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中怎樣巧妙利用「單位1」求往返平均速度問題講解舉例

2021-01-09 孫老師講堂

記得在我上初中的時候,在初二物理的一次考試中,有一道填空題:有一個人,上山時的平均速度是V1,下山時的平均速度是V2,此人往返的平均速度是( )。記得當時,班上有很多同學都是填寫:(V1+V2)/2。我還記得我的答案是:設了一個參數S,把答案用S/(S/V1+S/V2)表示。雖然老師給我打了一個勾號,但是,我如今回想起來,還是覺得自己的答案不夠完美。因為沒有對算式進行化簡整理,式子中還保留了「S」。如今,我已經在數學教師這一崗位上工作了二十餘年,最近幾年,又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在小學六年級數學複習中,也遇到了類似這樣的題目,令很多小學生感覺束手無策。下面,就以一道例題來給大家講解一下小學數學中怎樣巧妙利用「單位1」求往返平均速度問題。

例:小明上學時,每分鐘走60米,放學時每分鐘走40米。問:小明在上學與放學途中平均速度是多少?

分析:此題對於小學六年級學生來說,還是有難度的。因為路程未知,時間也未知,只有上學和放學時的速度是已知。乍一看,可能都會感覺題目告訴的條件少了,其實,題目是沒有問題的。那麼,怎樣才能求出小明在上學與放學途中的平均速度呢?我們知道:速度=路程÷時間,所以,要求出平均速度,唯一的途徑就是要先表示出:總路程和總時間。這裡,可以把從家到學校的路看作「單位1」,那麼,上學和放學走的總路程就是「2」。上學的時間是:1/60,上學的時間是:1/40,總時間就是:(1/60+1/40)。於是,根據「總路程÷總時間」可把平均速度求出來。

解答過程如下:

2÷(1/60+1/40)

=2÷(2/120+3/120)

=2÷1/24

=48(米/分)

答:小明在上學與放學途中平均速度是48米/分。

點評:這道題最容易得到的錯誤答案就是:(60+40)÷2=50(米/分)。因為很多學生覺得,往返的路程都相同,所以,就用往返的速度相加,再除以2,認為求得的平均數就是往返的平均速度。實際上,這種想法是錯的,因為雖然往返的路程相同,但是由於速度不同導致往返所用的時間不同,所以,是不能簡單地用求平均數的方法求往返的平時速度。

親愛的網友,歡迎您點讚、評論、分享,也歡迎您關注本人的百家號,您的支持和鼓勵就是我的最大榮幸,謝謝!

相關焦點

  • 小學數學行程問題:求平均速度
    求平均速度問題,首先要求出總路程,再求出總時間,然後再根據公式:平均速度=總路程÷總時間來計算 ,而不只是簡單的兩個速度的平均數。例1、一架飛機從A地飛往B地,順風飛行每小時行625千米,6小時到達B地,接著逆風飛行返回A地,每小時行500千米,求這架飛機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
  • 一道關於求平均速度的小學六年級數學應用題,為什麼難倒了很多人
    過去,我一直認為小學數學題目都比較簡單,根本沒有什麼值得探討的東西。可是,通過最近幾年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我發現:有些小學數學題目還是容易做錯的哦。最近在一次數學測驗中,有一道關於求平均速度的小學六年級數學應用題,雖然只是一道普通的題目,但卻難倒了很多人。
  • 數學應用題——分析行程問題中的平均速度
    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在數學考試中,應用題佔有相當大的比例,而在這些應用題中,行程問題又受到出題者的偏愛,速度、路程和時間三要素之間的變換,往往又讓學生感到無從下手,或者是莫名的陷入到出題者所挖的「陷阱」中,本文將以2道例題,剖析行程中的平均速度問題。
  • 求走兩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把兩個速度加起來除以二?大錯特錯
    行程應用題是小學數學的常考應用題,在做行程應用題時,我們有時候會碰到題目要求平均速度。例如:小明去學校時候的速度是5千米每小時,從學校回家的速度是8千米每小時,問小明從家到學校再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很多粗心的孩子第一反應就是用兩個速度相加,然後用加得的和除以2,結果是6.5千米每小時。這樣做就是大錯特錯了,平均速度可不是這樣簡單的相加再除以二的,我們一起來看看正確的解決方式。根據:速度=路程÷時間,我們要求從家到學校再回家的平均速度,那我們得知道這個過程中的總路程和總時間。這個題中,我們並不知道從家到學校的路程,那該如何辦呢?
  • 多人行程問題圖文精講,比視頻講解更易懂,小學數學提分助手
    多人行程問題圖文精講,比視頻講解更易懂,小學數學提分助手親愛的同學們,開學了,回到了可愛的校園,見到久違的小夥伴,感覺很棒吧,收,學習該提上日程了,多人行程問題一文搞定,比視頻講解更易懂更容易,讓我們乘風破浪,做一個學霸型的小哥哥小姐姐
  • 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中的「逆向思維」舉例,建議家長收藏
    在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中,常常要用到逆向思維。因為有些應用題如果用正向思維去思考,可能還比較難,但是以逆向思維去思考,則可能很簡單,往往會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頓悟之感。下面以例題來說明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中的「逆向思維」。例1、小紅和小華共有故事書36本。如果小紅給小華5本,兩人故事書的本數就相等,原來小紅和小華各有多少本?
  • 小學數學教學中「讀」的思考
    一、「讀」數學,數學學習的前提許多數學課堂上老師們過多採用教師講解的方式,而不重視讓學生讀,有些學生甚至一節課內容學完之後還沒翻開教科書。《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讓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 思維方法:利用速度公式,巧解計算問題
    想必很多同學在小學階段已經接觸過速度計算公式了,但那時我們只停留在會用的層面,再具體問公式中每一個物理量所代表的含義,相信很多同學都比較模糊。二、統一國際單位,巧用速度公式如果題中給出物體在做勻速直線運動,同學們可以直接得出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變的結論,緊接著由公式v=s/t求解速度,s=vt求解路程,t=s/v求解時間。
  • 這幾道小學數學難題破解之法清奇巧妙,小學生喟嘆:長見識!
    你不得不承認,小學數學中的一部分難題還真不能用常規套路去解!一板一眼地走循規蹈矩之路,不僅耗時而且費力,實在得不償失,因此在難題面前那些清奇巧妙之法顯得彌足珍貴。這些令人情不自禁發出由衷喟嘆的解題技巧,匯集了高超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嚴謹的邏輯力,絕對堪稱知識素材中的高能精品,無怪乎小學生們看過後都發自內心的感嘆:長見識!今天,筆者興之所至,悉心挑選幾道這種類型的題——都是小學數學幾何部分的較難題,為大家展示一下它精緻奇巧的破解方法,以期與大家共同分享。
  •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長度單位例題講解,老師:提前預習效果好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長度單位例題講解,老師:提前預習效果好。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第2課時,將要學習的是《長度單位》。今天我們就來提前預習一下本課的內容,這樣會提升老師上課時吸收知識的效率。長度單位,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要用到的。我們常用的長度單位是米,此外還有釐米、毫米、分米、千米等。在二年級數學上學期,我們主要是學習米和釐米這兩個長度單位。學習長度單位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對長度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並且知道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看到的物體的長度是用什麼單位的表示的。這個知識點很重要,幾乎每次考試都會考到。
  • 小學數學火車行程問題,數學老師:主要是要學會畫示意圖
    這時,卓越麥斯數學小編認為列車行駛的總路程是橋長加上車長,這是解決過橋問題的關鍵。過橋問題也是研究路程、速度、時間這三個量之間的關係。路程=速度×時間,速度=路程÷時間,時間=路程÷速度卓越麥斯數學小編認為解答火車行程問題我們可以理解並記住以下6個方面:1、火車過橋的總路程=橋長+火車長2、火車完全在橋上的總路程=橋的長度-車長3、兩火車相遇時,兩輛火車路程=車長和4、兩列火車相向而行,從相遇到相離所用的時間=兩火車車身長度和÷兩車速度和
  • 小學1-6年級數學公式大全:行程問題公式
    小學1-6年級數學公式大全:行程問題公式   一般行程問題公式   平均速度×時間=路程;   路程÷時間=平均速度;   路程÷平均速度=時間。   同向行程問題公式   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時間   追及路程÷追及時間=(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時間=追及路程   反向行程問題公式   反向行程問題可以分為「相遇問題」(二人從兩地出發,相向而行
  • 小學數學常用公式大全(單位換算表) 長度單位換算
    24、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25、正比例: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就叫做正比例關係。
  • 小學數學知識點每日推薦7-分數的意義、讀寫及分類
    本系列內容將會涵蓋小學數學所有知識點,編寫時言簡意賅、詳略得當,緊扣考點、通俗易懂,是小學數學基礎學習、鞏固提高、期末複習的好助手!每日推薦,每天進步,輕鬆學習,歡迎關注!小學數學知識點每日推薦7:分數的意義、讀寫及分類1.分數的意義在進行測量、分物或計算時,常常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常用分數來表示整體。
  • 單元測試卷二(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
    單元測試卷二(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福利來了,四年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測試卷(公頃和平方千米),單位換算很重要。單元測試卷二(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提示:在第二題中,有好幾道題暗含「陷阱」,不少粗心的同學容易出錯。如第二題的第1小題,給出水稻田的長和寬,問面積是多少公頃。
  •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競賽測試題
    要想學好數學,離不開課前的預習和課後的複習。同學們在預習和複習的過程中,遇到數學難題怎麼辦?如果遇到數學疑難問題,經過深思熟慮之後還是沒有辦法解決,你不必著急,這時你可以將完整的題目寫在下方留言區,江老師會根據同學在數學預習和複習中所遇到的疑難問題,分階段對不同的數學疑難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視頻教學指導。
  • 小學1-6年級數學概念整理
    在分數裡,表示把單位「 1」 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數,叫做分數的分母;表示取了多少份的數,叫做分數的分子;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數單位。 2、 百分數的意義: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數通常不寫成分數的形式,而用特定的「%」來表示。百分數一般只表示兩個數量關係之間的倍數關係,後面不能帶單位名稱。
  • 小學六年級數學總複習:實例講解「盈虧問題」的分析思路
    我們都知道,數學最初來源於生活的需要,是為我們的日常生活、經濟、軍事活動服務的。開始今天的問題之前,先考查一下大家的文言文閱讀能力,有這麼一段話:「今有共買羊,人出五,不足四十五;人出七,不足三。問人數、羊價各幾何?」
  • 小學數學歸類講解及訓練總複習
    小學數學總複習歸類講解及訓練(一)主要內容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納稅問題學習目標>1、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並掌握「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基本思考方法,並能正確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 小學數學公式:單位換算公式
    小學數學公式大全:單位換算公式   長度單位換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釐米1米=100釐米   1釐米=10毫米   面積單位換算   1平方千米=100公頃   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