時期的沐王府,並不是明朝皇室宗親,為何能世守雲南兩百多年
    沐王府,在明朝歷史上絕對是一個「神奇」的存在。歷代沐王府的主人都不是明朝的皇室宗親,更不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子孫後代,但是整個沐王府卻能坐鎮雲南,拱衛大明王朝的「南大門」長達二百多年的時間。雖然期間也出現了一些朝廷中央與沐王府治下的雲南地方不相和諧的「小插曲」,但整體來說沐王府自始至終都保持了對於大明王朝自始至終的忠誠,特別是沐王府為延續明朝的國祚與保全皇室血脈奮戰到了最後一刻,這份忠心與品格也贏得了後世的讚譽與稱頌。
  • 整個明代坐鎮雲南200多年的「沐王府」是個什麼來頭?
    《鹿鼎記》中,儘管此時清朝已經入關多年,但沐王府一直在致力於「反清復明」,是《鹿鼎記》中「反清復明」的一支重要力量。那麼這個沐王府為何對大明朝如此忠心耿耿,以至於大明亡國多年依舊念念不忘?
  • 威懾南亞200餘年,與明王朝同壽的「沐王府」是什麼來頭?
    導語在明朝的統治集團中,與明朝同壽的「沐王府」可謂是一種另類,一直默默無聞的存在,卻是整個明朝唯一一個可以世襲的地方實權職位,為什麼它能和明朝同壽,存在這麼長時間,沐王府到底什麼來頭?沐英沒有辜負朱元璋對自己的期待,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建立了很多功勳,經略雲南,將雲南治理的井井有條,不僅很好的鎮壓了叛亂分子和入侵的外敵,朱元璋高興的說:「自從沐英鎮守在西南,朕就高枕無憂了。」多年的軍旅生涯,讓沐英的戰鬥經驗越來越豐富,他作戰勇敢,已經逐漸成長為大明王朝獨當一面的幹將。
  • 初代沐王一生戎馬,造就兩百餘年沐府的傳承
    此後,沐英開始以主帥的身份為明朝開疆擴土,中國的漠北、西南、雪嶺都留下了他徵戰的痕跡。他北上徵剿殘元實力,渡黃河、過陰山、越流沙,兵分四路用奇兵突襲了敵營,一舉俘獲元朝國公,大獲全勝。當時鎮守雲南的是元朝梁王,他聞訊後,迅速調集十萬大軍憑藉著白石江天險坐待明軍。沐英安排數十名善於水性的兵士偷偷潛渡,到達對岸後,數十名明軍敲鼓鳴號,擾亂元軍的陣腳,此時的沐英趁機率軍渡江,大敗元軍,收復了昆明等城。
  • 明代沐氏家族為何可以鎮守雲南近三個世紀呢?
    隨後,沐英與傅友德率軍又平定雲南其他地方,至此雲南大部歸入明朝統治。沐英對朱元璋忠心耿耿,受命鎮守期間,深得上下民心洪武十六年,朱元璋命令傅友德、藍玉班師回朝,留沐英鎮守雲南。沐英鎮守雲南期間,大力發展屯田,注重軍隊屯田,同時從周邊遷入漢族百姓進行屯田,解決雲南駐軍的糧食問題。
  • 明朝唯一的異姓王府,存在了200多年,明朝滅亡了它還存在
    沐王府,在整個明代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它叫「王府」,但是他的主人卻不是藩王,他是明朝老朱家封的王府,但是他的主人卻不姓「朱」。他是大明朝老朱家放在雲南的「鎮宅之寶」。而事實上,沐王府也確實是忠心耿耿的為老朱家守衛邊疆,整個明朝200多年,無論雲南怎麼鬧騰,只要沐王府出馬,都能給平定了。直到200多年後,南明永曆皇帝逃到了雲南,沐王府第18代傳人沐天波誓死保衛永曆皇帝,在與緬甸人的戰鬥中犧牲,從此雲南沐王府不復存在。
  • 明朝「沐王府」根本不姓朱,憑什麼世襲坐鎮雲南,長達200年?
    可是也有一種奇怪的現象,被分封鎮守四方的諸王與皇帝的關係總是從親密出發,卻多以鬥爭動亂結束。似乎歷史上的封王,都逃不過一個不好的下場。可是在明朝的雲南,卻有一個很不一樣的封王王府,它的主人並不姓朱,卻能夠世襲坐鎮雲南200多年,是什麼讓它可以延續如此之久?而在它的背後,又有什麼來頭呢?
  • 明朝收回雲南,放棄安南,陳朝為什麼被列為不徵之國?
    這大概就是兩個地方的獨立之始,但是,宋朝的日子不好過,遼、金、西夏、蒙古輪番的圍毆,最後忽必烈為了包圍南宋,1253年平定雲南,立國兩百多年的大理滅亡,但是蒙古人的鐵蹄沒有停止,大軍進攻陳朝。
  • 曾經統治雲南300年的沐王府,明朝世襲最久的藩王,為何走向衰落
    眾所周知,沐王府是明朝唯一一個世代不被削藩的王朝,從明朝建立到明朝覆滅,沐王府從未被削藩。可以說,從沐王府出現到消失,它幾乎一直處於鼎盛的狀態。沐王府位於雲南,曾經統治雲南將近三百年的雲南貴族,又為何會逐漸走向衰落呢?雲南如今是祖國的一個普通省份,與其他省份沒有什麼不同,但是在古代,雲南是少數民族聚居地,所以在雲南的統治也與其他省份有所不同。
  • 明朝時期的雲南簡況
    初到昆明,寓城中五華寺,自言與雲南鎮守將軍沐晟相識,寺僧通報,沐晟至寺,與建文密談,使人送至武定府獅子山隱藏。永樂皇帝朱棣,亦有所聞,先派胡瀠以求訪張三丰為名,探查建文蹤跡;繼派嚴震以出使安南為名,至滇黔密訪;還派鄭和回滇、再下西洋追蹤。
  • 明朝讓沐英子孫世守雲南,為什麼還要設立雲南巡撫?
    明朝的雲南,有個著名的沐氏雲南王。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養子沐英及其子孫世守雲南,此時還沒有雲南巡撫,到了明中期,朝廷出於各種考慮,決定設雲南巡撫…… 明朝剛建立時,主戰場在中原。中原平定之後,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軍殺向雲南。有個叫思倫發的酋長不服明朝,在雲南四處作亂。
  • 朱元璋收養的這個小乞丐,是為數不多善終的功臣,鎮守雲南200年
    建立明朝之後,朱元璋殺了許多功臣,尤其是胡惟庸案、藍玉案後,打天下的那幫故舊幾乎全部擼了個遍。這些功臣有些是罪有應得,有些是無辜牽連。氣氛最緊張的時候,朝廷中人人自危,不知道厄運什麼時候就會降臨到自己頭上。
  • 明朝能收回獨立七百年的雲南,為什麼放棄獨立時間短得多的越南?
    明政府對安南無能無力,自吳權在白藤江之戰中擊敗南漢獨立以來,交趾已經獨立與方外500多年了。但是,對於獨立時間更長的雲南地區,明政府卻是毫不手軟。自洪武初年傅友德、沐英率軍攻下雲南後,明政府對雲南地區反叛的少數民族幾次重拳出擊,毫不手軟,早已將這塊曾經的化外之地完全消化。那麼,明政府對於同樣長時間獨立於中原政權之外的兩個地區,為何卻有著截然相反的兩個結果呢?
  • 為何能坐鎮雲南200多年?
    十八歲,已經能擔當重任,成為朱元璋的帳前都尉,負責鎮守鎮江(今江蘇省鎮江市)。1367年,朱元璋先後平定了江南和中原的大部分地區,天下一統之勢成為定局。此時,沐英已經二十三歲。朱元璋收養沐英時,尚無子女。這時候,已經有了朱標、朱棣等親生兒子。可天下將定,子女眾多,朱元璋對養子沐英的態度有了轉變。
  • 什麼是「雲南契丹人」?
    此後禿花依然長期鎮守今日的張家口-大同一線,最終被授予太傅職位。金朝皇室最後的命運頗為悽慘只能在河南地區頑抗和逃竄到最後,他們也是死在了北宋的故土上▼多年之後,鐵木真的子孫忽必烈準備平定大理國,設想借路雲南包抄南宋腹地。
  • 雲南王
    (劉宗嶽,《龍雲的家世》)類同通俗小說的情節,折射了龍雲內心的戲劇化傾向。即使在充斥著陰謀與血腥的政變中,這個色彩依舊揮之不去。唐繼堯主滇後期,「任用宵小」、「昏聵日甚」。在胡若愚的策動下,幾大鎮守使策動「倒唐」,而政變的關鍵在於龍雲的響應。這一期間的龍雲姿態,頗有可把玩之處。
  • 為什麼說明帝國統治雲南時期是雲南人民的苦難史 冬川豆
    明朝的歷史,是一部雲南人民的苦難史。可笑的是,明軍三次徵討麓川,卻仍未徹底吞併麓川這個小國,最終卻以盟約形式結束戰爭。hhh在麓川與明的戰爭中,非常值得一提的便是明軍在戰爭中的暴行。1441年地第一次徵麓川之役,便有10萬麓川軍民倒在了明帝國的屠刀之下。明軍攻克麓川寨後,更是「焚溺數萬餘人」。明軍素質低下,枉殺和搶掠及其嚴重。一個滇南小國,遭到如此浩劫,誠可悲乎!
  • 朱元璋將一個8歲乞丐收為義子,從此得一員猛將,明朝多一個省份
    如果你看過《鹿鼎記》一定對反清復明的沐王府小郡主有印象,那麼你知道這個在明朝滅亡,依然終於明朝,高舉 「反清復明」 大旗的沐王府,究竟是什麼來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